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未來該怎麼幹,保利2020年白皮書給出了四個答案

2020-12-13 樓市參考

文 | 村長

通往成功的道路並不擁擠,因為沒人能堅持到最後。

這是保利發展發布行業白皮書的第四年。2017年,保利預見了「房地產正處於總量峰值時代」;2018年,提出「房地產市場窄幅箱體運動是必然趨勢」;到了2019年,再次印證了「保利周期理論」的預見性。

2020年初新冠疫情黑天鵝爆發,引發國際股市動蕩,美國重啟量化寬鬆。大變局下的2020年,樓市到底如何發展,顯得撲朔迷離。

是聚合,還是分散?是向前,還是轉彎?房地產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時代在背後,突然摁響喇叭。

有的房企打著左轉向燈向右轉,有的則仍固執在規模道路前行。哪些城市更有發展潛力?未來的地產行業和市場將會怎麼走?

由保利發展戰略研究院出品的保利白皮書如約而至,你疑惑的,或許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01

人口大流動:多極化城市格局成型

保利白皮書原文:

房地產的發展構建在中國城鎮化進程之上,人口是需求之本。

保利研究院團隊通過分析全國 337 城、14 億人口、橫跨 20 年的數據後發現,從遷移特徵來看,「鄉-城」城鎮化高位放緩,「城-城」流動加速並存。獨立遷徙變為舉家遷徙,城市綜合收益與二代人口質量紅利將乘法倍增。

從遷移方向而言,呈現多維極化格局:「跨省遠赴東部與省內就近集聚並存」、「東部沿海與中西部明星引力同在」、「單核虹吸力與都市圈外溢力均有」。

當下我們正處於一個人口大流動的時代,城鎮化進入高階階段,人口流動多極化。這就不難理解愈發激烈的「搶人大戰」與「城市晉級賽」,是歷史之必然。

集聚的號角已經吹響。土地城鎮化將匹配人口城鎮化。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將 「集寵愛於一身」。

村長解讀:

這兩年,以深圳為代表的全國大城市人口吸引力暴增,國內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動變化。

城市化進入高階發展階段,中國城市化率從1990年的26.44%持續上升到2019年的60.60%。

同時,從當前的人口分布來看,北京上海人口數量為2000多萬,廣州深圳1000多萬,除卻北上廣深的人口數量較多之外,天津、武漢、蘇州、西安、鄭州、杭州、成都等省會城市人口數量也比較多,均在1000萬以上。

這意味著,具備人口吸引力的不再只有北上廣深,各中心城市也具備較強吸引力。

02

城市大變局:大中城市擴容增長

保利白皮書原文:

保利研究院團隊堅持,房地產是基本面的投射,城市生命周期就是房地產生命周期。人口、經濟、產業等基本面才是支撐房地產的根本因素。

縱覽全球,中國過往城鎮化受制於均衡式發展思路,齊夫法則未能完全生效。資源自由流動不足,經濟-人口比重需再平衡,大城市不夠大、不夠多。

當下,我們正處在歷史的轉折點,城市大變局的前夕。城鎮化發展思路轉變,市場重回主導地位,土地資源有望更「市場化配置」,將「以人定地、地隨人走」。

市場力量、行政導向、客觀規律,三者均指向百城集聚,向陽生長,群星閃耀。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仍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未來15年中國超大城市將超10個,特大城市超15個,人口規模TOP100城將佔據全國75%的城區人口。

村長解讀:

隨著人口加速流動,城市的生長也在發生變化。

按照城市化市場思維演繹下去,我們國家的人口必將呈現出聚集的趨勢,更多的向大城市集中,城市格局將呈現出齊夫法則。

然而從很多層面看,我國的齊夫法則未能完全生效。

這主要歸結於兩個方面:人口與經濟、土地的基本面之間的衝突;大城市的土地資源難以滿足人口數量的需求,而GDP總量排名靠前的城市人口佔比又不大。

03

周期新特徵:房企逆周期操作空間收窄

保利白皮書原文:

