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行共享教育發布會現場郝景芳與李開復對談)
芥末堆 寧寧 10月27日報導
自2016年郝景芳的小說《北京摺疊》獲第74屆雨果獎後,她就不斷被問及一個問題,《北京摺疊》裡的描述會在未來變成現實嗎?這一年多裡,人工智慧將要取代人類的恐慌情緒四處蔓延,與此同時,貧富差距的固化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科幻與現實的某種程度的交叉重合,讓人忍不住想像不遠的未來會怎樣。
童行共享教育:推出系列通識啟蒙課
10月26日郝景芳在其發起的「共享教育,共享未來——童行計劃啟動儀式」上,給出了她的答案,她說,不希望《北京摺疊》成為現實,並以「共享教育」的方式作出行動。獲獎後,郝景芳得到企業以公益形式資助的100萬元人民幣,開始了她的公益項目「童行書院」。童行書院是在有旅遊資源的山村建立圖書館和兒童活動室,派進常駐老師。旅遊旺季時給前來遊玩的家庭教授親子類課程,淡季時書院的老師帶著書和課程到書院周邊鄉鎮進家、進學校,做各類輔導。用商業反哺公益。
在童行書院的基礎上,郝景芳又推出童行計劃的共享教育系列計劃。她介紹系列課程包括,親子伴讀、音頻通識啟蒙、線下創造力課程,還有城市探索計劃、自然教育計劃等通識教育課程。「與其他課程不同,為了讓孩子更加適應未來AI時代的社會需要,童行課程更加注重培養孩子的溝通力,思想力和創造力,塑造孩子創造性的獨立人格。」郝景芳說。
發布會上,童行計劃公布了100本免費通識啟蒙書單和系列伴讀課程,伴讀課是由童行書院教研團隊為3-6歲孩子開發的,免費推出。這些課程也將被帶入童行書院的駐點山村。
童行同時推出的「看世界通識啟蒙體系」,課程涉及「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如何看待世界、世界是什麼樣的、世界的過去和未來」5大哲思問題,25個探索主題。郝景芳稱,會相應邀請25位不同領域的專家用直播的方式為孩子授課。她透露其中的嘉賓包括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三體》作者劉慈欣、北大知名經濟學家何帆等。「他們來自耶魯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中國社科院等最著名的學府或最優秀的機構,每個人都有獨具特色的個人成就。他們將陸續與小朋友面對面,把他們的思想、智慧、知識和經驗分享給全國的小朋友。」
另外,郝景芳還介紹,童行計劃在未來還將創建童行平臺,鼓勵達人父母將自己的教育經驗和智慧分享出來,為更多父母提供教育的幫助。
李開復:人工智慧學不會愛和創造
發布會上,李開復作為「童行大咖直播間」的第一位嘉賓,分享了自己對於人工智慧時代未來教育的理解。
李開復認為,人工智慧再強大,也永遠不可能擁有關愛與創造的能力,AI前進的速度確實比想像中的快,也許未來在某些領域,AI不用人類的知識、數據和引導,就能取得頂級的突破,但由此並不能得出結論,認為人工智慧是萬能的。郝景芳也認為,在人工智慧時代,人工智慧將承擔人類更多的重複性、機械性的工作任務,而創造力將作為人類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培養孩子獨立人格和自我成長意識就顯得越發重要,未來教育必定將突破對分數和基礎知識的考核,更加注重對思考力、表達力和創造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