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換景如何不穿幫?探秘國家大劇院演出後臺

2020-12-19 華夏經緯網


  歌劇《唐璜》劇照。

  裝臺的工作人員。

  高空俯瞰61根吊杆。

  重達300斤的斯芬克斯雕像。

  拱形門的景片。

  黑色鏡面材質的地板在燈光下反射,仿若水面。

  德拉克洛瓦風格的畫幕全景。

  工作人員調試升降車。

  只做了「一半」的雕像。

  2018年是國家大劇院建院11周年,作為一年一度的國家大劇院「公眾開放日藝術節」也將在「建院日」12月22日這天如期與觀眾見面。建院至今,國家大劇院密集推出了87部自製劇目,通過聯合製作、獨立製作、原創製作「三步走」策略,迅速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活躍藝術生產機構,而今年對於國家大劇院來說是個製作大年,先後共推出了11部新製作劇目。

  在即將到來的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公眾開放日藝術節」前夕,新京報記者推出特別報導,獨家揭秘大劇院公眾開放日當天,觀眾在現場可以看到哪些不一樣的亮點。同時,大劇院也對媒體開放了整個演出前後的舞臺探班,新京報記者帶著攝像機走進後臺,記錄了一次大劇院自製歌劇《唐璜》演出前的舞臺工作幕後,以此全方位地了解這個走過了11年,已被觀眾所熟悉的大劇院,那些平常不被觀眾所看到的角落和所做的工作。

  公眾開放日藝術節呈現50餘場演出和活動

  劇場內有演出,劇場外有「驚喜」

  國家大劇院於2007年12月22日正式開幕,自2009年起,國家大劇院將每年的12月22日定為「公眾開放日」。每年這一天,國家大劇院都邀請觀眾「走進大劇院、了解大劇院、享用大劇院」。今年開放日當天,大劇院也將從上午9點到下午4點半,為觀眾呈現50餘場現場演出和藝術活動。

  大劇院各大劇場及公共空間都會有多種類型的演出和活動呈現。為了能讓觀眾更多了解「公眾開放日」,當天的觀眾進入歌劇院後,將會看到運用8k技術拍攝的歌劇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舉行的首映式,同時國家大劇院歌劇電影《美麗的藍色多瑙河》《長徵》也將輪番播放。音樂廳裡,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北京交響樂團將分別帶來合唱音樂會和交響樂音樂會。而小劇場中,大劇院管弦樂團也將帶來室內樂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同時段,大劇院內的公共空間裡,均策劃了許多參與度、趣味性強的公眾活動,讓觀眾在大劇院的穹頂之下處處可以尋找到「驚喜」。

  首先在橄欖廳的銅門外,來自北京校尉胡同小學、自忠小學的學生將為來到這裡的觀眾帶來童聲合唱,而在戲劇場入口處與花瓣廳內,觀眾將分別看到有著「百戲之祖」的崑曲與極具異域風情的阿根廷與印度舞蹈兩種不同藝術風格的碰撞。

  同時,國家大劇院還特別策劃了系列藝術展覽,東、西兩個展廳將展出《回眸經典——國家大劇院原創與製作劇目展》與《「名家足跡」系列藝術展——靳尚誼、鍾涵油畫作品展》,藝術沙龍展廳、大劇院藝術館與音樂廳四層環廊也將分別展出《亦真亦幻——舞臺道具背後的秘密》、《精彩在這裡綻放——國家大劇院藝術成果展》、《中國唱片 百年留聲》等風格與主題各不同的藝術展覽活動。

  國家大劇院副院長趙佳琛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中表示,公眾開放日藝術節這一天,可以說是大劇院十一年來成果的精彩展示和集中亮相,是大劇院所有場館向廣大觀眾的集體回饋。最大的亮點就是把大劇院十一年來的劇目創作,惠民為民,包括文化交流,對外走出去的活動和成果,通過「公眾開放日藝術節」這一天,以各種活動和環節設置請觀眾朋友親臨大劇院,並將這些成果展示給大家。

