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隧道每周6天24小時開放 長江隧道全天通行

2020-12-18 江蘇頻道

到江東北路要提前變道 資料圖片

上完夜班回家,因為隧道封閉只能繞遠路,這是很多南京市民的無奈體驗。今後,這種情況將很少出現。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交通部門獲悉,11月18日起,南京長江隧道24小時通行;20日起,19條城市隧道每周6天24小時通行。而揚子江隧道目前的通行方式不變,即單雙日交替封閉、交替通行。

新政發布

長江隧道今天起24小時通行

11月17日,南京長江隧道有限公司發布消息稱,為解決過江隧道夜間通行問題,18日起,長江隧道將試行24小時通行。

試行的通行方案為:長江隧道雙向各封閉2股車道,保留1股車道通行,邊管養作業邊通行車輛。

19條城市隧道後天起每周封閉一次

同日,南京市城建隧橋集團也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從本月20日起,南京19條城市隧道將延長開通運營時間,由原來每天封閉一次,縮短為每周封閉一次。

據介紹,這19條隧道每周各封閉一次,時間是當天凌晨2:00~5:30;周五、周六所有隧道均24小時通行。除了這19條輪換封閉的隧道,南京還有中山門、衛崗、龍蟠路、湘江路等四條隧道是24小時開通的。

隧道封閉救護車被攔

建議留條「應急通道」

通濟門隧道、西安門隧道、玄武湖隧道、九華山隧道、模範馬路隧道……南京城區,大大小小的隧道有10多條。但是,大部分隧道到了半夜,都會以「內部保潔或保養」的名義關閉。

隧道半夜關閉,除了給夜裡回家的人帶來不便之外,也曾擋住救護車的「生命通道」。

2014年6月26日,現代快報曾報導過這起事件:6月24日凌晨4時57分36秒,一輛救護車風馳電掣,從江北抵達南京長江隧道收費站口。可道口封閉維保,5點才能開啟,道口前已有不少車輛排隊等候。

看到救護車閃著燈,打著雙跳,鳴笛呼嘯而來,許多社會車輛紛紛讓開,可收費員卻沒有打開道口。一些司機上前交涉仍無結果,直到5點整,道口才開啟。

針對隧道半夜封閉的現象,現代快報也曾多次呼籲,建議隧道能為救護車等特種車輛,在半夜之後留下一條「生命通道」。

幾點疑問

1 隧道不封閉,如何維保

之前隧道半夜封閉,是為了維修保養,現在對隧道如何保養呢?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管理部門會採取邊管養作業邊通行的措施。隧道內保潔、常規檢修工作正常進行。以長江隧道為例,到了半夜後,會雙向各封閉2股車道,通行1股車道。為了確保安全,會嚴格限速,嚴禁超速、變道等行為。

需要提醒的是,在試行24小時通行期間,隧道內防護設施未完全到位,車輛須嚴格按行車指示燈指示擇道行駛,避開管養作業區域,確保交通安全和管養作業安全。

城區的這幾條隧道也是如此,在輪流封閉期間,會對隧道進行正常維護。

南京城建隧橋集團設施管理中心負責人郭屹中坦言,隧道由每天封閉變成每周只封閉一天,給隧道保養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目前,隧道日常性機械保潔利用交通低峰時段進行。如果遇到功能保障性、應急作業及大中修、技術改造等,會編制專項方案,報經交管部門審查通過,並提前公示後組織實施。

2 夜間飆車會不會增加

到了夜間,隧道裡飆車現象是否會增加?

