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摺疊》創作8年後的今天,「教育摺疊」可能正在成為現實。
郝景芳在小說中,設定了三個互相摺疊的世界,隱喻精英、中產和底層三個階層,反應出對於階層割裂的深切焦慮。而在教育領域中,似乎也能一一找到對應。
近幾年一個越發明顯的新風險是,人工智慧時代,未來對於職業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特別是在綜合素質和能力方面,這些對於精英和某些中產家庭,可能是從小標配的培養方式,但卻是教育資源貧瘠的家庭所無法企及的。而後者,在中國廣大的人口基數下,是佔到大多數的。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普通家庭出身的學生一路辛苦考進大學,卻發現除了成績,他們沒法和來自教育資源豐富地方的學生競爭,屬於被「降維打擊」。
而更值得關注的是,由教育資源不平均、更多向頭部傾斜所帶來的「教育摺疊」。
突破口在哪裡?這也是《北京摺疊》的作者郝景芳這幾年在想的問題。北京夏日的一個上午,我們來到郝景芳位於朝陽的辦公室。剛和同事開完會的她,一身粉嫩的連衣裙,踩著高跟鞋,來到我們面前。 在沒有採訪過郝景芳之前,我的頭腦裡只有關於她的各種「閃光」標籤:文理兼備,天才少女,一路數學競賽+理科實驗班路線,拿下清華物理系的本碩,博士就讀於清華經管學院,曾經是一名青年經濟學家,最終卻以《北京摺疊》獲得科幻文學大獎「雨果獎」的而為大眾所知;兩個孩子的媽媽;創辦通識教育的普及機構「童行學院」,探索普惠教育……如此忙碌的她,最近居然還出了兩本書。
△《孤獨深處》收錄了郝景芳在2010年至2016年間發表的一些科幻小說,包括雨果獎獲獎作品《北京摺疊》而在和她深度聊一番之後,我看到了「學霸」光環下的另一個她——
曾經因為找不到自己究竟擅長什麼而失落的少女;
有孩子後,對教育開始深度思考,在焦慮中保持清醒的媽媽;
一位立志改變「教育摺疊」現狀的理想主義者。
△ 郝景芳
郝景芳曾經的夢想是住在群星之巔,而現在她的夢想是,把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帶給全國所有孩子;拉下教育門檻,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學習到未來真實世界所需要的素質,突破「教育摺疊」。
本文是對她的專訪,以及結合了她的新書《願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部分精華,分享給大家。
*為方便閱讀,以下以第一人稱呈現。
寫下《北京摺疊》到現在已有八年,當時在書中我提出了兩個未來將要面臨的挑戰:教育隔離和窮困的代際傳遞、人工智慧技術導致的就業取代。現在看來,挑戰正越來越變為現實。
01。
教育資源不足,選拔殘酷
在國內,普通家庭想要躍升,教育是最重要的途徑。
現在的問題是,義務教育還沒有普及到高中,國內普通高中入學率只有50%左右,算上職高、中專、技校等大概能有80%,但後者更多是像六七十年代遺留的學校體制,根本不適應今天時代的發展。
對很多普通家庭來說,「初升高」可以說是他們人生最難的一道門檻。
我曾去各地調研、支教,很多村子裡,大概只有1/3的孩子能上高中,剩下的2/3,陸陸續續初中畢業後出去打工了,甚至有的沒上完初中就走了。
這樣的孩子後來除了體力活,找不到更好的出路,也就隨波逐流,對自己不抱上進的希望了。而這種貧窮,會進行代際傳遞。
當時我就在反思「支教」這樣短期的所謂獻愛心的行為,到底有什麼用?這些貧困地區孩子的未來應該如何改變?
