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意義(大家讀書)

2020-12-13 人民網

  製圖:蔡華偉

  歷經幾千年的文化陶養,讀書已經成為多數讀書人的「生活方式」。修身的首要一條就是讀書,讀書在於明理。如果從中國思想史來看,讀書跟「學習」有密切關係,「學習」和「讀書」很早以前就成為中國文化中備受關注的問題,有關的討論也就變成中國思想史的一個傳統。

    

  哲學家對讀書的理解,往往不是關注讀書的種類,或是讀書的方法,而是關注讀書的意義。從哲學的觀點來看,讀書的意義,不僅要從個體的知識需要來理解,更重要的,是把讀書作為人類歷史性活動的實踐來理解,從人類文明傳承發展的需要來理解。文字和書寫的發明,其重要性在於,從此人類的經驗可以超越面對面的授受而廣泛傳遞。於是,書成為記載人類經驗的載體,閱讀、書寫成為人類經驗、知識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積、傳承、增長的最重要方式。「智山慧海傳薪火」,知識與智慧的薪火相傳,端賴於書寫的文字,於是讀書成為人類文明延續、發展的根本途徑。

  中國古人早就重視讀書。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者的一生,也是學習者的一生、讀書人的一生。「韋編三絕」「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是孔子熱愛讀書、勤奮讀書的生動寫照。孔子開創了儒家學派,而「儒」最廣義的所指,就是「讀書人」。讀書人在中國傳統社會裡受到高度尊敬,是中華文明崇尚讀書的一種表現,也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特色。

  雖然讀書也曾被一些人當作求取功名、財富的階梯,但應看到,歷經幾千年的文化陶養,讀書已成為多數讀書人的「生活方式」。在這種生活方式中,讀書本身就成為目的,成為享受。中國文化史上津津樂道的「孔顏樂處」,恐怕指的就是讀書之樂吧!顏回是孔子唯一認定的「好學」的弟子,所以,至少讀書是這種孔顏之「樂」的重要部分。在當代讀書人中,人文學者讀書大概最接近於以「無功利」的美學態度讀書,也比較接近以讀書為樂的古風。

  現代人讀書無非兩種,讀專業之書和讀非專業之書。有一種說法,提倡「好讀書,不求甚解」。我以為,讀非專業的書,大可「好讀書,不求甚解」;而讀專業的書,則切不可不求甚解。用司馬遷的話說,應該「好學深思,心知其意」。不同的書要求不同的讀法,而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讀書習慣,沒有固定的模式。如果讀中國文化的經典,這裡我推薦宋代大儒朱熹的讀書訣:「斂身正坐,緩視微吟,虛心涵泳,切己省察。」朱熹在這裡講的主要是讀經典之書的方法,也就是把讀書作為修養自己心性的一種活動。這雖然是古代哲學家的讀書觀和讀書法,但同樣值得今人思考。

  讀書與修身有著密切關係,修身的首要一條就是讀書。不過,在這個問題上,朱熹的理學和王陽明的心學存在分歧。理學認為要成聖賢既要讀書又要修身,脫離讀書去修身或脫離修身去讀書,都不可取;而心學則認為,要成聖賢,只要修身,增進心性修養就可以了,讀書是沒有用的。所以,人如何才能成為聖賢,是兩條辦法還是一條辦法,就構成了從宋代到明代思想史的主要背景。現在看來,光讀書並不能一定增益你的道德品質,但如果不讀書,僅僅從事心性修養,那麼道德發育程度也是有限的。因為如果對社會、人以及人際關係的認識不能建立在健全理性的基礎上,就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而要達到理性的自覺和明澈,就離不開讀書。

  修身的「身」主要不是指生理的軀體,而是人的各種行為的綜合載體。修身實際上是指如何使一個人的身體行為符合社會道德規範。但是,這個提法本身尚未進入心理層面,比如,一個人雖然行為上服從了,但心裡未必認可。所以,在儒學經典《大學》裡,又強調「正心誠意」,意即行為背後的動機也應與行為遵守的規範相一致。這樣,一個人的行為和人格就比較穩定,「修身」也就從外在的行為進入到內在的道德心理層面。正心修身還包括要把那些不良的、破壞性的情緒排除掉,這就涉及保持心理健康的問題。

