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現場
11月24日上午,青年與數字未來論壇在浙江烏鎮國際網際網路會展中心舉行。雨果獎獲得者、科幻作家、童行學院創始人郝景芳出席主題為「展望未來」的圓桌論壇,帶來了她對青年與教育的見解。
郝景芳很多人都不陌生,1984年出生的她,因小說《北京摺疊》於2016年8月獲得第74屆雨果獎,這是繼劉慈欣的《三體》之後我國作家第二次獲得該獎項,因而備受外界關注。
但這次參加論壇,在小說家的身份之外,郝景芳更重要的身份是教育行業創業者。過去四年,郝景芳發起了為3-12歲兒童提供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通識啟蒙課程的童行學院,通過探索型跨學科融合學習,拓寬兒童思維,加強實踐能力。
「我現在做童行學院,說實話比我寫科幻小說辛苦多了」。 圓桌論壇上,郝景芳提到,但她堅定地選擇跨界做教育,「教育行業相對於其他行業薪資整體比較低,因而更需要熱愛,需要認同你做的事情,關注它未來的社會價值和意義。」
在文學界大獲成功,為什麼突然「跨界」做教育?郝景芳表示,如果一個人沒有跨領域的知識視野和多種技能的能力,很難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小時候讓孩子打開視野,看到全景知識領域,還是很重要的。」她還表示,真正跨越時代的東西,不是一個具體的知識,而是你如何獲得這個知識的方法。
在紛繁複雜的網際網路時代,如何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呢?深耕教育行業4年,她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我們研發的學習軟體都採用遊戲化學習的方式,讓孩子通過玩遊戲代入情境去學習。
目前,郝景芳團隊打算通過AI技術,生成能跟孩子互動、回答他們千奇百怪的問題的AI機器人,以便讓孩子們可以低成本享受教育服務。「有了科技手段,不管多麼偏遠的學校的孩子,都可以獲得比他生活範圍內更好的藝術資源」。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