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陽:名牌食品企業的棲息地

2020-12-20 中國日報網

山東旺旺食品有限公司

文/圖 楊順興 本刊記者 宿希強

從旺旺、達利園、統一、上好佳、愛之味,到巧媳婦、德馨齋、李錦記、天地健等品牌食品;從「垛石」牌番茄、「曲堤」牌黃瓜到黃河大米、「仁

風」牌富硒西瓜……「濟陽產」食品正源源不斷地走向全國各地。

最新統計顯示,目前山東省濟陽縣食品工業企業已達到142家,其中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52家,食品製造業、飲料製造業在全國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食品工業產值以年均遞增30%以上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現佔全縣工業產值的三成以上,已成為帶動濟陽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主導產業。

從食品產業為零到成為食品企業聚集的熱土,再到成為黃河北最大食品工業基地;從一個傳統農業縣到農產品品牌基地大縣,再到全國食品工業強縣,10年時間,山東濟陽縣完成了華麗的轉身。

從無到有:10年形成「抱團效應」

地處黃河下遊、魯北平原南部的濟陽是個傳統農業縣,很難想像,這個距濟南市區僅30公裡、距濟南國際機場僅8公裡、國道省道四通八達的縣城,10年之前,食品產業還幾乎是「零」。

轉機出現在2001年。

這一年,臺灣旺旺集團經過多方考察,最終選定在濟陽投資建廠。但鑑於以往的經驗,他們擔心當地政府的運作效率,便試探地問:一個月內能否開工建廠?

旺旺不知道,10年時間,窮則思變的濟陽人已經積蓄了太多的能量。籤約後,徵地、評估、補償、兌現、拆遷、清障、整地……一系列繁雜的工作,當地只用了3天便全部完成。建設階段,濟陽人利利索索地僅用5個月便建成了2萬多平方米的標準廠房,更讓對方驚呼「想不到」。

一時,「濟陽速度」傳為佳話。達利集團、上好佳集團、巧媳婦等一大批名優食品企業慕名接踵而來。濟陽開始成為全國食品企業青睞的熱土。

2003年,濟陽人又抓住了濟北經濟開發區被定為省級開發區的機遇,先後規劃建立了山東省(濟北)臺灣工業園,山東韓國工業園,山東華僑工業園和山東電子信息產業園。很快這四大園區成為高新企業的密集區。

初步形成「抱團效應」後,濟陽縣委縣政府加快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公共管理效率,並逐步建立起政府服務體系和多元供給相結合的公共服務架構。這進一步激發了引入企業的活力。

旺旺集團山東總廠先後11次追加投資,目前擁有山東旺旺、山東大旺、山東明旺、山東瑞旺等7個子公司,總投資2億美元,生產120多種休閒食品,年產值達到20億元,成為旺旺集團在大陸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去年旺旺集團追加投資7000萬美元,新上12條A3高速牛奶生產線,全部達產後年銷售收入可達35億元、利稅3.2億元。耐斯企業集團是臺灣知名企業,規劃在濟陽投資2.5億美元,建設愛之味食品等3個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後年可實現稅收1.5億元。

依靠科技進步和實施名牌戰略,這些食品工業創出了一大批深受消費者歡迎、享譽全國的產品,成為濟陽縣食品工業開拓市場、快速發展的動力。如休閒食品行業的旺旺雪餅、旺旺仙貝、旺旺鮮蝦酥、可比克薯片、旺旺果凍系列等;飲料行業的旺仔牛奶、達利園優先乳、邦德咖啡、和其正涼茶等;餅乾行業的好吃點餅乾、旺仔小饅頭等。

在食品產業發展過程中,濟陽人用速度說話,讓效率服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蹟。

臺灣統一集團與濟陽籤約以來,在短短27天內項目立項、公司註冊等企業成立手續全部辦理完畢;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完成項目清點、清障等工作,並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通過省政府審批用地,成為2011年濟南市第一個通過土地審批的項目,創造了濟陽項目落戶的又一個「濟陽速度」。

鑑於濟陽項目推進速度及服務誠意,統一集團總裁林蒼生、副董事長羅智先、大陸總部總經理林武忠首次破例,親自參加了濟陽統一項目奠基儀式,並在投資9000萬美元的基礎上,把一期註冊資金從1800萬美元追加到3000萬美元。據了解,統一集團在濟陽總投資1億美元,註冊資本3000萬美元,項目規劃建設2條無菌飲料生產線、2條制瓶生產線、4條方便麵生產線等。預計明年8月竣工投產,建成後年總產值將達15億元。

從規模化到專業化:農產品基地成食品企業「第一車間」

在濟陽食品工業快速發展的背後,縣內豐富、可靠、安全的農產品資源成為強大的內在支撐。

食品工業的原料來自農產品,食品製造強有力的發展既需要大量原材料的保證,也需要大量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供應。而濟陽作為傳統的農產品大縣,素有豐富的農牧產品,如大量的麵粉、牛奶,雞蛋等。

