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獲獎比例高出50% 女大學生開始「學術崛起」

2020-12-12 網易教育

男生學習好還是女生學習好?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男生往往是「晚熟」的,因此小時候他們往往因為貪玩、不刻苦而不如女生學習好,「但是女生到了大學就沒有後勁了」。然而,近年來女大學生愈發展現出「攻佔大學學術高地」的跡象,「沒有後勁」的女孩子開始甩掉標籤、強勢出擊。

如果說文科專業早已是女生的天下,那麼理工科專業中男生的學術領先地位似乎也開始岌岌可危。

不少高校的獎學金、優秀論文評比和學術競賽中,處處可見女生的身影。不少大學教師感嘆,女大學生已經「學術崛起」。難道,被笑談的學術圈「後母系氏族時代」真的要來了?

女生「不僅是半邊天」

2017年度南開大學獎學金的大數據統計情況曾經讓時任南開大學校長的龔克十分詫異。作為一所綜合類高校,南開大學的男女生比例一直較為均衡,但是在得到獎學金的學生中,女生卻佔據了絕對優勢。

2016~2017學年度,南開大學發放獎學金共計2398.13萬元,共有4500餘名本科和研究生獲得獎勵。據學校統計,南開大學本科生男女生比例為1∶1.08,獲得獎學金比例卻達到了1∶1.57,本科女生獲獎比例比男生高出50%。

「這個結果很讓我驚訝,我們最高的獎學金得主都是女生,這是咋整的呢?為什麼我們本科生中拿獎學金的男女生比例差距這麼大,我們常在討論性別不平衡的問題,沒想到是這樣的不平衡。」龔克說。

近年來,關於大學「陰盛陽衰」、女大學生比例增多的報導屢見不鮮。然而,拋開這些人數的差距,在男女比例確定的前提下,即使是男生偏多的班級或專業,女生似乎也體現出了不可阻擋的學術優勢。

被譽為有「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的羅德獎學金評選中,2017年的4名中國羅德學者中有3名是女生。這個已有110多年歷史的世界首個大規模國際性獎學金項目在中國共評選過3屆,其中女性獲獎者為7人,男生為5人。

根據《校友會2017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在1977~2016年中國31個省、自治區、自轄市高考狀元中,男狀元佔56.22%,女狀元佔43.78%。但是,最近10年來,全國高考狀元性別比例發生倒轉,女性比例上升至53.41%,男性佔46.59%。

此外,高校推免生「陰盛陽衰」的現象也時常存在,據2018年安徽師範大學保研學生大數據顯示,該校共244名女生保研,佔比達86%。有高校教師表示,推免主要看大學期間的學習成績,在大學階段,總體上女生成績往往要優於男生,推免概率更大。

當我們把目光投向一個大學班級內部,這種「女生崛起」的現象也並不少見。

墨默是北京交通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的大三學生,大一的時候她就拿過國家獎學金,大二拿過勵志獎學金,剩下還有一些社會工作和學習的獎學金。「通信工程整個專業男生佔的比例較大,基數大,從全年級的角度來說,還是男生成績好的比較多,但女生大多處於中間或中上。我的學習成績大概是300個學生裡的20名左右吧」。

量化學術指標中女生優勢更明顯

為何女大學生在學術上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不少高校學生認為,這是因為女生對未來的規劃更加清晰,而在就業等方面的多種壓力下,女生的學習動力更強,更加踏實刻苦。

首都師範大學化學專業的研究生張了了不久前剛發完了第一篇SCI文章,目前正在寫第二篇。這對於一個碩士生來說非常難得。

「因為是師範院校,我們班級裡的女生更多,有50個左右,而男生只有30人。考上研究生之後,女生都會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規劃,很多女孩都在準備考博士。」張了了表示,在她身邊,有一些在理工科專業學習很好的女孩子可以將生活和學習的時間分配得特別好,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沒有後勁」。

當說到為何女生會對自己的生活更加有規劃,張了了認為,這是因為女生在就業方面仍然處在劣勢,這讓女生感到壓力更大,競爭更加激烈。加上社會上「女生學不好理工科」的傳統思維,讓女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改變偏見。

墨默也表示,她所在的實驗班雖然第一名是男生,但是班裡的女生學習普遍比男生更好。她身邊大多數的女生自習時間都比男孩子要長,並在投入時間的基礎上,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就我們專業來說,專業實踐類課程男生的動手能力更強,會表現更加突出,但是在一些理論課的學習上,女生會體現自己的優勢。因此最後的學習效果是一樣的。」墨默認為,在最終的學習成果上,理工科的女生和男生是「勢均力敵」的。

