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蕭條,啥樣子?當人快要淹死的時候,未雨綢繆就顯得不切實際了

2020-12-11 財經作家韋三水

1

最近,一些經濟學家預測說,世界正走向類似1929年大蕭條的地步,並且告訴人們當前最要緊的事情就是現金——除了錢本身之外,其他的都是泡影。所以,捂緊自己的錢袋子,是上上策。

經濟學家就是這樣子,你偏偏缺什麼,他就偏偏說這個很要緊。你可以將一些經濟學家的話當做沒說,因為,你身上壓根就沒什麼積蓄,你正發愁你的賺錢機會越來越少、工作越來越難找。所以,經濟學家的勸告通常都是指向有錢人的,至於沒錢人,只能依靠自己的積極行動了。

畢竟,當一個人快要淹死的時候,未雨綢繆就顯得不切實際了。最務實的辦法就是:一方面對時局的判斷再怎麼悲觀似乎都不為過,另一方面要俯下身去,積極行動,努力找到賺每一分錢的機會。至少,當下的狀況以及形勢的發展告訴我們:「好日子」的確一去不復返了,所謂賺大錢、「一夜暴富」的機會沒了。準備過「苦日子」吧——你可能不再像以前一樣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了,而且你要控制自己不要再借貸消費。

如果你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歷史上的大蕭條已經足可以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小心謹慎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1929年的大蕭條,按照《大蕭條》一書的著作者韋克特的說法是:這是一段令人無法忘懷的歷史,這是一次想起來就會感到戰慄的記憶,這是一個隨時會變成噩夢並讓人從睡夢中警醒的時代。

同樣,2020年的世界,也開始了這樣的戰慄和噩夢。有很多人把這樣的境況的原因歸結於新冠肺炎疫情,實際上並不是如此——新冠肺炎疫情僅僅是導致這個世界走向衰退的「加速器」,即使沒有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在此之前也走向了自我瘋狂與迷失。

2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1929年的大蕭條就是如此。

20世紀20年代的繁榮並非始終如一的健康。韋克特說,從後來的情況看,它類似於發燒帶來的面紅耳赤,而不是健康的臉色紅潤。農業依然在為它1917-1918年間浮腫般的過度擴張而呻吟。連同煙煤礦和紡織品一起,它也屬於被稱為「生病產業」的臨床病房。產業劇變的確很大,一種對飯碗的不安全感出現了好幾年。甚至早在1926年,據估計,失業者就有15萬之眾;到1929年,這個數字增加到了180萬以上。

在1929年10月大崩盤之前的6年時間裡,銀行破產以每天將近兩家的速度發生。

而信用的過度膨脹,是1929年這場災難的主要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了一個不計後果的融資繼續加速的過程,無論是當時的美國還是企業以及家庭和個人,信用槓桿的作用維持了市場、消費和全世界的所謂繁榮,似乎每個人的錢包都是鼓鼓的。普通人更熟悉像分期付款之類的普遍形式的信用膨脹,最終幾乎所有人都成了負債人——金融機構賺取了大把的利息和錢,至於個人和企業,不入不敷出就已經燒高香了。

有一項對當時的研究表明,1929年收入超過100000美元的24000個家庭,其總收入是600萬個最窮家庭的總收入的3倍。頂層群體的平均收入是底層群體的630倍。

「普通消費者所收穫的僅僅是不足掛齒的碎屑,就連生產商也只是收穫了眼前的那麼一點好處。」韋克特在《大蕭條》中如此寫道。

重要的商業企業和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少數的大公司和少數的超級有錢人,掌握了大多數人的經濟命脈和命運。同時,這些大公司和超級有錢人通過各種金融手段努力榨取普通人的每一分錢。但普通的老百姓對此,毫無意識和概念。他們也樂于欣欣向榮的景象,包括提前消費。實際上,個人和家庭已經入不敷出。

上述的這些歷史事實,對我們來說,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就是我們在最近幾年以及疫情之前所發生的常態呢?

