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閱讀》談讀書的意義

2020-12-11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隨著電子書取代紙質書的趨勢愈見顯明的時候,日本明治大學文學部齋藤孝教授的新著《深閱讀》,以其閱讀體驗與人生智慧,醒目地提出並解答資訊時代我們如何讀書的問題。此書有借鑑意義。

&nbsp&nbsp&nbsp&nbsp讀書有什麼意義,這是古老的話題。這類文章已是連篇累牘,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勸誡語,發人深省。本書不作生硬的說教,因為作者知道面對日漸消亡的讀書文化,強制性讓新一代接受紙質書閱讀的那份孤獨,是往往事與願違的。因此,作者面對現實,從日本青年面臨「冰河期」的嚴峻形勢著眼,從維護精神力量的高度關注現代人的憂患。與我們國情相似,新一代的青年沒有災難和磨鍊的經歷。一旦投入社會,由於精神貯備不足,陷入步履維艱的境地,難免無所適從,不知所措。擺脫這種精神傷害和壓力,靈丹妙藥,唯有讀書。讀書中獲得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智慧,讀書中獲得新的思想深度和人生高度。也就是作者強調的讀書使人成長。

&nbsp&nbsp&nbsp&nbsp作者批評了日本年輕人對低俗文化不知疲倦的極力吹捧。並認為「這是最可怕的」。這確實是一句警世意味的話語。環顧當下我們的狀況,不也是觸目驚心嗎?追星的瘋狂是思想的膚淺,是意志的陷落,是心靈的脆弱,如何解救?唯有讀書。

&nbsp&nbsp&nbsp&nbsp作者提醒人們注意對網絡信息的依賴所造成的消極後果。他雄辯地闡明為什麼資訊時代的上網未能取代讀書的緣由。

&nbsp&nbsp&nbsp&nbsp現實地說,排斥網絡信息的作用是不科學的。但是,真正有價值的閱讀應是全身心的投入,不應當停留於信息攝取的層面。作者主張一個人在獨處的時間與空間裡讀書才是自身修養的讀書。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進入思考境界,升華精神高度的讀書是心靈的需要。

&nbsp&nbsp&nbsp&nbsp作者闡述了現代意義的讀書,至少有三個方面。一是獲得信息為目的的讀書。一是愉快而有意義地度過獨處時間,促使大腦發揮想像力的讀書。一是為鍛鍊自己、豐富精神的讀書。這裡有層次之別。讀書在當今不但要豐富知識積累,更要在工作、私事的諸多選項中有助於決斷力和判斷力的提升。

&nbsp&nbsp&nbsp&nbsp作者在書中以香奈兒、愛迪生、龍馬為例,說明讀書與天才人物對話的收穫。只有沉浸於書中,用讀書啟動大腦與心靈,才能感受和獲取名人賢者的正能量。借一流人物的思想和精神來啟動自身的基因,彌補心靈的荒蕪。

&nbsp&nbsp&nbsp&nbsp作者認為在關鍵的語句下作標註,折起關鍵頁的頁角,書才會成為自己一生的寶貴財富。顯然這是對經典精讀的倡導,正如叔本華所說的,心靈會受到洗禮,變得澄澈而振奮。作者列舉了持續讀書的五個習慣與多種技法。我們可以在分享中根據自身的情況作出合乎自己人生目標的讀書計劃。

&nbsp&nbsp&nbsp&nbsp作者把人類思想的優秀成果比喻成流淌在地層深處的清流。人類的思想的確早已達到極其深入的程度,讀書是掌握深潛力,探取清流的過程。無論是人文還是科學,融進自身血肉的深度讀書,才能在精神的安寧中改善生活態度和思維方式。閱讀的深度使人生更具有廣度。

