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劉慈欣《三體》之後,中國80後女作家郝景芳憑藉科幻小說《北京摺疊》再度獲得雨果獎,該小說同樣由《三體》譯者劉宇昆翻譯。
    
    郝景芳在雨果獎頒獎禮上領獎
    時光網訊2016年雨果獎頒獎典禮於20日晚在美國堪薩斯城會展中心舉行。80後女作家郝景芳憑藉《北京摺疊》(Folding Beijing)摘得中篇小說獎(7500~17500字)。這是繼劉慈欣《三體》之後,中國作家再度獲得這一殊榮。
    科幻小說《北京摺疊》創造了一個極端的被架空的北京,時間背景大概在22世紀,不同的人佔據了三層不同的空間,他們按照不同的比例,分配著每個48小時周期生活。這也是小說中最關鍵的科幻點,此外還加入了諸如機器人等科幻作品的標配內容。作者在充滿科幻設定的世界觀下,以平實而富有質感的筆觸,描繪出世間的人情悲暖。
    《北京摺疊》作者郝景芳1984年生於天津,2006 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2006-2008 年就讀於清華大學天體物理中心,現為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在讀博士生。她曾於2002年獲得第四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從大學時期便開始創作科幻小說,曾以《穀神的飛翔》獲2007年首屆九州獎暨第二屆原創之星徵文大賽一等獎,憑藉《祖母家的夏天》獲2007年《科幻世界》科幻小說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出版過科幻長篇小說《流浪瑪厄斯》和《回到卡戎》。
    《北京摺疊》2012年12月首次發表在清華大學學生論壇水木社區的科幻版上,2014年被《文藝風賞》、《小說月報》等文學刊物選中刊發。2015年,《三體》英文版譯者、科幻作家兼翻譯家劉宇昆把《北京摺疊》譯成英文,收錄於《看不見的星球:中國當代科幻小說選集》中,該書於2015年11月在美國上市。而中文原作目前還沒有出版,預計2016年下半年將收入郝景芳的小說合集再正式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摺疊》的英文版譯者劉宇昆正是《三體》的英文版譯者,這是他翻譯的作品第二次獲得雨果獎。
    《北京摺疊》故事梗概:
    
    《北京摺疊》概念封面
    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間,五百萬人口,生存時間是從清晨六點到第二天清晨六點。空間休眠,大地翻轉。翻轉後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間和第三空間。第二空間生活著兩千五百萬人口,從次日清晨六點到夜晚十點,第三空間生活著五千萬人,從十點到清晨六點,然後回到第一空間。時間經過了精心規劃和最優分配,小心翼翼隔離,五百萬人享用二十四小時,七千五百萬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時。」在第三空間,垃圾工老刀一頓早飯要花一百塊,老刀一個月工資一萬塊,而他希望能讓自己撿來的孩子糖糖,上一月一萬五學費的幼兒園,為了這個花費,他寧願冒險去其他空間送信。
    雨果獎小說部分完整獲獎名單:
    最佳小說(40000字以上):《The Fifth Season》N.K. Jemisin
    最佳中長篇(17500~40000字)《Binti》Nnedi Okorafor
    最佳中篇(7500~17500字):《Folding Beijing》Hao Jingfang,翻譯Ken Liu
    最佳短篇(7500字以下):《Cat Pictures Please》Naomi Kritz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