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最濃的地方總在餐桌。每逢過年時,老百姓對「吃」都格外在意,吃什麼?怎麼吃?也都非常有講究。俗話說 「初一餃子、初二面」,在北方地區,大年初一早上必吃餃子,餃子形似元寶寓意吉祥,更有辭舊迎新之意,到了初二是要吃麵的,寓意生活像麵條一樣「條條順」,新的一年順順噹噹,而到了初三吃什麼呢?其實也有講究,很多傳統的北方家庭有吃「合子」的習俗,寓意闔家團圓,和和美美。
合子是什麼?
說起合子,對於南方的朋友們來說可能有些陌生。合子是一種帶有餡料的小薄餅,兩層薄皮中夾雜著餡料,和餃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是我國北方的一種傳統面點小吃。
合子皮薄如蟬翼且有韌性,餡料和餃子幾乎相同,有韭菜、雞蛋、茴香、豬肉等食材,但形狀略有差異,一般有圓形的、半圓形的、長方形的等等,善於製作麵食的巧婦還會將合子的邊做出各種花紋,精美又別致。
合子包好後放入平底鍋中煎制,煎好的合子講究表面平滑,皮兒薄而不透,餡兒亮而不漏,待合子兩面金黃酥脆時,一口下去,鮮香十足,滿滿的年味。
大年初三為什麼吃合子?
合子不僅味美,而且內涵頗豐。國人自古便講究「合」,而傳統的合子是將兩張麵皮加入餡料後捏成圓形,兩張麵皮即為「合」,合諧音「闔」,而合子的形狀為圓形,因此大年初三吃合子便有「闔家團圓」、「和和美美」等美好寓意,象徵著家庭和美、幸福團圓。
合子怎麼往家裡「轉」?
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這裡的「轉」有兩層含義。
在煎合子時,需要不斷地轉動,使合子煎得均勻且不糊底,這裡的「轉」是「轉運」的意思,在《說文解字》中曾有:轉,運也。這寓意著大年初三,吃了合子,好運也就來了。
國人一向重視彩頭、吉祥語等美好寓意的東西,而轉與「賺」同音,表示著大年初三吃了合子便會賺大錢,新的一年開始發大財,因此按照這樣的年俗,既飽口福又能討到好彩頭。
合子和什麼餡兒最搭?
一般北方人做合子大多以蔬菜為主,其中韭菜是合子的最佳搭檔。早春的韭菜鮮嫩可口,雖有淡淡的辣味,但吃起來味道濃鬱口感極佳。做好後的合子煎至金黃,一口下去焦黃酥軟,給肉都不換,做法分享給大家。
韭菜盒子
所需食材:韭菜,雞蛋,綠豆芽,餛飩皮。
1、綠豆芽清洗乾淨瀝乾水分,韭菜洗淨後切碎,雞蛋打入碗中加入適量的鹽攪拌均勻備用。
2、鍋中加入適量的油,油溫6成熱倒入雞蛋液,待蛋液微微定型後用筷子將蛋液迅速打碎,炒熟後關火,加入韭菜碎,綠豆芽,2勺生抽和適量的鹽、雞精,攪拌均勻。
3、取一張餛飩皮,刷上少許明油,蓋上另一張餛飩皮,再次刷油,一組疊加6張餛飩皮,整理好後用擀麵杖擀開,蒸鍋上汽後蒸5分鐘,隨後趁熱揭開。
4、將揭開的餛飩皮平放在案板上,放入炒好的餡料,從一邊捲起後再將兩端收口,摺疊起來,整理成長方形的春卷。
5、平底鍋中加入寬油,油熱下入春卷,煎至兩面金黃即可,一盤酥脆鮮香的韭菜盒子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