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二0年度的高考已經拉上了大幕。首先祝賀在今年高考中發揮出色,考出了理想成績的考生和家長們:祝願這部分同學們能夠就讀自己心儀已久的大學,夢想成真!
但同時,對於那一部分發揮不好,考的不理想,身心還籠罩在高考失利的陰影中的同學們,則希望他們早日走出高考失利的陰影,重拾信心,笑對人生!
孩子們從兩三歲起就進入幼兒園,小學讀六年,初中、高中加在一起又讀六年,這加起來最少十五年的寒窗苦讀,送走了孩子們的少年兒童時期,迎接同學們走進了青年時代;而同學們的父母親則從青年人變成了中年人,在孩子們至少十五年的學習過程中,父母們嘔心瀝血,兩鬢染霜。很多同學,也在苦讀學習中,早早的白了少年頭!
可是,高考的失利讓這部分同學和他們的家長,思想上受到了打擊!似乎,十多年的辛勤學習付諸東流了,家長們心裡或許會有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感覺,在同一片藍天下,呼吸著相同的空氣。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考場,別人補課我補課,別人補鈣我補鈣,可我就怎麼考砸了呢?是我努力不夠嗎?是我運氣不好嗎?還是我智商不高?命運之神為什麼單單在捉弄我呢?
總之,我上不了渴望已久的大學了,我的人生理想將無法實現,我的生活從此平庸,我今後的歲月將也變得暗淡無光了啊……
試想,若一個人長時間被這樣的壞心情和壞情緒主導著,真是一件很可怕,後果很嚴重的事情啊!這樣的壞心情和壞情緒,它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一個先前陽光開朗,愛說愛笑的人,變成一個情緒低落,沉默寡言,畏手畏腳,失去自信的人;它會用這樣的方法打垮一個積極的人,使他的心靈從此蒙上陰影,使他精神麻木,行為遲鈍;它會讓一個充滿理想的人甘於平庸,放鬆對自我的要求,進而追求安逸,沉迷於享樂,隨波逐流……這種壞的心情和壞的情緒不光危害到個人,還必將危害到社會。
所以,對於在高考中失利的同學們來講,能否儘快走出高考失利的陰影,將對個人今後生活的各個方面造成很大的影響。而要走出這個陰影,就要想明白為什麼要上大學,上大學的目的是什麼?
說到底,上大學,讀好的大學最根本的目的,還是為了求得真正的知識和學問。使個人有能力立足於社會,服務社會,在報效祖國的同時,實現個人的自我價值,和人生價值。
那麼,高考失利了,就真的失去上好大學的機會了嗎?就再也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學習了嗎?就真的報國無門,無法為社會服務,無法實現個人的自我價值和人生價值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
人生的道路崎嶇不平,每個階段都充滿了挑戰。如果把人生每個階段的挑戰看成一連串的戰鬥,高考也就是同學們面對人生的初次戰鬥吧!倘若,我們走不出初戰失利的陰影,那麼,往後的失敗也許會接踵而至。
美國作家海明威說:「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下面,讓我們從我國這三位著名作家的身上汲取一些奮發向上,自學成才的力量吧!
第一位是我國著名作家陳忠實先生。他在自傳散文中說過,他是他們村裡,新中國第一個高中畢業生,因此他非常熱愛中國共產黨。他高考落榜後,不改初心,非常熱愛寫作。他說:「我給自己訂下了一條規程,自學四年,練習基本功,爭取四年後發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學」領到畢業證了。」(摘自陳忠實《自學四年,練習基本功!》)陳忠實先生後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兌現了這個諾言,創作出了《白鹿原》這一巨著!
第二位是著名作家餘華先生。他在散文《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中寫道:「我記得當時在高考前就填寫志願了,我們班上有幾個同學填寫了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成為當時的笑話。大部分同學都填寫了北大和清華,或者復旦、南開這樣的名牌大學,先填了再說……」可後來他落榜了,他在一段平靜的思考後開始了寫作,最終創作出了《許三觀賣血記》,《活著》等影響力十足的作品,《活著》被拍成了電影,該片在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評委會大獎。
第三位是著名作家莫言先生。莫言先生十一歲輟學,通過認真努力的自學,成為著作等身的作家。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讓中國文學為世界所矚目!
如果,以上三位著名作家身上的光環太過耀眼的話,那麼,我們再來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幾位平凡的身影吧!
初中畢業的張俊成在生活中上演了現實版「掃地神僧」的傳奇!他從山西省長治的農村來到北京大學當保安。他一邊打工一邊研讀法律專業,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北京大學的法律系,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北大學生。之後,他不斷進取,成長為一所職業院校的校長。他被媒體稱為「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
2011年8月24日,一則《清華圖書館保安「蹭課」自學考取山東師範大學》的消息引爆網絡,山東菏澤的賈作勝一時間為人們所熟知。他和張俊成一樣,一邊當保安打工,一邊刻苦自學,最終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2019年曾經有媒體報導過,在過去的20年裡,僅北京大學的保安隊人員裡,就先後有500餘名保安考取著名大學深造,其中不乏研究生。
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決賽現場,外賣小哥雷海衛,沉著冷靜,從容自信,敢於挑戰,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戰勝了畢業於北京大學的文學碩士彭敏,一舉奪得《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冠軍。
雷海衛是一名平凡的外賣小哥,但他在平凡的歲月裡始終如一的熱愛詩詞,無論工作多麼辛苦,都不能磨滅他學習詩詞的熱情。我們在他身上看到了:「平凡中孕育著偉大,偉大來自於平凡的累積」這樣的人生哲理。
「自古雄才多磨難,紈絝子弟少偉男」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學習了《我的知青歲月》後,我們知道了習近平總書記十六歲就到陝北梁家河插隊,他白天勞動,晚上在煤油燈下看書學習。在梁家河七年的勞動學習,為習近平總書記卓越的治國理政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讓習近平總書記真切的了解了人民的心聲,使他成為心繫人民群眾,深受人民群眾愛戴的好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以經把我鍛鍊成為一名合格的農民了!」
所以,世界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面對高考的失利,同學們與其臨淵羨魚,倒不如退而結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全社會要形成尊重人才,培養人才,愛護人才的良好氛圍。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湧流。」
同學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生正逢時!」
高考的失利對我們而言,只不過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小坎,從容的邁過這個坎,走出高考失利的陰影,抬頭挺胸,笑對人生,迎接同學們的,將會是一片嶄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