相關焦點

  • 名家談閱讀:閱讀在當下的價值和意義
    新華網北京4月23日電(記者 袁思陶、史競男)在第24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新華網文化頻道特別策劃《名家談閱讀》節目,於近日舉辦的中國版權協會「遠集坊」講壇上採訪了史學家閻崇年、主持人白巖松、網絡文學作家唐家三少、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等名家,從他們的不同視角來解讀當下這個信息媒介高速發達
  • 讀書浸潤人生——評《溫儒敏談讀書》
    《溫儒敏談讀書》一經出版,便引起關注。作者從學生、教師、社會三個層面來談讀書,貫穿其中的核心觀點是:讀書浸潤人生。  作者指出,要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需要在閱讀中驅遣想像,讓學生體會到快樂,反對把讀書變成孩子負擔。這一點,年級越低越重要。儘管學業壓力不可能完全消除,但興趣驅使下的讀書畢竟是輕鬆愉悅的。
  • 程翔:讀書浸潤人生 | 評《溫儒敏談讀書》
    讀書浸潤人生——評《溫儒敏談讀書》文/程翔《溫儒敏談讀書》一經出版,便引起關注。作者從學生、教師、社會三個層面來談讀書,貫穿其中的核心觀點是:讀書浸潤人生。這個階段要區分精讀與略讀的不同,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不同。應該讓學生讀一點「閒書」,讓學生自由選擇,這對家長和老師很有啟發。作者關於整本書閱讀的論述,是對單篇閱讀的有力補充,完善了閱讀教學結構。讀整本書,葉聖陶先生早有建議,但未能實施。統編教材加入整本書閱讀,安排課時,賦予學分。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語文教材的一次大變化。作者還針對《鄉土中國》等經典著作的整本書閱讀提出建議,對一線教學具有指導意義。
  • 被質問:不讀書的人生還叫人生嗎?我嚇了一跳——《深閱讀》
    魯迅說隨便翻翻好,我便一直遵從,選書靠緣分,讀書靠感覺,沒有刻意要求自己多讀書。然而當我以為自己已經讀了很多書,有資格寫書評的時候,我發現我的閱讀能力還停留在小學五年級,對書的理解也非常的淺薄。因為不能完全理解,寫評論前要查很多資料和書,遣詞造句晦澀難懂,看起來深奧,內裡邏輯混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 《深閱讀》速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
    書籍封面你好,這次我們要解讀的書同樣是齋藤孝先生的書籍——《深閱讀》,它的副標題是「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這裡的「讀書」可以當成是「閱讀」。這個信息橫流的時代讓我們都忘記了「閱讀」的重要性和意義。而因為忘記了其意義,需要我們供養的各種app開發商就會把那些膚淺的信息,那些足以刺激我們大腦感官的信息推送給我們。這些信息很少有人進行過深度思考之後撰寫出來的,反而是根據用戶的喜好定製出來的。我們正一步一步被喜歡的東西毀掉心智,而我們無力反抗。因為「閱讀」本身是痛苦的,它需要思考。而思考才能讓我們進步。
  • 讀書:閱讀的意義
    閱讀的意義這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書。因為,書能使人抓住這個世界秘密的核心。你讀什麼樣的書就是什麼樣的人。區區五尺之軀,短短幾十年光陰,居然能馳騁古今,經天緯地,這種奇蹟的產生,至少有一半要歸功於閱讀。」閱讀使文字具有了永恆的價值,它比圖像更空靈,比記憶更清晰,比冥想更深邃。
  • 如何讓孩子深閱讀
    讀書能讓你的靈魂閃光!可很多人「翻開書就看,合上書就忘」,鮮少酣暢地享受過來自閱讀的喜悟開懷。究之所以,無非沒有掌握閱讀的門道、領悟閱讀的藝術。尤其對於小朋友而言,要想真正從讀書中獲益,不掌握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顯然容易事倍功半。
  • 如何提高學生的讀書積極性,發揮閱讀的意義
    想起小時候,也是一個愛讀書的人,不過那會的生活環境,並沒有讀書的條件,基本上除了學校發的課本,無任何的課外讀物。小學時,每學期課本發下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書中的每一篇文章,不過也並不是全翻,只看自己感興趣的。生活中沒有多餘的書可以閱讀,那會有看書的需求,但並沒有買書的念頭。
  • 吳昊宸與小朋友談讀書的意義,沒想到他的私藏書單是……