自 2015 年起,本輪周期經歷了連續三年大繁榮,至今已有五年。與前三輪的三年小周期不同,期間多次入冬反覆,分批調整而總量穩定,土地周期與樓市周期漸行漸遠。

保利周期理論發現:供求周期、政策周期、金融周期三個周期正深度疊合,周期被拉長,箱體被壓扁,城市二八輪轉,並走出自有周期。

金融周期下,房企的現金流空間收窄,經營槓桿率下調,進而影響規模擴速。

房企面臨挑戰巨大,競爭模式亟待升維,重塑打法。

村長解讀:

這意味著,過去30餘年房企傳統的高周轉的打法失效。

傳統邏輯下,土地的周期晚於樓市,房企可以低價拿地高價賣樓。

現在的邏輯是,地價與房價的差距在逐漸減小,房企的利潤窗口在變短,變窄。

可以看到,自2015年起,以深圳領漲為標誌性起點,全國樓市普漲,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牛市行情。哪怕是三四線城市,也體會了一把房價翻倍的感覺。

而到了2018、2019年這兩年,樓市的周期開始窄幅箱體波動,行業競爭加劇。

04

運營新邏輯:周期疊合拉長,城市走出自有周期

保利白皮書原文:

是什麼引發了周期新特徵?

白皮書認為,是運行邏輯發生了變化:新時代房地產調控長效管理機制建立以來,房住不炒是行業的本質定位,限價等調控政策從物理反應轉向了化學反應。

在此基礎上,信貸、政策等外部輸入性因素得以發揮強牽引作用,影響預期,保持窄幅。土地供給彈性天然不同,調控政策分化,城市不再整齊劃一,二八輪轉,走出自有周期。

而所謂化學反應,白皮書認為其背景來自四個方面:

在剛性限價城市:由於價格體系過於扁平導致的一二手價格倒掛,中心區高熱。在彈性限價城市:走高后乏力,盤整期、修復期相對較長。在供給放量城市:供給量大於市場的需求,導致成交萎縮。在需求透支城市:房價超過天花板,脫離購買力,棚改走弱,價格虛高回調。近期疫情在國外快速蔓延,全球金融市場大幅動蕩。反觀中國疫情防控有力,復工復產有序展開,市場相對穩健,充分彰顯了中國的制度和治理優勢。

中國將成為短期避險資金、長期資本投資的理想目的地,而不動產會成為重要選擇之一。疫情之下,樓市按下暫停鍵。疫情之後,相信市場會有較強的回暖。

村長解讀:

2020年,市場的情況由於疫情這個不可變量產生了變化。

如何預判疫情對市場周期的影響?

