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吃什麼更有講究,老傳統可別丟了

2021-02-16 影視談吧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年味最濃的地方總在餐桌。每逢過年時,老百姓對「吃」都格外在意,吃什麼?怎麼吃?也都非常有講究。俗話說 「初一餃子、初二面」,在北方地區,大年初一早上必吃餃子,餃子形似元寶寓意吉祥,更有辭舊迎新之意,到了初二是要吃麵的,寓意生活像麵條一樣「條條順」,新的一年順順噹噹,而到了初三吃什麼呢?其實也有講究,很多傳統的北方家庭有吃「合子」的習俗,寓意闔家團圓,和和美美。

合子是什麼?

說起合子,對於南方的朋友們來說可能有些陌生。合子是一種帶有餡料的小薄餅,兩層薄皮中夾雜著餡料,和餃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是我國北方的一種傳統面點小吃。

合子皮薄如蟬翼且有韌性,餡料和餃子幾乎相同,有韭菜、雞蛋、茴香、豬肉等食材,但形狀略有差異,一般有圓形的、半圓形的、長方形的等等,善於製作麵食的巧婦還會將合子的邊做出各種花紋,精美又別致。

合子包好後放入平底鍋中煎制,煎好的合子講究表面平滑,皮兒薄而不透,餡兒亮而不漏,待合子兩面金黃酥脆時,一口下去,鮮香十足,滿滿的年味。

大年初三為什麼吃合子?

合子不僅味美,而且內涵頗豐。國人自古便講究「合」,而傳統的合子是將兩張麵皮加入餡料後捏成圓形,兩張麵皮即為「合」,合諧音「闔」,而合子的形狀為圓形,因此大年初三吃合子便有「闔家團圓」、「和和美美」等美好寓意,象徵著家庭和美、幸福團圓。

合子怎麼往家裡「轉」?

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這裡的「轉」有兩層含義。

在煎合子時,需要不斷地轉動,使合子煎得均勻且不糊底,這裡的「轉」是「轉運」的意思,在《說文解字》中曾有:轉,運也。這寓意著大年初三,吃了合子,好運也就來了。

國人一向重視彩頭、吉祥語等美好寓意的東西,而轉與「賺」同音,表示著大年初三吃了合子便會賺大錢,新的一年開始發大財,因此按照這樣的年俗,既飽口福又能討到好彩頭。

合子和什麼餡兒最搭?

一般北方人做合子大多以蔬菜為主,其中韭菜是合子的最佳搭檔。早春的韭菜鮮嫩可口,雖有淡淡的辣味,但吃起來味道濃鬱口感極佳。做好後的合子煎至金黃,一口下去焦黃酥軟,給肉都不換,做法分享給大家。

