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一場別有生趣的農場活動在觀山湖區金華鎮翁井村舉行。40多名從周邊轄區、市區趕來的城市居民們在村民的指導下下田、鋤草、播種,宣告著翁井村的一犁雨生態農場項目正式開放。
一犁雨生態農場位於翁井村五組(卡子山),共30畝可耕地,以25平米為一個網格作劃分,「我認購了兩個網格,50平米,希望可以通過下田勞作的形式,讓我的孩子懂得食物的珍貴、勞動的偉大。」家住小河的吳仁松正帶著兩個孩子在認購地裡鬆土,說到生態農場的形式,他表示,「通過這種方法,一方面可以邀上三五好友到鄉野間緩解城市的生活壓力,一方面可以吃到自己種的蔬菜水果,很有意義。」
「生態農場不是景區景點,也不是私有農莊,而是在不改變鄉村性質的前提下,以『村落』為依託,以『農場』為載體,讓農戶充分參與和受益,集生態與休閒農業為一體的新型田園綜合體。」翁井村村支書蘇衛全介紹,一犁雨生態農場項目採取「社會組織+企業+農戶」模式運作,由中國人民大學貴州校友會進行指導,由中國人民大學部分校友出資成立「貴州一犁雨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經營主體,在翁井村帶動農戶開展生態農場建設,採取每畝1500元的標準向項目區域農戶租賃土地,項目盈利後利潤20%無償分配給參與項目的農戶。同時,符合項目建設需要的勞動力均可以參加項目勞務,按照每人每天100元標準發放工資。
翁井村五組村民李維金是農場的工作人員,他開心地指著其中一塊土地告訴記者:「我流轉了2畝土地,租金每年每畝1500塊錢,已經是翁井村農田租賃的最高標準,再加上每天的工資,手上有了不少餘錢,生活有了盼頭。」
據他回憶,翁井村過去主要是種玉米等效益低的農產品,大家收入都很低。9個組600多戶村民,為了謀生,大多年輕人都出去打工,只留下老幼婦孺守著荒瘠的土地,看天吃飯。
2016年初,翁井村迎來了第一次改變。根據翁井村地處紅楓湖、百花湖風景區之間,且毗鄰觀山湖區主幹道賓陽大道的區位優勢,村子開始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建設精品草莓種植基地,發展現代觀光農業,打造了「草莓公社」,開展休閒度假、農業科普和農事體驗經營。
「『草莓公社』經過兩年的發展壯大,已經成為翁井村的主要品牌,吸引了眾多市民進村採摘。不光提升了村民們的收入,村集體也通過相應進帳完善了村裡的基礎設施,改善了村容村貌,全村環境煥然一新。」蘇衛全說,草莓公社的成功,讓翁井村人更堅定了發展鄉村旅遊的信心,「但讓人憂慮的是,草莓是應季產品,只能在採摘期人氣火爆,而且產業單一,吸引的遊客有限。」他說。
如今,翁井村有了一定的人氣,富美鄉村人居環境改造取得明顯效果,2公裡長的河道整治已完成,區文廣局幫助設立的全村旅遊導視系統設置也到位,翁井村旅遊基礎條件已經較為完善,「必須抓住機會再次豐富產業,爭取全方位、多層次的發展。於是,我們進一步盤活土地資源,再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創新發展生態農場,通過自耕自種、認購土地的形式,讓翁井村成為城市居民的『精品菜籃子』供應地和『田園生活』體驗區,以及村民宜居宜業的生態家園。」蘇衛全告訴記者。
2019年6月,一犁雨生態農場項目應運而生,到項目正式開放,歷時2個多月。
「項目主要以全國名校校友作為目標客戶,通過吸引素質高、收入穩、情趣濃的名校校友參與田園濃耕體驗,依靠校友們的口碑營銷,吸引更多有文化、有鄉愁情節的市民到翁井村體驗農耕,感受鄉村生活。」貴州一犁雨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城奇說,項目每個網格的年租金為800元,但目前至8月31日認購期僅需年租金650元。市民在籤訂認購協議後,所需普通蔬菜瓜果種子、農具由農場免費提供。播種之後,市民可自由選擇時間來照料,日常管理可以委託由農場工作人員代管,園區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收穫的果實全歸認購人所有。
據任城奇介紹,自助生態農場為項目一期,在一期運營穩定之後,將啟動二期的擴展,推出樹屋、星空木屋等民宿項目,農家樂、果林及林下養殖等混合農業項目;三期將根據發展態勢開發單位集體拓展培訓、科學研究基地等。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蔡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