心理學家解密孩子面子薄關鍵!懂得這個心理學的孩子,臉皮都厚

2020-12-17 小皮育兒經

朋友莉莉向我哭訴說,這兩天孩子又不肯去幼兒園了,因為前幾天在幼兒園活動中受了傷,這兩天胳膊上還掛著彩,說貼著創可貼太醜了,一進幼兒園感覺所有孩子都在看她那受傷的胳膊,很丟臉不願意進去,天天一到門口就死抱著朋友的脖子不肯下來。

朋友說,孩子膽子小臉皮薄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家裡只要來個陌生人,她就會抱住朋友的腿或拼命往朋友懷裡鑽,而之前剛上幼兒園那幾天,甚至不敢跟老師說話,不敢問廁所在哪,天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拼命往廁所跑,可把朋友給愁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這樣的時刻,當發現自己身上有一點異常,比如衣服上有一點小汙漬,手上拿了一個自己不喜歡感覺很醜的袋子,就覺得所到之處所有人都在盯著自己的汙漬或袋子看,並且心裡肯定在嘲笑我;而當我們初次走進陌生的環境,比如工作場所,或孩子第一次進入幼兒園,總覺得所有人都在盯著自己,甚至之後的一言一行總感覺在別人的目光之下,因此把自己的行為變得小心翼翼,生怕被別人抓小辮子。

這樣的人,說白了,就是臉皮薄,臉皮薄的孩子,多會有以下這些行為:

生活或學習上遇到解決不了和不懂得不敢問他人;看到想要的東西不敢去他人手裡爭取;明明是自己的東西被搶走了,也不敢去拿回來;看到想玩的玩具因為人多就不敢上去……可見,臉皮薄在這個年代實在不是一件好事,不僅嚴重影響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還嚴重阻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與發展。

孩子臉皮薄都是因為哪些原因呢?

一、聚光燈效應的存在

這是1999年由心理學家基洛維奇和同事薩維茨基提出的,當時他們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找了一些學生,讓他們穿上非常奇怪的衣服進入到一個普通的教室和正常學生一起上課,一節課後,基洛維奇讓著裝很醜的學生填寫有多少人盯著自己看,而讓普通學生填寫是否注意到了那些衣服很醜的人。

最終,所有問卷的結果卻跟參與者想像的並不同,穿著不好看衣服的學生本以為至少有超過50%的學生會注意到自己,然而事實上卻只有25%的人關注到。

基洛維奇和薩維茨基也把這種高估自己被關注的情況命名為「聚光燈效應」,也就是說人們的思維習慣總會本能的以自我為中心,尤其是孩子,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認為自己關注的一定也就是別人所關注的,因此當自己覺得傷口很醜時,就會下意識的不斷看自己的傷口,並認為別人也會去不停的關注自己的傷口。

二、家庭教育的影響,過多的道德綁架

有一次我們去聚餐,全程沒有什麼異常,但是回到家後,朋友莉莉就忙不迭地問我們在餐廳有沒有注意到一個人,她說有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背著一個粉紅色花朵的書包,還說這爸媽也真是不講究,怎麼能讓一個男孩子背這麼粉嫩的書包呢,也太不注重孩子心理,男孩子的樣子好好笑之類的,結果尷尬的是除了她,所有人都沒注意到,唯一一個注意到的朋友說:雖然我看到了,但他背的也許是妹妹的書包,這沒什麼奇怪的啊。

我問朋友的女兒有沒有看到,結果連她也沒看到,但是她一定是把媽媽的行為記在心裡了,認為如果出門不夠體面的話,一定會成為別人的談資笑柄。

因此,如果父母總在孩子面前挖掘別人的短處,嘲笑諷刺別人,甚至總是對孩子說:你穿的這件這麼醜會被別人笑話的,你跳舞那麼笨拙還好意思去表演太丟人了,總是對孩子進行道德綁架,把別人的想法強化然後轉嫁給孩子,孩子也就勢必變得更在意他人的眼光,總覺得自己不夠完美,不敢去表現表達。

三、人為因素影響,尤其家庭成員的影響

就像朋友莉莉,她是個極要面子的人,也是一個幾乎追求完美的人,每次出門必是一絲不苟,她家門口有一面大的全身鏡,每次出門她都要全身照一遍,像我們這些很熟的朋友,每次去她家她也都打扮的光鮮亮麗來接待我們,當然這對莉莉來說沒什麼不好,我們雖然覺得有點誇張,但是也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是因為莉莉的極致精緻,孩子似乎也受到了她的影響。因為過於追求外表的完美,一點點的傷口就讓孩子不敢面對別人,哪怕別人可能也根本就沒注意到她。

因為臉皮薄,太在乎他人的感受,害怕他人的負面評價而一味的選擇忍讓、退縮,只會讓孩子因為面子而丟失其他更多東西,比如不敢拒絕他人的無理要求,不敢去爭取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出現社交障礙等。

那麼我們該如何改善孩子臉皮薄的情況呢?

