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讀書的意義

2020-09-07 葡萄架下的鞦韆

我並不太記得,我第一天入學校的場景了,因為小學就在我家旁邊,幾乎天天有空沒事兒就去瞎溜達,也沒覺得有多喜歡這兒,但是我讀書的時候,我們小學還沒有開設幼兒班,所以我一入學就直接讀了一年級。

在媽媽心裡,一直有一個遺憾,那就是她才進學堂不久,就被外婆叫回家幫忙幹活去了,因為外公早早的就去世了,外婆一個人扛起家庭重擔,還要撫養三個孩子,媽媽是最小的女兒,上面還有兩位舅舅,在那個年代,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很嚴重的,所以媽媽理所當然的成為被放棄的那個,這一直是媽媽內心深處的一個遺憾,所以,為了不讓這個遺憾繼續下去,我親愛的媽媽決定要撫養好我們家三個孩子,都能夠讀上書,幸運的是,我爸爸也是這樣想的,所以我在一進校門的時候,我媽媽就說,只要我們能一直升學,將來考得上大學了,家裡再窮也要讓我們都上學。

我就是這樣在媽媽的支持和鼓勵下走入了學堂,2002年,我正式成為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捧起印滿了密密麻麻文字的課本,開始了我的學習生涯,其實那個時候並不懂,媽媽心中的那一道遺憾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滋味,我不去思量,因為,我唾手可得,所以我並不知道,這怎麼也能夠成為來之不易難事。

唯一讓我覺得讀書有趣的地方,那就是每天可以和一群一般大小的孩子一起玩,在學校裡玩,可以不用去割豬菜,不用去山上砍柴,不用早早地起來放牛了,因為,我眼前有個最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讀書!

所以我讀書的初衷,就是為了躲避幹活罷了,媽媽時常說,如果不好好讀書,就得像她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每天頂著烈日匆忙幹活,因為農忙分時節,錯過了耕種的時間,這一年就只能是白忙活一場了,沒有收穫,全家都得餓死,所以,為了以後不過這樣的日子,我慢慢地接受了學習。

在放牛的時候,我曾爬過我們那最高的山頭,向外遠眺,山外一片寂靜無聲,有的只是那延綿不絕的山頭,一眼也望不到頭,而我,從沒有進過真正意義上的城,也就去過我們鎮上而已,連縣城都沒有去過,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外面的人是怎樣的,總之,應該不會比我過得慘吧。

所以,接受了讀書,其實是因為書上講述了太多我從未聽聞過的世界,給了我太多的好奇心,讓我不斷的想要去探索,但是呢,我又太懶了,只求個一知半解即可,不會想要去打破砂鍋問到底,所以我的成績平平常常,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也一直沒有真正思索過,讀書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後來,看過龍應臺女士寫給他的兒子安德烈的家書裡寫到: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我想,這是大多數人都認可的,讀書的意義吧,而我當時的心境,並不是如此,我覺得自己像是在背負著媽媽的夢想去前行一般的,總被趕鴨子上架,或名或利,媽媽每次都只問一個結果,那就是,我有沒有拿下一張獎狀而已,所以,當妹妹拿下獎狀回家後,原本放在我身上的希望全都轉移了,每次的期末發成績冊時,便是我最難過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就覺得,讀書有個屁的意義,因為沒有獎狀就是沒有意義的。

我就像是被廢黜的公主,被拉下了寶座,並且被狠狠的踩踏一番,從那一刻開始,我又覺得,讀書多麼無趣啊,都是為了那一張獎狀而已,好像那才一個學生的價值,而我認識的每一個字,每一組詞語都在告訴我,你認識我又怎樣,你還是一個沒有出息的孩子而已,連它們都敢嘲笑我這個活生生的人,呵,死物,也可以如此猖狂,扎眼得狠。

所以,慢慢的,我又開始討厭了這裝著密密麻麻字體的課本,覺得那味道都像是腐朽的爛木那般散發著難聞的氣息,越是認識得越多,思想越深邃,反而越空洞,讓我忘了原本的初衷,哦,原本,我其實只是想要認識這個世界而已。