對此,郭屹中提醒廣大駕駛員,這些隧道主線大多限速60公裡/小時,匝道限速40公裡/小時。隧道夜間開放後,飆車、超速現象可能會增多,為保障隧道安全運行,交管部門將對隧道實施區間測速管理。希望市民文明駕駛,在隧道內不要隨意變道,嚴格遵守交通規則。

3 可通行車型有變化嗎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試行24小時通行期間,長江隧道通行車型不變,黃牌貨車、外地大客車,以及行人、非機動車、摩託車仍然禁行。

4 如何知道集中封閉時間

正式實施24小時通行後,上、下半年集中封閉管養前,隧道公司會提前發布公告,請車主關注南京市交通集團下屬隧道公司官網及官方微信發布的消息。

提醒

揚子江隧道

通行方式不變

10月28日,南京長江大橋封閉後,機動車多選擇從揚子江隧道和長江隧道兩條過江隧道通過。記者了解到,目前,揚子江隧道的通行方式保持不變,即還是採取單雙日交替封閉、交替通行的方式進行管養。

單日

凌晨1:00~5:00隧道北線(連接揚子江大道的隧道)封閉,隧道南線(連接定淮門大街的隧道)24小時通行。

凌晨1:00~5:00過江線路:從江南過江的車輛應由東向西從定淮門大街進入隧道定淮門線。從江北過江的車輛由西向東從江北進入隧道時應選擇車行方向右側、標牌指向「定淮門大街」「江東北路」的入口通行。

雙日

凌晨1:00~5:00隧道南線(連接定淮門大街的隧道)封閉,隧道北線(連接揚子江大道的隧道)24小時通行。

凌晨1:00~5:00過江線路:從江南過江的車輛應由南向北從揚子江大道進入隧道揚子江線,或者由東向西從定淮門大街海德衛城附近、車行方向右側的入口進入隧道揚子江線。從江北過江的車輛由西向東從江北進入時應選擇車行方向左側、標牌指向「揚子江大道」「下關大橋」的入口通行。

大橋封閉後,很多網友吐槽,從定淮門大街出發,想從揚子江隧道抄近路到江東北路,卻因為沒有提前向左變道,直接開到了江北。本想節省時間,結果浪費了時間。

對此,南京長江隧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之前,很多車友進了揚子江隧道入口後才向左變道加塞,結果引發多起事故,導致隧道入口擁堵,影響了其他過江車輛通行,繼而引發定淮門大街由東向西方向車輛擁堵。