    昨晚,吳昊宸參與了挑戰世界讀書日「我讀書很猛」4小時23分鐘閱讀直播。號召大家多閱讀紙質書,一起感受文學作品的魅力。記者了解到,此次吳昊宸特別邀請了好友演員張學文,以及壹加壹的新人演員牛玉坤和徐堯一起參與到直播挑戰中。四位演員以接力的形式,閱讀了各自推薦書籍的節選片段。
  • 讀書無用論談何為說起?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讀書,上學時老師教我們怎麼讀書嗎?怎樣讀書才算是會讀書呢?在之前讀的書裡,對你讀後有什麼影響?發生什麼變化?最近讀趙周老師的《這樣讀書就夠了》,徹底打破了之前傳統讀書的思路,給我顛覆性的新奇看法。讓我突然覺得之前讀的書好多還真是白讀了,沒有實質的改變。
  • 陳垣先生談讀書
    ∞你們馬上就要畢業了,本來我有很多話想說,但也不能一下都談到,今天只談談有關讀書的一些問題。這可能對你們畢業後在工作中自己進修時有所幫助。先談一下我個人讀書的經過。12歲以前,在學館讀四書五經,只是呆板地死背,不能背就挨打,只有用逃學一法來躲避。13歲發現張之洞的《書目答問》,書中列舉很多書名,下面注著這書有多少卷,是誰所作,什麼刻本好。
  • 【全民閱讀】白巖松VS魏玉山:閱讀在當下的價值和意義
    【全民閱讀】白巖松VS魏玉山:閱讀在當下的價值和意義 2020-09-02 2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書正當時!跟習近平學高效閱讀
    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著書,把羊圈在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有一次,他帶回來厚厚一本郭大力和王亞南翻譯的《資本論》,躺在炕上專注地閱讀。過後,他對我議論起這部著作。他談了很多關於《資本論》不同版本沿革的知識,並說《資本論》的翻譯版本研究很重要,他特別推崇郭大力和王亞南這個譯本。」  不僅如此,在福建工作時期,習近平發表過多篇學習解讀馬克思經典著作的論文。
  • 於殿利談「我的閱讀半徑」:讀書的法與得法
    閱讀,是最為平等與開放的人類精神文化活動:出入紙本,穿梭於不同的時空與文明,超越了個體生命的有限性,讓後來者的創造成為可能。人類文明的這一賡續、傳播與分享,正是有賴於印刷與出版的出現。進入現代出版時代,出版人與寫作者的閱讀半徑,從某種程度上影響並決定著我們每個人的閱讀版圖。
  • 讀書的意義何在?讀了那麼多年書,現在我終於明白了
    讀書的意義何在?我一再反覆的詢問自己,我靜靜地坐著,思考著自己在那麼多年讀書生涯中的點點滴滴。我最大的愛好就是閱讀各種書。什麼雜誌,歷史書籍等,這些書我都非常喜歡。因為,書可以讓我在知識的海洋裡穿梭、遨遊,讓我找到無窮無盡的快樂。
  • 讀書,有什麼意義
    讀書有何意義?言不盡,意無盡。我是政協委員,就從政協讀書說起。開展政協委員讀書活動,是適應網際網路時代大勢更好履職的新要求,是提高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水平的新平臺,是做好界別群眾工作、擴大團結面的新探索,是培育協商文化的新途徑,是提升專門協商機構成色品質的一項基礎性工程。
  • 世界讀書日 | 閱讀的生物基礎與社會意義
    《普魯斯特和魷魚》這一書名表明作者研究閱讀使用的是神經生物學方法。瑪麗安·伍爾芙在她研究閱讀生理學的《普魯斯特和魷魚》一書中說,閱讀行為不是自然而然的,人類到比較晚近的時候才開始閱讀,所以尚未進化出專門適於閱讀的基因。
  • 大家讀書 | 讀書的意義
    哲學家對讀書的理解,往往不是關注讀書的種類,或是讀書的方法,而是關注讀書的意義。從哲學的觀點來看,讀書的意義,不僅要從個體的知識需要來理解,更重要的,是把讀書作為人類歷史性活動的實踐來理解,從人類文明傳承發展的需要來理解。文字和書寫的發明,其重要性在於,從此人類的經驗可以超越面對面的授受而廣泛傳遞。
  • 語文老師談寫作(一):怎樣寫好讀書筆記
    閱讀經典名著等課外書籍,要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因為寫讀書筆記可以幫助我們記住書的內容,提高思想認識和語文水平。讀書筆記,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編提綱,一種是寫體會,一種是摘錄好句子。今天講的是第二種寫法《讀書筆記》。
  • 名家談閱讀特輯——龍應臺
    名家談閱讀 龍應臺說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