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學習好還是女生學習好?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男生往往是「晚熟」的,因此小時候他們往往因為貪玩、不刻苦而不如女生學習好,「但是女生到了大學就沒有後勁了」。然而,近年來女大學生愈發展現出「攻佔大學學術高地」的跡象,「沒有後勁」的女孩子開始甩掉標籤、強勢出擊。
如果說文科專業早已是女生的天下,那麼理工科專業中男生的學術領先地位似乎也開始岌岌可危。
不少高校的獎學金、優秀論文評比和學術競賽中,處處可見女生的身影。不少大學教師感嘆,女大學生已經「學術崛起」。難道,被笑談的學術圈「後母系氏族時代」真的要來了?
女生「不僅是半邊天」
2017年度南開大學獎學金的大數據統計情況曾經讓時任南開大學校長的龔克十分詫異。作為一所綜合類高校,南開大學的男女生比例一直較為均衡,但是在得到獎學金的學生中,女生卻佔據了絕對優勢。
2016~2017學年度,南開大學發放獎學金共計2398.13萬元,共有4500餘名本科和研究生獲得獎勵。據學校統計,南開大學本科生男女生比例為1∶1.08,獲得獎學金比例卻達到了1∶1.57,本科女生獲獎比例比男生高出50%。
「這個結果很讓我驚訝,我們最高的獎學金得主都是女生,這是咋整的呢?為什麼我們本科生中拿獎學金的男女生比例差距這麼大,我們常在討論性別不平衡的問題,沒想到是這樣的不平衡。」龔克說。
近年來,關於大學「陰盛陽衰」、女大學生比例增多的報導屢見不鮮。然而,拋開這些人數的差距,在男女比例確定的前提下,即使是男生偏多的班級或專業,女生似乎也體現出了不可阻擋的學術優勢。
被譽為有「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的羅德獎學金評選中,2017年的4名中國羅德學者中有3名是女生。這個已有110多年歷史的世界首個大規模國際性獎學金項目在中國共評選過3屆,其中女性獲獎者為7人,男生為5人。
根據《校友會2017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在1977~2016年中國31個省、自治區、自轄市高考狀元中,男狀元佔56.22%,女狀元佔43.78%。但是,最近10年來,全國高考狀元性別比例發生倒轉,女性比例上升至53.41%,男性佔46.59%。
此外,高校推免生「陰盛陽衰」的現象也時常存在,據2018年安徽師範大學保研學生大數據顯示,該校共244名女生保研,佔比達86%。有高校教師表示,推免主要看大學期間的學習成績,在大學階段,總體上女生成績往往要優於男生,推免概率更大。
當我們把目光投向一個大學班級內部,這種「女生崛起」的現象也並不少見。
墨默是北京交通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的大三學生,大一的時候她就拿過國家獎學金,大二拿過勵志獎學金,剩下還有一些社會工作和學習的獎學金。「通信工程整個專業男生佔的比例較大,基數大,從全年級的角度來說,還是男生成績好的比較多,但女生大多處於中間或中上。我的學習成績大概是300個學生裡的20名左右吧」。
量化學術指標中女生優勢更明顯
為何女大學生在學術上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不少高校學生認為,這是因為女生對未來的規劃更加清晰,而在就業等方面的多種壓力下,女生的學習動力更強,更加踏實刻苦。
首都師範大學化學專業的研究生張了了不久前剛發完了第一篇SCI文章,目前正在寫第二篇。這對於一個碩士生來說非常難得。
「因為是師範院校,我們班級裡的女生更多,有50個左右,而男生只有30人。考上研究生之後,女生都會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規劃,很多女孩都在準備考博士。」張了了表示,在她身邊,有一些在理工科專業學習很好的女孩子可以將生活和學習的時間分配得特別好,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沒有後勁」。
當說到為何女生會對自己的生活更加有規劃,張了了認為,這是因為女生在就業方面仍然處在劣勢,這讓女生感到壓力更大,競爭更加激烈。加上社會上「女生學不好理工科」的傳統思維,讓女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改變偏見。