「豐裕中的貧困」,成了當時的鏡像。龐大的工業文明的基本平衡,在1929年那一年,開始失衡:工資與價格、生產與消費、機器和人力之間的不穩定關係。

於是,在焦慮不安的繁榮世界上,風暴在10月28日這一天開始就降臨了,就像啟動阿爾卑斯山雪崩的隆隆炮聲一樣,紐約股票交易所的「黑色」見證了歇斯底裡的瘋狂,經紀人們鬼哭狼嚎。

曾紙醉金迷的人們迎來了美國乃至全世界歷史上最恐怖的一次大危機,長達十年之久,最終通過一場世界大戰的「釋放」才被宣告終結。

企業破產了,商店關門了,大規模的失業潮到來,大量的人開始依靠政府救濟才能活下來。

到1932年的三年時間裡,10萬家企業破產,5000家銀行停止支付,近千萬儲蓄帳戶被一筆勾銷。由通脹到蕭條,5000萬人失業,不計其數的人流離失所。還有不一而足的人選擇了自殺。

3

除了上述談及的原因之外,還有什麼因素導致大蕭條的出現?

「1929-1941年這段時期是從美國國內的一次崩潰開始的,這場崩潰源於多種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多半是對群體福祉和個人滿足之間的關聯自私自利地視而不見。」

韋克特在《大蕭條》中這樣繼續寫道:災難幫助美國人記起了他們是一個民族,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把大車從泥潭中拉出來。這一時期結束於美國捲入一場全球大戰的前夕,導致這場戰爭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國家都同樣頑固地拒絕承認它們的安全與所有國家的良好狀況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即「一個世界」的觀念。

大蕭條帶來的就是很多人的事業。「迷惘困惑,猶豫遲疑,冷淡默然,自信盡失,是長期事業最常見的標誌。一個男人不再操心人們怎麼看他。頭髮蓬亂,鬍子拉碴,蔫頭耷腦,走路拖沓,這些是內在潰敗的外在徵兆,常常被營養不良所致,失業被證明是一種萎靡病。」

1933年,對賦閒工程師所作的一項調查顯示,4個人當中就有3個人的士氣顯得更低落。另外一些類似的身體虧空是:當他重新工作時,肌肉無力、協調失衡、缺乏毅力。就像是一家停工歇業的工廠,生鏽給它造成了損害。而那些暫時保住了飯碗或者在無所事事與輪班工作之間來回擺動的人,也同樣被不安全感的幽靈所糾纏。

「我們認識到,誠實、正直和勤奮,再也不能讓你登上頂峰。」20世紀30年代中期,一位大學生如此說道。諸如此類的擔憂,已經席捲了年輕人,他們對未來感到迷茫甚至絕望。

更多的人,不願意再思考,因為一思考就容易讓自己陷入深淵之中,或許是難得糊塗吧,「活一天,算一天」。1932年,一個窮困潦倒的人對一位社會工作者說:「這些日子,思考是危險的,請別打擾我。」

大蕭條所帶來的煩惱和掙扎,讓為數不少的人承受了無法忍受的後果。1930-1932年間,公立醫院中因患精神病而住院的人數,年增長率幾乎是1922-1930年間的三倍。而在股票市場崩盤之後,自殺率也隨之上升。

韋克特寫道:作為大蕭條的最後指標,不得不用公費進行安葬的死亡,1931年的數量是1929年的三倍多,達到了大約1:10的比例。這是一場人間慘劇。

人們渴望一場新的革命。於是,羅斯福新政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再然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人們為大蕭條付出了慘烈的代價。

4

2020年的世界,會繼續走向哪裡呢?

對於個體來說,努力抓住工作賺錢的機會並且節制消費,似乎比什麼都重要。更重要的是,技不壓身,身上必須有一門可以吃晚飯的技能。

這個時候,任何的焦慮和惶恐都是無濟於事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俯下身去,積極行動。

「等死」是一件最讓人絕望的事情。

電影《萬箭穿心》(根據作家方方的作品改編)真實的讓人看了十分難受。上個世紀90年代的武漢,一個普通家庭裡丈夫馬學武是一家國企的廠辦主任,妻子李寶莉是漢正街的一名小販,二人還有一個兒子小寶。一次企業分房讓這個家庭住進了新房,豈料從搬家那天起一系列讓人始料未及的變故接踵而來:丈夫馬學武提出離婚、妻子發現丈夫出軌、無家可歸 的婆婆要入住新家,終於馬學武在一系列打擊下走向了自殺之路。寶莉的好友小景把一切厄運歸結於新房的風水不好,稱之「萬箭穿心」,個性倔強的李寶莉不願妥協,決意撐起這個家……

