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軍隊夥食是很有特點的,一向以油膩、粗糙而著稱,這其實也是高寒國家的飲食特點。不過勇猛無比,打起仗來經常不要命的俄國軍人卻很怕一種口味:那就是辣。稍微沾一點就很受不了,菜要是辣了就不吃了。就像我們不理解為何俄軍的飯菜要放那麼多油,否則不高興一樣,他們也很不理解為何許多中國菜會有辣椒——而且是很多的辣椒。
上個世紀90年代,俄羅斯和俄軍都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在90年代前,他們的國家建設有個問題,就是重工業特別厲害,但輕工業和農業都很差。當時有個笑話,說是俄國高官誇下海口,說自己造飛彈就像造香腸一樣簡單,然後引發民眾嘲笑,原來香腸就只有飛彈那麼多。90年代俄軍的處境是,手握大量一流裝備——飛彈,新式戰機,雷達等等,但經常連起碼的薪水和夥食、服裝都不能保證。
在當時的中俄軍事交流中,我國就賣給了俄羅斯軍隊不少食品和輕工業品。比如罐頭、比如紡織衣物,比如方便麵。別看方便麵簡單,但對於當時輕工業落後的俄國來說,這可是個新鮮玩意,十分受歡迎。無論是俄空軍、海軍還是陸軍,都對中國方便麵趨之若鶩。但因為雙方口味的差異,也出現過一個有趣的小插曲。
1994年初,俄空軍從我國訂購了5萬箱方便麵,但到貨後沒多久就打來了憤怒的投訴電話,說我方提供的方便麵有「嚴重問題」。我方工作人員也感到十分震動,如果因為方便麵出問題影響到剛剛建立、正在快速發展的中俄軍事合作,那可就問題大了。而且很疑惑,這些方便麵的質量都是可以保證,經過檢驗的,到底是什麼「嚴重問題」呢。
與俄空軍參謀部的軍官面對面進行協商後(看來俄國人的指揮高層都十分關注方便麵,估計到貨後也是優先配發給他們),我方鬆了口氣。原來,俄國人吃不了辣,但出口的這批方便麵裡的醬包都有辣味。幾個俄羅斯軍官稱,俄羅斯人不愛吃辣,舌頭碰一點就受不了,這樣的麵條太辣了,完全無法接受。
我方的人員差點笑出來,於是衝了碗嘗了一下,發現也不是啥特辣味道,就是普通的鹹味帶些辣味罷了。要是讓能吃辣地區的人來吃,這基本就等於無辣。於是我方人員也很耐心地向俄軍官解釋了口味上的差別,他們也表示驚訝,這麼辣的東西你們居然能吃得下。我方人員笑稱,這根本就不算辣嘛。
氣氛緩和了下來,但俄軍還是要求退貨。我方也表示理解,不過這一堆方便麵運來運去費用巨大,而且磕磕碰碰也會有所損壞,我方最終想了個辦法,從國內緊急空運了一批沒有任何辣味的海鮮料包過來,然後跟著這批方便麵一起交給俄空軍。
這既表達了我方的誠意,也不需要退貨了,問題就這樣完美地解決了。在俄空軍的指揮部中,開始時常瀰漫著方便麵的味道。在未來的外貿工作中,我方也進一步重視對外國飲食習慣和風土人情的了解。不過,以勇猛著稱,吃飯吃菜口味都很重的俄國軍人,卻唯獨對辣敬而遠之,倒也是很有意思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