  發放8000餘張開放日免費票

  除了演出和活動亮點外,在12月14日大劇院召開的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一周年「公開開放日藝術節」的發布會上,國家大劇院副院長趙佳琛透露,開放日當天還會給觀眾不一樣的歡迎儀式:「當天從大劇院一開門,國家大劇院所有領導都會集體列隊,迎接第一批走進大劇院的觀眾,讓觀眾感受到大劇院視觀眾如上帝,讓他們有一種回家的感覺,這是一個特別的舉措。」

  據悉,今年公眾開放日預計接待觀眾8000餘人。為了保證公眾開放日的安全有序,今年國家大劇院仍將「免費不免票」,所有觀眾需憑票入場。除了將觀摩票定向發放至勞動模範、社區居民、醫護工作者、大中院校師生、地鐵公交司機、首都志願者等各界群眾手中,部分觀摩票將實行「線上實名免費搶票」,自12月15日上午10點起,開啟搶票通道後,所有觀摩票均已全部搶完。

  一出歌劇舞臺背後原來如此複雜精細

  12月初,國家大劇院自製歌劇《唐璜》演出期間,新京報記者做了一次舞臺探班揭秘,與國家大劇院舞臺技術部技術管理劉嶄一起,從裝臺開始揭秘歌劇《唐璜》舞臺的整個呈現過程。

  首演於1787年的歌劇《唐璜》,是莫扎特與腳本作家達·蓬特在義大利歌劇領域的不朽傑作,講述了唐璜在生命最後一天毫無節制地「獵豔」,終因犯下累累罪行卻不知悔改而被拖入地獄的故事。此次國家大劇院版《唐璜》由國家大劇院藝術總監呂嘉執棒大劇院管弦樂團演奏,來自義大利的維託利奧·普拉託、胡安·弗朗西斯科·加特利、弗蘭西斯卡·多託與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劇演員張揚等眾位歌唱家領銜出演。曾在去年與國家大劇院聯手打造了歌劇《拉美莫爾的露琪亞》的勞倫斯·奧利弗獎、莫裡哀戲劇獎得主雅尼斯·科克斯身兼本劇導演、舞美設計、服裝設計三職,因此觀眾所看到質樸簡潔的舞臺與頗具設計感的服裝,均出自他一人之手。

  劉嶄表示,此次《唐璜》演出舞臺工作的難點在於,這部歌劇場景特別多,共有30多場,因此舞臺上場景變換頻繁。這些場景變換利用的是61道空中吊杆,薄薄的景片懸掛在吊杆上,依據演員表演的進度進行上下換景。而這大量的景片如何隱藏?時間如何精準計算?新京報為你一一揭秘。

  1 幕後工作人員近百人

  《唐璜》在進入國家大劇院演出前,其實技術團隊和所有演員已在北京通州臺湖建成的國家大劇院舞美藝術中心,進行了半個月的反覆演練,正式上大劇院舞臺前,整個戲的磨合成熟程度已經達到了80%左右。

  比起動輒演員陣容超百人的其他大劇院自製歌劇的規模來說,這次《唐璜》的演員數不算多,但參與幕後工作的人數卻達到近百人,其中製作整臺布景的舞美工人近40人,他們在演出幾個月前就收到了大劇院發過去的布景圖紙,圖紙上標明了布景的製作工藝,尺寸和使用方式,隨後開始製作工作。完成裝臺工作的35人,這35位工作人員從一個空舞臺到安裝成觀眾演出時看到的布景,需要花兩天半的時間。而在演出時,完成道具和布景切換的還有20人,這20人除完成演出時的實時換景外,最重要的工作是要保證在中場休息的15分鐘內更換掉上半場的布景。

