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震發生在白天上課時間,學生死傷情況將會很嚴重。(中評社鄧木卿攝)
東南網3月27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臺灣中部發生芮氏7.3級強烈地震,造成全臺2415人死亡,29人失蹤,11305人受傷,財物損失3千億元(新臺幣,下同),民間團體將全民捐款提撥1億5千萬元經費,選在臺中市霧峰區光復國中,興建921地震教育園區。園區內規劃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地震工程教育館、重建記錄館、影像館和防災教育館,不但保留原址,更提供社會大眾地震教育活教材。
921當天,車籠埔斷層錯動隆起,從乾溪河堤、學校運動場、教室、校門和馬路,沿線抬升,斷層長度340公尺,其中操場跑道還隆起2、3公尺,地震發生時間在半夜,如果是在白天上課時間,恐怕會有不少學生罹難。
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建築概念,以線性構成有如針線縫合大地傷口,全館沒有梁柱,以82根12公尺高、2.4公尺寬、10公噸重的預鑄水泥板組成,整體為圓弧形,工程具特殊性和困難度。館內有全球板塊、地震帶分布、地球內部構造等模型,以及六個互動主題式教學。
地震工程教育館位在毀損的教室,倒塌的教室還保存著,見證地震強力的破壞力,看得令人觸目驚心;重建記錄館則是收集大地震發生後,全臺所有民間團體和組織努力進行重建的成果。
影像館內展示的是地震後各地災情、救難人員救災過程、各界溫清送暖、家園重建和社區學校重生的影像記錄,館內還有一座地震體驗劇場,模擬地震時天搖地動的可怕情景。
防災教育館主要帶領民眾正確的防災觀念,寓教於樂,防患於未然,此館除了揭示臺灣飽受地震天災威脅之外,還得承受洪災,內容以莫拉克風災為題,提醒民眾,全球面臨暖化危機,各地洪水不斷,洪災造成的死傷不輸天災,民眾應該思考如何善待大自然,做好水土保持,才不會被大自然反撲,自食其果。
921地震教育園區位在臺中市霧峰區,省諮議會旁,2007年9月完工啟用,平日常有學校安排戶外教學,對於協助下一代建立防災觀念很有幫助。
九二一地震園區中的車籠埔斷層保存館。(中評社鄧木卿攝)
光復國中倒塌的教室。(中評社鄧木卿攝)
九二一大地震中隆起的車籠埔斷層。(中評社鄧木卿攝)
光復國中操場因地震而隆起。(中評社鄧木卿攝)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入口。(中評社鄧木卿攝)
完整保存至今的倒塌教室。(中評社鄧木卿攝)
影像館記錄搶救過程。(中評社鄧木卿攝)
工作人員為遊客解說地震成因。(中評社鄧木卿攝)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