正如保利白皮書所言,疫情黑天鵝,同時給房地產行業一個警醒:未來,消費者將重新審視,從真實居住需求出發,呼喚好服務好產品,房地產競爭回歸本源。

相關焦點

  • 保利房地產白皮書全文震撼發布!2020怎麼幹,全都說透了
    保利白皮書如約而至,你疑惑的,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以下是白皮書: 綜 述 新世紀新十年開啟,保利行業白皮書的發布,已進入第4年。 歲序更替,方法不易。
  • 《保利2019-2020年房地產行業白皮書》正式發布!
    2020年白皮書的四個關鍵詞:人口大流動、城市大變局、周期新特徵、運行新邏輯。關鍵詞一,人口大流動房地產的發展構建在中國城鎮化進程之上,人口是需求之本。保利研究院團隊撥開迷霧,深化保利周期理論,發現:供求周期、政策周期、金融周期三個周期正深度疊合,周期被拉長,箱體被壓扁,城市二八輪轉,並走出自有周期。土地周期與金融緊密相連,房企逆周期操作空間收窄。關鍵詞四,運行新邏輯是什麼引發了周期新特徵?
  • 「保利周期論」中的房地產:未來的變與不變
    近日,保利發展控股戰略研究院發布了《保利2019-2020年房地產行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這是保利連續第4年發布行業白皮書。 《白皮書》是央企保利對行業的重要輸出,也是頭部房企的前瞻性思考和擔當。
  • 知名房企碧桂園保利等牽扯其中
    「首付貸」沉渣又起:知名房企牽扯其中「首付貸」是房企為了自身高速發展,夥同第三方金融機構給消費者提供的增強購買力的金融工具。買房這些年保值不容置疑。所以,任誰都想多買幾套房。房企錢收足了,房地產開發投資勁兒就更大了。萬勁研究院據國家統計局信息,2010年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為4.83萬億元,之後逐年增長,2019年達到13.22萬億。2020年前10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16556億元,同比增長6.3%,其中,住宅投資86298億元,增長7.0%。
  • 經營性現金流轉負 「退群門」前的保利怎麼了
    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保利發展實現營業收入736.77億元,同比增長3.59%,其中房地產銷售收入673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1.2億元,同比增長1.69%。上半年實現銷售回籠2023億元,回籠率為90.1%,這一數據無論是在頭部房企還是央企房企中都不算優秀。
  • 2020年上半年TOP100房企銷售業績公布 業績完成率達四成
    從業績目標來看,上半年業績完成率達四成。2020年上半年,28家房企目標完成率均值為41.1%,較去年下降6.5個百分點;超過40%的有14家企業,其銷售目標完成率均值為45.6%,其中佳兆業、恆大、金茂3家企業銷售目標完成率超50%。2020年上半年,超級陣營增長顯著,房企不同陣營的發展策略呈現分化。
  • 快訊|保利發展產品研發中心總經理趙松樂宣讀《白皮書》
    來源:鳳凰網房產廣州站&nbsp&nbsp&nbsp2020年08月12日 10:29
  • 2019年10餘家房企調整組織架構 萬科、保利、碧桂園紛紛變陣
    據樂居財經統計,2019年以來,涉及調整組織架構的房企至少有10家。其中除了萬科、碧桂園、保利等龍頭房企之外,還包含了旭輝、陽光城、中梁、融信、藍光發展、正榮、和昌等不同規模梯隊的企業。他們為自己量身定做的調整方案,能呈現出怎樣的效果,還要待時間驗證。
  • 房企最困難的時刻過去了?融資利率低至3.375%!2020年房企如何...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房企償債規模上漲至6513.4億元。展望2020年,房企融資依然是個大問題,已成為房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對優質融資渠道和資金方的爭奪戰,已經打響。從內生性而言,房企更應該做的,或許是回款為王。在不依賴外部融資的極端情況下,也能存活很久。
  • 從世界500強榜單 看中國房企未來價值曲線走向
    回歸長期研究的房地產行業,今年中國房企上榜,分別是碧桂園、恆大、綠地、保利、萬科。2020年,碧桂園以703.35億美元營收排在第147名,四年累計共躍升320位。今年,碧桂園的排名超過位列152名的恆大、176名的綠地、191名的保利、208名的萬科等4家中國房企,位居全球上榜房企首位。
  • 《2020·第一財經中國上市房企價值榜》——企業規模榜單解讀