  2 3D效果圖上預演一個月

  《唐璜》表演時最主要的舞臺變化都是利用吊杆的升降完成,而這61根吊杆的使用經過了複雜的演算。「這部戲使用吊杆數量非常多,所以懸掛在天上的吊景非常密,吊杆間距離只有20釐米,所以在懸掛時,除需要我們做的布景薄且垂直外,安排安全距離非常困難,要把所有距離精算到毫米,才能保證安全升降。」劉嶄介紹,戲的舞美設計方案初步定下後,便會建立整個舞臺的3D效果圖,在3D效果圖上,他們會預演一個月,通過模型發現不同角度的問題,再重新計算解決。

  這樣的計算還使用在推動玻璃鋼材質的斯芬克斯雕像的環節,為不讓觀眾在演出時看到換景過程,劉嶄嚴格規定了從側臺到舞臺雕像的行動軌跡不能超過6米。

  3 藏布景、藏人有玄機

  為方便上下換景,貌似厚重的西班牙塞維亞風格的弧形拱門、建築牆壁,其實都做成了薄景片,但懸吊這些布景的,卻是承重能達到300公斤以上的鋼絲繩,這種鋼絲繩直徑僅有兩毫米,臺下觀眾肉眼看不到。諸如此類小玄機在舞臺上比比皆是,比如看起來推動很輕鬆的斯芬克斯雕像其實重達300斤,由四名工作人員平穩推向舞臺,而雕像會與剪影場景穿插,推車的工作人員容易穿幫,為避免這種情況,他們使用了一個「笨辦法」:「這個環節實際運用了非常傳統的舞臺技術,藏在舞臺側臺兩邊的技術人員各自通過手中六米的長棍來推動其他剪影布景,每根棍子上技術人員都做出了像刻度一樣的標記,這些標記對應地板上提前貼好的提示地標,這個方法有些像刻舟求劍,這樣在其他剪影類景別的換景過程中,能精確卡準位置,而觀眾完全看不到有人出現。」

  4 如何用燈光做出水面效果

  歌劇《唐璜》主舞臺根據劇情的變化,由灰白紅藍等顏色組成。唐璜出現的時候,室內室外場景都是紅色,那是導演更想去表達唐璜的欲望,而運用灰白所展現的是命運上的力量,是最後勳爵出現把唐璜帶走時的顏色,因此舞臺上的所有顏色都與人物命運有很大關係。「光對於整個舞臺的影響非常大,這一次的舞臺均是由近百塊黑色鏡面材質的地板組合而成,當燈光打到鏡面的地板上,再反射到灰色的布景後,將會產生一種非常浪漫的水紋感覺,並營造出一種神秘感,這也是導演獨特的設計。」

  5 遮擋換景的畫幕大有來頭

  與很多演出通過舞檯燈暗或者下黑幕布換景的方法不同的是,歌劇《唐璜》的所有換景部分始終通過一塊畫幕的遮擋來完成的,而這塊畫幕的主視覺是根據19世紀曾創作過《自由引導人民》等名畫的法國畫家歐仁·德拉克洛瓦的作品靈感轉換而來,因此當臺下的觀眾看到這塊畫幕時,也會感受到非常強烈的藝術感。

  劉嶄表示,當時法國設計師帶著他們一起去製作畫幕的時候,給了中方團隊很多具有法國思維的畫幕建議。她說,「畫家德拉克洛瓦是法國人,作為生活在法國40年的希臘導演,他的設計團隊也來自於法國,他從不會因為《唐璜》的故事發生在西班牙,就拒絕使用其他風格的設計,導演每到一個國家去創作都會根據當地的特點來設計畫幕,此次《唐璜》的繪景師是來自中央戲劇學院的業內資深畫師,所以這次跨越國界的合作十分難得。」

  6 升降車成特別「機關」

  《唐璜》主舞臺下運用了特別的機關裝置「升降小車」。一般情況下不使用它的時候,該區域始終保持與地面平行的狀態,而當它升起時也充當了唐璜家中室內家具的作用,升至45釐米成為椅子,90釐米便成為桌子,節省了很多舞臺空間。在整部作品中,它最為關鍵的作用,便是最後一幕唐璜之死,他被「伯爵」拉入地獄時所形成的黑洞,也是通過「升降小車」的下降來呈現的。

  7 勳爵雕塑為何只做半邊?

