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做客清華讀書講座暢談「通識讀書與人生意義」

2020-12-25 清華大學新聞網

郝景芳做客清華讀書講座暢談「通識讀書與人生意義」


清華新聞網11月28日電  11月23日晚,「清華讀書講座」邀請校友郝景芳回校,在初冬的寒夜裡,她在圖書館報告廳給聽眾們做了一場溫暖而有力量的主題演講——《通識讀書與人生意義》。

郝景芳一開場先介紹了自己對圖書館的感情,隨後她從神學閱讀、心理閱讀、文學閱讀、科學閱讀、社會閱讀和哲學閱讀的角度講述了自己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既是她自己的一個閱讀的旅程,也是一次人生意義的追尋。

在神學閱讀中人生的意義是在彼岸的天堂,而在心理層面人生追求的是現世的榮光,至文學閱讀中人生的意義則是追求瞬間的享樂,科學閱讀中人生的意義在於傳承人類文明的火炬,延續人類文化和思想的基因,當視野放到了現實社會,站在理想崩塌的廢墟上,進行哲學層面的閱讀思考是:美好社會的秩序建立沒有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法,「可你必須相信,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哪怕知道「滾上山的石頭總會落下來」,而意義就在於這個滾動石頭的過程。

郝景芳做客清華讀書講座。 王媛

在與聽眾的互動環節中,郝景芳就聽眾提問的有關科幻文學、13-18歲該如何成長、在清華一名「學渣」如何逆襲、文科生如何閱讀科學著作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在向聽眾推薦圖書環節,郝景芳結合自己的閱讀經歷,推薦了5種圖書,它們分別是聖·埃克蘇佩裡的《風沙星辰》、加繆的《西西弗斯的神話》、薛丁格的《意識和物質》、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和陀思妥耶的夫斯基《群魔》。

講座現場。 彭世春

「清華讀書講座」由清華大學圖書館主辦,於2015年金秋時節啟動,旨在凝聚讀書氛圍、指導讀書門徑、促進讀書交流、塑造書香清華;「清華讀書講座」致力於打造清華園讀書講座品牌,每學期舉辦2-3次,邀請嘉賓與清華學子分享讀書經驗,推薦經典讀物,從而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品位。

相關連結:

郝景芳,200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2006至2008年就讀於清華大學天體物理中心,後轉入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學習並於2013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2013年開始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工作。2002年榮獲全國中學生第四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2016年其小說《北京摺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獎。著有長篇小說《流浪蒼穹》《生於一九八四》,短篇小說集《去遠方》《孤獨深處》《人之彼岸》,文化散文集《時光裡的歐洲》等。