李寶莉沒計劃過自己的生活,沒想過趁著年輕說不定還能嫁個更好的,沒想過像個潑婦那樣找廠子大鬧一番多訛點兒撫恤金,只是直來直去的挑起扁擔,以自己能想到的、能接受的最快方式掙錢養家,努力不讓這個家散掉,努力造就更好的物質生活。她沒有文化,除了出力氣,還有什麼別的方法嗎?她沒想過,我也沒想過。

當兒子高考完畢,寶莉以為可以弱弱的鬆口氣,可是更大的災難突然來了,這個生活中的全部指望,突然翻臉不認人,要和自己斷絕關係。寶莉憤怒了,對著小景哭訴,可是還是不接受小景的「萬箭穿心」的說法,那個硬撐著要讓自己光芒萬丈的女人,佝僂著脊背,一顫一顫的走在丈夫離世的橋上,被一群中學生喊「婆婆」……

「漫天綻放的禮花,映出了她奔湧而來的淚水,這樣苦難的生活,到底是因為什麼?到底是為了什麼。」豆瓣上的一位網友「丟丟」這樣寫道。

中國的大地上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血肉豐滿但遭遇苦難的人們。疫情之下更是如此。而隨著大蕭條的來臨,這樣的苦難只多不少。丟丟說:「這個世界上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小人物,他們不起眼,他們不高大全,但是他們總是在努力地活下去,不管到底遇到了什麼,不管自己以前遭遇過什麼,自己犯過什麼樣子的錯,總之,得想法兒努力活下去。生活,本身就是生下來,然後活下去。」

是的,有時候活著比死去更有勇氣。那麼,怎麼辦呢?

另一部影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的結尾處,張大民跟兒子說,如果有人槍斃你,沒轍了,你再死,死就死了。如果沒有人槍斃你,你就好好活著。

好好活著,比啥都強。

5

活著是一件充滿著折磨、騷亂、衝突和困惑的狀態。我們所謂的常態生活就是每天上辦公室,重複再三地經驗一些快感,以及其中的痛苦、焦慮、不確定感和摸索的過程。我們已經對這樣的生活方式習以為常了。我們接受了它,然後就在其中老死。如今,令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所有的一切,我們在「每天都大死一番」中死去活來。

疫情之下,哪裡還有什麼歲月靜好和「我若盛開,清風自來」…家裡有孩子的,我們會面對聽學不聽課的雞飛狗跳。孤獨無助飄蕩在外的流浪者們,我們會面對痛到骨子裡的無力和說來就來的人間脆斷。生活本就拮据但疫情讓生活變得更加雪上加霜的,我們會面對「好死不如賴活」的難處——因為,在病毒之下,連「好死」都成了一種奢望。越來越多的共識是,如果經濟持續的下行乃至衰退,甚至遭遇新的大蕭條,可能連「賴活」都成一個問題了。尤其是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來說,生死變得更加的不容易。

如果真的只有一小時可活,水哥或許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在紙上寫下這樣一行字:「我不會原諒這個世界。」因為,我深深地知道,這場災難本該是可以避免的,只是「我們」罪孽深重,所以才有了不一而足的或滿眼淚痕或猝然離世的男人、女人,還有孩子…其實,」活著就是最大的勝利」,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時代之悲。但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別的辦法呢!

看了電影《與神同行》,感觸頗深。令水哥動容的倒不是片子中的男主角,而是「啞巴」母親,儘管她戲份不多,但舉手投足間可見作為母親的大愛。身體羸弱的她,卻是孩子最堅韌的後盾;骨瘦如柴的她,卻是孩子最堅實的壁壘。即使兒子為生活所迫臨時起殺意,她也選擇寬恕。她才是片子裡的「神」,是與孩子一路同行、一生相伴的女神。天下大愛唯母愛。當然,這部片子本意是講人的罪與罰的,但其背景卻很殘忍:母子三人相依為命,一個重病在身的啞巴母親,兩個年幼的兒子,生活一貧如洗,如何生存下去?大兒子臨時起意要先殺死母親,而後再和弟弟一起自殺,一家人消失了也就沒了痛苦…這是怎樣的苦痛和絕望才迫人要做的選擇啊?!

