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秋國慶長假間放開胃口大吃大喝,再加上平時上班飲食不規律和精神壓力大,我們可能讓腸胃有了自己的小情緒。
俗話說「十胃九病」,這不是危言聳聽。秋天伴隨著溫度降低無聲到來,有些小夥伴在天氣微涼的時候就開始出現:著涼後胃脹、泛酸水、甚至嘔吐、腹瀉;著涼說明體內熱量不足禦寒且胃不好,腹瀉則說明胃腸道都有問題。年紀稍大些感覺更明顯。這些問題的出現,是否能引起重視?
寒氣入侵,從中醫角度來說,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寒氣入體,熱量不足,使人體內部失去平衡,導致脾胃受寒受涼,表現為腹脹、腹痛、嘔吐、腹瀉等;如果寒氣長期在體內,停滯積累到一定程度,會造成各方面疾病,如氣血不暢,容易生病,怕寒怕冷,正如《素問·痺論篇》:「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
臨床症狀發生要注意!
天氣變冷、變寒,吃冷、涼食物而引發的疼痛;疼痛之後可伴有腹部寒涼感的,用熱水捂後會症狀減輕,伴有胃病患者不能吃冷、涼食物,氣溫下降,會出現胃痛、腹瀉等。
減少不舒服,要記住這幾條養胃秘訣!
1、飲食要規律,按時吃飯,不要暴飲暴食,飢一頓飽一頓,儘量減輕胃腸道內的負擔;
2、飲食搭配可軟硬兼顧,鹹淡適宜,注意保持胃腸道內的酸鹼平衡,可以多喝一些牛奶、豆漿,或者是低鹼的饅頭來中和胃酸。
3、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受寒,戒菸戒酒,減少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熬夜,切記晚飯過於豐富。
如果比較嚴重的情況,還是要去醫院找清楚病因,謹遵醫囑,不要輕信一些謠言偏方。
希望大家都能身體健康,腸胃都乖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