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罵孩子的危害

2020-08-26 小虎媽咪

一、生理上的創傷

大人的力量是遠遠高於小孩的承受能力的

很多家長生氣時,抬手就向孩子打去,更甚者還會抓起身邊的掃把、樹枝、衣架等工具打孩子。有的越打越氣,越氣越打,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控,悲劇就是這麼造成的,要知道孩子的小身體是非常嬌嫩的,又怎能夠經得起成人的掌心和拳頭?

二、心理上的創傷

幼兒的神經系統十分脆弱,粗暴的態度及打罵恐嚇,都會使他的精神高度緊張、恐懼,甚至引發心裡障礙。

1、軀體不適

比如,孩子突然發熱,有的孩子會嘔吐,肚子疼,有的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瀉等。

2、遺棄感

一些父母在打罵恐嚇孩子之時,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語言,別小看這不經意的氣話,卻可能給孩子心靈上留下較深的創傷。

3、恐懼感

對3歲前的孩子而言,神經發育尚不完善,恐嚇或粗暴的態度都會使孩子出現夜驚、過度緊張及恐懼狀態。

4、自暴自棄

他們本來可以將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乾脆去搞破壞。這些孩子還可能表現出遇事冷漠,行事膽怯等。

5、逆反心理強

不難發現,那些經常挨打的孩子比較「犟」,父母讓他幹什麼,他偏偏不幹,連挨打時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認為,是因為孩子太擰才挨打,其實,挨打時,別看他小,你打他,他也會不服的,這種不服而產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達出來。

6、暴力性

經常挨打的孩子,他會模仿家長打他那樣去打別人,父母打他時表現得越粗暴,孩子對小朋友也就越粗暴。

7、說謊行為

孩子被打後,可能暫時被鎮住了,但由於怕挨打,他們會漸漸不敢對父母說實話,或者找理由來擺脫挨打,久之,便會養成說謊話、不誠實的習慣。

8、仇恨心理

對3歲前的孩子來說,他對父母的依戀性很強,一般不會產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施暴,孩子漸漸就會在感情上與父母疏遠,日後可發展為仇恨父母。

