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20年已經過了四分之一了,距離2020考研複試不遠了,所以現在2021考研的同學也應該開始準備了。俗話說得好「早準備者贏天下,晚準備者是炮灰。」所以提前了解一下考研的相關資料和內容,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很多同學根據自己的本科專業、平時成績、個人興趣愛好、職業規劃等已經選好了自己想去的學校或者想報考的專業。但是仍然有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需要大家思考,是考專碩還是學碩?學碩和專碩有什麼區別?哪個好考?哪個考上了更有用?在招生目錄上我們經常會看到有學碩,專碩(全日制專碩、非全日制專碩),它們之間有何區別呢?而且,初試內容也不一樣,考生應該如何選擇呢?
這個問題其實不僅現在才有,基本上每年都會有很多同學私信小編。估計還有很多同學對考研還不了解,所以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學碩和專碩的區別,一起來看看吧!
【簡略介紹】
學碩:面向學科專業需求、培養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和研究的專業人才,培養具有原創精神和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偏重學術理論研究。
專碩:其目的是培養具有紮實理論基礎,並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也是為克服學術型碩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種碩士。偏重實際操作能力。
小編用一張表格給大家說一下其中比較簡單的幾個問題。
【論文難度】
學碩要難一點,論文難度,研三的下學期會組織一次畢業答辯,和本科差不多,只是比較嚴格要求更高。比如有的學校要求發表公開論文。專碩論文貼近實踐課程,更重視接近社會某個具體東西。相對會簡單一點。
在這裡想要強調一下專業碩士的論文,一般是強化應用導向,形式可多種多樣。鼓勵採用調研報告、規劃設計、產品開發、案例分析、項目管理、文學藝術作品等多種形式。相對於學碩論文更加靈活稍微簡單一點。
【讀博問題】
專業碩士在考博方面與學術型碩士報考待遇一致,沒有額外限制。
但是特別要說明一點:兩種碩士讀博有很大區別,學術型碩士最大的一個優勢就在於可以直博,也就是導師推薦。學術型碩士可以通過自己的導師直接讀博,不用參加全國統考。學碩可以直接讀博是因為學習方式更接近博士。
而專業碩士不能碩博連讀或者直博,必須碩士畢業後考博。專碩,就好比已經轉了彎,強化了實踐,貼近社會某個職業。如果讀博,還得花點時間複習下博士階段內容和碩士階段課程。所以有想法考博的小可愛一定要多下功夫,多看書,自己的理論素養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地為讀博打基礎。
所以有想法考博的小可愛一定要多下功夫,多看書,自己的理論素養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地為讀博打基礎。
【導師制度不同】
專碩: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應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課程與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主要是學校與企業或機構建立聯合的培養機制,在專業領域給學生更多的指導,選擇專碩自然優勢更甚。
學碩:實行單導師制。研究生導師對其研究生在讀研期間的全過程進行指導。尤以理工科為主,每年的科研經費專注於領域的建設與開發,對學術研究和科研成果有導向的學生不妨選擇學碩更為有優勢。
專業型的優勢在於沒有論文的要求,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搞工程研究和應用研究,更加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而且學校在抓緊跟企業合作,在有好的實習單位的時候明顯會優先分給專業型的碩士。另外,在同樣是雙證的情況下,以往也都是專業型大勝學術型。
專碩和學碩的考試方向不同,也就意味著考研專業不同,所以考研專業的報考及選擇需慎重考慮。
【考試難度】
因為考研專業不同,所以考試難度也不同,但最大的區別就在考研英語上面,學碩一般考英語(一),專碩一般考英語(二),英語二相對於英語一來說,相對簡單一些。
從整體來看相對來說專碩肯定比學碩好考,如大部分專碩的英語就是考英語二,比英語一要容易,而且專碩的名額也要多。 專碩第一批直接考,相對容易些。調劑而來,第二批面試,難度很大。面臨從學碩調劑來競爭者。而且專碩普遍考英語二,有的專業是英語一。每年學校學碩錄取分數高。
不管是報考學碩還是專碩,難易主要取決於報考學校,而不是專碩和學碩:很多名校的專碩也很難考,競爭激烈。而一些非重點和二區的學校的學碩由於學校排名靠後或者地理位置的關係也會競爭小,一樣好考。
211以上大學專碩質量還可以,還是有難度的。而普通學校專碩,特別一些原來三本學校的專碩,這些年增加名額較多,可能也會更容易點。
近年來專碩報考人數愈發龐大,國家社會及用人單位對學碩專碩的重視度是同等的,只是二者研究培養方向不同而已,具體選擇學碩還是專碩還要依你的未來規劃而定。
以考研熱來說,2020年考研人數已經達到了341萬,較2019年共290萬的報考人數增加了17.6%,創下新高。所以相對而言考研專業不同也意味著未來選擇的不同,但相信未來"專碩"與"學碩"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社會對專碩和學碩的區分也不那麼明顯。
由於大環境的影響,研究生擴招勢在必行,但科研形式又不支持研究生的大量擴招,於是就有了專碩和學碩的區別。壓力越來越大,社會競爭也會更加激烈,所以以後每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數估計都是史無前例的多,這說明人們對知識的渴求越來越豐盈,對自我提高也越來越看中,忽視掉客觀因素而言,更多的是考研專業的選擇,所以認真進行備考,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