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洗了個舒舒服服的澡,一照鏡子發現臉上被熱氣烘的粉粉嫩嫩的,連自己都被迷倒了。趕緊打開手機自拍一張,可是卻發現並沒有鏡子裡的自己好看(一定是手機又在騙我了!)。明明長得很好看啊,瞬間成為自己的小迷妹,可是為什麼就是不上鏡呢?小圈相信大家都有相同的煩惱!
鏡子在說謊—你真的不好看
1.光線。好的光線讓人臉看起來比較柔和,淡化臉上的坑坑窪窪,自然讓人覺得美美噠。而從側面單一光線打出來的光會暴露人臉上的所有缺點,皺紋,法令紋,抬頭紋,各種皮膚的瑕疵都盡顯無餘,頭髮也顯得少。好的照明是在臉左右兩側照過來的柔和的光線,並輔助臉前方的照明。
2.視物方式。照鏡子時看到的畫面,圖像是三維的,因為我們還是用雙眼在看。照片拍下來,圖像就變成了平面,這和照鏡子是完全不同的視物方式。此外,由於焦距和鏡頭距離,可能會產生幾何畸變(失真),比如,如果焦距很短、相機離人很近,那麼就會出現近似於魚眼鏡頭的效果,如果是頭部照片,就容易把鼻子和前額變大了。
3.左右相反。照鏡子遵循光反射原理,呈現在鏡中的是虛像,也就是左右相反的像。相機成像原理利用凸透鏡,通過光折射形成實像。從這個角度說,照片中的自己可能更接近自己。因為,照鏡子時你看到的是左右對稱的你。
腦補太嚴重—你真的不好看
自我心理暗示(我不管,我最美)。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好看點,不滿意就會調整照鏡子角度、表情、距離,直到滿意為止。久成習慣,就會對鏡中自己越來越喜愛。這跟照鏡子時的心情有很大關係,心情好自然覺得什麼都美好。如果心情抑鬱失落,恐怕不會覺得鏡子裡的自己好看。
錯覺(「我想要學會自我催眠」)。社會心理學家扎榮茨曾經提出過「單純呈現效應」,也就是更為人們熟知的「曝光效應」——當一個東西出現的次數越多,我們越容易產生積極的情感。其中有一種理論,我們的大腦實在是太懶了,能少出力時絕對不多出力,當一個東西反覆的出現時,大腦加工當然比加工新異的刺激要省力,所以自然而然的興高採烈起來。這種理論稱為知覺流暢性原則。
拍照技術問題—你真的好看
1.好看但面部五官比較平。下巴在普通人的審美觀念中一直被忽視,大家平時只注重五官生得美不美,人們只是覺得尖尖的下巴顯得嬌俏、好看,卻沒有仔細思考過下巴在整個臉型中所起到的作用。很多網紅明星整形也要先整下巴比較多也是因為好的下巴能讓顏值提升幾個level。其次是高鼻梁,臉部比較平的人經不起別人的偷拍和隨時隨地他拍,這種只適合自拍。這時候就明白了會化妝有多重要,希望大家多看看各大美妝博主的教程;
2.不喜歡拍照。不能否認有人天生不喜歡被拍或者是不擅長被拍,一旦在鏡頭前就拍照的姿勢就特彆扭捏,不自然做作,面部表情很不自然,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平時拍的比較少不知道什麼姿勢,加上兩隻無處安放的手,或者自卑害羞等心理情緒,很難拍出好看的照片。
3體態形體。小圈有一朋友,臉顏值6、7分吧,但溜肩且加上最近發胖,聚會時硬是不讓別人給她拍照,自拍也能拍到體型,體型不好看,臉型再女神也會大打折扣。所以,一個好體態形體真的很重要,不說了,大家健身房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