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行學院創始人、雨果獎得主郝景芳:以創造為原動力

2020-12-12 網易教育

10月30日,雨果獎獲得者郝景芳發起的兒童通識教育公司童行學院,在東外斜街56號The future hall舉辦了《他鄉的童年——中國篇》線下觀影會,郝景芳與現場120名觀眾一起觀看了紀錄片之後,遠程連線了該紀錄片導演周軼君,就紀錄片和中國教育現狀和未來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且回答了觀眾們的問題。


童行課堂:傳統與國際接軌

《他鄉的童年》是最近大熱的一部教育紀錄片,在短短6集的節目裡,它向我們展示了中國之外5個不同國家的教育特色:日本的自立與集體主義精神、芬蘭的發揮個性融入生活、印度人在混亂中發聲創造秩序、英國提倡改變世界的精英教育、以色列則鼓勵嘗試不怕失敗。

回到中國,對於中國來說,這些經驗哪些適合我們,哪些又不適合我們,哪些可以借鑑,哪些無法借鑑呢?

在《他鄉的童年》第六集中國篇裡,導演帶領觀眾一起回到了中國,記錄了中國的教育現狀,這一集紀錄片中,也記錄了童行學院的線下課堂。

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童行學院線下課堂的劉怡老師在帶領孩子們上課,她帶著一群小學生參觀秦始皇陵回來後,提出了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比如:你如何評價秦始皇?

歷史文化課我們都上過不少,通常形式都是靠老師給學生講述歷史事件、文化、意義,學生們記憶就好。童行學院的課堂上卻讓小學生來直接討論和評價秦始皇這樣一個「大人物」,他們真的能做到嗎?他們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事實上,孩子們思考的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永遠不要低估了孩子,要給他們的觀察、動手和思考的空間,這需要用科學和合理的方式引導。

課程導師劉怡說:評論秦始皇這個問題,初看起來很遙遠,但其實是在前期已經帶領孩子們通過兩天的博物館學習,了解了很多秦代的歷史背景與秦始皇的生平事件後才開展的討論;課程本身的重點,並不是要告訴孩子們,秦始皇「應該」是怎麼樣的,而是幫助孩子們學習怎樣觀察和考證事實、怎樣通過事實線索去得到論點,至於孩子們的評論是否「正確」「全面」,並不是課程要考察的目標。

區分事實與觀點、表達論點與論據,這是國外批判性思維課程中的基本訓練。

使用西方國家流行的「批判性思維」方法,與中國傳統歷史結合來授課的形式,也是童行學院線下課堂的教研思路之一: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又採用國際化的教學方式,讓孩子更好地適應世界的多元化。

郝景芳:以創造為原動力

觀影之後,童行學院創始人郝景芳發表了「以創造為原動力」的主題演講。

如何讓孩子進入良性循環?郝景芳認為,興趣才是驅動孩子創造的原動力,當孩子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之後,才能再次激發主動性,再去創造,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那麼孩子的興趣又從何而來?郝景芳在演講中引入了 施建農的《創造力與創新教育》一書中的一段話:

我們認為,在個體的創造性行為中,控制智力導入量的開關機制直接受個體創造性態度的影響,而態度又同時受到來自個體內外兩種驅動力的作用。

內驅力來自個體的個性心理特徵,如興趣、愛好、好奇、執著等。而外驅力來自外界環境,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直接來自周圍環境的要求、期望和所提供的物質條件;另一方面來自社會對個體的創造性產品的評價。

也就是說,孩子的興趣一方面來自內部,也就是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好奇、執著等。另一方面也會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包括家長、老師、學校、社會等對孩子的要求和設定,以及反饋評價,都會成為影響孩子興趣的方面。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呢?

