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歌劇」《藝術家生涯》演出新意

2020-12-22 北京日報客戶端

9月12日,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歌劇《藝術家生涯》線上直播。

普契尼歌劇《藝術家生涯》講述了19世紀巴黎拉丁區一群流浪藝術家的故事,他們拮据卻自由。

牛小北 攝

戲中故事亦是戲外人生的映照,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也有過一段與此類似的時光。學生時代,他曾懷揣300美元隻身赴德國留學,路上走了七天七夜,隨身帶的兩個大箱子,一個裝衣服,一個裝曲譜。排隊申請學校宿舍時,只能暫住在沒有窗戶和暖氣的地下室裡。大劇院鋼琴藝術指導餘海陽的音樂路也走得有些曲折,本科時期,他曾就讀於某211高校的熱門工科專業,但對音樂難以割捨的熱愛,讓他在研究生時期重拾從小相伴的鋼琴……

每一位藝術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涯」,人人也都是生活中的藝術家。這段名為「戲裡戲外的藝術家生涯」的小短片,作為導賞把觀眾引入了《藝術家生涯》的線上直播。

牛小北 攝

在呂嘉的指揮下,國家大劇院歌劇演員隊、管弦樂團與合唱團精誠合作共同演繹了普契尼的傳世經典。

本場演出選取了歌劇的眾多精彩片段:女主角刺繡工「咪咪」與男主角窮詩人「魯道夫」分別由歌唱家周曉琳和王衝飾演,他們將第一幕中的兩首著名詠嘆調「他們叫我咪咪」與「冰涼的小手」吟唱得婉轉動人;張文沁飾演的「穆賽塔」用一曲女高音詠嘆調「當我漫步街頭」唱出了角色的風情萬種;哲學家「科林」由關致京飾演,當科林為了給咪咪看病賣掉陪伴自己多年的舊外套時,詠嘆調「舊外套,你聽我說」感人肺腑。此外,張揚、王鶴翔等歌唱家也都有不俗表現。

舞臺呈現方面,「音樂廳歌劇」突破了傳統的歌劇演出場景,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的舞臺上打造出了全新的表演空間。燈光將舞臺簡潔地分隔為不同區域,即使演員與樂團、指揮同臺,也不顯得突兀和凌亂,再加上簡單有效的戲劇調度、服裝和道具等手段,音樂廳內觀眾和線上觀眾都可以領略到歌劇藝術的魅力。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高倩