這段經歷,很大程度上促成我創作《北京摺疊》。
02。
正在加大的教育風險
《北京摺疊》之後,我去廣東、江浙考察,親眼看到了當地工廠車間是怎麼換上機械手臂,把1萬人的車間減到1000多人,也看到了無人酒廠、無人倉庫、無人機場,這和我當初的「人工智慧導致就業取代」的設想是一致的。
但同時,在今天,我們還看到各種形形色色、過去都沒有想到的新工作,像新媒體運營、網絡主播、技術美術、人工智慧產品經理……在未來,新工作會更多,全社會工作會比過去更豐富。
只不過,這裡面有很大的教育風險。
其一,今天創造出來的很多新職業,需要的素質不都是學校裡能學到的。
公立體系的選拔制度,最核心的設計思路必須是有清晰可辨的選拔標準,用可量化的考試挑選出排名最靠前的孩子。但因為知識與現實沒有相關性,考完之後,學生很難在未來職場真正運用這些知識。
而真實世界中需要的能力,包括了解自我的能力、協調他人的能力、創新能力、思辨表達能力、領導團隊和把握大局的能力等等,不可能通過考試體現。
教育最大的兩難,就是升學系統和人生系統註定的錯差:升學系統不在乎的,恰恰對於人生成就最為重要。我們用十幾年學習通過考試,再從頭開始學習應對人生。
△圖片及數據來自:Boss直聘研究院
其二,幾乎所有快速發展的新領域,都對人的知識底蘊和綜合素質有很高的要求,這不是教育資源貧瘠地方的孩子能接觸到的。
過去,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用成績競爭;現在,不光是成績,還要求綜合素質。有些從教育資源缺乏的城市好不容易考進大學的學生,畢業後發現找工作的時候和城裡的孩子相比,缺少競爭力。
比如未來很多職位都可能要求應聘者會寫一些代碼;即使做一個普通的排版人員,也會要求你有很好的審美,等等。中產或是精英家庭從小可以給孩子豐富的課外接觸,培養這些綜合素質,但普通家庭的孩子最缺的就是課外資源。
不僅如此,還有家庭氛圍的薰陶。前幾天我帶著女兒去外面吃飯,看到餐廳裡掛著一些印象派的畫作,我很自然地和女兒說起,這些畫為什麼特別出名?人們是什麼神情?什麼色調等。我們平時會帶孩子出去旅遊,到一個地方就給她講這個地方的文化、故事。這些內容我並沒有刻意給她報班,只是在看見的過程中,順便普及了。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是接觸不到這些資源的。
如果教育資源的壁壘永遠是特別高、特別稀缺、難以獲得的話,就有可能造成階層固化的進一步加劇,讓普通孩子更難競爭了。
△按照現在的流行語說大概是:雖然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人就出生在羅馬03 。
「教育摺疊」的出路?
▶ 義務教育儘快普及到高中
那麼,怎麼突破」教育摺疊「?
有些是政策層面的努力。比如,希望儘快把義務教育普及到高中,讓絕大多數孩子都能上得了高中,解決「初升高」的困境。
很多孩子一旦闖過去了上了高中,其實再上大學的比例反而不低,一二三本院校加上大專以及專升本,學生基本都有可能獲得高等教育,畢業後能有一份相對體面的工作和上升的機會。
又比如,發展現代化的職業技術學校,就像德國,學生可以在職業學校學習非常前沿的IT、機械等技術,畢業後可以直接去汽車公司、IT公司等,未來也非常有上升空間。
如果說全國80%的學生能上普通高中,另外20%能上這樣的職業學校,這也是不錯的結果。
▶ 藉助科技的力量,普及通識教育
這裡有兩個問題,用什麼樣普惠的方式,以及將什麼教育資源帶給大眾?
前者可以藉助科技的力量。比如,美國各頂尖大學在網上提供免費的課程,給更多學生提供了系統學習高等教育的可能。中國的清華、北大等高校也相繼提供免費的線上課程。
現在鄉村裡大都有了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也有了電腦、手機這樣的設備,但最缺的是「最後一公裡」,就是認知上的最後一公裡,網際網路上的海量資源在他們面前,他們卻不知道如何使用,也缺乏使用的動力。
我們有老師到鄉村為他們搭建這「最後一公裡」,通過點對點的個體關懷給鄉村教師賦能,讓這些教師影響到更多的孩子,把科技的力量更好地匯集到當地這些被科技時代甩在後面的孩子。
而後者,我認為通識教育是幫助孩子直面未來的教育,而且一定要從孩子開始普及。為什麼?