突然又想到了不久前發生的一位母親帶著孩子跳江而死的事件,那是怎樣的一種絕望和無助。

這個世界很冷,也很殘酷。所有人都在為生命用力。

「望著那黝黑光亮的頭髮,四十歲男人悲泣到天明。」寺山修司的這句話,既寫實,又令人傷感。

病毒讓世界的繁榮幻象破滅之後,天下已開始「大亂」。但別忘了還是要重新出發。俯下身去,積極行動,還有一線生機。

最後,水哥簡明扼要地給一份建議:

第一,睡眠是最好的秩序系統。新冠病毒攻擊我們的免疫系統,但我們自己不能攻擊自己,要首先保證睡眠的時間,不能黑白顛倒。誰的大腦得不到必要的休息和整理,遲早會產生問題。如果感覺自己不堪重負,是因為意識層中寄存了太多的信息。

第二,嘗試通過冥想的方式讓情緒飛揚。疫情之下,特別容易情緒煩躁、焦慮乃至抑鬱。這個時候,可以做做冥想的運動。由動到靜,由分散到集中,由向外轉為向內,積蓄或復原自己「生命的能量」。最簡單的冥想運動一般包括四個階段:放鬆和搖晃,跳舞或伸展四肢,靜坐和感覺,仰臥和無為。每個階段10-15分鐘即可。

第三,做出一份關於自己技能和專業的清單,然後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最終選出你此時此刻最可以發揮最大作用的關鍵技能,並圍繞這個技能的落地制定一份行動計劃。積跬步而行千裡。關鍵時刻,聚焦核心,起而行之。

第四,無論如何,都要制定一份時間管理表。越是非常時期,越要非常自律。時間,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但時間也容易從「指縫」中溜走。

第五,不要心存幻想做大事和賺大錢,而是要學會抓住每一次小機會,做好每一件小事情,賺到每一份小筆錢,同時從現在開始就要節制消費和節制欲望。

第六,病毒隔絕不了關係,要積極主動的去連接外部,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絕不能讓自己成為「孤島」。適時的「幫助」、「求助」與「互助」是最好的關係連接與處理。

第七,制定生活計劃與開支計劃,注意放慢速度。比如,短期內(一周內),我應該做什麼;近期內(一個月內)有哪些事情應該先完成;從相對長遠看(三個月內),我準備實現什麼目標以及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和努力。當然,在分別的時間周期內,同時要做好開支管理。「抽點時間工作,這是生存的砝碼。抽點時間思考,這是力量的源泉。抽點時間遊戲,這是好心情的遊戲。」總之,不能渾渾噩噩,時光都在刷屏間逝去。

第八,無論如何,即使一無所有時,也儘量對天地萬物心存善意,畢竟人類歷史上發生了太多的災難和黑色事件,終究會過去的。所以,哪怕在人生低谷,也不要放棄。瘋狂地做好每一件事,收集每一個快樂瞬間,用它們回擊每一個糟糕的日子。思考可以複雜深邃,行動務必簡潔明了。