編輯:金力維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歐美各大著名劇院音樂廳取消演出 國際演出業因疫情遭受打擊
    這兩天,凡是之前預定了最近兩個歐美各大劇院、音樂廳演出票的觀眾,都會受到劇院、音樂廳和票務網站發來的電子郵件,告知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滿眼的影響,歐美劇院、音樂廳和演出場所原定的大約兩個月的演出被取消,劇院、音樂廳關閉。
  • 誰在國家大劇院演出(聚焦國家大劇院現象(上篇))
    高雅藝術門類齊全,國內外藝術家扎堆兒登場。國家大劇院,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有分量的國際大舞臺。每個月都有一流名團登場「世界上還從未有過像國家大劇院這樣的劇場,開幕不到3年,能引進如此多的世界藝術精品。」國家大劇院藝術總監陳佐湟認為,「大劇院音樂廳已經形成了一種氣場,這氣場吸引著世界範圍內的頂級音樂大師與樂隊來到這裡。」
  • 國家大劇院開歌劇沙龍 郭淑珍以歌會友
    原標題:國家大劇院開歌劇沙龍 郭淑珍以歌會友   千龍網北京訊 「好些日子沒見,想你們啦!」4月19日晚,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老藝術家郭淑珍一句對觀眾濃濃的問候,拉開了國家大劇院歌劇節普及活動之「歌劇愛好者沙龍」的帷幕。
  • 國家大劇院建院十周年音樂會溫情奏響 三十餘位藝術家共譜華章
    2017年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建院十周年紀念日當晚,一場特別策劃的「國家大劇院建院十周年音樂會」在音樂廳舉辦,動人的樂音化作十年來無數次精彩瞬間的縮影,臺上臺下共同在悠揚旋律中重溫時光留下的美好印記。
  • 這些歌劇經典唱段,總有一首你聽過|新京報×國家大劇院
    閻維文等藝術家助陣本場演出中,閻維文、王宏偉、雷佳將與國家大劇院歌劇演員隊的十位駐院歌唱家組成「天籟組合」,與鋼琴藝術指導冀婉吟、餘海陽、嶽鵬、張鈺合作,國家大劇院歌劇隊隊員進行演唱,舞臺上曾經熟悉的歌劇片段,將在他們的歌聲中重新攜回憶而來。
  • 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北京音樂廳……多場演出伴您跨年
    12月31日,一年一度的國家大劇院迎鐘聲新年音樂會上演。當晚23:00,指揮家張藝、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將與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登臺音樂廳,與現場觀眾一同在2019年的第一秒準點敲響新年鐘聲。曲目方面,他們不僅將演奏《斯拉夫舞曲》《沃爾塔瓦河》《哈巴涅拉》等古典音樂名曲,還將呈現賀綠汀、於京君、施萬春、李海鷹等中國作曲家的作品。
  • 國家大劇院10周年 精彩回饋謝觀眾
    開放日當天,歌劇院、音樂廳以及劇場之外的各大公共空間,將相繼上演大劇院推送的「藝術精選」。歌劇院內,歌劇電影《長徵》《圖蘭朵》,以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文藝晚會錄像將輪番播放。音樂廳裡,由譚利華執棒的北京交響樂團將帶來兩場經典曲目薈萃音樂會。  此外,國家大劇院還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沙龍活動」及藝術展覽,讓觀眾與藝術家面對面交流、零距離互動。
  • 國家大劇院「公眾開放日藝術節」與藝術相約
    從上午9:00到下午16:30,國家大劇院精心準備的70餘場豐富多彩的藝術演出和藝術活動集中上演。歌劇院內,國家大劇院歌劇電影《長徵》《圖蘭朵》,以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文藝晚會錄像在輪番播放;音樂廳裡,由譚利華執棒的北京交響樂團帶來的兩場經典曲目薈萃音樂會,讓觀眾全面欣賞到藝術之美;在藝術資料中心舉辦的《十年——藝路有你》會員活動,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藝術指導濮存昕將分享他與大劇院的十年戲劇情
  • 國家大劇院獻禮國慶 7臺19場演出繽紛登場
    9月30日至10月8日期間,國家大劇院為觀眾精心準備了7臺19場涵蓋歌劇、音樂會、兒童戲劇的精彩演出,伴觀眾度過一個豐富多彩的「雙節」小長假。以革命英雄方志敏為題材,國家大劇院於2015年創作推出了由作曲家孟衛東,編劇馮柏銘、馮必烈,導演廖向紅等聯袂創作的歌劇《方志敏》。該劇以方志敏在獄中撰寫並送出《可愛的中國》等書稿的過程為主要內容,以方志敏與國民黨軍法處長在獄中的較量為主線,並通過「閃回」的方式串聯講述了方志敏一生的革命生涯與心路歷程,多角度展現了這位具有理想信念、文人情懷和人格魅力的共產黨員形象。
  • 3個月休止符後,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綻放「聲如夏花」
    5月9日19:00,國家大劇院「聲如夏花」系列在線音樂會首場「欣欣田園」拉開帷幕。隨著北京市降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本場音樂會是疫情以來首次回歸大劇院音樂廳舉行的演出。現場 貝多芬交響曲表達生之嚮往 9日晚的正式演出開始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著名主持人任魯豫來到現場,走進觀眾久違的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並來到後臺、母帶室、古典音樂頻道,帶觀眾一同探秘線上音樂會從舞臺到播出的幕後環節,並與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古典音樂頻道內容總監高屹等