另外,男女生的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差異,讓女生在學習成績、論文數量等「量化指標」上常常處在優勢地位。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就讀研三的趙婷表示,她所在的實驗室是做人工智慧方面的研究,實驗室裡男生要比女生人數多。「雖然人數佔優勢,但是發論文還是女生佔優勢」。

趙婷說:「女孩子做事更踏實,與導師交流更順暢,所以更容易發論文。相比較之下,男孩子雖然動手能力強、成績好,但是科研成果卻不如女生多。在研究生階段,大家已不很看重成績,但是因為女生論文發的比較多,所以多數女生都能拿到較高等級的獎學金。」

對於這一現象,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部主任王湧天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現象越來越常見。「我在工作中發現,學習好的女生越來越多了,保研的也是女生多。這可能是因為女生比較細心,男生比較粗心」。

女生崛起背後是平等的學術氛圍

女生的「學術崛起」是不是意味著男生的危機?對於這個問題,不少高校教師表示不用過於擔心。

上海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郭長剛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如今大學對於學生的考核方式更加多樣化,學習成績只是其中的一種考核方式。女生在這一方面的突出成績值得肯定,但並不意味著男生能力就差。

「隨著大學生的年級升高,學生會全面發展,如今大學對於學生的考核方式也很多樣。我認為不會存在誰壓倒誰的情況。」郭長剛表示,當學生到了研究生階段,大家一般都按照各自的課題展開研究,互相之間不會產生過多的幹擾和競爭,學生都在各自領域進行學術研究,因此也就較少出現誰蓋過誰的情況。

「本科生的研究活動較少,因此學生們可能更重視學習成績、獎學金等,但隨著年級的增高,對於學生的考核方式也變得多樣化。學生的學生工作、社會實踐等方面的成績同樣值得認可,不能一概而論。」郭長剛認為,在綜合的考核標準下,男生和女生是沒有差距的。

而在王湧天看來,女生的學術成績突出是我國學術氛圍進步的體現,讓男生女生在平等的平臺上競爭是值得肯定的。

王湧天回憶道,2017年學校在做學科評估工作時,不少國外的專家曾經到學校考察,不少專家都稱讚中國科研機構中女性學者比例高這一現象。「他們來到學校時看到我們學院的主要領導有女性,一些學科的帶頭人也是女性,感到很不可思議,因為這在很多發達國家也是很難做到的」。

的確,不少高校學生發現,「女生學不好理工科」這樣的觀點在大學裡越來越少了。北京交通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的王佳表示,「我所在專業的女孩子學習好的很多,班級第一也是名女生。上大學之後我就沒怎麼聽過女生學不好理科這種話了。當然偏見肯定仍然存在,有的人覺得女生不夠聰明,有的人覺得女生太嬌氣,家長們往往覺得女生讀理工科比較辛苦……」

女生的「學術崛起」不僅讓女生在競爭中大放光彩,也讓男生體會到了競爭中的壓力,也產生了競爭的動力。不少高校教師認為,讓男女生平等競爭是一項優良的學術傳統,女生取得的成績也是實至名歸的,而男生則要在這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更加努力。

「在學術界,女性的地位一直沒有被邊緣,這是我們國家一直以來的突出優勢,我們常強調『男女平等』,在學術領域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傳統。」王湧天認為,大學應當延續這樣的傳統,讓男生女生在一個平等、公平的平臺上競爭,不論男女比例如何,靠自己的本事取得成績。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鄭娟_NQ0738