但傳統上,當地的觀念一直是「農業生產什麼,食品工業就加工什麼,市場就銷售什麼」。各地的農產品資源不能有效整合,市場效益也比較低下。

不過,在福建達利集團和山東旺旺集團等企業進駐濟陽縣後,濟陽人敏銳地意識到――這些食品製造行業的龍頭企業,必定每年消化掉大量的農副產品。而從成本與安全角度計,這些有實力的龍頭食品加工企業也表達了建設「自己的原料基地」的願望。

「工農可以結合起來發展。」濟陽人開始認識到,當地的農產品資源應從無意識的自發生產到有意識地配合食品工業生產,應積極引導農民由過去單純資源性開發轉向商品化經營開發,通過基地化、集約化生產,為食品工業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形成產前、產中、產後緊密聯合的產業新格局。

由此,濟陽縣從戰略布局,積極加強與食品工業相配套的農產品原料基地建設,把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的建設當作現代食品產業發展的「第一車間」來經營。通過建立緊密型利益連接機制,探索出了一條「企業+基地+農戶」的路子。

如針對縣內的牛奶企業,濟陽鼓勵全縣的奶農擴大奶牛養殖,並從最初的規模化向專業化要求邁進。

2010年,旺旺集團新上12條A3鮮奶生產線,投產後日需鮮奶300噸,經濟陽縣政府協調,由當地為旺旺供應鮮奶。據此推算,需要達到5萬頭奶牛養殖規模才能滿足企業需求。為此,濟陽縣專門出臺了《濟陽縣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奶業發展的意見》,內容包括購牛補貼、新建奶牛養殖場(小區)補貼、用地補貼、牛奶質量管控、獎勵資金等5項扶持政策,為促進奶牛養殖業持續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保障。同時,把奶業生產列為「四個一」農民收入倍增計劃的重要內容。截至2011年,全縣已建成奶牛標準化養殖小區18處,奶牛存欄量達到2萬多頭,為乳製品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優質原料。

「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而濟陽就能為我們保質保量地提供什麼。」一位企業負責人感慨。

從資金到政策:培育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本地品牌

在食品工業和當地農產品資源形成初步的良性互動之後,濟陽人開始思索:如何做強做精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形成本地品牌?

濟陽縣轄8鎮2個辦事處,850個行政村,因當地水資源豐富加之水質較好,出產的農產品一向有較好的口碑,但長期以來卻苦於「叫好不叫座」。為破解這一難題,濟陽縣委縣政府從結構調整入手,引導農民集約化、專業化經營農產品,以鎮、村為單位打造特色品牌基地。

以「曲堤」牌黃瓜為例,記者了解到,「曲堤」黃瓜已成為全國最貴的黃瓜品種之一。而5年前,現在的「搖錢瓜」還是村民們口中的「爛黃瓜」,「不值錢,也沒人要」。當地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又充分徵求廣大村民的意見,最後經民主決策,確定了「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蔬菜大棚提升產業化水平」的路線。

並且,政府配套制定了《曲堤鎮土地流轉辦法》,如推出了對村民新上大棚「每米補貼15元」等鼓勵性措施;為了幫助村民解決建棚資金問題,政府也積極為農戶爭取優惠政策,爭取信用社貸款……大棚「扶上馬」之後,當地政府又迅速將工作重點轉移到提供優質的「標準化」服務上來,狠抓質量管理。如統一生產規程,推行綠色無公害生產技術,嚴格黃瓜檢測標準等。農業技術人員則常年下村入戶進戶入棚,手把手面對面傳授技術解決難題,並引導村民通過自學提高種植水平……目前,出產黃瓜的曲堤鎮已形成「市場+基地+農戶」的現代產業化生產模式,做大做強了「黃瓜經濟」。現曲堤鎮擁有冬暖式黃瓜大棚達到2.5萬個,佔地4.3萬畝,成為江北最大的黃瓜生產基地。與之伴生的曲堤黃瓜批發市場年交易量達3.5億公斤,成交額超過10億元,也成就了批發市場的「長江以北之最」。

而「曲堤」牌黃瓜只不過是濟陽眾多農產品品牌中的一個。記者獲悉,濟陽目前已建成「垛石」牌番茄、「仁風」牌富硒西瓜等10個特色品牌基地,總面積達到近40萬畝,形成了「一鎮一品」的產業格局。同時,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各大品牌基地的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建立健全了產品認證、標準制定、監測、市場、投入品管理、信息服務六大體系,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率達到80%以上。