、嘗試跟孩子講述聚光燈效用的原理

比如讓孩子回憶今天有沒有看到老師穿什麼顏色的衣服,穿什麼款式的褲子,有哪一個同學身上有什麼奇怪的東西,然後再回憶一下昨天甚至前天他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也許孩子記憶很好,能記住今天的,但昨天的前天的甚至更久之前的呢?

這就是聚光燈效應告訴我們的,這種聚光燈其實只存在於你自己的腦海中,你以為你注意到的別人也一定能注意到,但事實上你可能根本沒注意到別人的這些,就算你今天注意到了,很可能明天就忘了,這也是我們要跟孩子講的,其實每個人的思維都很忙,每天都有自己的事要做,不會一直記著他人無關要緊的事。

就像你今天因為受傷貼了創可貼你覺得很醜,可受傷貼創可貼這是共識,所有人受傷了都會這樣做的,這並沒有什麼奇怪,也許別人根本就不關注你這創可貼;同樣就算今天別人看到了,你明天傷好了,創可貼沒有,別人也就忘記了,你並不需要因為一天的不完美就耿耿於懷,覺得所有人都會一直記得你的不完美。

、注重言傳身教,從根本上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

盧梭在《愛彌兒》一書裡有這樣一句話: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受到教育了。

連法國學者波斯兒也說過:人的觀念標準深受家長的影響,並植根於腦海。

可見孩子的問題多數都是出自於最親的家人身上,因此,家長在面對孩子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認為自己隨口一說,孩子是不會有印象的,尤其要注意

不當著孩子面隨意批判嘲笑他人,讓孩子過於在意他人的想法而喪失了自己本來的意願,不敢拒絕,過分追求完美,不敢爭取。不隨意給孩子道德綁架,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比如女孩子必須穿裙子,否則就不好看,哪怕孩子根本就不喜歡裙子。多給孩子形象和行為自由的空間,在合理範圍內讓孩子有自己的穿衣自由,行動自由,處理朋友之間的矛盾自由,就像《遊戲力》裡說的那樣:讓孩子獲得一定的掌控感,有助於他們變得更加自信。

三、揚長避短,儲蓄成功法

我們都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無萬人」,每個人必定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果總是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長,相信就就算是天才也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而自暴自棄,不敢見人。

相反,如果我們能及時看到孩子的優點,弱化他的缺點,讓他看到自己的長處,相信就算殘疾人也能對自己感到充滿信心,這就是「上帝關上了我的門,但給我開了一扇窗,雖然小了點,但依舊能看到陽光。」

有科學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腦便有一種刻畫的痕跡,即動作模式的電路紋,當人們重新回憶起往昔成功的動作模式時,就可以重新獲得成功的喜悅。

從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準備一個小本子,把孩子優秀的、進步的、成功的部分都記錄下來,當孩子感覺自卑時,就拿出來看看,讓他知道原來自己並不是一無是處,還是有很多隱藏的優點的,這樣經常重溫正面的一面,就能讓孩子更加有信心的去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不再臉皮薄。

綜上

我們要告訴孩子的是,沒有哪個人是完美的,我們要讓孩子學著客觀的看待自己,不要因為過分關注他人的看法而讓自己沒有了主見,嘗試從」聚光燈「下走出來,讓自己的臉皮厚起來,先做自己再去關注別人的看法,你才是自己的主角。

我是小皮育兒經,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學習,愛生活,關注我,讓我們一起了解更多孕產、育兒、教育知識,一起成為更好的父母。