相關焦點

  • 2018屆大學生性別比例分布:「陰盛陽衰」趨勢將成為常態
    近年來女生在大學生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有些高校女生人數一路攀升,甚至佔據了大半江山,「女主席」「女學霸」越來越多,高校「陰盛陽衰」現象已漸趨普遍。究竟2018屆畢業生男女比例如何?「陰盛陽衰」情況是否依舊存在?
  • 2020大學生男女比例報告發布:校園「陰盛陽衰」趨勢顯著
    最近,網絡一則關於我國人口比例男多女少,大學卻&34;的報導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多數網友表示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明明我國男生比女生多,但實際很多大學卻都是&34;的情況,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為什麼大學會泛起&34;的狀態?為此大學生一站式求職網申平臺——梧桐果基於網站平臺數據和大學生問卷調查多方面進行深度剖析,帶您印證校園&34;是否真的存在?
  • 高學歷人才男女比例失衡,「陰盛陽衰」趨勢愈加明顯
    如圖1所示,從性別比例來看,2017 屆高校畢業生中,女畢業生佔比55%,男畢業生佔比 45%,女生比男生佔比整整高了 10個百分點。教育部早在 2013 年的統計數據中,就突顯出了高校男女比例失衡的趨勢,數據顯示:2013年普通本專科在校人數女生佔比 51.74%,研究生在校人數女生佔比 48.97%。
  • 華中師範大學化學學院2019年暑期優秀大學生學術夏令營
    為了促進全國各高校優秀大學生之間的交流,進一步了解華中師範大學化學學院,並從中選拔優秀學生攻讀研究生。我院將於7月中旬舉辦2019年暑期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歡迎有意報考我院2020年研究生的優秀大學生前來參加本次夏令營活動。
  • 女大學生實際就業狀況圖解
    女大學生畢業去向呈現出哪些特點?男女大學生就業起薪和薪資增長情況是否出現差異?哪些用人單位裡女生就業比例較高?女生較多在哪些行業中發展?麥可思根據對全國2014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以及2011屆畢業生三年後的數據採集和研究,進行了女大學生實際就業狀況的分析,結論如下:  女生深造比例高於男生,創業比例低於男生  14.3%的2014屆本科女生在國內外讀研,高於同屆本科男生(12.5%)1.8個百分點。
  • 北京師範大學2020年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活動,報名開始了!
    暑期夏令營擬招收學碩類營員150人左右,專碩類營員50人左右,申請工作自即日開始。計劃選拔學碩名額30-50;專碩名額15-25。(如有不實將取消錄取資格)與總評成績排名證明(負責人籤字、院系教務公章);4)獲獎證書掃描件1份;5)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等體現自身英語水平的證明1份;6)申請人還可提交體現自身學術水平的代表性學術論文、出版物或原創性工作成果以及其它獲獎證明。
  • 本科女大學生吐槽:憑啥大專生也能穿學士服!結果被網絡暴力!
    正值畢業季,不少畢業生曬出自己的畢業照。近日,一位本科女畢業生在曬照時,因為附加了一句牢騷而引起網友的廣泛爭議。 她認為,學士服是很神聖的一件衣服,那是大年四年獲得學術的意義,穿上的那一刻是你四年努力付出的成果,不是用來擺拍的道具。
  • 女生不適合做學術?什麼年代了,還有如此刻板的性別之爭
    據南開大學統計,該校本科生男女生比例為1∶1.08,獲得獎學金比例卻達到了1∶1.57,本科女生獲獎比例比男生高出50%。這一統計結論或許不能推廣得太遠,但足以說明,在高等教育階段,女大學生絕不像一些人想的那樣「不如男生」。去年年底,一場「女生適不適合做學術」的爭論在輿論場上掀起過不小的波瀾。
  • 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高教主賽道獲獎名單
    今天教育部在官網公布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獎名單。其中高教主賽道省市優秀組織獎10個,高校集體獎21個,冠軍1名、亞軍1名、季軍1名,單項獎項目3個,金獎項目67個、銀獎項目140個、銅獎項目439個。
  • 實際上,全日制本科以上大學生佔中國人口比例只有4%!
    我們經常聽人說,現在遍地都是大學生,大學生沒什麼好稀奇的。從表面上看,似乎大學生數不勝數。實際上,全日制本科以上大學生佔中國人口比例只有4%!4%這個數據,應該算比較準確的。那個年代,讀大學的人鳳毛麟角,大學生是國家幹部身份,畢業工作包分配。自從1999年高校擴招後,高等教育進入大眾教育時代,各類高等院校蓬勃發展。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後,讀大學的人越來越多,幾乎全部都能上大專或本科。學歷不斷貶值,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學生畢業後,一般選擇去經濟發展比較快的城市就業,四處奔波求職。
  • 前程無憂畢業生調研:薪酬預期低於男性,高學歷擋不住女大學生就業...
    女性畢業生對於工作前途的壓力一直高於男性,但是男女性之間近10個百分點之差還是令人吃驚:高學歷就業人群中女性的比例越來越高,而且在職業之初女性的職業成熟度通常比男性高,企業中財務、行政、市場和HR部門中女性多於男性數量已經是常態,在銷售、技術和研發部門,女性的比例也在快速上升。從僱主端的用人需求來看,不少企業在人才選拔上都面臨了性別平衡的問題。