教育以人為本:通識教育的目標是塑造豐富完整的人格,從技能培訓轉向人格培養,這是整個世界的教育趨勢。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幫孩子形成更有責任感和獨立思想的豐滿人格。
未來時代的剛需:工業時代提倡「螺絲釘」人生,但是未來進入智能時代,工作的靈活性、跨界性更強,要求人的綜合能力遠勝於工業時代,太狹窄的知識技能會阻礙人事業突破,增大被智慧機器人取代的風險。因此綜合素養將成為時代剛需,融合知識體系將成為教育剛需。
早期教育影響深遠:通識教育目前多由著名大學開展,這樣阻隔了大多數無法進名校的學生接受通識教育的機會,大學之後,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已基本定型,很難獲得大的改變和提升。而學齡早期教育,對學生一生的腦發展和思維方式發展都有更深遠影響。
目前學校系統重視度不高:目前中小學教育系統仍然較為重視技能培養,對宏觀思考和問題思維的引導不夠重視,跨學科的課程也極少。缺少對大問題的理解和探索精神,會讓學生的技能訓練變得枯燥、缺少樂趣,未來做出的成就也有所局限。
總之,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儘早接受通識教育的拓展,既是對思維方式的建立和養成,也是對自我性格和興趣的發現。
而我現在正在做的「童行學院」,就是參考了哈佛大學通識教育體系,建立起的一套系統的校外通識教育體系。在科學、人文、藝術、思維等方面,彌補校內教育的不足。
我希望能以普惠的方式,讓原本只有精英能上的通識課程,變成普通家庭孩子都能享有的資源。這是我目前突破「教育摺疊」的方向。
看了「童行學院」的課程,我對郝景芳充滿敬意。原本,她可以採用最簡單的講座方式來傳授知識,但她偏偏選擇了一條更難的路,自建團隊做起了原創課程,將通識教育細化到孩子們更容易接受的動畫、故事等形式。
說到「通識教育」對她人生的影響,她回顧了自己的成長經歷,那些經典的、科學人文藝術等領域的通識閱讀,給她帶來巨大的幫助,建立起了她的底層思維、跨學科思維、獨立思考能力,也塑造她成為一個有大局觀、有格局、有創新意識的人。
特別是在當下這樣動蕩的氛圍中,「我只希望孩子越來越成為具有獨立思考的成熟個體「。而通識教育的最終目的,正是要培養一個具有獨立思考精神的完整的人。
△童行的課程立足3大能力目標、探究4大學科領域問題、提升4項基本底層思維我特別喜歡她說的這段話——
「通識教育讓孩子學習很多學科知識,讓孩子見識整個世界和宇宙,讓孩子接觸從古至今浩如煙海的智慧經典,但並不是為了陷入知識的海洋直到窒息,而是為了把世界裝進孩子心裡,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關於本文提及的教育焦慮、通識教育等內容,已經收錄在了郝景芳的新書《願你一生勇敢,內心有光》裡。這本書集結了她過去五年寫作的兒童心理成長和教育文章,系統性闡述通識教育理念的文章,也有給父母的家庭教育心法,以及父母和孩子心理成長分析和焦慮疏解。
為了感謝多年來讀者的支持和厚愛,這一次郝景芳將和「爸爸真棒」一起,準備了新書贈禮回饋活動👇👇👇。
新書將於7月15日全面上市,現在首發贈禮,限量版精美禮盒+配套音頻課,0元贈送,回饋讀者。
限量版禮盒中包含:
👉新書《孩子,願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一本
👉景芳親筆信和精美的教育箴言書籤和紙膠帶,價值99元
👉配套音頻課提綱挈領、濃縮精華,中信書院同步發售,價值149元
現在,新書禮盒+音頻課,248元大禮包免費贈送。掃上方海報小程序碼了解詳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