  在現代社會中,如果我們能學會動中求靜,則對社會以及我們個人的身心都有益處。「養德養生只是一事」,人的所有危害心理健康的情緒,都是從人有一個「小我」開始的,如果能剔除「小我」,危害性的情緒就消失了。所以,修身最好的境界是把德性培養、人格完善和自己的發展融為一體。讀書也是一種練功,是一個收心去雜念的過程。要讀書,就要凝神靜慮,致心一處。有些人光讀些「大全」「技巧」之類的實用書籍,這是生存的需要,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在一個注重人格全面發展的社會中,只讀那些能賺錢的書,畢竟是淺薄的。人們應該多讀一些對人類的生命處境加以關懷和思考的書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學作品。

  如果從中國思想史來看,讀書跟「學習」亦有密切關係。中國思想有一個特點,就是「學習」和「讀書」很早以前就成為中國文化中備受關注的問題,相關討論也就變成中國思想史的一個傳統。《論語》一上來就講「學而時習之」,不是隨意的,也不是偶然的。因為孔子的思想體系,如果從倫理道德觀念來講,「仁」是最主要的,但若從整體上來講,從後來的學術發展的爭論來講,其核心觀念則是「學」。雖然孔子時代的「學」是「六藝」,但也得承認,在這種人文知識的學習中,讀書是一個重要方面。

  儒家傳統是重視讀書、重視學習的。孔子堪稱好學的典範,他最重視、評價最高的一個德行就是「好學」。孔子說,忠信的人很多,十裡之地就能找到忠信的人,但是要想找到一個好學之人,卻並不容易。整個「論語體系」裡,孔子把「好學」當成一個非常難得的德行。從這個角度來講,孔子應該是我們學習文化的一個奠基人,這麼說並不誇張。

  到了宋代,重視讀書和學習的文化得到加強。朱子的出現把孔子的傳統大大加強了,因為朱子講「格物致知」,「格物」歸根結底就是讀書。從整體上來講,朱子學這個龐大的體系,有一個基本的背景,就是學習。朱子的哲學就是為學習的精神、學習的必要性、在學習上下功夫的重要性做一個哲學論證。在整個中國思想史中,從孔子到朱子,其主要基調是強調學習、強調讀書。

  今天要建構學習型社會,就不能不追溯到我們自己的學習文化和讀書傳統。在這方面我們有先天的優勢。其實在民間也是一樣,明清以來,「讀書人」在基層社會裡都是很受尊重的。士大夫就是做官的讀書人,所以「讀書」和「讀書人」在中國文化中很受重視。

  我注意到,好的傳記作品能對年輕人起到興起、立志的作用。很多前輩學者往往從讀優秀傳記中受益,這一點給我們帶來啟發。馮友蘭先生是中國哲學史的奠基人之一,可是據他自己講,青年時對他影響特別大的是富蘭克林的自傳——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很多。總之,回過頭來看,這些大家之所以成為大家,不僅僅因為他們讀了大量的經典著作——經典著作當然是他們立身處世的最基本的東西,但在另一方面,確立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的,是那些特別能夠激勵他們、對他們有興起之功,尤其是對青年人非常有益的優秀人物的傳記。出版界可以多關注一下這個現象,不僅僅把中外經典圖書印出來給大家閱讀,還要把那些激發今人為遠大理想而奮鬥的典型人物介紹出來,優秀傳記作品的影響力,是難以估量的。

  此外,需要發掘經典閱讀的實踐形式。現在提倡「經典重讀」「書香社會」,這些追求非常好,但不能局限在書齋裡讀書。經典閱讀的方式已經出現了很多變化。我認識一批四五十歲的人,他們有一個共同愛好,就是讀傳統經典,比如他們自己編選了一本王陽明的書信小冊子,加上一點簡單注釋,就開始讀,然後把心得體會發布出來,一起討論交流,而且還強調學以致用。這些人中有的人在經營企業,是很忙碌的,卻仍然發奮讀書,而且讀了就要用,用在提升自己身心的修養。這只是一個例子,如果留心觀察,還可以注意到這個時代湧現出來的更多的讀書方式,這方面是我們以往關注不夠的,卻應納入到「經典重讀」的思考裡邊來。

  (作者為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19日 20 版)

(責編:馮粒、曹昆)