農產品加工業,濟陽縣委縣政府則引導充分利用當地的天然食品資源,突出食品基礎原料業、乳製品業、方便食品及休閒食品業、保健食品業、飲料行業等,不斷提高加工規模和水平,提高保鮮率和原料加工率,向精深方向發展。一方面不失時機地引導當地中小企業學習名企的先進管理經驗與運作模式,一方面從政策上給予適當傾斜優惠。

如對食品企業優先滿足食品產業的用地需求,對於食品產業內的企業節約用地、建設多層廠房的,在收費上給予優惠;食品產業新上項目竣工投產後,比其他產業享受更長時間的優惠政策等等。

同時,鼓勵本地企業在產品設計、生產製造等環節採用先進信息技術,提升工業設計水平,推廣應用先進位造技術,培育自主品牌,提高附加值;支持有條件、有潛力的企業在關鍵技術、關鍵工藝上進行技術改造與技術創新,加快區域內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推動企業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產學研」

合作,鼓勵採用各種模式,如技術聯盟、合作研發、合作創新、研發外包等,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經過幾年的培育,一批濟陽本地食品品牌脫穎而出,如嘉元食用菌、哈亞脫水蔬菜、黃河大米、劉營清真牛羊肉、炒貨等。統計顯示,截至2010年,濟陽本土品牌獲濟南市名牌產品4個;山東省著名商標2個,濟南市著名商標2個。