郝景芳在演講中給出了幾點建議:為兒童創設一個易感應的環境;重視對孩子在情感上的支持;幫助兒童處理好與人相處和自己獨立的關係;鼓勵兒童獨立從事操作性活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該預料到並且允許孩子出現退步;幫助孩子建立有明確規定的訓練和行為標準。

為孩子提供創造力萌發的土壤,首先要有溫暖、包容、鼓勵的環境,給到孩子的目標和任務要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和好奇心,知識的學習和信息的輸入要有綜合思維,給孩子融會貫通的知識視野,這是童行學院的第一個目標:把自然科學、人文藝術方向的啟蒙知識,串聯成融匯的一幅大的世界圖景,帶孩子完成一次世界之旅,希望他們能夠全景看世界,探索世界。

郝景芳說:「這樣能夠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跟著我們的腳步,從自身出發,進入這個大大的世界進行一場探索,然後在這個過程當中,有機地了解這個世界了方方面面的知識,孩子會非常容易產生興趣,他會覺得自己是在一個冒險故事裡面,能夠看到這個世界的全景,了解這個世界的美麗,孩子就會覺得學習原來是這麼有趣。其次是能夠融會貫通的去把這些知識組織起來,對於孩子進入學校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知識框架,是非常有好處的,一旦他們建立起比較完整連貫的知識框架,了解到各學科的知識能夠相互促進,不是割裂的,他們就更能建立學科之間的聯繫。」

童行學院課程體系的另一個目標,是讓孩子一通百通學會學習。童行的課程希望能給孩子進行各種各樣的思維的啟發和引導,讓孩子不斷熟悉科學的思維方法,讓孩子的思維能力在情境中得到發展。

現在市場上的思維培訓班,常常是做刻意練習的題目,給孩子圖形題讓他去做訓練,但童行學院覺得,孩子在早期的認知模式是具象的、情境的,對世界本身而不是符號感到興趣和好奇,有的時候孩子並不很適應做題,但是你讓他在生活裡去思考一個臉盆或者是一棵樹,他就會非常認真的去思考。童行並不用抽象的奧數題來鍛鍊思維,而是通過科學引導的有邏輯的講述,讓孩子去觀察生活,用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進入知識世界。相信孩子在真實世界的知識中鍛鍊思考,未來更容易理解這個世界。

童行學院的線上音頻課堂和項目制的線下課堂都是為孩子提供系統性通識教育的課程。

比如,其中一節童行的線下營地課程,是老師帶著孩子們拍自己設計的主題紀錄片。孩子們學習各種簡單的鏡頭語言的運用,搜集素材,拍攝和剪輯,十來歲的孩子就能通過團隊合作,完成一步自己的紀錄片作品。老師除了最初的講解和引導,以及完成過程中的答疑解惑和適當的輔助,剩下的環節都是由孩子們自己獨立完成,他們選取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和角度,運用學習到的知識和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最後出來的一部作品完整的作品,這裡面有他們的觀察、思維和看世界的角度。這種成就感和價值感無疑是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的,也在他們的心中埋下了一顆繼續「創作」的種子。

未來,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

未來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學校應該選公立還是私立?精英教育適合我們每一個家庭嗎?

這是很多家長都關心的問題。

一方面,國際學校學費、優質精英教育和留學經費都很高昂,普通家庭一般難以承受。另一方面,普惠的公立教育太過強調技能訓練,缺少了一些靈魂性的東西。優質教育資源又大多非常稀缺。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對此,郝景芳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分析。

「如果要問我,對於中國教育有什麼期待,有什麼革新的願望,我的希望並不是推翻現有體系,而是希望給現有體系注入思想和願景。我們需要的是對現有紮實基礎教育的拓展。我們需要給現有的教育一片更廣大的天空,讓我們的孩子具備思考大問題的能力,以問題和思考引導未來的技能學習。「

我們的孩子未來需要具備哪些能力?郝景芳認為,宏觀思想、國際視野、問題思維、跨界聯繫是孩子在面對未來時需要具備的。

「中國教育系統有很多優點,值得鞏固紮實,但缺點在於視野狹窄,過度強調技能、鑽研題目,並沒有給技能訓練以充足思想指引,以至於學生長大之後技能優秀,但是對方向把握不足,選擇自我人生以及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有限,在世界舞臺的貢獻受到局限。「郝景芳說。

童行學院的願景,就是彌補教育體系思想的不足,帶領孩子認知大世界、思考大問題,給孩子帶來廣闊視野和思想深度,在對人類問題的思考中獲得更強的學習動力。

童行學院,致力於打造中國最好的通識啟蒙體系,讓孩子了解世界和自身的真實全貌。我們相信,傑出的人生成就,一定基於對世界的理解、對自我的理解、對未來的理解。


童行學院,期望打開一片廣闊的天空,補充教育體系堅實的大地。

童行學院,打造通識教育的引領品牌

童行學院由雨果獎得主郝景芳在2017年發起創辦,主要為3-12歲兒童提供通識教育課程。目前,童行學院的課程內容包括線上音頻互動課、線下項目制學習課以及家庭教育課。