相關焦點

  •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厚臉皮」
    由此看來,「厚臉皮」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誠如李嘉誠說:「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真正厲害的人,在一些緊要關頭,也會變成「厚臉皮」。當生活所迫,必須拼命去賺錢,才能養家餬口的時候,就要敢於厚起臉皮,該求人的時候就求人,該低頭的時候就低頭在亟需用錢的時候,變得「厚臉皮」。沒有窮過的人,不會懂得「一分錢當成兩半花」的苦楚,更無法理解,為了借錢,而甘願低聲下氣求人的做法。
  • 別怕孩子臉皮「厚」,事實證明,「厚臉皮」的娃娃更吃得開
    這個時候就體現了「厚臉皮」的重要性,厚臉皮的孩子就不會為這些事情而煩惱,雖然有時候也會把父母氣得不行,但是「厚臉皮」的孩子長大後確實特別省事。抗壓能力強「厚臉皮」的孩子一般抗壓能力都比較強,是天然的「樂天派」。他們不會去理睬別人的看法,也不會把別人的話放在心上。
  • 為啥富人的臉皮往往很厚,窮人是臉皮卻很薄
    都說富人往往臉皮厚,窮人往往死要面子活受罪。正如李宗儒所說,成功的人,要不臉皮厚,要不心黑!富人知道自己不努力的話,臉皮不厚的話,自己的選擇也會少很多。臉皮厚的人會比臉皮薄的人,有更多的機會富人臉皮厚了,才能得來自己的第一桶金。第一桶金很重要,後面都是滾雪球。
  • 培養個「厚臉皮」的孩子,「逆商」的培養,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作為家長,應該努力培養一個「厚臉皮」的孩子,讓他在萬事萬物面前都能坦然自若,提高逆商,提高戰鬥值,在風雨中學會「笑傲江湖」。舉個例子:甜甜學習成績很好,尤其是作文,每次作文都是全班的最高分。可是這次,她的作文成績卻不是最高的,分數也是不高不低,十分尷尬。
  • 李玫瑾:從小培養孩子「厚臉皮」的習慣,讓孩子將來不會活得太累
    我們只關注孩子的學習,太在乎成功和自己的面子,而忽視了對孩子進行「厚臉皮」教育。 厚臉皮的人和人交往不打怵,敢說敢做,廣交朋友,很容易交到知心朋友。 有個同事就比較厚臉皮,不管什麼層次的人,他都能交往得來,人緣特別好。來個上級來檢查,都讓他打前站,處理好其他人才敢出面。 有些員工不是很規矩,也是他的出面協調,總能把事情擺平。就是因為他和別人混得熟,都給他面子。
  • 心理學家解析:為什麼臉皮越厚的人,越容易取得成功,原因在這裡
    心理學家解析:為什麼臉皮越厚的人,越容易取得成功,原因在這裡日常生活中,不管在班裡還是在辦公室裡,我們會發現有一種人他們臉皮真的超厚,即使你怎麼說他,他都不會生氣而且還笑呵呵的,並且特別喜歡拍領導與老師的馬屁。
  • 風暴心理學:三個方法,突破「臉皮薄」的窘境
    和人說話交流本身是一件愉快、灑脫、自然的一件事情,但有那麼一小部分人卻被這個問題所困,和別人對話,臉皮薄不好意思,不敢看別人眼神,人多場合更是不敢講話,最後,凡事都要委屈自己,讓事情辦得艱難險阻,這到底是什麼心理在作怪呢可以說,習慣於看別人眼睛閃躲,習慣於躲避交流,和別人說話過程中總是感覺有多少雙眼睛在關注自己,猜想下,這樣的朋友
  • 心理學:一個人臉皮薄的四個特徵,殊不知這才是你成功的最大阻礙
    一個人臉皮薄,死要面子會讓他錯失很多機會。臉皮薄意味著做事的時候畏手畏腳,說話的時候低聲細語,臉紅緊張等一系列效應也會隨之而來,一切感受都是你自己的,可結果你說了不算,因為你的臉皮薄,讓你失去很多。以致這個孩子自己的生活費用完了只能去做兼職,後來他實在沒辦法了,就跟同學去算帳,結果借了他錢的那些人很生氣還把他孤立起來。當然,日常生活中上文提到的現象可能很少,但是喜歡給別人借錢但又不好意思要、要不回來,讓別人理所當然。類似於這樣的事是經常存在於那些臉皮薄的人身邊的。
  • 厚臉皮的人更容易成功,如何練就厚臉皮,請按照這四個步驟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心理學曾發現,一個人臉皮越厚,越可能成功。為何劉邦的臉皮厚了,這是因為劉邦看到的格局更大,當項羽還在為關中稱霸的時候,劉邦已經考慮到全國布局。為此,他可以犧牲短期的利益,不在關中稱霸,而考慮到更長遠的目標。而項羽則更在意自己小格局,這是他輸給劉邦的關鍵,也是他臉皮不夠厚的根本。
  • 臉皮薄已成缺陷:「厚臉皮」的人做到3點,不被嫌棄還能得實惠
    「臉皮子賊厚」這種話不論是放在哪個地方似乎都是一句含有貶低意義的話吧?很多人都把臉皮厚當作一個非常羞恥的事情,總覺得臉皮厚的人更容易被人所排斥,因為他們似乎總能不要自己的面子就為了達到某個目的。可我們是否想過,所謂的面子在工作和薪酬面前,算得了什麼呢?
  • 李玫瑾:讓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孩子未來才活得不辛苦
