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刊登物理學大突破:麥克斯韋方程擴展到納米領域了

2020-12-17 前瞻網

《自然》刊登物理學大突破:麥克斯韋方程擴展到納米領域了

 黃琨 • 2019-12-12 19:26:07 來源:前瞻網 E3511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自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的《電磁場動力學理論》出版以來,過去150多年間,經典電磁理論一直統治著物理學界。人們對電場、磁場和光的基本認識都來源於上面的20條方程。然而,這套理論也一直有個問題。

在宏觀層面上,這些感應函數和經典邊界條件足以解釋物質之間的電磁感應現象,但在更小的尺度上,它無法解釋一些非經典效應,無法解釋一些非定域性、外溢和朗道阻尼等效應的存在。

不過,相關研究近日取得了進展。12月11日,楊毅(音)等科學家團隊在《自然》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納米級電磁學的一般理論和實驗框架》(A general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framework for nanoscale electromagnetism)的突破性論文。他們在論文中提出了一個模型,成功將宏觀電磁學的有效性擴展到了納米領域。

論文概要寫道:「在這裡,我們介紹和實驗證明了這樣一個框架- - -既適用於分析和數字,並適用於多尺度問題- - -通過稱為Feibelman d的參數,將表面感應函數重新引入電子尺度。

「我們建立了實驗程序,使用準正態微擾理論和明顯的非經典效應的觀測這些複雜的彌散感應函數。在典型的多尺度結構中,我們觀察到超過30%的非經典光譜位移和克雷比格樣展寬的分解:薄膜耦合納米諧振器,其特徵尺寸可與波長和電子長度尺度相媲美。」