  最後還有一則趣聞,為不造成材質鋪張浪費,《唐璜》舞臺上超大西班牙街頭復古風格的勳爵雕像其實「只做了半邊」,面向觀眾的那一面才飽滿立體。劉嶄介紹,這其實與牆壁、拱門都做成薄景片是一樣的道理,只要觀眾視覺上效果逼真還原,製作上會儘量做到精簡。

  採寫/新京報記者 劉臻 國家大劇院/供圖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徐亞旻

相關焦點

  • 國家大劇院維保期探秘(二)| 音樂廳臺上臺下的「奇幻漂流」
    昨天,劇小院帶領大家探秘了歌劇院的舞臺維保。·(國家大劇院維保期探秘(一) | 歌劇院舞臺「移步換景」機關重重)在3月一整月的時間裡,數百名維保人員會對大劇院各大舞臺設備進行逐一排查、全面維護,以最佳狀態為疫情過後劇場再度啟幕做好準備。
  • 安徽青年報學生記者走進安徽大劇院感受經典文化舞臺魅力
    安徽青年報學生記者走進安徽大劇院感受經典文化舞臺魅力 強強融合,復甦劇目好戲連連
  • 誰在國家大劇院演出(聚焦國家大劇院現象(上篇))
    國家大劇院,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有分量的國際大舞臺。每個月都有一流名團登場「世界上還從未有過像國家大劇院這樣的劇場,開幕不到3年,能引進如此多的世界藝術精品。」國家大劇院藝術總監陳佐湟認為,「大劇院音樂廳已經形成了一種氣場,這氣場吸引著世界範圍內的頂級音樂大師與樂隊來到這裡。」
  • 國家大劇院「華彩秋韻」首推線上舞蹈演出
    音樂會、歌劇、京劇……昨晚,國家大劇院「華彩秋韻」系列迎來首場線上舞蹈演出,中央芭蕾舞團《芭蕾精品晚會》用五部作品呈現了一場精彩的舞蹈盛宴。在許多人眼中,芭蕾是「高雅」和「神秘」的代名詞。演出直播開始前的導賞環節,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陸放為觀眾揭開了芭蕾藝術的冰山一角:芭蕾舞臺與眾不同,這個「與眾不同」甚至是物理意義上的。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深的地下藏著一塊專業的芭蕾臺板。當舞者落地時,它可以起到緩衝作用,減少地面對人體腿部關節的衝擊。臺板上還鋪了地膠,防止舞者滑倒;隨後,陸放又與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國家大劇院副院長趙鐵春以及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共同探秘了舞者的幕後排練。
  • 國家大劇院破局舞臺演出空間壁壘 全面開啟在線演出新模式
    如何讓生活依舊且更好,讓熱愛音樂的人依然有音樂為伴,國家大劇院經過大膽探索、充分論證,破解諸多難題,聯合多家媒體,在2020年不一樣的春天裡,為樂迷以及廣大觀眾打開了一扇通向藝術宮殿的又一扇大門。當晚,通過各個網絡平臺、各終端觀看音樂會的人次達5000萬次,而加之此前舉辦的同系列三場音樂會,「春天在線」系列音樂會全平臺在線總點擊量突破1.6億次,靚麗的數字充分印證了國家大劇院在特殊時期為藝術愛好者和廣大觀眾探索的全新觀演模式在未來具有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基於場地限制的劇院演出行業或將開啟嶄新的發展模式,這種打破演出空間的演出傳播方式未來將大有可為。
  • 回歸音樂廳 國家大劇院上演「聲如夏花」系列音樂會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國家大劇院「聲如夏花」系列在線音樂會於日前拉開帷幕。隨著北京市降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本場音樂會是疫情以來首次回歸大劇院音樂廳舉行的音樂會。同時,首場「欣欣田園」演出也是為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首場貝多芬交響專場。
  • 國家大劇院十周年回望 演出定格「北京時間」(圖)