相關焦點

  • 世界讀書日,談談讀書對人生的意義
    對讀書的喜愛應該在讀書前就已經形成,這得益於一個常在我家裡來玩的親戚,我的二外公的影響。他是一位愛看書的慈祥有耐心的老人,每次到我家裡來玩,就深情並茂地給我們講故事,而且不是什麼童話故事,而是跌宕起伏的歷史故事,比如《狸貓換太子》等。這些故事很長,不是一會就能講完的,所以我很盼望二外公到家裡來,因為有故事可以聽。所以家裡有位愛讀書的人,對童年的影響蠻大的。
  • 讀書日:我想要一個「喜閱」的童年
    我記住了。那為什麼要把「世界讀書日」設在每年的4月23日呢? 說到「世界讀書日」的來歷,要追溯到1926年西班牙國王首次設立的「西班牙自由節」並把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的生日10月7日作為這個節日的慶祝日,這也是現代意義上的第一個「讀書節」。
  • 賽先生在線 | 讀書日:我想要一個「喜閱」的童年
    大家好,我是賽先生。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和版權日。「世界讀書日」的意思就是全世界的人都要在這一天讀書嗎?哈哈,小小賽,你這樣理解倒也沒有錯,但是不夠全面,來看看你能不能理解「世界讀書日」設立的主旨宣言。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你為什麼讀書?因為我願意!
    讀書是古今中外永恆的問題之一,人為什麼要讀書也是大家探討不休的熱門話題。關於讀書的意義,靈衝霄個人的看法是讀書源於「我願意」。我願意很多人在回答「你為什麼讀書?」這個問題時,都會從小到興趣愛好,大到修齊治平等等方面去回答。
  • 大學了,我終於明白讀書的意義了
    在我媽的年代,她只讀到了初二就跟著我爸出去混社會了,可能從小就受盡了外面的苦楚,於是在我自小的時候也教育我「你要好好讀書,將來可以賺很多錢,也要好好孝敬我們」,因此對我的成績一直都抓很緊,退步了就一通亂罵,進步了也會挑著我的語文成績說「你這次語文怎麼只考了76分啊」,每次我都會噴回去「你知道語文有多難考嗎,76分很好了,而且你要看的是平均分,而不是單單成績來比較
  • 繪本《童年》:詮釋成功的定義和成長的意義,激發哲學思維的養成
    書中匯集知名偉人、具有卓越成就的人、神話人物以及普通人等共計56個人的童年故事,並配以風格各異的插圖,展現世間的人生百態,詮釋成功的不同定義和成長的真正意義,彰顯深度的人文情懷,激發哲學思維的養成。安徒生的童年經歷,讓我們看到在逆境中成就自我的決心和勇氣,也讓我們看到童年對未來的成就和意義。發展心理學證實,人在6歲左右時候,人格就完成了基礎的構建,之後整個人生的發展不過是在這個人格模式上的重複和調整。這印證了我國的一句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 繪本《童年》:詮釋成功的定義和成長的意義,激發哲學思維的養成
    安徒生的童年經歷,讓我們看到在逆境中成就自我的決心和勇氣,也讓我們看到童年對未來的成就和意義。發展心理學證實,人在6歲左右時候,人格就完成了基礎的構建,之後整個人生的發展不過是在這個人格模式上的重複和調整。這印證了我國的一句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可見,童年不僅是人生的起點,更是人生的基石。
  • 你有怎麼的讀書經歷,冰心先生回憶童年讀書經歷,《憶讀書》!
    本文是一篇敘事散文,作者冰心按時間順序,回憶自己童年時期的讀書經歷、多年的讀書經驗、選書的標準以及讀書方法,表達「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等感悟。二、作者介紹。冰心,原名謝婉瑩,詩人、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
  • 大家讀書 | 讀書的意義
    哲學家對讀書的理解,往往不是關注讀書的種類,或是讀書的方法,而是關注讀書的意義。從哲學的觀點來看,讀書的意義,不僅要從個體的知識需要來理解,更重要的,是把讀書作為人類歷史性活動的實踐來理解,從人類文明傳承發展的需要來理解。文字和書寫的發明,其重要性在於,從此人類的經驗可以超越面對面的授受而廣泛傳遞。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呢?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讀了那麼多年的書,但是後來都忘得差不多,那麼讀書的意義在哪裡呢?」對於這個問題有數以千計的回答,有一個回答讓我印象深刻。「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這是我見過對讀書的意義最好的回答,也令我記憶深刻的一段話。
  • 讀書的意義(大家讀書)