相關焦點

  • 大家讀書 | 讀書的意義
    哲學家對讀書的理解,往往不是關注讀書的種類,或是讀書的方法,而是關注讀書的意義。從哲學的觀點來看,讀書的意義,不僅要從個體的知識需要來理解,更重要的,是把讀書作為人類歷史性活動的實踐來理解,從人類文明傳承發展的需要來理解。文字和書寫的發明,其重要性在於,從此人類的經驗可以超越面對面的授受而廣泛傳遞。
  • 肖復興:讀書的樂趣和讀書的意義
    儘管時代的變遷和代溝的存在,是客觀的實際存在,但是,我想無論什麼樣的年代,讀書的本質是不變的,那就是我們在讀書的時候進入的是和現實不一樣而且是更加美好的世界,讀書才讓我們的心感動甚至激動而充滿想像和嚮往,讓我們覺得有價值,有樂趣。
  • 世界讀書日,談談讀書對人生的意義
    讀書到底對人生有什麼意義呢?我想用自己的經歷來談一談感受吧。第一:書的海洋裡充滿樂趣,那些生動的故事讓我們充滿期盼,後來的結果會是怎麼樣?對讀書的喜愛應該在讀書前就已經形成,這得益於一個常在我家裡來玩的親戚,我的二外公的影響。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你為什麼讀書?因為我願意!
    讀書是古今中外永恆的問題之一,人為什麼要讀書也是大家探討不休的熱門話題。關於讀書的意義,靈衝霄個人的看法是讀書源於「我願意」。我願意很多人在回答「你為什麼讀書?」這個問題時,都會從小到興趣愛好,大到修齊治平等等方面去回答。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呢?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讀了那麼多年的書,但是後來都忘得差不多,那麼讀書的意義在哪裡呢?」對於這個問題有數以千計的回答,有一個回答讓我印象深刻。這是我見過對讀書的意義最好的回答,也令我記憶深刻的一段話。讀書就是為了不遇見不想遇見的人。讀書,失去的是過眼雲煙,得到的卻是一雙飛翔的翅膀,最終獲得的是一份無與倫比的人生。也有人說,讀書的意義在於獲得智慧,所以有字書和無字書要一起讀。有的人大字不識,卻一生讀盡無字書,同樣堪稱飽學之士。
  • 張勝強:讀書的方法、價值與意義
    大家都會說一句話:一個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   人活著不是為了吃飯,那是為了什麼?這是一個很深奧的哲學問題。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不僅僅是一個自然的生物過程。為什麼人的意義不同於一個茶杯、桌子的意義,就在於人生有意義,我們賦予它意義。這個意義就是教育的目的。
  • 俞平伯:讀書的意義
    讀書則曰臥遊,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對面,乃廣義的遊覽。現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幾萬裡路不算什麼,讀萬卷書的日見其少了。當有種種的原因,最淺顯得看法,是讀書的動機環境空氣無不缺乏。講到讀書的真意義,於擴充知識以外兼可涵詠性情,修持道德,原不僅為功名富貴做敲門磚。
  • 讀書,有什麼意義
    讀書有何意義?言不盡,意無盡。我是政協委員,就從政協讀書說起。開展政協委員讀書活動,是適應網際網路時代大勢更好履職的新要求,是提高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水平的新平臺,是做好界別群眾工作、擴大團結面的新探索,是培育協商文化的新途徑,是提升專門協商機構成色品質的一項基礎性工程。
  • 暑期讀書|一本告訴我們讀書意義的書《兔子坡》
    我覺得兔子坡這本書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兔子坡象徵著我們守護的家鄉,祖國乃至地球,每個年輕的孩子們都如小喬奇這般無畏,勇敢,我們這些成年人,因為經受了一些磨難,對於新事物也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不敢輕易的嘗試,還有一些人會如阿納達斯叔公那樣,會極力反對,惡意中傷,這是不同的人面對新事物或者說是自己不懂的事情時的反應,有好奇,有懷疑,有質疑,有反對,所以希望孩子們多讀書,儲備自己的知識能量
  • 我的童年:讀書的意義
    唯一讓我覺得讀書有趣的地方,那就是每天可以和一群一般大小的孩子一起玩,在學校裡玩,可以不用去割豬菜,不用去山上砍柴,不用早早地起來放牛了,因為,我眼前有個最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讀書!所以我讀書的初衷,就是為了躲避幹活罷了,媽媽時常說,如果不好好讀書,就得像她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每天頂著烈日匆忙幹活,因為農忙分時節,錯過了耕種的時間,這一年就只能是白忙活一場了,沒有收穫,全家都得餓死,所以,為了以後不過這樣的日子,我慢慢地接受了學習。