    一提到「厚臉皮」這個詞,我們第一反應,這是一個貶義詞,我們認為「厚臉皮」就是指一個人沒皮沒臉,怎麼說都不在乎,這樣的人最沒出息。現在太多孩子出現類似的問題,原因就是孩子的臉皮太薄,經不起打擊,遇不了困難,敏感脆弱,活得小心翼翼,而一個人,一生中要面臨各種困難挫折,經歷各種失敗,遇到多種多樣的人,想在這個社會生存,「臉皮薄」很難。
  • 李玫瑾:讓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孩子未來才活得不辛苦
    一提到「厚臉皮」這個詞,我們第一反應,這是一個貶義詞,我們認為「厚臉皮」就是指一個人沒皮沒臉,怎麼說都不在乎,這樣的人最沒出息。然而,在《圓桌派》中,李玫瑾老師和馬未都老師,卻提出「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厚臉皮』的習慣。」
  • 為什麼厚臉皮的人,活得更有面子?
    說到底就是「面子」,中國人特別講究面子是真的,但面子真的那麼重要嗎?前不久朋友因為工作長途飛行,上了飛機後卻悲慘地發現,因為是暑假,一整個機艙都是孩子,不,應該說都是熊孩子,以至於起飛後耳膜裡一直充斥著吵鬧聲。
  • 培養一個「厚臉皮」的孩子,長大可能是優點
    之前無意間看到了李玫瑾教授參加的節目,她說:家長最好從小就培養孩子「厚臉皮」一些,當時其他的嘉賓都表示非常贊同。郭德綱選擇在眾多人面前讓郭麒麟邁過心理的那道坎,出了社會別人這麼對他,他才不會因為沒有受過批評,臉皮過薄帶給自己過多的壓力。其實,培養孩子的「厚臉皮」,對孩子以後也是有好處的!
  • 想讓孩子內心強大不受傷?扔掉「玻璃心」,培養他變成「厚臉皮」
    在中國,如果一個孩子被貼上「厚臉皮」的標籤,那可不是件光彩事——厚臉皮=不知廉恥、沒羞沒臊,最讓老師和家長發愁。他們做錯事被批評時,一點都不認真對待,反而全程嬉皮笑臉、左顧右盼。厚臉皮的人和人交往不打怵,敢說敢做,廣交朋友,很容易交到知心朋友。2、厚臉皮能輕鬆拒絕別人不懂得拒絕的付出,是一種低價值付出。花光自己的時間精力,做自己不願的事情,以為會感動全世界,卻只能感到自己。
  • 復讀兩年考上重點高中,實現大學夢:「厚臉皮」孩子生活不會太苦
    「厚臉皮」的孩子,生活不會太苦初中時,我有一最好的同學,她性格大大咧咧,活潑開朗,腦瓜兒也聰明,可就是這個「馬大哈」的毛病,讓她在中考時連連失利。可她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臉皮厚」,為了考上我們那的重點高中,她竟然復讀了兩年。
  • 培養一個「厚臉皮」的孩子,長大大不一樣
    之前無意間看到了李玫瑾教授參加的節目,她說:家長最好從小就培養孩子「厚臉皮」一些,當時其他的嘉賓都表示非常贊同。郭德綱選擇在眾多人面前讓郭麒麟邁過心理的那道坎,進入社會別人這麼對他,他才不會因為沒有受過批評,臉皮過薄帶給自己過多的壓力。其實,培養孩子的「厚臉皮」,對孩子以後也是有好處的!
  • 愛情公寓,臉皮厚度比較,最薄是他!厚臉皮王,是他當之無愧!
    說道臉皮,很多人會想到厚臉皮和不要臉兩個詞,很多人排斥這兩個詞,覺得這種人有些太那啥了。其實,在這個社會,這不要臉和臉皮厚這兩種人,可能是以後最成功的兩種人。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從字面上也可以看出來,這兩種人不太在乎面子,能夠放下臉皮,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東西。比如,你喜歡一個女孩,很多臉皮薄的好於面子,不去追求。但是臉皮厚的和不要臉的,就不在乎面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追求在說。還比如一些推銷員,很多人不屑於推銷員,但是推銷員能放下面子,去追求財富。
  • 真正聰明的人,在這幾個時候會變得「厚臉皮」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有的人,總是「死皮賴臉」,說什麼都無所謂;有的人臉皮薄,做什麼都覺得自己虧欠別人很多;有的人,其實是「不要臉」,缺德事幹了不少,還自以為是……但我們常常會發現,那些「厚臉皮」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承受壓力的能力也更高一些,甚至都可以在夾縫中求生存。
  • 心理學:厚臉皮的人和薄臉皮的人,後者活得更好
    都說皮臉厚,吃的胖。尤其是在現今這個社會中,越來越需要的是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厚臉皮。以前厚臉皮給人感覺是在貶損一個人,現在對於厚臉皮的定義變成了對一個人的變相讚美。很多高薪的職業和職位無不需要厚臉皮才能完成,厚臉皮也意味著厚心臟,有著厚厚的心理防線,有著嫻熟的處事手段,曾幾何時厚臉皮成了社會的生存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