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質疑課本錯誤,當修辭遇上邏輯,語文該有標準答案麼

2020-12-25 沈不語的教育故事

千萬小學生用的教材會不會有錯誤?在沒有人注意到之前,恐怕很少有人會去想這個問題,畢竟教材都是經過千挑萬選找出來的經典文章。反過來說,課本一旦發現有問題,就可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問題。這幾天一則小學生質疑羿射九日的消息上了熱搜。

8歲小學生質疑語文課文不合邏輯

福州一位8歲的二年級小朋友向媽媽提出了問題:(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羿射九日》,前一段剛提到「江河裡的水被蒸乾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過九十九條大河,來到東海邊」。羿是怎麼蹚的?(按照「蹚」字多意指「從有水、草的地方走過去」,此處不合邏輯),這一問難住了媽媽,於是媽媽在朋友圈求幫助,找答案。問題一出,也難住了不少網友,同時也有不少網友表示,語文課本中類似的問題不止一處。於是這位小朋友的問題被推上了熱搜。昨天人民教育出版社微博發文回應:將對不恰當的用詞進行修改。

學生、家長及人教社的反應都值得點讚

這是一種可喜的變化,至少有三點值得肯定:在此之前,很少有聽說有人質疑教材的錯誤,現在由一位8歲的二年級小學生提出了自己的懷疑,體現出了孩子不滿足於知識的灌輸,也不迷信教材權威的批判性思維;二是家長沒有敷衍孩子的這一質疑,而是認真地進行了對待,積極地尋求答案;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面對問題,給出了積極的回應:「會請專家判斷,明年9月,教材可能會有更合理、更嚴謹的修訂」。

當修辭手法遇上邏輯思維

接續這個問題,引發了網友更多的思考:語文課本中邏輯的錯誤還不至於此,比如有網友就指出:另一篇經典課文《烏鴉喝水》,烏鴉為了喝到水,到河邊找石子填到瓶子裡,為何不直接喝河裡的水呢?這與羿射九日一樣存在邏輯上的問題。

另外對於小朋友提出的問題,也有很多網友給出了回答,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另外一位小朋友的回答:后羿也許蹚過的是宇宙中的其他河流吧。不是說這個回答是正確的,而是由此可以看出孩子的思維的天馬行空,不拘於常規套路。

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更多強調的是答案的正確性和唯一性,對於語文來說,這無疑存在矛盾,就比如很多課文中運用到的誇張、比喻、假借等修辭手法,或多或少都可能存在有悖邏輯的常識性錯誤,但如果少了這些語文中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很多想要表達的意境就難以體現,文章的文學價值必然大打折扣。

語文教學需要更靈活科學的態度

前面已經說過,這件事從小學生,到家長,到官方的態度都是值得肯定的,每個人都做了最正確的事。學生需要懷疑的精神,正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家長和老師對於學生新奇的想法,不能一味糾正或者打壓,更應該本著科學的態度和求真的精神,幫助孩子尋找真相,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學習,才能有更好的學習效果;對於教材編寫者來說,當然需要更加嚴謹,當然出現了類似問題,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

更重要的是,語文本來就比較靈活的學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允許不同想法的存在,如果在今後的考試中,能夠有接納不同的想法的存在,是不是更合理呢?