  • 14個讀書道理,讓你真正明白讀書的意義
    本章節就跟大家聊聊對讀書的認知與理解,當你真正的理解閱讀,你才能變得更和平,更和善,更有愛,才不會自視高大,自以為傲。讀書不是為了炫耀我見過不少人,會炫耀自己讀書的本數,會覺得自視高人一等。我讀的書比你多,我懂得的東西比你多,我擁有更好的觀念,不讀書的人都很平庸。
  • 郝景芳做客清華讀書講座暢談「通識讀書與人生意義」
    郝景芳做客清華讀書講座暢談「通識讀書與人生意義」清華新聞網11月28日電  11月23日晚,「清華讀書講座」邀請校友郝景芳回校,在初冬的寒夜裡,她在圖書館報告廳給聽眾們做了一場溫暖而有力量的主題演講——《通識讀書與人生意義》。
  • 讀書的意義,為何要讀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是一種知識的沉澱,一種眼光獨到的見識和內涵豐富的閱歷,讀書是用買書的錢賺取別人寶貴經驗的鍥機,央視一姐敬一丹這樣評價讀書,是一動一靜,動是讓我們思維活躍,靜是讓我們內心安寧讀書很辛苦,但是不讀書的人生會更苦,就像外甥一天學了
  • 散文《讀書的意義》
    人為什麼要讀書呢?地球上所有物種中,除了物質維持生存之外,需要精神滋養的只有人類。只有人類會通過閱讀,完善自己的生命,並借主觀思維、想像力和科學實驗,改造客觀世界,推動社會發展,以追求更高層次的幸福。即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說話、親情、愛情、政治、學術、藝術等,也是屬於精神活動的,而精神財富最主要的載體就是圖書。
  • 從《深閱讀》談讀書的意義
    &nbsp&nbsp&nbsp&nbsp隨著電子書取代紙質書的趨勢愈見顯明的時候,日本明治大學文學部齋藤孝教授的新著《深閱讀》,以其閱讀體驗與人生智慧,醒目地提出並解答資訊時代我們如何讀書的問題。此書有借鑑意義。
  • 社會透視:讀書學習的意義——為什麼要教育孩子多讀書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喜歡讀書學習,覺得現在社會是多元化發展,即使不讀書學習也有很多機會。還有的人覺得自己努力讀書學習上了大學,然而大學裡學到的東西,很多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時間都浪費了……這些想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都過於片面。那讀書學習的真正意義又是什麼呢?
  • 讀書無用論談何為說起?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讀書,上學時老師教我們怎麼讀書嗎?怎樣讀書才算是會讀書呢?在之前讀的書裡,對你讀後有什麼影響?發生什麼變化?最近讀趙周老師的《這樣讀書就夠了》,徹底打破了之前傳統讀書的思路,給我顛覆性的新奇看法。讓我突然覺得之前讀的書好多還真是白讀了,沒有實質的改變。
  • 讀書對於我們有怎樣的意義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之中難免要進行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而不斷讀書很顯然是最便捷的一種途徑。隨著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社會對於從業人員的要求不斷提高,導致我們只能被迫去努力讀書學習,提升自身的核心技能,以此增強個人的競爭力。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是深入人心的,而在大多數人看來,一個孩子是否成才是由他所考取的分數決定的。一個好的分數可以上一所好的大學,從而對他的未來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怎樣讀書最有效,6個讀書方法,供大家參考
    很多人認為讀書很簡單,畢竟只要識字就可以,其實並不是這樣,讀書也可以算是一個技術活。怎樣讀書最有效?6個讀書方法,供大家參考。1.讀書方法:讀書之前要明確目的,目的可以更好地指引你去執行。關於怎樣讀書最有效?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怎麼才能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
    這就是讀書所飽含的精神力量、獨具的神奇魅力!讀書為何胡適說這個連小孩都知道,講起來很難為情,而且也講不好,之所以要讀書,無非基於三點:接受人類遺產;為要讀書而讀書;解決困難,應付環境,並獲得思想材料的來源。這自有道理,頗具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