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角度分析,照鏡子時,其實本人比鏡子中的自己丑30%!
不知道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自己在照鏡子的時候,總是感覺自己五官長相非常好,各個角度都非常完美,但等到照完相之後,就發現其實自己長得非常「醜」,感覺自己的五官全是缺陷,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還有人提出照鏡子時,本人其實比鏡子中的自己丑30%,其實從心理角度分析,照鏡子其實是對自我的一種心理暗示,照鏡子時,我們的大腦會對長相進行美化,通俗來講,就是自己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美顏工具,這也導致我們看到鏡子中的自己總是非常完美。
相比於鏡子,照片中的我們自己才是最真實的自己,這也就是很多人認為自己不上鏡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不上鏡,而是因為我們從來都沒有正確認知到自己的長相,還有就是動態和靜態的區別,在照鏡子的時候,人不會靜止不動,而運動狀態下的我們,會有微表情,微動作,這會讓人看著非常動人,而照片則是靜止狀態。
另外就是光環效應的原因,在照鏡子的時候,人體的大腦會自動補充光線,讓自己會在不同的角度看自己,所以大腦會選擇去認同「更好看」的自己,而不是「更真實」的自己。就像是我們的聲音一樣,自己能感受到的自我聲音,和錄音中自己的聲音,幾乎是完全不同的。
其實對於鏡子中的自己,和現實中的自己,大家可以不必過分要求,因為人體本身就是在不停運動的,一個人的美醜也不是一成不定的,像很多人,可能初看長相一般,但隨著時間推移,同樣的長相,卻給人不一樣的感覺,畢竟人都是視覺動物嘛,對此,你們都有怎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