  • 國家大劇院十周年回望 演出定格「北京時間」(圖)
    牛小北攝  鋼琴家郎朗、指揮家庫特·馬祖爾、小提琴演奏家安妮-索菲·穆特……12月20日後,如果你到《國家大劇院院藏藝術家手模展》上轉一轉,這些藝術家的手模將呈現在你的眼前。1979年在北京的交響樂演出還是在體育場館舉辦,可現在北京擁有國家大劇院這樣優秀的音樂廳。」作為世界頂級樂團——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的中提琴演奏家,今年10月,沃爾弗拉姆·克裡斯特隨樂團再次來到北京演出,他毫不掩飾自己的驚訝和讚美。  中國觀眾也不是第一次聆聽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的演出了。八年前,著名指揮家阿巴多率團來訪,全國樂迷轟動。
  • 十一周年公眾開放日 國家大劇院迎萬餘觀眾
    11年來,先後有800多家中外藝術院團、超過30萬人次的中外藝術家登上大劇院的舞臺為觀眾帶來9600餘場精彩演出。大劇院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共製作生產劇目87部,其中原創劇目28部。於此同時,開展各類藝術普及教育演出及活動近1.2萬場,參與觀眾近480萬人次。舉辦各類展覽近400場,累計拍攝歌劇電影共計28部,2000餘萬觀眾走進國家大劇院享受高雅藝術。
  • 國家大劇院公布5、6月線上演出計劃
    5月、6月期間,「聲如夏花」系列線上音樂會將與「春天在線」無縫銜接,並以交響樂、合唱、歌劇音樂會等更加多樣的形式與曲目安排,在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及各大網絡平臺與觀眾持續見面,伴隨大家一同感受充滿朝氣的夏日時光。
  • 廣州大劇院復演,歌劇《馬可·波羅》門票被搶光
    這段時間,一直處於停擺狀態的演出行業終於漸漸看到了曙光。日前,廣州大劇院正式啟動復演,《馬可·波羅》成為全國第一部在劇場復演的歌劇。今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同時為迎接廣州大劇院院慶十周年,製作方邀請曾在《聲入人心》中表現不俗的王凱、洪之光、劉彬濠、戴宸四位青年歌劇演員主演此次特別版《馬可·波羅》。《馬可·波羅》曾是首部成為義大利劇院歌劇季開幕演出的中國原創作品,曾陪伴它一路走來的指揮大師湯沐海、深圳交響樂團、女高音歌唱家周曉琳、男中音歌唱家翟曉寒等老朋友也在本輪演出中回歸。
  • 走進國家大劇院的音樂廳
    在國家大劇院裡內,音樂廳潔白肅穆,色調風格寧靜、清新而高雅,以演出大型交響樂、民族樂為主,兼顧其它形式的音樂演出。音樂廳設有池座一層和樓座二層,共有觀眾席1859個(含站席)。音樂廳內一切建築和裝飾設計都為聲學效果服務,實現了建築美學和聲學美學的完美結合。
  • 美報:國家大劇院圓了中國50年的夢
    文章認為,國家大劇院圓了中國50年的夢想。文章摘要如下。    這是晨曦中的國家大劇院(1月12日攝)。    國家大劇院版歌劇《圖蘭朵》彩排劇照(3月19日攝)。新華社發(段毅剛 攝)     這一地塊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被規劃為國家大劇院,需要在蘇聯的幫助下建造,但由於兩國關係轉冷而一拖再拖,到文化大革命期間被完全擱置下來。
  • 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一周年 多彩演出回饋大眾
    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迎來建院十一周年,一年一度的「公眾開放日藝術節」也如約而至。上午九點,國家大劇院橄欖廳銅門在一群孩子們天籟般的歌聲中正式開啟。現場,從歌劇院到音樂廳再到小劇場,從新聞發布廳到藝術資料中心,一場場精彩活動持續發力。在歌劇院,歌劇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迎來首映。現場觀眾表示:「太清晰了,歌劇演員的表情、動作神態都鮮明地顯現在銀幕上,看後非常震撼和感動。」
  • 探秘國家大劇院演出後臺
    同時,大劇院也對媒體開放了整個演出前後的舞臺探班,新京報記者帶著攝像機走進後臺,記錄了一次大劇院自製歌劇《唐璜》演出前的舞臺工作幕後,以此全方位地了解這個走過了11年,已被觀眾所熟悉的大劇院,那些平常不被觀眾所看到的角落和所做的工作。
  • 國家大劇院「百場公益演出」走進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中國經濟網記者 趙晶 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日訊 (記者 趙晶)在全國上下全面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之際,國家大劇院將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到行動上,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將高雅藝術帶給醫務人員和患者,讓他們感受到心靈的慰藉與力量。
  • 國家大劇院版歌劇《洪湖赤衛隊》國慶亮相
    從下周一開始,這部經過全新打造的紅色經典將在「國慶」黃金檔期連演六天,這也是國家大劇院為即將召開的黨的十八大獻上的一份厚禮。    版權方:「『國家大劇院版』是對經典最積極的珍惜」    毋庸置疑,在中國民族歌劇寶庫中,《洪湖赤衛隊》是值得驕傲的瑰寶,是無可替代的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