因此,為保證直行過江車輛和左轉去往江東北路的車輛均有序通行,隧道公司根據交管部門意見,對直行和左轉車道進行了分隔。

隧道公司提醒廣大車主,由東向西經隧道定淮門線入口匝道開往江東北路時,一定要注意觀察交通標誌牌,過了定淮門大橋就要提前向左變道,一旦錯過就只有開到江北了。

相關焦點

  • 南京城市隧道運行時間調整:每周6天24小時開放
    南京市城建集團昨天(17號)召開發布會 ,通報延長城市隧道開通運行時間的決定。南京將從20日凌晨起調整19條城市隧道運行時間,由每天封閉一次調整為每周封閉一次。調整後,南京的城市隧道每周將有6天24小時開放。
  • 南京主城隧道每周六天全天候開放 封閉養護每周一次
    &nbsp&nbsp&nbsp&nbsp本報訊(記者馬金)從11月20日零時起,南京主城區將有19條隧道每周6天實施24小時開放通行。這些隧道由原來每天凌晨封閉一次調整為每周封閉一次,期間實施檢查養護工作。
  • 南京長江隧道和揚子江隧道昨起免費通車
    作為南京跨江通道的主要規劃者之一,國內知名專家、南京城市交通與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濤向記者透露了隧道管形的創意特點。揚子江隧道的雙管雙層X形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緯七路過江隧道盾構機大直徑斷面空間,在採用雙管雙層方式將兩條盾構分離,形成X形分離式立體交叉,分別接緯三路快速路和揚子江大道快速路,既簡化了隧道南岸的地下立交方案,減小了工程難度與風險,也節省了工程投資造價。
  • 出行|長江隧道連續15天禁止夜間通行、服務區實時曝光交通違法...
    江蘇高速公路服務區實時曝光交通違法應天大街長江隧道連續15天禁止夜間通行交通一卡通(金陵通)212月5日起應天大街長江隧道連續15天禁止夜間通行記者從交警四大隊獲悉,今年下半年應天大街長江隧道的夜間封閉即將到來,因封閉管養需要,12月5日-12月19日,每天0點-5點應天大街長江隧道封閉,無法通行。
  • 南京長江隧道6月25日啟動封閉管養 夜間無法通行
    我市長江隧道今年上半年為期15天的夜間全封閉管養即將開始。6月25日至7月9日,每天0:00—5:00,長江隧道無法通行。  目前長江隧道為24小時通行,每天夜間採用兩股車道管養作業、一股車道通行車輛的方式,滿足夜間過江需求。
  • 長江隧道明起連續15天禁止夜間通行
    記者從南京交警四大隊獲悉,今年下半年長江隧道夜間封閉即將到來,因封閉管養需要,12月5日—12月19日,每天0點—5點長江隧道封閉,無法通行。交警四大隊人士提醒,長江隧道封閉期間,揚子江隧道仍24小時通行,本地19座(含)以下客車、固定線路公交車夜間均可從揚子江隧道過江。其他車輛還可從長江三橋等過江通道繞行。
  • 關注南京揚子江隧道通行
    揚子江隧道作為離南京長江大橋最近的一條過江通道,它承擔的分流任務最重,昨天我們報導的時候車就不少,今天情況怎麼樣呢?明天周一的早高峰出行又該注意什麼?我們記者再次前往探訪。   江蘇臺記者李璇:今天我們是再次來到了揚子江隧道的江北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出城的車流量可能要比進城的車流量更多一些。現在我左手邊就是出城的車道,現在已經出現了車多緩行的情況。
  • 南京長江隧道封閉管養,自12月5日起連續15天禁止夜間通行
    南京這些年發展越來越好,為了提高南京的首位度,南京火力全開,江北現在的潛力也被開發出來。跨江大橋和過江隧道的不斷建造,讓江北的發力和江南的聯繫更加緊密,在緩解出行壓力的同時,也在不斷加深江南和江北的交流互通,更加融合。
  • 6月20日起南京長江隧道將進行夜間全封閉管養
    昨天長江隧道公司發布消息稱,6月15日至9月30日,揚子江隧道將延長夜間管養時間;6月20日至7月4日每日0:00—5:00,長江隧道將實施夜間全封閉管養。 目前揚子江隧道的揚子江線和定淮門線為單、雙號依次封閉管養,每天封閉管養時間為凌晨1:00—5:00。
  • 南京應天大街長江隧道安全運營十周年
    南京應天大街長江隧道於2005年開工建設,2010年5月28日正式通車,至2020年5月28日,已安全運營整整十年。南京應天大街長江隧道安全運營十周年隧道工程連接江北新區、江心洲、主城區,全長5.8公裡,其中隧道3.8公裡。2012年8月通過竣工驗收,曾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金獎」、「詹天佑獎」、「魯班獎」等國內頂級建築工程大獎。2016年1月1日實施免費通行,當年11月實現24小時通行。
  • 1天後,南京長江隧道將夜間封閉,整整15天!
    南京人注意了,南京長江隧道即將進入夜間休眠狀態。屆時,長江隧道將會在夜間封閉。所以外地小車是可以從揚子江隧道通行的哦!@開心修羅目前南京揚子江隧道採用南北兩線交替封閉的方式車友們要注意啦!一張圖掌握揚子江隧道夜間通行秘訣@江蘇交通廣播網單號日期:前一日23點——單號日期凌晨6點,揚子江線封閉、定淮門線開通。