對了,累了、煩了的時候,聽聽音樂,大有妙處。請記住:我們每一次扛過最艱難的歲月,就會變得更加的強壯。努力的活好每一分鐘,我們的掙扎就不會白費。

本文作者:韋三水

圖片來源:Pixabay.com

文圖版權歸著作人

嚴肅閱讀,讀懂中國

Make A China Again

一個可能不討好人的公號

這裡只與常識和讀知有關

韋三水

資深媒體人、財經作家與品牌策劃人草根詩人、連續創業者已出版發行多部財經著作曾先後系統性地提出現代新國企論、未來國企分化論所著《大國企》、《誰人不識寧高寧》等書

引發熱議曾親自策劃與服務過多家著名品牌企業並在釣魚臺國賓館獲頒中國策劃類大獎以及中國國際公關協會案例大獎等

關注本號,都是真愛

相關焦點

  • 做事三思而後行的四大星座,從不魯莽,懂得未雨綢繆
    而有時候,做事卻需要更加的深思熟慮,這樣子才能不會做錯事情。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做事三思而後行的四大星座,從不魯莽,未雨綢繆。摩羯座:冷靜處事,才能解決問題摩羯座的人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不會驚慌失措,而是會謹慎小心。
  • 大蕭條往事:美國1930年代給我們的啟示
    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回顧歷史,可能會給我們一些啟示。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上個世紀30年代,發生在美國,繼而引發世界性的大蕭條。一戰後,美國從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依靠著政府手裡的巨額資產,開始鼓勵國內經濟與消費。美國的汽車工業、房地產市場就是在那個時候快速發展起來的,股市也開啟了長達10年的漫漫牛市。
  • 美國大蕭條時期的倒牛奶一幕重演,美國經濟真的不行了?
    90年前曾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那場經濟大蕭條其影響面之大、破壞力之強,我們似乎從現在的歷史教科書中就可以窺見一番。筆者記得,中學的歷史教科書上曾這樣描述:密西西比河畔,農場主正將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車車的大肥豬倒進河中,僅1933年一年就有640萬頭豬被活活扔進河裡淹死
  • 如何確定自己對一件事的考慮是未雨綢繆還是杞人憂天?
    如何確定自己對一件事的考慮是未雨綢繆還是杞人憂天?未雨綢繆,意思是趁著天沒下雨,先修繕房屋門窗。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預防意外的事發生。換句話講,對一件必然會發生,但是不確定什麼時候會發生的事,並且這件事對我們會產生不好的影響,我們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且發生時可以安心,這種行為就是未雨綢繆。杞人憂天意思是總是去憂慮那些不切實際的事物。杞人憂天一詞出自《列子》,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依託,便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 淹死小黃鼠狼,自己兒子被淹死!
    記得那時農村那種小店,牆上一般都用油漆寫著糖菸酒或者代銷店啥的,賣著兩毛一包的傻子瓜子,五毛一包的唐僧肉、狼狗肉啥的,袋子上有時還印著新鴛鴦蝴蝶夢之類的歌詞,孩子們可愛吃了。李同學家雖然開小店,經濟狀況好像並不咋地,他家的房子低矮灰暗,用作小店的那間屋光線都不怎麼好。除了買東西,誰也不去他家玩,而且同學們好像都不喜歡和他玩,因為他爸爸好像很兇的樣子。
  • 如果出現經濟大蕭條之時,會發生什麼?經濟大蕭條做什麼最賺錢?
    當國家發生經濟大蕭條的時候,危害性是比較大的,對企業和個人都有巨大的的影響,具備這些特徵認定為經濟大蕭條:1、經濟出現持續衰退,持續時間超過2年,而且經濟衰退的幅度超過10%,這種情況就是最明顯的特徵。
  • 「我的狗淹死了,是誰說狗狗天生會遊泳的?」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看著熱到快要融化的狗子,不少鏟屎官會選擇帶它們去遊泳,讓狗狗在玩耍的同時能夠感受到夏日的清涼。就在前幾天,小編身邊有個朋友說也想帶他的狗子去遊泳。我一聽,連忙問他:「你家狗會遊泳嘛?!
  • 是什麼導致了大蕭條?
    ▲ 在「黑色星期二」期間,自動收報機列印出來1.5萬英裡長的股市銷售單,驚慌失措的交易員把他們的銷售單據塞進垃圾箱無論價格高低,都找不到買家,有些人神情茫然,驚惶失措。當1.5萬英裡長的股票交易單據被列印出來時,一些人嚇暈了。
  • 關於"淹死會水的,打死犟嘴的"(真實故事)
    而被打死(或往死裡打)的都是「死犟的人」。今天,咱們講兩個被淹死和被打死的真實故事。1.孔子曰:淹死會水的小野如果還活著,孩子也應該上小學了。小學時,小野跟我同級不同校。天氣熱的時候,也會下水去涼快涼快。我清楚地記得,小學五年級下河洗澡後,被我爸發現了。給我這頓打,大嘴巴子piapiapia,三教兩腳把我踢到牆角。挨打的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看你還敢再下河遊泳」。有人說:那片小河每年都會淹死人,然後被淹死的人要找替死鬼來脫身投胎。
