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李雲龍最大的原型,比王近山更像,人稱拼命三郎

2020-12-22 歷史客棧

當年的一部《亮劍》,讓我們認識了一位跟以前完全不同的英雄,性格火爆,敢愛敢恨。至於李雲龍的原型,現在比較公認的是開國中將王近山、少將鍾偉,但實際上,還有一位猛將跟李雲龍更像。

這個人,就是開國中將陶勇。

為什麼說之前很少與李雲龍產生關聯的陶勇會是李雲龍的原型?大家來看看下面這些對比就知道了。

第一個,年齡。書中說李雲龍出生於清宣統二年,即1910年。而陶勇只比李雲龍小三歲,出生於清朝剛覆滅的1913年。

第二個,地域。李雲龍是大別山區走出來的革命者,而陶勇同樣來自大別山區,安徽霍邱縣人。

第三個,家世。二人都是貧苦出身。當然,當時的解放軍高級將領中,大多數都是窮人出身。

第四個,「山頭」。陶勇屬於紅四方面軍的,從最基層的士兵做起,一步步做到團長。而李雲龍,同樣也是紅四方面軍出身,也是從最基層的士兵做起,一步步做到團長。

第五個,個性。李雲龍打仗不要命,脾氣上來了,李團長就敢扛著大刀上陣。李團長是虛構的,而陶勇則是真實的存在。陶勇,人稱拼命三郎,有人給他起了一個「雅號」——傻子團長。意思是陶勇打仗從不計較後果得失,來脾氣了,管他三七二十幾,扛著一把大刀就敢衝鋒陷陣,殺一個賺一個。

第六個,喝酒。李雲龍和陶勇都是好酒量。李雲龍一喝就是一大罈子,「論起酒量,心情好時,喝一斤後照樣能把鬼頭刀耍出一片花來」。陶勇同樣不遑多讓,也是打了勝仗後,論罈子喝酒的。當時有個四分區的專員,名叫季方,能喝酒,陶勇不服,專門找季專員拼酒。結果,季專員醉倒,大睡三天。而陶勇呢,什麼事也沒有。

第七個,冒險精神。陶勇曾經有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傳奇經歷,只帶一個警衛戰士,就去找敵人的頭頭徐寶富去談判,那是非常危險的。有人勸陶勇不要冒險,陶勇不聽,大大咧咧的就去了。徐寶富被陶勇的大氣所降服,當場就決定棄暗投明,跟著黨走。

李雲龍的故事就更出名了。楚雲飛是國民黨將軍,對李雲龍一直有暗害之心,李雲龍要去見楚雲飛,也是大大咧咧,帶著兩個警衛就去了。楚雲飛有啥好怕的?三頭六臂不成?

第八個,家庭。李雲龍是個大老粗,卻娶了來自江南書香之家的大學生田雨,一文一武,一粗一細,堪稱天作之合。陶勇的夫人名叫朱嵐,也是來自江南書香之家,從小就學到很多知識。而且,無論是虛構的田雨,還是真實的朱嵐,她們的字都寫得非常漂亮。

第九個,人生結局。李雲龍在「文革」時,受到了迫害,夫人田雨被關進大牢。1968年,絕望的李雲龍自殺。陶勇同樣受到迫害,1967年「自殺」。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陶勇的死有很多可疑之處。而陶勇的夫人朱嵐,也跟田雨一樣被關進了監獄。1978年,李雲龍和陶勇都得到了平反昭雪。

第十個,人緣。李雲龍和陶勇都是大大咧咧的性格,特別喜歡和下層相處,基層戰士都和團長處得跟兄弟一樣,沒有上下級的概念。平時,二人就喜歡和戰士們打成一片,怎麼開心怎麼玩,也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

最後再插一句:1949年我軍開始渡江戰役時,英國海軍的「紫石英」號無端挑釁,我軍被迫還擊,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紫石英」號事件,當時指揮第43軍向英軍開炮的,就是時任43軍軍長的陶勇。