  • 2019年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全國優秀大學生暑期學術夏令營通知
    本科階段前五個學期的學習總成績原則上排名要求:「一流高校AB類」前50%,「一流高校C類」前25%,其他高校前5%。對有出色科研成果者學習成績要求可適當放寬。按網上報名系統要求,將相關材料(發表論文、獲獎證書、英語六級成績單等體現自身學術水平和工作能力等)打包上傳至報名網址中的「成績單附件欄」(成績單和排名需加蓋院系的成績校核章,其他證明材料可掃描原件後與成績證明一起上傳至成績單附件欄); 3、攻讀專業:填寫電氣工程或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中北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管道打磨機器人」獲獎
    11月4日,中北大學消息,近日由教育部主辦的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在重慶大學舉行。中北大學張佳航等同學組成的優秀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管道打磨機器人」團隊獲評「優秀學術論文」獎,這也是本屆年會上我省唯一獲獎項目。
  •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2019年全國優秀大學生學術夏令營通知
    學院一直是中國最有影響的管理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基地之一,始終追求「高標準、強基礎、重實踐、創新型、高素質」的培養目標,形成了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國際化的發展道路。、加強同學們對管理學科的了解,學院將於2019年7月9日-12日舉辦第九屆全國優秀大學生學術夏令營。
  • 收藏:考研推免生:申請資格、申請資料、申請時間與錄取比例
    利用暑假中一周左右的時間,與學生較長時間的接觸,參觀實驗室,介紹各導師研究方向,學術交流會等形式,經過多種方式(例如筆試、面試、實驗測試等)來考核學生,以確定是否發放擬錄取通知書。改善了以往僅靠9月10月的推免面試的缺陷––不僅參加的人多,而且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接觸較短暫,錄取總體來看比較倉促。
  • 蔡基剛教授:大一起就應該開始科研,學術英語的學習沒有等級之分
    第五屆大學生國際學術研討會組織委員會主席蔡基剛教授發表了題為《科研與英語:比翼齊飛的平臺》的開幕致辭。蔡基剛教授認為:科技創新力的培養首先就是要讓我們大學生儘早接觸和進入科研,最好是從本科一年級就開始。
  • 高考之後,女學霸開始崛起?網友:女教授還是太少!
    高考後的女生在學術界上的崛起高考之後,由於近年來頻頻上熱搜的學霸們絕大多數都是女性同胞,而且從大部分的學校近二十年來的男女比例可以發現,大學生的女生比例逐年上升,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女生寢室的供不應求一般而言,大學都具有幾十年的歷史,當年修建男女寢室都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一般都是對半開,然而隨著這十幾年的發展,許多行業的男女生比例發生了明顯變化,尤其在文科領域,比如師範類學校。
  • 西南大學「學霸」情侶一起拿國家獎學金 獲獎比例僅千分之二
    據悉,國家獎學金(National Scholarship)是指為了激勵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高等專科學校學生勤奮學習、努力進取,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由中央政府出資設立的獎勵特別優秀學生的獎學金 。全國高校在校生大概有2500多萬人,每年只能有5萬人榮獲國家獎學金,獲獎比例約佔0.2%,獲獎學生每人獎勵8000元,作為大學生能獲得國家獎學金是一項莫大的榮譽。
  • 面試題目解析:目前快遞行業大學生從業比例較高,甚至都是本科學歷
    目前快遞行業大學生從業比例較高,甚至都是本科學歷,請問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而且這個行業前景巨大,所以大學生加入這個行業不但是無可厚非的,相反會帶來諸多積極意義。 審題點1:「目前快遞行業大學生從業比例較高,甚至都是本科學歷」 這裡對快遞行業的理解不要狹隘化,不是簡單的跑腿,而是一個具有巨大市場潛力、人民群眾具有旺盛需求、需要一定專業能力的行業。
  •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 2019 年 (第九屆)全國優秀大學生學術夏令營通知
    學院一直是中國最有影響的管理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基地之一,始終追求「高標準、強基礎、重實踐、創新型、高素質」的培養目標,形成了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國際化的發展道路。、加強同學們對管理學科的了解,學院將於 2019 年 7 月 9 日-12 日舉辦第九屆全國優秀大學生學術夏令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