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兩個一年級升二年級學生的看圖想像作文。兩篇文章寫得很細膩,字還好看。

寫看圖作文之前,要先全面觀察畫面上的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還要知道誰是畫面的主體,把它們變成文字時,要注意安排好主次、詳略和先後,還要加上合理的想像。
圖畫的中間是一隻小雞,它的附近有石頭、小草,遠處有仙人掌,還有藍天、白雲。它這是在哪裡呢?它在幹什麼?為什麼只有它一個?這是一天中的什麼時候?這些問題,需要用想像力來回答。
兩個小朋友是怎麼寫的呢?
第一篇《小雞找媽媽》。

這個孩子的字不錯,注意了起筆和收筆,間架結構也很好,「辶」「乚」「勹」等筆畫寫得熟練,還有章法。
文章的思路很清晰,故事情節完整,且一波三折。先寫小雞來到沙漠裡玩——接著寫小雞迷路了——然後寫大灰狼不懷好意地帶著小雞找媽媽——再寫兔媽媽機智地把大灰狼騙到家裡並給了大灰狼教訓——最後寫兔媽媽帶著小雞找到了雞媽媽。

句子寫得很生動,文筆細膩。
文中用了好多形容詞來突出事物的特徵和動物的狀態,比如,早晨是「晴空萬裡」的,小雞是「毛茸茸」的,沙漠是「光禿禿」的,石頭是硬邦邦的,野草是「乾枯」的,大灰狼是「貪吃」的,雞媽媽感謝時是「滿面笑容」的,等等。

人物的形象也很鮮明。小雞的懵懂可愛、大灰狼的狡猾貪婪、兔媽媽的熱心善良都表現出來了。
這個故事也能引人思考,關於陌生人的,關於貪婪的,關於善良的等。
第二篇也是《小雞找媽媽》。

這個孩子的字跡工整、筆畫緊湊、板面清爽,書寫也很優秀。
這篇文章和《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有些相似,就是仿寫。
講述故事井井有條:先寫小雞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接著寫小雞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貓咪、鵝、鸚鵡,並向他們求助,最後鸚鵡幫小雞找到了媽媽。

這個小孩的觀察能力很強,氣球、各種動物都是我們在現實生活看到的樣子。氣球是「飄來飄去」的,小孩子(小雞)是充滿好奇心的,貓咪對魚情有獨鍾,鵝走路不緊不慢總是像「散步」,鸚鵡愛說話、唱歌。每一個事物的特點都表現得清晰、準確。

兩篇同題文章,故事同中有異。小雞都迷路了,最後都找到了媽媽,但是迷路的原因不同,尋找雞媽媽的過程也是不同的。
在詳略安排上,兩文是範文級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