供稿:圖書館 編輯:徐靜

相關焦點

  • 上清華讀博士得文學獎,學霸媽媽郝景芳的育兒方法
    認識郝景芳,是因為她寫的科幻小說,再多去了解一些,發現她整個成長過程,是一個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從小成績優異,得新概念作作文獎,上清華,拿碩士、博士學位,寫小說後又獲得國際獎項。做了這麼多事的同時,她還生了兩個孩子,她的孩子也很優秀。
  • 郝景芳:為什麼通識教育是幫助孩子直面未來的教育?
    世界多所著名大學均設置了通識教育體系,中國的清華、北大、復旦等高校也效仿跟進,期望大學回歸古典理想。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童行期望秉持通識教育的理念,參照著名大學的通識教育體系,進行兒童化改造,為孩子打造由淺入深的通識啟蒙體系。為什麼我們覺得通識教育能讓孩子達到Think Big, Think Deep的目標呢?
  • 世界讀書日,談談讀書對人生的意義
    讀書到底對人生有什麼意義呢?我想用自己的經歷來談一談感受吧。第一:書的海洋裡充滿樂趣,那些生動的故事讓我們充滿期盼,後來的結果會是怎麼樣?對讀書的喜愛應該在讀書前就已經形成,這得益於一個常在我家裡來玩的親戚,我的二外公的影響。
  • 二胎如何相處,怎麼啟蒙孩子思維能力,清華學霸郝景芳分享育兒觀
    閱讀啟蒙:讓孩子愛上讀書郝景芳回憶了自己的成長過程但培養了她喜歡閱讀的習慣,而這個習慣對她整個人生道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她的每一次選擇、每一次求知,都是因為閱讀。在閱讀的世界裡,可以見到千奇百怪的人生,知道許多不同類型的人以及他們追求的是什麼價值。因為從閱讀世界裡見識到真正杰出的人、了不起的思想,她永遠有追求的目標。郝景芳的母親是怎樣啟蒙了她的閱讀習慣?
  • 專訪郝景芳:我用教育對抗「摺疊」
    在沒有採訪過郝景芳之前,我的頭腦裡只有關於她的各種「閃光」標籤:文理兼備,天才少女,一路數學競賽+理科實驗班路線,拿下清華物理系的本碩,博士就讀於清華經管學院,曾經是一名青年經濟學家,最終卻以《北京摺疊》獲得科幻文學大獎「雨果獎」的而為大眾所知;兩個孩子的媽媽;創辦通識教育的普及機構「童行學院」,探索普惠教育……如此忙碌的她,最近居然還出了兩本書。
  • 程翔:讀書浸潤人生 | 評《溫儒敏談讀書》
    讀書浸潤人生——評《溫儒敏談讀書》文/程翔《溫儒敏談讀書》一經出版,便引起關注。作者從學生、教師、社會三個層面來談讀書,貫穿其中的核心觀點是:讀書浸潤人生。作者還針對《鄉土中國》等經典著作的整本書閱讀提出建議,對一線教學具有指導意義。溫儒敏贊同大量閱讀的做法,認為課堂上學生應該成為讀書的主人,在讀書時間和讀書數量上都應成為主體。溫儒敏對中學語文教師這個特殊群體充滿希望,深切關注中學語文教師的精神成長。他指出,語文老師在讀書上具有引領作用,教師應做「讀書種子」,從根本上提升語文教學水準。
  • 蒲慕明做客清華水木清華講座講解大腦的可塑性
    蒲慕明做客清華水木清華講座講解大腦的可塑性    清華新聞網1月9日電 近日,著名神經生物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做客清華大學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在醫學科學樓報作題為「大腦的可塑性:
  • 永州市委黨校2020年中青班舉行「悅讀好書」讀書推薦活動
    永州市委黨校2020年中青班舉行「悅讀好書」讀書推薦活動 2020-06-04 09:30
  • 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得主戴瓊海暢談「學術人生」
    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得主戴瓊海暢談「學術人生」  清華新聞網4月15日電 (學生通訊員 李寅 陳蘇)4月10日晚,201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得主、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戴瓊海教授做客323期博士生論壇之「學術人生」講壇
  • 讀書的價值之不一樣的人生,讓人知道讀書其意義!
    都知道讀書好,但是卻不知道讀書有什麼用?其實,當你思考讀書有什麼意義的時候,這就是讀書的意義本身。想起來楊瀾說過的一段話,感覺很受觸動。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日積月累,終成天淵之別。三毛說:「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很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為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 大師餘世維與嘉華綠洲樂活俱樂部書友暢談「讀書與人生」
    3月14日下午,資深實戰型管理培訓大師餘世維博士在南寧劇場,與嘉華綠洲樂活俱樂部的書友們舉行了《讀書與人生》——「聆聽大師心聲 分享大師智慧」的專場讀書交流會,餘世維博士對人生的上述概言及其他人生感悟令在座的書友們受益匪淺。此次專場讀書交流會由嘉華綠洲樂活俱樂部主辦。
  • 張旭做客水木清華講座
    張旭做客水木清華講座介紹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13調控腦發育  清華新聞網5月28日電 5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張旭教授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作了題為「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
  • 葉小文來到「湘聲大講堂」,他有哪些「讀書·音樂與人生」感悟?
    動新聞—湖南省政協舉辦湘聲大講堂第七期「讀書·音樂與人生」專題講座 9月2日下午,湖南省政協舉辦湘聲大講堂第七期「讀書·音樂與人生」專題講座,受湖南省政協主席李微微邀請,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滿天星」業餘交響樂團團長兼首席大提琴手葉小文主講。
  • 郝景芳發起童行計劃共享教育,李開復劉慈欣等25位大咖開通通識啟蒙...
    (童行共享教育發布會現場郝景芳與李開復對談)芥末堆 寧寧 10月27日報導自2016年郝景芳的小說《北京摺疊》獲第74屆雨果獎後,她就不斷被問及一個問題,《北京摺疊》裡的描述會在未來變成現實嗎?童行共享教育:推出系列通識啟蒙課10月26日郝景芳在其發起的「共享教育,共享未來——童行計劃啟動儀式」上,給出了她的答案,她說,不希望《北京摺疊》成為現實,並以「共享教育」的方式作出行動。獲獎後,郝景芳得到企業以公益形式資助的100萬元人民幣,開始了她的公益項目「童行書院」。童行書院是在有旅遊資源的山村建立圖書館和兒童活動室,派進常駐老師。
  • 郝景芳的選擇:如何避免「摺疊」?
    真正的人生成就,屬於極致的沉醉者。在更廣闊的世界中,更長久的人生裡,最終是對一件事極致的敏感和熱情,讓一個人走上更廣闊的道路。」 02 一路走來:人生不設限 郝景芳一路的成長
  • 作家何英與學子暢談音樂文學與人生
    作家何英與學子暢談音樂文學與人生  袁婧怡/攝4月24日下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何英受邀帶來題為「音樂文學與人生」的專題講座。本次講座為福建省文學院2019年世界讀書日系列公益活動的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專場,文化產業系領導及百餘名師生共同參與聆聽。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呢?
    這是我見過對讀書的意義最好的回答,也令我記憶深刻的一段話。它是一種無形之用,是一種潛移默化,它能融進你的血液、精神、行動之中,悄悄地對你的生活、環境發生作用,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你的人生軌跡。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多學一點知識,就少說一句求人的話。讀書就是為了不遇見不想遇見的人。讀書,失去的是過眼雲煙,得到的卻是一雙飛翔的翅膀,最終獲得的是一份無與倫比的人生。
  • 唐浩明鄭佳明朱漢民暢談「讀書明理之君子」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20日訊(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易彬)今天,2020年度思賢講壇收官之作「讀書明理之君子」主題講座在長沙圖書館舉行,唐浩明、鄭佳明、朱漢民3位學者再次齊聚。孔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何為君子?如何成為君子?
  • 世界讀書日有什麼節日活動?世界讀書日有什麼節日意義?
    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2020年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那麼你知道世界讀書日有什麼節日活動?世界讀書日有什麼節日意義?       一、世界讀書日的節日活動
  • 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人生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高爾基有人覺得,讀書是沒有用處的。我一直認為,這個想法對我來說是很遙遠的事情,我身邊應該沒有人會這樣想。之前,我的一名讀者給我留言,留言的意思大概是:應該取消高中的制度,讓所有學生都去讀技術學校,增加我國的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