    「我對這些年北京的變化感到非常震驚,甚至認不出這是同一個城市。1979年在北京的交響樂演出還是在體育場館舉辦,可現在北京擁有國家大劇院這樣優秀的音樂廳。」作為世界頂級樂團——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的中提琴演奏家,今年10月,沃爾弗拉姆·克裡斯特隨樂團再次來到北京演出,他毫不掩飾自己的驚訝和讚美。  中國觀眾也不是第一次聆聽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的演出了。
  • 哈爾濱大劇院即將恢復演出
    8月14日,因疫情防控閉關二百餘天的哈爾濱大劇院將正式復工復演,14日當天,劇院攜手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連續上演四場大型原創兒童劇《水果部落夢想+》重啟舞臺帷幕。復工在即,哈爾濱大劇院加強每日定時消殺力度,集中採購了完備的防控、消殺物資,專人專項進行人員管控、疫情防控宣傳、物質籌備等方面工作,在確保劇院所有的疫情防護措施做到位的同時做好劇院內外的清潔工作,並在劇院定期的消防安全演習基礎上,增加了不定期的疫情突發事件演習,確保每位觀眾獲得最安心、舒適的觀演體驗。
  • 「8K+5G」全球首次舞臺表演傳播!國家大劇院開啟「華彩秋韻」線上...
    昨天,國家大劇院「公益座」特地把他們邀請到了「繁華眾聲:張藝、陳悅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演出現場。8月8日晚,在金融街購物中心,市民通過設置的8K電視和5G手機等顯示終端。觀看「華彩秋韻」線上系列演出首場音樂會——繁華眾聲:張藝、陳悅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8K+5G」的超高清演出實況。
  • 走進國家大劇院(組圖)
    歌劇院是國家大劇院內最宏偉的建築歌劇院主要上演歌劇、舞劇等、芭蕾舞及大型文藝演出,歌劇院的觀眾廳觀眾廳設有池座一層和樓座三層,有觀眾席2091席(不包括樂池)。歌劇院舞臺採用「品」字形舞臺形式,由一個主臺、兩個側臺和一個後臺構成,有具備推、拉、升、降、轉功能的先進舞臺、可傾斜的芭蕾舞臺板、可容納三管樂隊的升降樂池。
  • 中國國家大劇院介紹
    為了保證水池裡的水「冬天不結冰,夏天不長藻」採用了一套稱作「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統控制」的水循環系統。  國家大劇院結構由三個功能區組成。北入口、地下車庫;功能區包括歌劇院、戲劇院、音樂廳等;南入口、餐廳、機房等服務區。  大劇院南部入口與北部入口「水下走廊」一起延伸至地下6m之處,觀眾通過水下長廊進入大劇院。北側主入口為80米長的水下長廊。
  • 國家大劇院首演獻給建設者(附圖)
    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已經基本落成 9月25日至10月13日試演出    北京晨報消息:舉世矚目的國家大劇院繼6月15日外沿整體亮相之後,已經於9月基本落成。從9月25日至10月13日,在慶祝新中國成立58周年和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之際,國家大劇院將以慰問和測試為主題,舉行試演出。
  • 京劇名家齊聚國家大劇院 「華彩秋韻」線上系列首推戲曲演出
    央廣網北京8月17日消息 (記者 方永磊 實習記者 李聰)闊別半年之久,國家大劇院戲劇場舞臺重啟,再次奏響檀板絲弦,首次在「華彩秋韻」線上系列演出中亮相,並推出首場戲曲類演出——「粉墨人生」國家大劇院京劇名家名段薈萃(第一期)。
  • 國家大劇院推出90分鐘「演出前菜」
    在這特別開闢的30分鐘裡,各大展覽、紀念品店、咖啡廳、西餐廳將全部開放,精彩紛呈的開放式「微演出」,更將讓觀眾享受到物超所值的「演出前菜」。  從「舌尖上的大劇院」到「手掌上的大劇院」  如今,從18點開始,大劇院展覽、藝術品銷售、西餐供應、微演出悉數開放,一應俱全。以往,大劇院的各大展覽僅在白天開放。
  • 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歌劇」《藝術家生涯》演出新意