童行學院的線上課程內容覆蓋科學、人文、藝術、思維4大學習領域。目前已經出品《哲思之旅》《世界遊》《萬物啟蒙》同行書單伴讀等線上課程。

線下課程包括以項目制學習為主的遊學營、冬夏令營和周末實踐課,通過思辨討論和動手操作,讓孩子了解世界與歷史。

家庭教育目前針對學齡前後的父母提供,由創始人郝景芳、吳希、童行團隊專家和課程講師輸出家庭教育的理念、育兒方法以及親子伴讀書單。

童行學院小程序裡的音頻課程,即將上線的新版APP將承載更多的學習功能,包括視頻課件、學習卡片、遊戲化測試、師生互動、家庭作業等。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綜合 責任編輯:王亞楠_NBJ9832

相關焦點

  • 童行學院完成Pre-A輪融資,創始人為雨果獎得主郝景芳
    藍鯨教育2月18日訊,童行學院今日完成Pre-A輪融資,由紅杉資本中國領投,投資金額達數千萬元。據悉,本輪融資主要用於童行學院APP的開發和技術團隊的擴充。郝景芳表示即將上線的新版APP更像是一個在線課堂,會承載更多的學習功能,包括視頻課件、學習卡片、遊戲化測試、師生互動、家庭作業等。童行學院創立於2017年,主要為3-12歲孩子提供系統性通識教育。創始人郝景芳創作的《北京摺疊》於2016年獲得第74屆雨果獎。童行學院包括線上知識課堂和線下實踐課堂。
  • 郝景芳創辦的童行學院獲Pre-A輪融資數千萬元,著力打造課程APP
    郝景芳創辦的童行學院獲Pre-A輪融資數千萬元,著力打造課程APP 作者:紅印兒 發布時間:
  • 讓北京不被「摺疊」——記雨果獎得主郝景芳與她的『童行書院』
    芥末堆 東瓜 12月1日報導當得知一家車企願意以公益的形式資助她100萬元人民幣,用於她的公益項目「童行書院」時,郝景芳第一次覺得,原來出名也是有點好處的。這是郝景芳在樓納考察的第二天,在獲得雨果獎的三個月之後,她想在這個風景秀美,一碗粉只要5元錢的「桃花源」開一家書院。
  • 童行學院完成千萬元Pre-A輪融資,新上線APP將承載更多功能
    多知網2月18日消息,媒體透露,由科幻作家郝景芳發起的通識教育項目「童行學院」已於近日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紅杉中國種子基金領投。  據了解,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童行學院APP的開發以及技術團隊的擴充。
  • 郝景芳發起童行計劃共享教育,李開復劉慈欣等25位大咖開通通識啟蒙...
    (童行共享教育發布會現場郝景芳與李開復對談)芥末堆 寧寧 10月27日報導自2016年郝景芳的小說《北京摺疊》獲第74屆雨果獎後,她就不斷被問及一個問題,《北京摺疊》裡的描述會在未來變成現實嗎?童行共享教育:推出系列通識啟蒙課10月26日郝景芳在其發起的「共享教育,共享未來——童行計劃啟動儀式」上,給出了她的答案,她說,不希望《北京摺疊》成為現實,並以「共享教育」的方式作出行動。獲獎後,郝景芳得到企業以公益形式資助的100萬元人民幣,開始了她的公益項目「童行書院」。童行書院是在有旅遊資源的山村建立圖書館和兒童活動室,派進常駐老師。
  •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自述成長曆程:培養自驅力是關鍵
    11月30日,第74屆雨果獎得主郝景芳走進拼多多百億補貼直播間,向平臺網友傾情薦書,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曆程和寫作思維訓練,通過直播與書迷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交流與互動。▲11月30日,第74屆雨果獎得主郝景芳(右)走進拼多多百億補貼直播間
  •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培養自驅力是關鍵
    11月30日,第74屆雨果獎得主郝景芳走進拼多多百億補貼直播間,向平臺網友傾情薦書,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曆程和寫作思維訓練,通過直播與書迷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交流與互動。同時,作為一位母親,郝景芳還重點與全國家長分享了自己的育兒心得,系統解答了如何培養孩子的元認知和自驅力,並在直播間帶來了自己的新書《孩子,願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
  • 2020烏鎮時間《北京摺疊》作者郝景芳談轉行創業:做教育比寫科幻...