相關焦點

  • 語文課本又出錯了?小學生質疑「鷸蚌相爭」,出版社回應了!
    「他拿起他的課本,翻到110頁,先讓我讀,說讀了看有沒有發現問題。」侄兒出的這道題,李娟照辦,「我讀了一遍,好像也沒發現問題。」李娟一本正經地回答了侄兒,「沒看出什麼問題。」「後來我們問了他們語文老師,老師也說這就是一個寓言故事。但他仍不滿意,他認為,即便是故事,也不能犯這種低級錯誤。」對孩子的批判精神和懷疑態度點讚對於黃聖凱的問題,重慶巴蜀小學語文老師劉俐宏在聽了記者的描述後稱,「首先要對孩子的批判精神和懷疑態度,以及對知識較真的精神點讚。」
  • 小學生對《鷸蚌相爭》課文,提出質疑,語文課本存在「漏洞」?
    一般來說小學的語文知識相對是比較淺顯的,而且很多課文向學生們傳遞的都是正能量,也有利於培養學生三觀的形成。課文大多是教會學生們人生道理,課本裡出現的人物也都給小學生們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作用。但是對於語文課本當中的課文,外界的意見也不是很統一。
  • 語文課本又錯了?小學生質疑「鷸蚌相爭」,出版社回應
    △對語文課本提出質疑的五年級學生黃聖凱回老家過周末卻遭受了侄兒的「靈魂拷問」周末,李娟回到墊江老家,正在和家人拉常家的她,突然被侄兒黃聖凱拉到一邊。「他拿起他的課本,翻到110頁,先讓我讀,說讀了看有沒有發現問題。」侄兒出的這道題,李娟照辦,「我讀了一遍,好像也沒發現問題。」李娟一本正經地回答了侄兒,「沒看出什麼問題。」
  • 男孩質疑語文課本
    11歲男孩質疑語文課本邏輯不通,老師點讚孩子的批判精神和懷疑態度,出版社回應暫不會更改教材。黃聖凱提出質疑的五年級語文課本「蚌的肉被鳥的嘴夾住了,蚌又用殼把鳥的嘴反夾住了,那麼,它們是怎麼開口說話的?」近日,李娟回到墊江老家,受到來自侄兒的「靈魂考問」。
  • 小學生滿分作文《開學》,「神邏輯」讓人嘆服,老師哭笑不得
    小學生作文《開學》,這位小同學仿佛看透了「真相」,以嚴密的邏輯思維總結出「膾炙人口」的答案,老師雖然哭笑不得,但是還是被他縝密的推論所折服,給了滿分,並留下評語:「我也快瘋了!」神邏輯」一樣,通過這樣自問自答的方式,形成一個完整的邏輯閉環,雖然缺少修辭,文字也不出彩,但是用大白話加一點誇張的修辭,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小學生質疑「鷸蚌相爭」:鷸嘴被蚌夾住,怎麼對話?
    黃聖凱提出質疑的五年級語文課本看了原文的李娟還是不知道該如何給侄兒解釋,只好告訴他「《戰國策》裡面就是這麼寫的」。「後來我問了他們語文老師,老師也說這就是一個寓言故事。但他仍不滿意,他認為,即便是故事,也不能犯這種低級錯誤。」
  • 又有小學生質疑教材,出版社:不會更改
    黃聖凱提出質疑的五年級語文課本對語文課本提出質疑的五年級學生黃聖凱李娟的侄兒黃聖凱今年11歲,目前在墊江縣文化路小學讀五年級。「他拿起課本,翻到110頁,先讓我讀,說讀了看有沒有發現問題。」李娟仔細讀了一遍,但沒發現問題。
  • 小學生質疑"鷸蚌相爭"嘴被夾怎麼對話 出版社:不改
    小學生質疑"鷸蚌相爭"嘴被夾怎麼對話 出版社:不改 原標題:   黃聖凱提出質疑的五年級語文課本  「他拿起課本,翻到110頁,先讓我讀,說讀了看有沒有發現問題。」李娟仔細讀了一遍,但沒發現問題。  「沒看出什麼問題。」李娟一本正經地回答侄兒。  侄兒黃聖凱不依了,直接問李娟,「你看,蚌的肉被鳥的嘴夾住了,蚌又用殼把鳥的嘴反夾住了,那麼它們是怎麼開口說話的?」聽完這個問題,李娟當時就愣住了,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 標準答案,讓語文不好教,又難考
    語文試卷上有這樣一道題,你會做嗎?看拼音寫詞語  j y有一學生寫的是「記憶」,某老師批改時,批為錯誤,理由是年級負責領導強調以標準答案為批改準繩,和標準答案不同就示為錯誤,這個學生學的教材上是「技藝」,所以這題答案必須寫書中的「技藝」才是標準答案。
  •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修辭集錦,善用這些修辭,老師沒理由不給高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修辭集錦,善用這些修辭,老師沒理由不給高分!雖然大家在平時的談話之中,不會刻意的使用一些修辭知識,不過在開始咱們的小學語文修辭知識講解之前,小山還是想問問同學們。劉禹錫的這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他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或許很多沒有學過這首詩的同學,會說這句用了對比或者襯託的修辭手法。然而正確答案卻是雙關。詩句中表面上是在說這江上天氣的「有晴」、「無晴」,實際是在說青年男女之間的「有情」、「無情」。
  • 馬來西亞華小五年級歷史課本有百餘處錯誤
