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姑娘可能有過這樣的困惑,在鏡子中看到的自己、比別人拍的會好看的多,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來說拍照,我們自己拍照和別人拍的就有很大區別。
因為照片它跟光線跟攝像頭本身跟遠近它都有很大的關係,你會發現你遠一點拍自己近一點拍自己的完全不一樣,你光線打面光打側光,效果也很不一樣。
比如拍照焦距20mm和200mm,差異能有這麼大,臉型和面部立體度全發生變化了:
攝影的技術它就體現在它可以很好地去優化,通過光影,通過鏡頭等等來優化你自己的長相。
所以我覺得照片裡的自己受客觀因素影響,肯定不趨於真實。
那對大部分人來說,鏡子裡的自己一定比照片裡好看,為什麼呢?
我覺得有兩個原因:
第一很多問題都可以在立體中得到稀釋,但是進入二維的照片,就會突出了。
對標照片,照片它是平面的,它是不生動的。當我們照鏡子的時候我們是很立體的,有很多問題都可以在立體當中得到稀釋,但照片你可能拍個大頭,你可能拍個半身,我們也不在動態當中一些問題就很難得到稀釋。
第二它受你是否喜歡自己的影響。
前面我們說本人比照片更生動更立體,這就是你照鏡子的時候它是立體的生動的,但是它受你是否喜歡自己的影響。
你喜歡自己的時候,你看到你自己就會得到動態的優化。
但如果你討厭自己,你就會盯住一些細節,然後把它放大你的大腦中,大腦中也會扭曲自己的成像。
所以鏡子其實也無法拿到一個真實的自己。
那人眼,也就是別人眼裡的你真實嗎?
人眼是最精密的,你把手機、單反它加到什麼像素,也達不到我們人眼的像素。
其實別人看你是最好看的,因為大腦模型自動對稱和優化。
在這裡說一下我們人腦優化原理:
我們的大腦完全不會去識別細節,會大概的在我們大腦中進行一個人臉的成像,而且會自動優化它,這是一個什麼缺陷,它整個反著長的這麼一個比例的缺陷,但是給它放在一般的我們很難以識別的角度,我們就看不出來。
比如從這張照片中,咱們看這個姑娘是不是覺得很好看?
但是你看她正過來其實是這個樣子的
這就是我們大腦的優化原理,你的大腦幾乎就已經用了一個正常的臉來套臉了,完全不能進入一個客觀分析的狀態。
比如說我們看自己臉偏,不對稱,但別人很難發現,因為大腦中有一個自動的對稱和優化,他你把你很多的問題會放到一個框裡去對稱掉,如果你的認知相對趨於中間,或者按正常別人看你都會更好看一些。
那也有人說我自己覺得我自己很好看,但其他人就會覺得我很醜。
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大腦存儲的經驗不一樣,在意點不一樣。比如他覺得他在意牙齒,他就容易看到你的一些牙齒的問題。
當你越了解自己越多,你所掌控的調整空間就越大,你就知道怎麼去利用別人大腦裡的一般認知,讓自己變得更好看一些。
其實一般情況下你一鍵美顏真的沒大有你本人好看。
不要以照片裡拍出來自己為醜,有的時候我們不加濾鏡不加什麼,其實你有的時候加濾鏡,你美顏把臉的皮膚、臉的輪廓都給磨沒了,然後你覺得很好看,是因為你以皮膚白為美,你眼睛大為美。
但事實上大部分的人本人都比美顏好看,除非她修圖修的太過了,而事實一般人也達不到那樣的修圖技術。
那你自己眼裡的自和他人眼裡的自己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所活在的世界就是活在他人的人眼當中,活在自己的人眼當中,我們儘可能的把自己放下一些偏見。
你站在鏡子前遠一點,把你大腦中的對自己的譴責,會對自己的喜愛都儘可能的拋開,所得到的,自己就會趨向於真實。
而他人看你是有情緒的,她喜歡你,她也會優化你,他討厭你,他也會醜化你。
看到這裡,對於鏡子上的自己和照片的自己在別人眼裡是一樣的嗎,這個問題,相信你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我覺得不管是照鏡子、拍照片還是別人看見的你,你眼裡的你自己,且不說客觀因素,主觀上你對自己的喜歡、接納本身就會為形象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