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這次的疫情,這兩天應該是全國統一高考的日子,昨天上午語文,下午數學,今天上午理綜/文綜,下午英語。伴隨收卷鈴聲,走出考場,學校門口大家應該也在討論作文題目難不難吧,同時,青春也散場了。
最近看到一個話題,就是說那些高考失利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我看到大多數的回答都是「能怎樣」、「還活著」。確實,高考失利並不能怎麼樣,失利的是高考,又不是我們的人生。
2016年,我也是被高考所「定義」的殘渣,父母失望,親戚朋友看笑話。仿佛在他們眼裡,我的人生已經結束了。有人勸我去復讀,再戰一年,我卻毅然決然選擇了拿著不到400分的高考成績去讀專科。關於我的高考,我真的不知道作何評價,因為自己不僅差勁還沒自信。所以,我作為高考的落馬者,那400分不到的成績真的是我活該。
高三那一年,我不知道我做了多少套題,不知道我用了多少根筆芯兒,也不知道因為分數毫無長進哭過多少次。對高考那兩天,我都有點忘了,我高考結束走出考場的那個心情,我只記得,在校門口那麼多等著孩子出考場的爸爸媽媽中,我一眼便找到了我媽媽,每門考試,她都會送我到考場,再等我出來。我覺得,在那時候,出了考場,看見她,沒有會比這更踏實,更心安的了。她沒有問我考得怎麼樣,只是陪我回家,說慢慢一起等結果。
高考成績查分那天,有多忐忑,手就有多抖,得知高考成績之後,整個人就傻眼了。三年的努力付之東流,我再也沒有重新選擇一次的勇氣了,這一年所有的一切,真的,一次就夠了。後來就開始翻著志願書,看著自己不喜歡的學校和專業,那真的是一種折磨,就是強迫著你接受一個不願接受的事實,不斷地將你的傷口撕裂扯大,直到你麻木。
在那段時間裡,我拒絕外出,不想聽見別人的喜悅和祝賀,那是一種咽不下的疼痛。我討厭別人問我高考分數,討厭他們問我的專業和學校。也許是因為我心底的一點驕傲和虛榮,我那高考分數讓我覺得丟人,那種落差在盛夏將我丟進冰窖,一點點吞噬著我年少的夢想和希望。在別人眼裡,我是平靜的,沒有人能聽到我內心無聲的嘶吼,沒有人知道我在一個人的時候流過多少淚。我也極其討厭別人的安慰,他們也許是禮貌,也許是真心,可我半句都不想聽。即便打敗了仗,我也想做一個昂著頭返回故土的勇士。我只想自己呆著,安安靜靜的。
我揣著碎了一地的夢想去外省上了一個我不喜歡的學校,又變成了那個愛說愛笑,嘰嘰喳喳的女孩子。我有很多朋友,加了校園組織,我的大學生活忙碌而充實。我那時候很開心,因為高考的遺憾被這一切掩蓋了。
每次放假的時候,和老同學重聚,他們也會談起自己的大學,而我卻有些插不進話,像個外人一樣。我心裡空落落的,一種熟悉而又陌生的痛苦湧了上來,迅速將它填滿。每當那個時候,我就低著頭刷手機,但其實一個字也沒有看進去,我還在聽他們聊天,卻沒有勇氣加入。我自卑,也虛榮。
後來,我選擇了專升本,也確實受到了身邊不少人的非議,他們覺得,「你一個大專生,還想考本科,你不覺你是在痴人說夢嗎」。嗯,說實話,這樣的字眼確實讓人難過,也很痛心。我有時候也會質疑自己,是不是自己真的不行。 最可笑的就是,在專升本考試的前一周,我有過放棄的想法。可我媽媽跟我說「不管結果怎麼樣,你都要去試試」,有了支持,我也有了堅持到最後的動力。
最後的結果沒有讓自己失望,我終於摘掉了專科生的標籤,可以讓那些看不起我的人對我刮目相看。我有時候會回想到,高考失利的那個落差感,還是會很難受,就仿佛自己做了錯事,得不到任何人的原諒一樣。
所有猝不及防的失敗,都是為了提醒你更好地認識你自己,我也不想在對以往耿耿於懷。高考雖然只有一個答案,但人生卻有無數個答案。所以啊,高考失利代表不了什麼,更不能說你的人生從此就被定義,未來的路,你會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