    雨果獎獲得者、科幻作家、童行學院創始人郝景芳出席主題為「展望未來」的圓桌論壇,帶來了她對青年與教育的見解。郝景芳很多人都不陌生,1984年出生的她,因小說《北京摺疊》於2016年8月獲得第74屆雨果獎,這是繼劉慈欣的《三體》之後我國作家第二次獲得該獎項,因而備受外界關注。
  • 36氪首發 | 「童行學院」獲紅杉中國領投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APP...
    36氪獲悉,科幻作家郝景芳的通識教育項目「童行學院」近日完成紅杉中國種子基金領投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童行學院APP的開發,技術團隊的擴充。紅杉團隊和郝景芳有過深入接觸,郝景芳帶領的團隊充滿了想像力和激情。郝景芳不僅是優秀的科幻作家和教育工作者,也有很大的商業潛力和領導力。 郝景芳則表示,紅杉中國種子基金決策很快,了解項目之後第一時間就安排了會議,兩天之後就決定了投資,給予公司很大幫助。 童行學院創立於2017年,主要針對3-12歲的兒童,提供系統性的通識教育課程。
  • 如何優雅的閱讀郝景芳清新脫俗的「雨果獎感言」
    劉宇昆(左)和郝景芳。圖/郝景芳的微博 在桑巴奧運的尾聲,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在讀博士生郝景芳不負華語科幻界的期待,一舉摘得第74屆美國雨果獎短(中)篇科幻小說類別金獎。宇宙中心時間8月21日,郝景芳出席在堪薩斯舉行的頒獎典禮。
  •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中國教育系統是失敗的麼?
    在郝景芳看來,中國的教育體系並不能稱得上糟糕或者失敗。她本人曾到英國、法國念過書,自然熟知西方教育體系的長處。西式教育尊重每一個孩子的自由生長,比如以色列,上完半天課後孩子便可自由活動、發展一切興趣愛好。
  • 招生信息 | 中國兒童中心攜手童行學院推出兒童通識課程
    2020年春季學期,中國兒童中心聯合雨果獎得主、清華大學博士郝景芳發起的兒童通識教育品牌童行學院,將來源於哈佛大學教育體系的兒童通識教育課程引入兒童中心教學體系。在通識課堂上,老師將通過三門主題課程《地球》、《動物》、《絲綢之路》,帶領孩子們通過體驗式、探索式、跨學科式的學習,鍛鍊孩子思維,培養面向未來的能力。
  • 郝景芳:為什麼通識教育是幫助孩子直面未來的教育?
    此外,也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明天我們將會正式推出童行年度大課——《世界簡史I:給孩子的萬物起源課》,雨果獎得主郝景芳將會在3個月時間裡帶你的孩子探尋30個起源大問題。最先報名的1000名童學,我們還會贈送配套的火星班社群服務,明天早上,鎖定童行訂閱號,我們將會公布課程介紹及購買入口。
  • 郝景芳的選擇:如何避免「摺疊」?
    她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完成博士學位,同時也是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院研究員; 她是作家,創作的中短篇小說《北京摺疊》(Folding Beijing)獲得了74屆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 她創立了兒童通識教育品牌"童行學院",為孩子打開視野、提升思維,探索可持續的公益教育; 同時,她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 【清華人物】郝景芳:強硬的教育公平會讓強者和弱者一樣弱,無法讓弱者和強者一樣強
    郝景芳「童行學院」獲紅杉資本領投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36氪36氪獲悉,科幻作家郝景芳的通識教育項目「童行學院」近日完成紅杉中國種子基金領投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童行學院APP的開發,技術團隊的擴充。
  • 劉墉、郝景芳加盟抖音「未來定義者」,以知識直播開拓家庭教育新視野
    一場來自於科幻小說作家、雨果獎獲得者同時也是兒童教育創業者、童行學院創始人郝景芳,她向抖音直播觀眾分享自己小時候的家庭成長經歷,以及作為年輕母親的教育理念。另一場直播來自美籍華人作家、教育家劉墉和他的兒子哈佛心理學家劉軒。劉墉向抖音直播觀眾分享了如何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劉軒則分享了自己接受父親教育過程中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