韭菜盒子

所需食材:韭菜,雞蛋,綠豆芽,餛飩皮。

1、綠豆芽清洗乾淨瀝乾水分,韭菜洗淨後切碎,雞蛋打入碗中加入適量的鹽攪拌均勻備用。

2、鍋中加入適量的油,油溫6成熱倒入雞蛋液,待蛋液微微定型後用筷子將蛋液迅速打碎,炒熟後關火,加入韭菜碎,綠豆芽,2勺生抽和適量的鹽、雞精,攪拌均勻。

3、取一張餛飩皮,刷上少許明油,蓋上另一張餛飩皮,再次刷油,一組疊加6張餛飩皮,整理好後用擀麵杖擀開,蒸鍋上汽後蒸5分鐘,隨後趁熱揭開。

4、將揭開的餛飩皮平放在案板上,放入炒好的餡料,從一邊捲起後再將兩端收口,摺疊起來,整理成長方形的春卷。

5、平底鍋中加入寬油,油熱下入春卷,煎至兩面金黃即可,一盤酥脆鮮香的韭菜盒子就做好了。

相關焦點

  • 初一餃子初二面,正月初三吃什麼更有講究,老傳統可別丟了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年味最濃的地方總在餐桌。每逢過年時,老百姓對「吃」都格外在意,吃什麼?怎麼吃?
  • 老上海拜年如何講究:初二回娘家,初三不提水
    老上海拜年如何講究:初二回娘家,初三不提水 仲富蘭/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 2017-01-29 07:52
  • 初四迎財神,牢記「3吃3做1不要」,老傳統別丟,牛年好運連連
    春節的歷史由來已久,留下了許多的習俗和忌諱,那麼在大年初四,老傳統應該吃些什麼?有什麼需要注意的?這些不僅是風俗習慣,也是我國寶貴的傳統文化。下面,琦哥就來聊聊這方面的話題。大年初四,該吃些什麼?吃三種傳統食物第一要吃:烙餅卷雞蛋民諺有云:「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卷雞蛋」。在大年初四,當然該吃烙餅卷雞蛋了。
  • 大年初四,牢記「3吃3做2不做」,老傳統別丟了,牛年越過越順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年味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在餐桌上了。尤其是到了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對於吃都非常重視,每天吃什麼,有什麼講究都有很多的說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吃得「吉祥如意」。從小到大,每年過年母親都會念叨:「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盒子往家轉」,那麼大年初四吃什麼呢?
  • 大年初三,牢記「3吃4不做」,寓意牛年吉祥如意,老規矩別忘了
    在過年期間的每一天都是有具體的事情要做,都安排得滿滿當當的,今天該做什麼,明天要做什麼,都是要有安排。那麼大年初三有哪些風俗傳統呢?老傳統別忘了,牢記「3吃4不做」,日子越來越好,一起來了解看看吧!大年初三吃什麼?1、吃合子間有俗語說: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很明顯,初三有吃合子的習俗,合子是中華麵食中的一種,是中國北方,尤其是在京、津地區流行的一種麵食。
  • 在農村,為啥正月初一十五不遠行,裡面竟大有講究,你知道嗎?
    春節是中國最熱鬧有特色的一個節日,農村春節是保留傳統習俗最全面的地方,春節期間不僅有很多習俗,正月裡出遠門也有很多講究和注意事項。農村有句俗語是「三六九出門走,二五八回到家」,為的是討個彩頭。初一農村人都比較重視初一這一天,因此初一這一天有不少的禁忌不能冒犯。
  • 膠東民俗:棲霞西部的鄉鎮在正月裡都有什麼講究?
    (編者按:正月,一歲之首,自然有很多講究。膠東半島雖然整體民俗相似,但具體到不同的區域,還是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棲霞官道鎮地處棲霞、招遠、萊陽、萊西四縣市交界處,當地習俗具有比較廣泛的代表性,下面就聽民俗專家隋建國先生的講述。)
  •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年俗多姿多彩,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講究,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習俗,呈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傳承。那麼大年初二有啥講究呢?一、回娘家正月初二這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俗稱「迎婿日」。這源於中國古代的祭祖習俗。自古以來祭祖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已經去世的祖先,每到年底就會從天上回到家中享受供奉,一般在正月初一回去。但是,如果家中有外人的話,他們就不願意回來了。
  • 正月初三的習俗有哪些?為什麼要燒門神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正月初三的習俗有哪些?為什麼在這天不能掃地、汲水?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之後,人們開始籌備過春節。從小年到除夕大家都會,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忙碌。比如小年這一天要祭灶,農曆臘月二十四要打掃房屋等,一直到除夕夜一家人圍坐   原標題:正月初三的習俗有哪些?為什麼在這天不能掃地、汲水?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之後,人們開始籌備過春節。從小年到除夕大家都會,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忙碌。