「我們的結果為模擬和理解納米級(即所有相關長度尺度在1納米以上)電磁現象提供了一個通用框架。」

新模型和實驗無論是對基礎科學還是對各種應用學科都有重大意義,它在電磁學、材料科學和凝聚態物理之間建立了全新的聯繫,可能帶來包括化學和生物學在內所有相關領域的新發現。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在納米尺度修正開爾文方程 中國這個重大突破登錄《自然》
    原標題:在納米尺度修正開爾文方程,中國這個重大突破登錄《自然》   12月10日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刊登了一篇論文,題為「Capillary condensation
  • 在納米尺度修正開爾文方程,中國這個重大突破登錄《自然》
    12月10日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刊登了一篇論文,題為「Capillary condensation under atomic-scale confinement」,給出了開爾文方程在納米尺度下的新形式。
  • 麥克斯韋對當代物理學的貢獻,讓電磁學成為物理學通用語言
    玻爾認為麥克斯韋的理論在物理學中的核心地位不會喪失,因為量子物理定律中的公式都是按照麥克斯韋所描述的經典世界創建的。我們都知道,原子理論的迅速發展使我們現在已經不能再像原來那樣直接利用麥克斯韋的理論來解決原子內部的問題。但我要強調的是,正是因為有了光的電磁學理論,我們才可能去分析輻射現象,才可能認識到自然法則的一個全新特徵。
  • 麥克斯韋方程租,跨時代的電磁學
    1873年出版的《論電和磁》,也被尊為繼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之後的一部最重要的物理學經典。麥克斯韋被普遍認為是對物理學最有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之一。沒有電磁學就沒有現代電工學,也就不可能有現代文明。然而關於麥克斯韋簡介不單單只是如此而已,以上介紹的只是關於麥克斯韋一生極少數的一部分成就而已,其實在19世紀,人們普遍認為麥克斯韋是最具有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以及科學家了,後人把麥克斯韋和牛頓齊名,統稱為是實現光,電,磁的第二次大綜合,而牛頓是第一個實現大綜合的人,所以麥克斯韋成就完全可以和牛頓媲美。
  • 麥克斯韋方程和規範理論的概念起源
    在第207頁,麥克斯韋用文字描述了上述公式:「第六定律-任何導體上的電動力決定於電緊張強度的變化率,這一變化既可以是強度大小又可以是方向。」在我看來,利用湯姆森的矢勢A的概念對法拉第提出的電緊張態進行數學定義是麥克斯韋科研生涯中第一個概念上的突破。
  • 麥克斯韋方程進化史
    描述這個世界的大量信息——即支配光行為、電流動和磁動力的基本規則——可以被歸結為四個優美的方程。現如今,這些被共同稱之為麥克斯韋方程的公式早已名震天下,差不多每一本入門級的工程和物理學教科書上都能找到它們的蹤影。
  • 【經濟日報客戶端】在納米尺度修正開爾文方程,中國這個重大突破...
    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 記者:佘惠敏12月10日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刊登了一篇論文,題為「Capillary condensation under atomic-scale confinement」,給出了開爾文方程在納米尺度下的新形式。
  • 圖解直觀數學譯叢:麥克斯韋方程直觀 中英文版 高清電子書
    《圖解直觀數學譯叢:麥克斯韋方程直觀(翻譯版)》用淺顯的語言,介紹了科學中4個最有影響力的方程:高斯電場定律、高斯磁場定律、法拉第定律和安培一麥克斯韋定律。書中對每個方程都進行了詳盡的講解,包括每個符號的物理意義,各方程的積分形式和微分形式等。《圖解直觀數學譯叢:麥克斯韋方程直觀(翻譯版)》還配有網站。網站提供了書中所有內容的英文原聲MP3文件,可以在線播放。
  • 愛因斯坦、楊振寧、費曼和貝利如何解讀麥克斯韋方程
    關於麥克斯韋方程,愛因斯坦寫下了兩篇看似相互矛盾的論文,一篇導致光量子,一篇導致狹義相對論。Roger Penrose清晰地暴露並分析了愛因斯坦通過自我反叛而自我超越。「愛因斯坦同量子物理學的關係有若干值得注意的方面,它們幾近自相矛盾。
  • 路漫漫其修遠兮——麥克斯韋方程進化史
    這就是幾百年來,物理發展的大線條。——文小剛撰文 | 詹姆斯·勞提奧(James C.現如今,這些被共同稱之為麥克斯韋方程的公式早已名震天下,差不多每一本入門級的工程和物理學教科書上都能找到它們的蹤影。不過,對於這些方程是否問世於1864年的12月,目前尚存爭議,當時麥克斯韋向倫敦英國皇家學會提交了自己的電磁統一理論,並於次年即1865年發表了一篇完整的報告。此項工作為物理學、無線電通訊和電氣工程學隨後出現的所有偉大成就提供了基礎。
  • 天才物理學家麥克斯韋
    一般的物理學家恪守牛頓的物理學理論,對法拉第的學說感到不可思議。有位天文學家曾公開宣稱:「誰要在確定的超距作用和模糊不清的力線觀念中有所遲疑,那就是對牛頓的褻瀆!」在劍橋的學者中,這種分歧也相當明顯。湯姆遜也是劍橋裡一名很有見識的學者之一。麥克斯韋對他敬佩不已,特意給湯姆遜寫信,向他求教有關電學的知識。湯姆遜比麥克斯韋大7歲,對麥克斯韋從事電學研究給予過極大的幫助。
  • 麥克斯韋與電磁場論
    法拉第在四年前已經拜讀了麥克斯韋的論文,見面後才知道論文的作者如此年輕。當麥克斯韋徵求這位古稀老人對論文的看法時,法拉第謙虛地說:「我不認為自己的學說一定是真理,但你是真正理解它的人」。他接著又說:「但你不應該停留在用數學解釋我的觀點,而應該突破它」。這位古稀老人激動的鼓勵,深深地牽動著麥克斯韋的心。
  • MIT團隊突破經典電磁理論在納米尺度下失效問題
    麥克斯韋方程組力壓質能方程、歐拉公式、牛頓第二定律、勾股定理、薛丁格方程等」方程界「的巨擘,高居榜首。麥克斯韋在 1865 年提出的最初的方程組形式,由 20 個等式和 20 個變量組成。隨後他在 1873 年嘗試用四元數來表達,卻並未成功。
  • 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對人類的貢獻
    麥克斯韋是運用數學工具分析物理問題和精確地表述科學思想的大師,他非常重視實驗,由他負責建立起來的卡文迪什實驗室,在他和以後幾位主任的領導下,發展成為舉世聞名的學術中心之一。他由於列出了表達電磁基本定律的四元方程組而聞名於世。在麥克斯韋以前的許多年間,人們就對電和磁這兩個領域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人們都知道這兩者是密切相關的。
  • 楊振寧的理論是麥克斯韋方程的推廣,他是量子力學裡的麥克斯韋
    連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也不知道磁是怎麼產生的。哈雷(命名了一顆哈雷彗星的人)認為地球上有許多不同的殼,一個殼在另外一個殼裡面轉,於是就產生了磁性。在總結前人規律的基礎上,1865年麥克斯韋提出了麥克斯韋方程。》經典的麥克斯韋方程組有4個方程,描述了電荷和電流分布產生的電場和磁場,以及這些電場如何隨時間變化。
  • 改變人類歷史的17大方程
    數學以最簡潔的方式,把複雜的宇宙現象和規律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正所謂宇宙不言,大美如斯! 2013年,數學家和科普作家Ian Stewart 發表了他的著作——《改變世界的17個方程》,向大家詮釋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17個方程。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宇宙最美的語言!
  • 中國科大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理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研究成果以「Capillary condensation under atomic-scale confinement」為題刊登在12月10日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王奉超教授毛細凝聚是指在毛細通道限域空間內的氣體,不必達到過飽和狀態即可發生凝聚從而轉變成液體的現象。
  • 解答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三大古老問題,彌補統計物理學局限性
    >內容簡介:本書針對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三大古老問題,提出三層次統計物理模型假設,為廣義能量量子自然凝聚形成無限多樣自然體系,構建了統一的自我凝聚模式.從而為認知無限多樣自然體系內部能量量子之間相互作用力的特性,定量解析物質特性參量,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操作平臺.
  • 修正經典開爾文方程!中國科大建立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理論
    研究成果以刊登在12月10日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水分子(紅色)在石墨烯通道(灰色)內發生凝聚後,通道的變形消失。(製圖:王奉超)據了解,毛細凝聚是指在毛細通道限域空間內的氣體,不必達到過飽和狀態即可發生凝聚從而轉變成液體的現象。
  • 麥克斯韋方程組:世上最偉大的公式沒有之一
    No.8 德布羅意方程組(The de Broglie Relations)這個東西也挺牛逼的,高中物理學到光學的話很多概念跟它是遠親。簡要地說德布羅意這人覺得電子不僅是一個粒子,也是一種波,它還有 「波長」。於是搞啊搞就有了這個物質波方程,表達了波長、能量等等之間的關係。同時他獲得了192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