墨默也表示,她所在的實驗班雖然第一名是男生,但是班裡的女生學習普遍比男生更好。她身邊大多數的女生自習時間都比男孩子要長,並在投入時間的基礎上,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就我們專業來說,專業實踐類課程男生的動手能力更強,會表現更加突出,但是在一些理論課的學習上,女生會體現自己的優勢。因此最後的學習效果是一樣的。」墨默認為,在最終的學習成果上,理工科的女生和男生是「勢均力敵」的。
另外,男女生的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差異,讓女生在學習成績、論文數量等「量化指標」上常常處在優勢地位。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就讀研三的趙婷表示,她所在的實驗室是做人工智慧方面的研究,實驗室裡男生要比女生人數多。「雖然人數佔優勢,但是發論文還是女生佔優勢」。
趙婷說:「女孩子做事更踏實,與導師交流更順暢,所以更容易發論文。相比較之下,男孩子雖然動手能力強、成績好,但是科研成果卻不如女生多。在研究生階段,大家已不很看重成績,但是因為女生論文發的比較多,所以多數女生都能拿到較高等級的獎學金。」
對於這一現象,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部主任王湧天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現象越來越常見。「我在工作中發現,學習好的女生越來越多了,保研的也是女生多。這可能是因為女生比較細心,男生比較粗心」。
女生崛起背後是平等的學術氛圍
女生的「學術崛起」是不是意味著男生的危機?對於這個問題,不少高校教師表示不用過於擔心。
上海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郭長剛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如今大學對於學生的考核方式更加多樣化,學習成績只是其中的一種考核方式。女生在這一方面的突出成績值得肯定,但並不意味著男生能力就差。
「隨著大學生的年級升高,學生會全面發展,如今大學對於學生的考核方式也很多樣。我認為不會存在誰壓倒誰的情況。」郭長剛表示,當學生到了研究生階段,大家一般都按照各自的課題展開研究,互相之間不會產生過多的幹擾和競爭,學生都在各自領域進行學術研究,因此也就較少出現誰蓋過誰的情況。
「本科生的研究活動較少,因此學生們可能更重視學習成績、獎學金等,但隨著年級的增高,對於學生的考核方式也變得多樣化。學生的學生工作、社會實踐等方面的成績同樣值得認可,不能一概而論。」郭長剛認為,在綜合的考核標準下,男生和女生是沒有差距的。
而在王湧天看來,女生的學術成績突出是我國學術氛圍進步的體現,讓男生女生在平等的平臺上競爭是值得肯定的。
王湧天回憶道,2017年學校在做學科評估工作時,不少國外的專家曾經到學校考察,不少專家都稱讚中國科研機構中女性學者比例高這一現象。「他們來到學校時看到我們學院的主要領導有女性,一些學科的帶頭人也是女性,感到很不可思議,因為這在很多發達國家也是很難做到的」。
的確,不少高校學生發現,「女生學不好理工科」這樣的觀點在大學裡越來越少了。北京交通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的王佳表示,「我所在專業的女孩子學習好的很多,班級第一也是名女生。上大學之後我就沒怎麼聽過女生學不好理科這種話了。當然偏見肯定仍然存在,有的人覺得女生不夠聰明,有的人覺得女生太嬌氣,家長們往往覺得女生讀理工科比較辛苦……」
女生的「學術崛起」不僅讓女生在競爭中大放光彩,也讓男生體會到了競爭中的壓力,也產生了競爭的動力。不少高校教師認為,讓男女生平等競爭是一項優良的學術傳統,女生取得的成績也是實至名歸的,而男生則要在這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更加努力。
「在學術界,女性的地位一直沒有被邊緣,這是我們國家一直以來的突出優勢,我們常強調『男女平等』,在學術領域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傳統。」王湧天認為,大學應當延續這樣的傳統,讓男生女生在一個平等、公平的平臺上競爭,不論男女比例如何,靠自己的本事取得成績。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學生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