相關焦點

  • 56家臺資企業聚濟陽 孕育山東最大臺灣工業園
    轉自2013年8月29日鳳凰網原標題:56家臺資企業聚濟陽孕育山東最大臺灣工業園一個只有55萬人口、面積僅1076平方公裡的內陸小縣,既沒有港口,也不是臺鄉,卻成功孕育了我省首家乃至全省規模最大的臺灣工業園——山東省(濟北)臺灣工業園。
  • 省會新城 休閒濟陽 濟陽崛起國際食品產業名城
    目前,濟陽食品工業企業總數達到160餘家,食品工業產值佔全縣工業產值的三成以上,並以年均遞增30%以上的速度繼續發展,2016年,食品產業銷售收入達到302億元。「全省第一家省級食品工業基地」、「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和「中國最佳食品投資園區」等名號相繼歸於濟陽名下……20年前,濟陽縣第一家食品企業「三株」落地生根,20年間,濟陽已經從一個毫無食品工業基礎的農業縣,一躍成為一個在國內擁有不容忽視地位的食品工業大縣。如今,旺旺、統一、康師傅、耐斯臺灣四大食品巨頭齊聚一縣,印尼邁大、菲律賓上好佳、丹麥丹尼詩等國際知名食品企業紛紛來此落戶。
  • 山東這19批次食品不合格 山東樂安府食品、濟陽銀座等上榜
    山東樂安府食品有限公司、濟南市商河縣中潤時代購物廣場有限公司、山東愛客多商貿有限公司晨陽店、山東董老大食品有限公司生產或銷售的萊蕪香腸、葡萄糖水蜜桃味飲料、安仕頓黃油(人造奶油)、鹹鴨蛋、顆粒草莓醬等19批次食品不合格。
  • 濟陽:崛起中的「食品工業城」 第A06版:泉聲曲韻 20131014期 濟南...
    濟陽堅持招大引強,瞄準名企、名牌,旺旺、達利、統一、上好佳、巧媳婦、愛之味等知名企業紛紛落戶。目前,全縣食品工業涵蓋了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飲料製造業、食品包裝業等行業,形成了門類齊全的食品產業體系。其中,食品製造業、飲料製造業在全國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
  • 臺灣新竹科學園企業到山東濟陽參觀考察
    你好臺灣網10月8日訊 9月下旬,臺灣新竹科學園部分企業組成的考察團一行11人到山東省濟陽縣參觀考察山東省濟北臺灣工業園。     濟陽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海波向考察團介紹了濟陽縣經濟發展和山東省臺灣工業園建設情況。
  • 臺灣耐斯集團總裁陳哲芳到山東濟陽考察
    耐斯集團總裁陳哲芳來濟陽縣參觀考察 (你好臺灣網 圖)   你好臺灣網濟南9月25日消息 9月21日,臺灣耐斯集團總裁陳哲芳一行到山東省濟陽縣考察,就進一步投資事宜進行交流洽談,並將參加耐斯集團愛之味食品項目奠基儀式
  • 濟陽爭創」國家級臺灣工業園」
    旺旺發展如魚得水,大魯閣、大自然、界龍等臺資企業陸續落地生根、茁壯成長,伴隨著這些臺資企業逐漸成為濟陽縣域範圍內一顆顆耀眼的新星,2003年,一家臺灣工業園在濟北開發區破土而出,並於2005年4月被省臺辦命名為山東(濟北)臺灣工業園,成為全省第一家省級臺灣工業園。  這10年,是濟陽食品工業不斷壯大的10年,也同樣是臺灣食品企業由少而多、不斷集聚的10年。
  • 濟陽將有巨型室內兒童樂園
    日訊 (記者李棟印)10月30日,臺灣耐斯企業集團籤約落戶濟陽。該公司將投資2.5億美元,在濟陽建設愛之味食品、室內親子樂園、黑陶文化創意3個項目。其中,親子樂園項目定位為北方地區最大的室內兒童樂園。  耐斯企業集團為臺灣知名企業,旗下有3家上市公司,創立於1964年,現為臺灣百大集團之一。該企業計劃在濟陽投資2.5億美元,建設愛之味食品、室內親子樂園、黑陶文化創意3個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可實現稅收1.5億元。
  • 「濟陽產」皇冠曲奇餅乾或明年上市
    9日上午,隨著邁大食品(山東)有限公司工廠奠基儀式的啟動,濟陽縣在食品工業名城的道路上又踏出重要一步。  記者獲悉,去年4月25日,這個在東南亞很受歡迎,甚至知名度一度超過雀巢公司的快速消費食品製造商——邁大集團就籤約落戶濟陽。相關資料顯示,從最初接觸邁大集團到正式籤約落戶,邁大用了4年多的時間在中國考察、選址,最終定下濟陽。
  • 濟陽成黃河以北最大臺資集聚地
    □記者 晁明春    通訊員 劉 軍 王太榮 報導  本報濟陽訊 不久前,由臺灣耐斯集團投資一億美元建設的山東愛之味食品科技公司正式奠基,濟陽又多了一個大塊頭的臺資企業。
  • 「一區三園」領跑濟陽經濟
    張新文,男,1964年10月出生,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山東肥城人。  2001年2月—2006年9月任濟陽縣縣委副書記、縣長;2006年10月起任濟陽縣縣委書記。濟陽縣概況  濟陽縣位於魯北平原南部,已有800多年歷史,與省城濟南隔黃河相望。濟陽,取自於濟水之陽之意。
  • 總投資10億元丹夫華夫食品項目落戶濟陽
    當前位置:首頁 >> 區 縣 2013.09.09 星期一 總投資10億元丹夫華夫食品項目落戶濟陽 預計全部達產後年銷售收入超20億元 作者
  • 「外企服務月」走進濟陽
    當前位置:首頁 >> 商務周刊 2014.06.11 星期三 「外企服務月」走進濟陽   本報6月10日訊(記者 潘慶照 李若楷
  • 防疫復工兩手抓,「濟陽答卷」很出色
    作為濟南北部新城,濟陽在疫情發生以來,堅持防疫復工兩手抓。在近期防控輸入性疫情成為工作重點以來,濟陽加強對入境人員防控,落實集中隔離留觀措施。同時,落實省、市復工復產政策,為企業提供真金白銀的幫助。目前,全區219家「四上企業」全面復工,其中90家工業企業達產率為93%;16家重點服務產業達產率為98%。
  • 日照獲山東名牌達78個 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2月22日,記者從日照市召開的質量強市工作座談會上獲悉,目前,日照市已榮獲山東名牌產品累計達到78個,山東省服務名牌19個,創建省優質產品生產基地4個,優質基地龍頭骨幹企業5個。建成省級質檢中心3個,國家級精品鋼質檢中心正在加快推進。
  • 今年底濟陽將再擴水源地
    供水管道施工現場 記者趙尚梅 攝□本報記者 趙尚梅  近年來,濟陽縣食品工業發展迅速,旺旺食品、統一企業、康師傅等知名食品企業紛紛來濟陽投資建廠。
  • 國家質檢總局表彰2005年中國名牌產品生產企業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於表彰2005年中國名牌產品生產企業的決定國質檢質〔2005〕29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務院有關部門:  根據《中國名牌產品管理辦法》的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授權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在玉米澱粉、豆奶粉等65類新增產品和22類複評產品中開展了中國名牌產品的評價工作
  • 免費過河一朝夢圓 濟陽再謀發展新篇
    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隨機採訪了數名來自不同行業的濟陽居民,他們中有基層鄉鎮公務員,也有在濟陽投資的企業負責人,有養殖農場經理,也有房地產項目開發商。他們在這一契機面前作出的種種籌劃,不僅映射出濟陽縣56萬名群眾的真實想法,也成為對「開放包容 創新創業 團結拼搏 勇於擔當」濟陽精神的具體詮釋。
  • 山東濟陽撤縣設區獲批背後:三個街道辦被代管,城市化提速
    山東濟陽撤縣設區獲批背後:三個街道辦被代管,城市化提速 澎湃新聞記者 張家然 2018-08-02 08:06 來源:
  • 濟陽地稅開闢辦稅「綠色通道」
    (原標題:濟陽地稅開闢辦稅「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