    萬科房地產開發投資策略以城市深耕為主,區域擴張為輔,2019年,萬科布局的城市數量達到70個,遠低於同規模房企碧桂園(282個)、恆大(254個),公司土儲建面近1.2億平米,約為2019年銷售面積2.9倍,可滿足未來三年銷售需求。公司重點布局一二線城市,市場需求充足,銷售去化穩定。
  • 房企「變形記」,好戲還遠
    2015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70535億元,增速連續21個月下滑——「三駕馬車」正在失速,再把「雞蛋」放到地產以及相關產業一個籃子裡,風險太高。「躺著都賺錢的時代過去了,行業發生了變化。」當時,王健林這樣的悲觀情緒非常普遍,於是房企開始醞釀第二次「出圈」。
  • 央企地產龍頭厚積薄發 保利迎業績井噴期
    此外,保利地產的2017年銷售業績為3092億元,同比增長47.2%,保利地產方面表示,這一增速創下了「近七年來同比最高增速」。記者調查保利地產歷年公開的銷售業績計算得知,保利地產在 2010年實現661.68億元銷售業績,同比增速52.53%,而後以較平穩的增速於2012年與綠地集團並肩成為邁入房企千億俱樂部的第二及第三個玩家。
  • 2020上半年石家莊「最有貨」的房企 萬科當之無愧
    2020年已經過半,各地樓市表現不一。年初,受疫情影響,售樓處關閉,大大影響了人們的購買慾望,樓市整體表現低迷。隨著線下看房逐漸向線上轉移,直播賣房、線上購房節成為了房企創新營銷的標配。後疫情時代,石家莊樓市整體表現如何?
  • 盤點:萬科、保利等房企「洋氣又響亮」的英文名
    這年頭沒個英文名還如何出來混?隨著房企紛紛遠洋海外開發,大到上市籤合同,小到銷售派名片,更加都得附上英文名帖。 房企們該如何保持原有的讀音,又不丟失中文的氣度神採?讓小編來給你扒一扒這些地產大亨們都是如何給自己起英文名的。
  • 2020青島上半年房企業績成績單出爐
    轉眼間,2020年進入下半場,上半年的樓市也正式落下帷幕。根據青島網上房地產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6月,青島新房共成交62218套(其中住宅成交54618套),同比2019年上半年(66039套)下降5.79%。但其中仍不乏表現亮眼的「優等生」,不僅有全國知名的房企大鱷,本地房企也表現不俗。
  • 臨深地鐵口惠陽保利陽光城出大事了/看看開發商怎麼解決
    保利陽光城4期規劃信息  四期推行名:保利陽光城|悅  項目地址:惠陽區白雲片區內環路西側多維立體交通樞紐,城際交通,犬牙交錯,潮莞、深汕、濱海、惠大,惠鹽5大高速盤繞,暢享深莞惠,珠三角出行無憂;地鐵、高速、高鐵三位一體,一起構築了未來保利陽光城業主方便的出行方法,輕鬆切換城際日子圈。
  • 央企保利:匠心助力武漢大臨空城市更新
    2020年,懷持對城市發展的強烈信心,作為城市共造者,央企保利主動作為,以強有力的復工復產行動,投資近百億元建設東西湖,助力大武漢全面強勁重振。9月10日,由工信部下屬的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白皮書》在京發布,東西湖區排名第54位。相比2019年前進了34名。    數據顯示,今年1—6月,武漢臨空港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43.9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項指標實現單月正增長,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實際利用外資2項指標實現當季正增長。
  • 章華:未來房企的四個贏利點是ROE、IRR、土儲質量和項目布局
    2020年1月5日,由華本企業家俱樂部主辦、華本聯合基金承辦的2020(第十一屆)中國地產領袖年會暨華本企業家年會活動,在北京中國大飯店隆重舉行。騰訊房產以「獨家聯合主辦媒體」的身份,對本次活動進行全程追蹤報導與深度解讀。鼎信長城董事長章華出席本次峰會,並發表主題為《金融視覺下的房地產下半場》的主題演講。他表示未來房企的四個贏利點是ROE、IRR、土儲質量和項目布局。
  • 乾貨滿滿,這場發布會揭秘了保利「天字系」的真相
    廣州保利天悅,做到了。保利發展控股·運營管理中心總經理唐詩林在廣州保利天悅的基礎上,「天字系」目前已在上海、杭州、成都、南京、重慶等24個一二線城市核地段紛紛落子。不過,要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保利「天字系」在「天賦」的基礎上,不僅要研究過去,去粗取精;還要參悟未來,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