歷史客棧作者:獨行客

相關焦點

  • 《亮劍》中李雲龍與原型王近山的相似度有多大?
    眾所周知,李雲龍的原型是開國中將王近山。今天我們來聊聊現實的王近山與李雲龍的相似度,希望藉此來認識王近山將軍。 一般而言,電視劇角色是對現實人物進行戲劇化的演繹,來源現實並超越現實。因此,兩者之間不可能一模一樣。據王近山家人的回憶,王近山的性格與李雲龍大致相同。
  • 開國中將王近山從「王瘋子」向「吳下阿蒙」的蛻變!
    王近山是共和國開國中將,也是電視劇《亮劍》主角李雲龍的原型之一,正如電視劇中的李雲龍一樣,王近山將軍打起仗來也是勇猛無比,完全是一副拼命三郎的姿態。 其實,從王近山這個「王瘋子」的綽號當中,我們不難看出,這是戰友們對他「逢敵必亮劍」的勇氣的讚賞,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他勇猛有餘、謀略不足的缺陷,這對一個軍事指揮員、尤其是高級指揮員來說,往往是致命的。
  • 李雲龍原型王近山:他是開國中將,打起仗來不要命,被戰友稱為「瘋子」
    每當我們提起電視劇《亮劍》時,總會想起劇中威武霸氣、慷慨激昂的軍號,主人公李雲龍也以打起仗來不要命的「瘋子」形象深入人心,在他的身上能夠看到很多革命先輩的身影,最主要的原型就是同樣被稱為「瘋子」的開國中將——王近山。
  • 《亮劍》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那劇中有哪些戰例能找歷史原型?
    但李雲龍卻不是某一位確切開國將軍事跡的「原版照搬」,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更像是許多開國將軍事跡的一個綜合體。這和真實歷史上的關家堖戰鬥是非常相似的,小鬼子岡崎大隊孤軍深入八路軍根據地、居然誤打誤撞走到了黃崖洞兵工廠附近。為了保住這座兵工廠,彭大將軍親臨戰場,指揮三八五旅、三八六旅和決死一縱隊好幾個團的兵力把岡崎大隊圍困在了關家堖。因為日本人居高臨下,加之武器裝備精良,八路軍部隊久攻不下,最後三八六旅所部採用了坑道作業、接近日本人工事之後再進攻,這才把這支不可一世的日本人的大隊給打殘了。
  • 因為李雲龍的這句臺詞,李幼斌老師被日本人要求道歉,日本人飄了
    這部劇的主角李雲龍的人物性格其實在現實中是有人物原型的,那就是開國中將王近山將軍,而王近山將軍的事跡比李雲龍還要傳奇。《亮劍》這部電視劇這麼火,不僅是因為該劇高度還原了當時真實的抗日戰爭狀況,還因為其他重要演員的傾力表演,塑造出了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
  • 王近山:祖上是異姓王爺,他卻是放牛娃,打仗被稱為「王瘋子」
    時至今日,《亮劍》仍然是近二十年來中國電視劇史上最優秀的抗戰劇,劇中男主角李雲龍又痞又硬的將軍形象深入人心,而他的原型,就是二野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兼十二軍軍長,人稱「王瘋子」的王近山中將。王近山,1915年10月出生於湖北黃安縣(今紅安)桃花區許家田村,從小家境貧寒,9歲起給人放牛,13歲給地主當長工。
  • 觀莊鄉紅堡村有位「拼命三郎」
    說起唐書記,紅堡村村民都有一個共同印象:他是一個做事很拼的人,拼在抗疫一線,拼在危房拆除現場,更拼在紅堡村每一個脫貧攻堅的角落。 軍人出身的唐鑫雖然離開部隊已經20多年,但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他始終保持著軍人紀律嚴明、執行不打折扣的風格。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紅堡村出現確診病例,當地迅速開展防疫工作,封村封路。
  • 王近山千古,小平對悼詞字酌句斟,添改謹慎,後為其補發任命通知
    一個人,不僅僅是活著的時候的名聲,更重要的是死後的名聲,這才更能彰顯一個人的功績、品性和節操。新中國開國將領王近山病逝之後,鄧小平親自為其修改悼詞,中央軍委補發南京軍區顧問的任命通知。僅僅是這兩樣我們便可以窺見將軍其人的品德和成就了。
  • 山東:大膽啟用「李雲龍式幹部」,「擔當作為」成選人用人關鍵詞
    會上,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講話中號召,要大膽啟用「李雲龍式的幹部」。劉家義在講話中指出,「魚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選人用人要堅持新時代好幹部標準,突出實踐、實幹、實績導向。幹部是要幹事的,正如軍人要打仗一樣,要把敢不敢扛事、願不願做事、善不善幹事、能不能成事作為識別和使用幹部的重要標準。
  • 伍奕宙:第一戰線上的「拼命三郎」