  • 長江橋隧如何命名更名?《南京市長江橋梁隧道條例》增加相關規定
    安全大於天:超載、危化品運輸車輛隧道禁行,設置「安全保護區」近年來,南京市「擁江發展」戰略深入推進,過江交通需求飛速增長。目前,全市已建成包括長江大橋、長江隧道等6條過江通道,同時還有多條過江通道處於在建或前期研究階段。「天塹變通途」,既利於城市發展,更便於百姓出行。
  • 南京兩條長江隧道實現5G全覆蓋
    揚子晚報網6月30日訊(記者石小磊)繼南京應天大街長江隧道於2020年3月全面覆蓋移動5G信號後,截至2020年6月底,在南京長江隧道公司和南京移動公司的通力合作下,南京定淮門長江隧道(原南京揚子江隧道)也實現了移動5G的全面覆蓋。
  • 長江五橋通車倒計時,最新通行提示出爐!
    一起來看看吧~過江通道通行政策江心洲長江大橋、上壩夾江大橋即將建成通車,為均衡過江通道通行流量,確保道路交通安全、平穩、有序,經市政府批准,決定自建成通車之日起,制定實施江心洲長江大橋、上壩夾江大橋通行政策,調整應天大街隧道通行政策。
  • 南京紅山路隧道通車 奉上城北道路通行攻略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導:6月6日,南京和燕路快速化改造項目部組織紅山路隧道工程交工驗收,經過現場檢查和質量評估,紅山路隧道順利通過「體檢」,於6月7日下午四點通車。作為南京井字型快速路網架構的收尾工程之一,紅山路隧道南起新莊立交,以隧道形式下穿紅山南路、丹霞路後出地面,經過一段地面交織段後,以隧道形式再穿越華電路、邁皋橋廣場,新增和燕路北向西匝道隧道,新建曉莊廣場互通,以隧道形式下穿神龍路,與和燕路過江通道銜接,全長約6.12公裡。
  • 南京長江五橋要開工建夾江隧道 計劃開工時間公布
    資料圖就在上個月,長江五橋發布了有關中塔、北塔、南塔、索塔以及下部結構的施工招標公告,並計劃4月1日開工。但眾所周知,長江五橋是一座橋隧結合的過江通行方式,光有橋那隧的一段何時建?今日露面的長江第五大橋夾江隧道施工項目A3標段便給出了答案。交匯點記者了解到,如果按照規劃的建設時間,長江五橋的橋塔、下部結構以及南岸的夾江隧道盾構都將安排在下月動工。換句話說,一旦開工,橋、隧兩部分幾乎同時進行。長江五橋又稱為梅子洲過江通道,上遊距離南京長江第三大橋5公裡左右,下遊距離緯七路過江通道3.4公裡左右。
  • 11月30日起,南京長江隧道夜間禁行半個月
    新華網南京11月26日電(毛麗萍)南京長江隧道即將進入冬季保養,11月30日至12月15日期間,每天0點至5點長江隧道將進行封閉管養無法通行。據了解,封閉管養期間,長江隧道夜間將進行集中檢查:對278組雨淋閥組及噴頭進行全面檢查、測試。
  • 11月30日起,南京長江隧道夜間封閉半個月!
    過江隧道結構安全關係到每位過江市民,而定期開展隧道管養是確保工程安全的關鍵。長江隧道2019年下半年夜間全封閉管養即將開始,11月30日至12月15日每天0:00—5:00長江隧道無法通行。長江隧道夜間全封閉管養 目前長江隧道24小時通行,每天夜間採用兩股車道管養作業、一股車道通行車輛的方式,滿足夜間過江需求。但為了保證隧道消防安全,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需要半個月左右時間夜間全封閉,集中檢修隧道消防自動噴淋系統、進行消防演練。
  • 車主看過來 11月30日起南京長江隧道夜間封閉管養
    長江隧道2019年下半年夜間全封閉管養即將開始。11月30日至12月15日每天0:00—5:00,長江隧道無法通行。長江隧道公司提醒市民,揚子江隧道仍可24小時通行。目前長江隧道24小時通行,每天夜間採用兩股車道管養作業、一股車道通行車輛的方式,滿足夜間過江需求。但為了保證隧道消防安全,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需要半個月左右時間夜間全封閉,集中檢修隧道消防自動噴淋系統、進行消防演練。
  • 南京長江二橋改名八卦洲大橋、長江隧道改稱應天大街隧道……你...
    南京長江二橋要改名八卦洲長江公路大橋,長江隧道要改稱應天大街長江隧道,你同意嗎?近日,南京市交通運輸局、市地名辦就關於已通車過江通道命名更名徵求意見。公示中說,南京市自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通車以來,已陸續建成六條道路過江通道,包括橋梁四座,隧道兩條,另有多條道路過江通道在建。已建成的跨江橋梁二橋、三橋、四橋均未正式申報命名,該使用名存在方位、次序的紊亂,且缺乏指位性、文化性及地域特色。近年來,有關社會民眾及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建議和提案,要求予以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