    9月12日,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歌劇《藝術家生涯》線上直播。普契尼歌劇《藝術家生涯》講述了19世紀巴黎拉丁區一群流浪藝術家的故事,他們拮据卻自由。牛小北 攝戲中故事亦是戲外人生的映照,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也有過一段與此類似的時光。學生時代,他曾懷揣300美元隻身赴德國留學,路上走了七天七夜,隨身帶的兩個大箱子,一個裝衣服,一個裝曲譜。排隊申請學校宿舍時,只能暫住在沒有窗戶和暖氣的地下室裡。
  • 國家大劇院舞臺繽紛多彩 面向各種不同藝術門類
    發布會主席臺攝影 中國網 王銳2008年6月4日15時,在北京奧運新聞中心舉行了「國家大劇院奧運演出季新聞發布會國家大劇院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奧運演出季的具體安排,並回答了記者提問。中國網現場直播。在回答美國國家廣播公司記者提出的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區別的問題時,國家大劇院舞蹈藝術總監趙汝蘅說,國家大劇院的舞臺應該是繽紛多彩的,國家大劇院的演出絕對不可能是完全古典的或者完全是國內的,應該是面對國內國外各種不同的藝術門類,但是請這些團是需要挑選的,因為世界上有很多這樣好的團,需要挑選,也需要跟他們籤訂一個具體的時間,因此在演出季,可能不能完全滿足要求,但是今後國家大劇院絕對是會給大家展示更多的不同門類的藝術
  • 國家大劇院建院十年 奉獻高雅藝術演出8700餘場
    十年來,這座北京的新地標建築中上演了8700餘場高雅藝術演出,售票930餘萬張,舉辦藝術普及教育活動和演出10000餘場,吸引觀眾近1900萬人次。  世界一流的交響樂團、芭蕾舞團以及名家大師接踵而來,先後有800多家中外藝術院團登上大劇院的舞臺。資料圖:大型原創民族歌劇《紅色娘子軍》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舞臺上演。
  • 四川歌舞劇院創排舞劇《家》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歌劇院上演
    央廣網北京8月1日消息(記者賈宜超)日前,由四川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演出的舞劇《家》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歌劇院內上演。此次演出也是該劇作為2015年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和2016年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劇目接受專家的雙驗收。  7月27日晚,北京國家大劇院歌劇院內座無虛席,舞劇《家》在劇院內精彩上演。
  • 國家大劇院公布5、6月線上演出計劃
    5月、6月期間,「聲如夏花」系列線上音樂會將與「春天在線」無縫銜接,並以交響樂、合唱、歌劇音樂會等更加多樣的形式與曲目安排,在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及各大網絡平臺與觀眾持續見面,伴隨大家一同感受充滿朝氣的夏日時光。
  • 攝影手記:「誤入」京劇演出後臺
    京劇中蘊含著深厚的中國文化,京劇舞臺藝術體現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每一個角色、每一段唱腔、每一個身段都能流露出藝術的無限魅力,並將其融入生活之中。春節期間,6臺大戲11場演出,在四方、李滄兩大劇場接連上演。由國家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與本土優秀京劇演員聯袂獻藝,為賀歲京劇帶來新鮮的視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