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讀了那麼多年的書,但是後來都忘得差不多,那麼讀書的意義在哪裡呢?」
對於這個問題有數以千計的回答,有一個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這是我見過對讀書的意義最好的回答,也令我記憶深刻的一段話。
董卿說:讀書的「用」,不在眼前,不在當下,而是像甘霖雨露滋潤萬物之後,萬物所呈現的那種清新、新鮮、水靈時的生機勃勃,是看不見和摸不著的。它是一種無形之用,是一種潛移默化,它能融進你的血液、精神、行動之中,悄悄地對你的生活、環境發生作用,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你的人生軌跡。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多學一點知識,就少說一句求人的話。讀書就是為了不遇見不想遇見的人。讀書,失去的是過眼雲煙,得到的卻是一雙飛翔的翅膀,最終獲得的是一份無與倫比的人生。
也有人說,讀書的意義在於獲得智慧,所以有字書和無字書要一起讀。有的人大字不識,卻一生讀盡無字書,同樣堪稱飽學之士。將遇到的人與事當作書來讀的人,是真正的讀書人。人如字,事如書,讓讀書回歸生活,讓有字與無字合一,便是讀書的意義。
讀書是為了打破局限,獲得更加豁達與平和的心態,它是最低成本、最便捷的一種途徑。好書凝聚著許多人一生的智慧,而獲取它僅需幾天的閱讀時間,多麼划算的交換!從歷史上看,愛讀書的好處還能惠及子孫,這是極有價值的選項。
也有人說,讀書使人明辨是非,胸有主見,不斷完善自我,給人一種成熟和值得信賴的印象。書籍給我們描繪了自然界的奇觀壯景,千姿萬態;書籍指引我們度過難關,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脫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日,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的腦海充滿崇高歡樂的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升華。
我們的內心世界將因讀書而廣博,因讀書而更會做人、更會做事,從讀書中獲得的能力將給我們帶來更為廣闊的社會空間和舞臺。人在社會中生活,不可無禮。人生的態度可以充滿激情,可以有張有弛,可以與人不睦和投緣。也可以性如烈火,不去溫良恭儉讓,但心中不能沒有正義,不能沒有是非觀念。有的人輕視文化,對人無禮,不受社會規則制約,正是不讀書,沒有教養的具體表現。
那麼你呢?你對讀書的意義有什麼理解呢?每個人對讀書的意義都有不同的見解,讀書的量也有所不同。
「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