相關焦點

  • 打罵教育危害大,這三種教育方式,讓孩子主動進步
    但是這也讓人表示疑惑,為什麼父母會選擇打罵教育呢?父母為什麼選擇打罵教育?自己的父母也是這麼教育的父母的某些做法是可以受到遺傳影響的,尤其是教育方式上。很多父母的家長都會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自己,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善於用這樣極端的方式。
  • 打罵教育的危害
    1)打罵教育是中國傳統專制家庭制度的殘餘,會對青少年身心造成嚴重摧殘。打罵教育,也是一種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僅不會使孩子成才,而且還有可能釀成家庭悲劇。  2)打罵孩子不考慮孩子的需要與特點,一味地從自我出發,不允許孩子有半點差錯或異議,使孩子感受不到親子之情和慈母之愛,使孩子處於不安和焦慮之中,體力智力發展受到不良影響。
  • 孩子被打罵後的心理疏導
    打罵孩子大多是家長在養育孩子過程中情緒失控的結果。所以,打罵孩子本身並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對孩子的心理以及身體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作為成年人的家長,需要承擔大多數的責任。那麼,孩子被打罵後的心理疏導怎麼做呢?
  • 打罵的危害遠遠超越你的想像!用這樣的方法替代打罵效果更佳
    殊不知打罵的影響嚴重者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打罵的負面影響很多,以至於各國都需要通過立法來禁止體罰。二是對被教育者會產生難以消除的影響,孩子的承受能力所遠遠的低於成人,體罰對孩子所產生的恐懼和痛苦,是教育者體會不到的,精神壓力也會遠遠大於成人。即使在成人狀態,長期處於如此高壓狀態下,也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或身體上的疾病。如果是外表或顯現力強的疾病,父母還能及時地處理,只要治療便能痊癒。
  • 被打罵的孩子和被嬌生慣養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鄰居有個奶奶,只要孩子一哭,馬上就會變著花樣哄孩子,時間一長,孩子竟然能夠以哭來威脅大人了。對於幼兒時期的孩子,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呈現出這兩種的方式,一種是打罵,另一種則是嬌生慣養。殊不知,打罵孩子和嬌生慣養孩子都不是理想的教育方式。這兩種方式雖然表現不同,但卻實質上這兩種教育都會對孩子產生危害。那麼,這兩種教育方式下的孩子會是什麼的呢?
  • 對於大多數的父母,我建議保留打罵孩子的權利
    我為什麼既反對父母打罵孩子,但卻又建議大多數的父母保留打罵孩子的權力呢?其實歸根結底是理想與現實差距的結果,是理想對現實做出的妥協。理想:打罵教育不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打罵教育,對教育孩子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這樣的教育卻存在很多弊端。
  • 經常打罵孩子,你知道危害有多大嗎?
    俗話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子女,可見一個人的成長父母的因素有多重要,人生最艱難的時期就是孩子在兒時的成長期,做父母的不僅僅是孩子的養育者,更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導師。方向導正了孩子的生活自然是一帆風順,否則就會毀掉孩子的一生,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脾氣暴躁的家長把上一代遺傳下來的基因又傳給了下一代,最後對孩子打罵成癮,結果給孩子帶來重大的心理傷害和精神壓力。
  • 比起打罵、貶低、斥責懲罰孩子,這5個科學方法,說不定更有效
    也不知道這孩子的性子隨誰,從小就折騰個沒停,各種教育的方法(打罵、斥責、冷處理等)用遍了,樂樂的不良行為仍舊沒有一點改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出現行為或習慣問題,面對家長好言相勸、說教卻屢屢不改的情況,家長該如何做呢?比起打罵、貶低、斥責懲罰孩子,這5個科學方法,說不定更有效。
  • 孩子犯錯,打罵效果差,有啥招能幫助孩子在錯誤中成長呢
    對眾不責說的就是不要當眾批評指責孩子甚至打罵孩子。這種方式有可能傷到孩子的尊嚴,還可能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心理學上認為3~6歲孩子開始懂得維護自己的尊嚴了。父母還通過打罵將他們的尊嚴踩在地上,他們只會為自己的尊嚴而戰。而不是想到父母為什麼打我罵我?我犯了什麼錯?要怎麼改正。換句話,這種方式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 打罵教育對孩子的危害 或許超出你的想像
    說起打罵孩子,很多父母總有自我認為正確的理由,然而打罵教育對孩子是否真的有效,會對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相信很多父母都未真正做過評估。或許,其負面影響真的超出了你的想像。「我家的孩子今年6歲半,上小學一年級。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作為父母管教比較嚴格,採用了很多打罵的方式,給孩子的內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現在反映出來很大的叛逆,每天上課除了睡覺就是走神,或者跑出教室。
  • 孩子的缺點改良還在用懲罰和打罵?缺點優勢要看透,比打罵強百倍
    可事實上,或許家長真的由於大腦誘發機制的影響,忽略了孩子的優點,過多關注孩子的缺點,這種機制行為影響下產生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父母也習慣於發現缺點後要嚴厲訓斥,要不惜餘力用打罵的方式來改良才能讓心中得以寬慰…… 多數父母在發現孩子的缺點後都會刻意地,有針對性地想要去改良孩子的缺點,這或許無可厚非,但在改良「逼」孩子改缺點的同時,家長卻又耐不住壞脾氣的性子,總是採用過激行為來教育孩子,帶來了一系列的隱患危害。
  • 孩子玩手機成癮?李玫瑾:管教孩子的"這3招"勝過打罵
    孩子玩手機成癮?李玫瑾:管教孩子的&34;勝過打罵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現在的手機成癮可不能與過去同日而語,大哥大、小靈通可做不到像智能機一樣吸引年輕孩子的注意力。李玫瑾曾表示: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管教孩子的&34;勝過打罵,還能從根上解決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父母值得借鑑。
  •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長期打罵,對孩子的危害這麼大!
    長期打罵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忽視 1、身體傷害:打罵孩子除了會在身體上留下傷痕外,經常在飯桌上或者睡覺前挨打的孩子,飲食和睡眠大多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生長發育。
  • 危害堪比打罵教育,每天都能見到
    危害堪比打罵教育,每天都能見到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最常用的錯誤教育方式是它?危害堪比打罵教育,每天都能見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的這三種性格,往往和父母的打罵有關係,每種性格危害都很大
    文|福林媽咪 子不教,父之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碰到很多父母責罵孩子的場景,有些父母看到了會有些心疼,然後對自己的寶寶說:你再不聽話,以後也這樣打你。那麼那些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1.性格孤僻很多被父母從小打罵的孩子,長大後性格會變得非常古怪,他們對世界充滿警惕心理,認為世界上沒有值得依賴的人,遇到值得同情的事情也會冷漠對待。
  • 一天當中兩個時間段不宜打罵孩子,影響長高,還會使心理受傷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教育問題一直是受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但很多父母偏偏喜歡用打罵的方式,俗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家長潛意識裡認為管教孩子打罵效果最佳當孩子做錯事,父母打罵可以理解,但一定要顧忌孩子的情緒,教育孩子時要分場合和時間,一天當中兩個時間點不要打罵孩子,只會害了他。
  • 打罵孩子或許不對,但是有的時候打罵卻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
    打罵孩子或許不對,但是有的時候打罵卻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在教育孩子這方面許多人都覺得打罵孩子是不對的,其實不光是這些人,就連我都覺得打罵孩子是非常不恰當的一種教育方式,因為在打罵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很容易產生心理印象,甚至在長大後還會令他的性格發生很大的轉變,產生暴力傾向又是有可能的。
  • 對於大多數的父母,我建議保留打罵的權力
    我為什麼既反對父母打罵孩子,但卻又建議大多數的父母保留打罵孩子的權力呢?其實歸根結底是理想與現實差距的結果,是理想對現實做出的妥協。1、打罵不利於孩子反思問題打罵教育雖然可以有效制止孩子的行為,但卻不利於孩子反思自己的錯誤。畢竟當人們被打罵時,會更多的關注自己被打罵受到的傷害,又怎麼有多餘的精力去換位思考的看待自己問題呢?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只有當自己心情好的時候,才有閒工夫考慮別人。
  • 打罵之後,孩子更容易入睡?看到這三個原因後,父母忍不住心疼
    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可能不少人都曾有這樣的回憶:小時候調皮搗蛋,忍無可忍的父母「收拾」了自己一頓,而後便在無盡的委屈中大哭起來,只是哭著哭著,最後的記憶便伴隨著襲來的睡意戛然而止……仔細想來,小時候被父母打罵之後,好像更容易睡著,反觀身邊的孩子亦是如此。那這究竟是為何呢?一起來看看——為何打罵之後的孩子,更容易入睡?
  • 打罵教育早已讓人摒棄,優先採用「低聲教育」,孩子才能知錯就改
    中國傳統教育都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認為只有在父母的打罵之下孩子才能夠成長進步。而針對中國傳統的棍棒教育,當今也產生了很多爭議,大多數人都認為教育孩子應當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