    如果從中國思想史來看,讀書跟「學習」有密切關係,「學習」和「讀書」很早以前就成為中國文化中備受關注的問題,有關的討論也就變成中國思想史的一個傳統。      哲學家對讀書的理解,往往不是關注讀書的種類,或是讀書的方法,而是關注讀書的意義。
  • 讀書的意義何在?讀了那麼多年書,現在我終於明白了
    讀書的意義何在?我一再反覆的詢問自己,我靜靜地坐著,思考著自己在那麼多年讀書生涯中的點點滴滴。我最大的愛好就是閱讀各種書。什麼雜誌,歷史書籍等,這些書我都非常喜歡。因為,書可以讓我在知識的海洋裡穿梭、遨遊,讓我找到無窮無盡的快樂。
  • 讀書,有什麼意義
    讀書有何意義?言不盡,意無盡。我是政協委員,就從政協讀書說起。開展政協委員讀書活動,是適應網際網路時代大勢更好履職的新要求,是提高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水平的新平臺,是做好界別群眾工作、擴大團結面的新探索,是培育協商文化的新途徑,是提升專門協商機構成色品質的一項基礎性工程。
  • 《童年》:56位名人傳記,帶領孩子與家長品讀成長的意義
    《童年》是一本集成56位名人的短篇傳記。當我拿到這本書時候,我想到高爾基的《童年》。我想這裡有高爾基讀過的書、接觸過的人引領著他做他認為值得而願為之奮鬥終生的事情。在和平年代,教育孩子為正義而戰,似乎有點遙遠,但怎樣給孩子種下自我信仰、興趣、夢想的種子,引導孩子探尋自己立足世界、熱愛生活的意義呢?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 一個雖俗回答,卻道出讀書的意義
    &34;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34;我去,好多鳥,真好看。&34;自己在別人的遊記中找到了很多沒有名氣卻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所以在自己旅行的時候,就少走了很多冤枉路,少踩很多坑。&34;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得天獨厚的條件,這就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比外地或者農村的孩子能走很多捷徑。&34;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34;我相信你&34;我爸媽愛我,支持我。
  • 逃學為讀書 || 致敬我的童年偶像
    三毛也有一篇《逃學為讀書》,收錄在《背影》裡面,作為代序。我的閱讀之路極受三毛啟發,小學期間她一直是我的偶像。她筆下的風景那麼美,世界那麼多彩,生命那麼豐富,我心嚮往之。她的堅持,她的才華,她的自由,都擴充了我的想像。由她開始,我成為名副其實的書蟲。12歲已經對大小仲馬,雨果,阿加莎 克裡斯蒂,毛姆,塞萬提斯,甚至左拉十分熟悉。
  • 張勝強:讀書的方法、價值與意義
    為什麼人的意義不同於一個茶杯、桌子的意義,就在於人生有意義,我們賦予它意義。這個意義就是教育的目的。德國著名語言學家、洪堡大學奠基人威廉·洪堡就說:「教育的目的是自我完善,是人的能力的提高。」而自我完善和能力的提高,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讀書。   說到讀書,很多人就會說:「我為什麼要讀書呀?」我的回答是:因為首先你是人,你是人類的一分子。
  • 肖復興:讀書的樂趣和讀書的意義
    這本書原來的書名叫做《讀書的樂趣》,出版社的朋友大概覺得有點一般化,改成了這個書名。我想讀書要讀出味道來,得如同我們品嘗食品一樣,首先得味道好吃才行,才吃得下去,咽得進去,進而化作營養。這個味道,變得格外重要起來了,在我看來,這個味道還得是樂趣。對於讀者尤其是年輕的讀者,讀書的樂趣的挖掘和培養,乃至養成,是讀書能夠讀得進去的首要條件。
  • 說《讀書》 | 強世功:我的《讀書》時代
    原創 強世功 讀書雜誌我的《讀書》時代文 | 強世功一、前《讀書》時代回想童年,有兩種體驗讓我至今難以忘懷。一種是飢餓的痛苦,另一種是讀書的幸福。我們這個年齡都經歷了國家困難時期。
  • 俞平伯:讀書的意義
    讀書則曰臥遊,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對面,乃廣義的遊覽。現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幾萬裡路不算什麼,讀萬卷書的日見其少了。當有種種的原因,最淺顯得看法,是讀書的動機環境空氣無不缺乏。講到讀書的真意義,於擴充知識以外兼可涵詠性情,修持道德,原不僅為功名富貴做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