  • 走出大蕭條的好萊塢有答案
    好萊塢恰是在大蕭條之後,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蕭條,並不意味著死路一條,尤其是當你已經身在蕭條之中。既然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不可避免,那麼危機後的復興也不會缺席。今天的危機雖然與當年大蕭條的成因並不相同,但打破僵局的路數總會有幾分相似。1930 年代的那場劫後重生,恐怕仍然值得今天的電影人思索借鑑。
  • 未雨綢繆
    未雨綢繆,意思是趁著天沒下雨,先修繕房屋門窗。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預防意外的事發生。這個成語出自《詩經·豳(bīng)風·鴟鴞(chī xiāo)》。這是一首寓言詩,全詩以一個被貓頭鷹奪去幼子的母鳥的口吻,寫了作為母親撫育子女的艱辛,她不僅要與大自然的風雨抗爭,還要抵禦加害自己的強者。
  • 上岸的決心 人掉水裡不會淹死 待在水裡才會淹死
    一張身份證,一張銀行卡就可以輕輕鬆鬆的借到錢,正是網際網路金融的普及讓一部分人從此掉進網貸的沼澤池裡越陷越深,無法上岸。上岸必須要有堅定的決心。上岸第一步:停止借貸養貸,因為那樣只會負債越來越多離上岸越來越遠,如果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以後唯一的一條路就是你一輩子都會在還款的日子中度過,趁現在還有上岸機會的時候就有開始戒貸,寧願這幾年苦一點也不要一輩子都碌碌無為每天都是還款日。
  • 美國大蕭條時期:豪華汽車只要100元,失業的人遍布大街
    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是來自於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的老照片。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照片拍攝於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1929年10月29日,美國股市突然崩盤,由於股災的影像消費者開始勒緊口袋,市場持續低迷,經濟下滑極其嚴重,實體工業開始倒閉、銀行入不敷出也開始破產,美國在整個大蕭條時期失業人口高達830萬。
  • 沒人買買買!韓國免稅店數十億元商品,竟要被燒掉?教科書裡的大蕭條...
    由於審批覆雜,預計最快要在今年下半年才有結果。而一旦獲批,這將是韓國首次允許免稅品進入其他流通渠道。目前韓國部分免稅店通過掃碼購物"無接觸購物方式"吸引顧客,企圖挽回業績。不過,由於免稅品要憑出境機票才能購買,而中國遊客又是韓國免稅店最大消費群體。受疫情影響,目前韓國日均出境旅客已從十幾萬銳減到一兩千人次。
  • 夜讀|人活著,就該有點不切實際的想法
    看有多少人實現了願望,又有多少人扼殺了願望,以此激勵大家好好學習。  班長收到我們這一排的時候,禁不住笑出了聲音。是的,儘管大家都把紙條折了起來,但多少總有那麼幾個沒折好,露了出來。「是你寫的吧?小榆,衷心祝福你考上清華啊,以後我也可以和別人吹吹牛,『你們知道嗎,我有同學念清華哦』」。班長碰了碰小榆,小榆的臉即刻紅了,垂下頭,幾乎趴在了課桌上。
  • 「2月30日,我家金魚淹死了」,小學生日記走紅,老師哭笑不得
    這樣滑稽卻好笑的"段子"也讓這名小學生在網上走紅,無獨有偶,可以說現在的小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都非常豐富,除了他以外還有像是這個寫自己的母親,可以說完全不留情面,相信媽媽之後看考卷的時候臉色一定會非常"好看"。
  • 展覽| 大蕭條時期的美國藝術:美國夢的破碎和再興
    她的嘴唇就像緊緊梳在腦後的金髮一樣強硬,雖然耳邊那縷散發令她顯得不那麼冰冷,但近看她的眼睛還是充滿了憂慮。這 對「夫婦」冷酷的表情驚人地一致。後面是一座奶油色的農舍,二樓有一扇百葉,窗簾上的圖案與女人棕色裙子上的圖案相同。
  • 小侄女造句,讓我解釋未雨綢繆這詞語,我尋思了半天靈光一現...
    小侄女造句,讓我解釋未雨綢繆這詞語,我尋思了半天靈光一現,解釋道:「我每天背著傘上班就是為了防止下雨,這就叫未雨綢繆!」小侄女白眼翻上天「你這叫沒男朋友」我…抽搐在沙發上…出題的意義何在?一般人拍不出這樣
  • 是羅斯福新政讓美國擺脫了大蕭條嗎?事實情況或許有待商榷
    上篇文章聊了關於美國20世紀發生的大蕭條,和經濟學界關於這次經濟大危機的2種截然相反解釋。《20世紀美國大蕭條的爆發是因為政府放任自由還是政府過度幹預?》那緊接著登場的主角是誰啊?羅斯福。羅斯福這個人在歷史上口碑好得不得了,美國人經常搞總統大排名,羅斯福的排名一向是靠前的。
  • 《中餐廳》黃曉明幹啥啥不行:做紅茶桶炸了,還被小馬扎夾了
    不少人應該還記得當初《中餐廳》第三季火遍全網的盛況,黃曉明以一己之力打出其知名度,憑藉著「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等「明言明語」成功出圈,受到全網吐槽。然而黃曉明在第四季中卻性格大變,「乘風破浪」歸來的黃曉明不再霸道總裁上身,變得樸實憨厚了許多,甚至因為一些憨憨行為而圈了不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