    「五大三粗的個子,帥氣的臉龐,但不善言詞,不喜風頭,他永遠都像有一身使不完的勁,工作起來卻像是在玩命,故美其名曰『拼命三郎』」。這是和伍奕宙在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對他簡單的描述。在工作中,當面對急難險重任務時,伍奕宙總是衝在最前面,把危險留給自己,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作為一名人民警察,就要做好帶頭表率作用,一起出生入死的都是兄弟,危險時我不上誰上?」
  • 從年輕媽媽到「拼命三郎」她是停不下來的陀螺
    這幾天,跟所有社區工作者一樣,張婷忙得像個停不下來的陀螺。2月2日晚上6點,一陣眩暈襲來,她眼前一黑後昏倒在地。「大家都很辛苦,現在基層力量很緊張,我能堅持就要來上班。」在聯居幹部和社區書記多番勸說後,她才提早回家休息,但次日仍照常上班。
  • 夏天爸爸輕傷不下火線 獲封「拼命三郎」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爸爸去哪兒第三季鄒明軒翹臀遭調侃 遊戲用力過猛流鼻血  夏克立輕傷不下火線 獲封「拼命三郎」  在第一期裡便憑藉徒手剝玉米剝到雙手留血獲封「拼命三郎」的夏克立,一直以來都是爸爸隊「戰功赫赫」的種子選手,在本次運動會中,雖有腰傷在身,然而依舊繼續發揚「不拋棄、不放棄」的「拼命三郎」精神,輕傷不下火線,幽默樂觀的生活態度獲工作人員一致點讚
  • 「拼命三郎」教師周位群
    就是這樣一位「拼命三郎」,由於左腿殘疾,行動已離不開拐杖。在採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周位群體內還有三根長釘串著股骨頸。「如果保護不好,不知道哪一天又得躺進醫院置換人工股骨頭。等到年紀大了,或許就得在輪椅上度過晚年了。」周位群說。周位群,1997年畢業到洛陽市第三中學任教至今,現任學校思想政治學科教研組組長。
  • 東林赤子 | 嶽樺:拼命三郎的燃燭情
    ,這是園林專業學生的就業變化。一一為了讓學生見多而識廣,嶽樺拼命擴充專業的教學資料。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她自己花錢購置了多個相機、攝像機、視頻採集卡、電腦、錄像帶等設備與配件,利用一切機會拍攝不同區域的教學資料。
  • 「獨立團」變「髮膠團」,才開播就被罵,新《亮劍》淪為笑柄
    劇中無論是故事情節,人物塑造還是精神體現都給人極大的認同感,尤其是李幼斌老師塑造的李雲龍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後又一部翻拍作品,由黃志忠主演,雖然按照原劇本進行創作,但整體觀感極差,觀眾反應很差。就在近日,一部打著《亮劍》旗號的抗日劇登上螢屏,才播出沒幾集就被觀眾紛紛吐槽,這就是《亮劍之雷霆戰將》。
  • 被稱為拼命三郎的他,為抗疫插入一枚重要「晶片」
    他說,「能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應用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是我們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最大的追求。02最前延拼命三郎提起楊善林,比起工程院院士,「拼命三郎」的外號更加為人樂道。他會在床板上搞研究,圍著病床討論項目,打著石膏繼續工作……被稱為「拼命三郎」,楊善林輕傷不下火線,工作精力之旺盛,好多年輕教師都自嘆弗如。在楊善林工作的三十多年中,各種獎勵、成果紛至沓來,要問哪裡來這麼大的勁頭?
  • 顧祝同的外甥鄙視王近山:不過如此!軍神:「請君入甕」
    裝備方面就更不用說了,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軍剛大量更新了武器裝備,不少部隊用上了美制槍炮。 油畫 戰將王近山 與此同時,擔任阻擊、牽制任務的部隊全部出擊,拼命抵擋當面之敵,如此這般,國民黨整編第3師與其他國民黨軍部隊越來越遠了。
  • 同事稱他"拼命三郎",最後的朋友圈令人淚目...
    8個月前,當地報紙曾報導過他《「拼命三郎」受盡委屈不改初心》李杭飛是桐鄉市公安局鳳鳴派出所的一位90後刑偵民警,2013年參加工作以來,表現出色,不斷受到表彰。說起他,派出所的同事們都豎起了大拇指,誇他是所裡的「拼命三郎」。
  • 用英語說"拼命三郎",你會嗎?
    今天,我們不講救火的話題,而是講講英語中如何來形容一個人像消防員一樣具有拼命三郎的幹勁和精神!這個詞用來形容自信而且積極主動的人,但通常是為了個人利益。所以,這並不是一個很褒義的詞彙。 Going out of one’s way          殺出一條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