  • 正月初三,這些習俗禁忌你知道嗎
    從古代開始,正月就是老百姓看重的一個月份,在民間有一個風俗就是,人們會把正月當中發生的事情看做是一年運氣好與壞的徵兆,要是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就會認為自身的運勢一年都會受到影響,從而人們對每一天的禁忌事項都是會去遵守的
  • 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理髮,農村的老話兒,都有什麼講究
    一說農村老話有啥講究,有人就不看內容回了三字「窮講究」,字字扎心,也有的說成了封.建迷.信,這不能完全說錯,但也不是絕對的呀,老話的出發點大部分還是希望傳遞給後者有用的經驗,只不過很多老話在歷史的傳承中,後人理解上,出了點偏差,例如正月理髮,存在很多不利於老舅的段子。
  • 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不出門 你知道這兩天的習俗和禁忌嗎?
    民諺有正月初二路上看,儘是小生和小旦,這正與如今正月初二上午滿街巷攜夫牽兒回娘家的景象相映成趣。出嫁女回門有下列禁忌。 第一:忌帶回的禮     原標題: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不出門 你知道這兩天的習俗和禁忌嗎?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都要帶女婿回娘家,稱為「回門」。
  • 有人說「正月裡要過老鼠節」,咋回事?老鼠節有什麼講究?
    春節期間民間有許多民俗講究,不少民俗也與這樣或那樣的動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說,我們今天要說的正月要過老鼠節就與相應的民俗有關。老鼠是臭名昭著的四害之一,糟蹋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偷吃各種食物,讓人恨之入骨。據說,世界上有大大小小的老鼠3000多種,它們繁殖力強,一對成年的老鼠一年可生6——8胎,每胎可產小老鼠5——10隻。
  • 「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理髮」,農村的春節老話兒,都有什麼講究?
    春節期間,又有許多需要大家遵守的習俗,其中有一句大家應該都聽過,叫「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這句話到底有什麼講究之處呢?在農村,許多老人常說的老話不是瞎說,即便從科學角度看,也是有道理的。這些俗語畢竟集結了千百年來農耕文明的生產實踐經驗之精華,如果沒有點說道,它憑什麼一直流傳到今天?
  • 正月初三,燒門神紙,穀日忌食米!
    薈生薈生公司唯一訂閱號大年初三(農曆),這一天的漢族傳統年俗有回娘家,燒門神紙,穀日忌食米飯等。大年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為防招惹口舌是非,各人均不出外向親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如一定要外出拜年,可放一道化口舌符袋於身上,以化解口舌。中國大陸的一些農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
  • 農村喜事老話「正月不能娶,臘月不能訂」啥意思?原來有這些講究
    導讀:老話說「正月不能娶, 臘月不能訂」, 你知道什麼意思?在農村的生活中總有很多大智若愚的老講究,這些講究能夠引導著村民們更好的做人做事。比如說閨女如果回到了娘家,晚上則是不能和老公在一個房間內睡覺的等等,除此之外,說道風俗講究不得不提的是婚喪嫁娶,在農村結婚被看為三件大事之一,形式非常傳統而且很有看點,結婚時熱鬧氣氛濃濃。而很多流傳至今的農村俗語有很多對其描述和總結,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聊的「正月不能娶,臘月不能訂」,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有何講究呢?現在還有這樣的講究嗎?我們接著往下看!
  • 初一早,初二早,正月初三睡甲飽!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飽。過年自然開心、熱鬧,但忙活起來也蠻累的呀!初三這天不宜出門,嘿嘿!可要睡個飽了!
  • 正月初九是什麼日子?2021農曆正月初九宜什麼忌什麼?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我國傳統農曆正月初九這一天,在民間的說法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有些地區還會準備很多齋食用來膜拜。有關2021年農曆正月初九宜什麼忌什麼,接下來一起來了解下。
  • 神問答|在農村過年時,老人常說「臘月忌尾, 正月忌頭」,是什麼意思?
    導語:在農村過年時,老人常說「臘月忌尾, 正月忌頭」,是什麼意思?關於「在農村過年時,老人常說「臘月忌尾, 正月忌頭」,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用戶名為「阿兮隨筆」的網友的回答,吸引了圍觀群眾的1222個贊和53個交流討論:農村過年,講究很多。老人常說的「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其實說的就是臘月底到正月裡,需要忌諱的一些民俗講究,要遵守。膠東有出嫁閨女不踩娘家「塵」的習俗。老輩子家裡弟兄姊妹幾個,總覺得兒子才是傳宗接代的根兒,閨女嫁出去,就是人家的人了。
  • 正月初一到初七這幾天都有什麼忌諱呢?
    祭財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