    他說,歷史學者在研究了華小的歷史課本後,整理了所有錯誤的數據,這些錯誤包括內容、翻譯、文字、語法或圖片等。「其中五年級歷史課本的錯誤多達131處,在一本課本裡有多達131個錯誤,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   他說,從這些錯誤可看出,當初編寫歷史課本時不夠嚴謹,其專業度也應受到質疑。
  • 中考語文想考110分,小學階段語文閱讀和寫作,該積累到什麼程度
    語文難得高分,原因在於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在綜合文學素養中,我們對語文的考察最全面。於是不少同學覺得語文看似很簡單,可不管自己怎麼複習,就是難考出高分來。這時候語文老師往往會說,那是因為你沒有積累,在小學階段積累了的同學,基礎打得牢,就能考高分。積累成為了語文學習最重要的一個學習方式,但卻最難做,怎麼才是積累?我該積累哪些知識點?要積累到一個什麼程度,才能讓我升入中學後語文考110分的高分呢?
  • ...課本,知縣,語文,北京,水滴石穿,有誤,核實,老師,-社會新聞-東方網
    原標題:北京小學生發現課本中知縣官服顏色有錯,出版社回應:將核實  這兩天,北京二中亦莊學校五年級女生張秋實發現語文課本配圖有誤一事引發了公眾關注,張秋實隨後寫信給出版社反映此事。目前,人教社已接到反饋,並稱正在和專家核實該配圖問題,如確認有誤將進行教材修訂。
  • 小學生常用修辭手法例句匯總:積累寫作素材,提高語文素養!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小學生「必備寫作素材」:常用擬人、比喻、排比、誇張句匯總,這些常用修辭手法例句匯總,非常實用,建議家長們幫孩子存下來,留著慢慢學習,幫孩子積累寫作素材,提高語文素養。修辭手法是小學生語文學習中的常見知識點,不僅在語文考試中會有考察,對於作文的寫作也很重要。如果孩子們能在寫作文的時候靈活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會讓作文提升層次,更容易獲得高分。
  • 小學生考試獲滿分,家長卻提出質疑:這個錯誤老師看不見?
    一位小朋友拿了份「滿分試卷」走紅,家長卻提出了質疑,還認為老師不夠仔細,這是怎麼回事?但是家長們提出疑問說:「老師看不到嗎?」8歲的羅洛是一年級小學生,考試結束後,他威風凜凜地給父母帶來了「滿分考卷」,令父母非常高興這是因為羅洛的成績比以前進步多了,語文和數學都得了95分,英語更是直接得滿分,在學校被老師大力表揚,回家後父母拿著卷子也很開心但是,經常看英語試卷的父親發現了問題,有些人懷疑老師的改卷是否認真
  • 三年級語文上期末精選卷(答案),題目經典,重點掌握這兩種修辭
    大家好,今天分享一套統編版的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期末精選卷,該卷基礎知識考查連貫,難易適中,同學們做卷子注意特殊詞語的積累,閱讀理解題目常考,要記牢。祝願同學們都能在期末取得好成績。#期末考試#亮點解析:三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中關於擬人和排比的修辭手法闡述的比較詳細
  • 上課認真聽講,讀透語文課本,語文卻總也考不好,到底哪出了問題
    有很多語文成績中等的同學,常有這樣的苦惱:上課的時候,明明是認真聽講,也都能聽懂了,平時按照老師要求背誦課文,把語文課本都吃透了,可是一考試還是不會,語文總也考不好,80分的成績不算好,也不算壞。在補習班裡,對成績提高的迫切訴求一般都來自這些同學。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沒有語文學習天賦?還是沒有把知識點運用在練習中?
  • 標準答案教育,限制了中國人的質疑
    就在我們無比期待她公布最終答案的時候,她卻宣布下課了。以至於我們當時都覺得她很不負責任,教學就是讓我們嘮嗑閒聊消耗課堂時間。但實際上,所有的外教都不願意給出標準答案,他們覺得你的任何想法都是合理的,也允許你質疑或反駁,更期待你提出不一樣的觀點。但是他們忘了,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是不允許反駁,也不接受質疑。
  • 小學生質疑課本插圖有誤,你上學那會是不是只顧著亂畫了?
    日前,北京二中亦莊學校五年級小學生張秋實寫信給人民教育出版社,指出語文教科書上一幅關於宋朝知縣的配圖有誤,知縣著裝應為青綠色而非紫色
  •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專題複習,考試常考,小學生要學習掌握好!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專題複習,考試常考,小學生要學習掌握好!今天我們來跟小學生說一說關於修辭手法的知識點。修辭手法是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不僅僅是基礎題型的考點,在作文寫作中,正確使用修辭手法,也能發揮大作用,通過修辭手法調整句子,能提高語言表達效果,使作文語言更加生動形象,提高作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