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戲劇場以上演戲曲、話劇等為主,具有濃鬱民族色彩的絲布牆面體現出戲劇場親切、熱烈而傳統的氣氛,觀眾席共計有1035個席位。 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已經基本落成 9月25日至10月13日試演出
北京晨報消息:舉世矚目的國家大劇院繼6月15日外沿整體亮相之後,已經於9月基本落成。從9月25日至10月13日,在慶祝新中國成立58周年和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之際,國家大劇院將以慰問和測試為主題,舉行試演出。
在昨(17日)天的媒體發布會上,國家大劇院副院長葉一江介紹說, 此次試演出的目的主要是對國家大劇院機電系統、舞臺機械系統、安全保障系統以及有關場地的運行組織服務等各項工作進行測試和演練,為其後到來的開幕國際演出季作好鋪墊和準備工作;同時在慶祝新中國成立58周年之際,慰問感謝國家大劇院的建設者和社會各界人士,劇院原址搬遷居民、各行各業、各系統的優秀工作者、奧運建設者、文藝工作者及新聞媒體都將是大劇院的首批觀眾。
葉一江還透露,在試演出之後,開幕國際演出季也將在今年12月底至明年3月底舉行。屆時,來自俄羅斯、美國、法國、義大利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都將在這裡登臺獻藝。
三大劇場盛裝亮相 三條宗旨構建未來
舉世矚目的國家大劇院即將在9月25日迎來精彩的試演出。在昨天的媒體發布會上記者獲悉,在國家大劇院的4個劇場中,此次試運營的將是歌劇院和戲劇院。昨天,國家大劇院首次邀請媒體參觀了大堂及三大劇場的內部環境。同時,國家大劇院所秉承的宗旨和未來的願景也首次浮出水面。
大劇院·探秘
一座滲透科技與藝術的城市
從緊鄰長安街的北入口步入大劇院,將依次經過北水下廊道→橄欖廳→公共大廳→三大劇場。在這裡,你會立刻感受到國家大劇院遠非尋常意義上的演藝中心,而是一座滲透著科技、浸染著藝術的城市……
夢幻·水下長廊
從大劇院北入口進入,首先經過的便是長達80米的水下廊道。廊道頂部全部採用玻璃天花板,上方的湖水波光粼粼,層層漣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牆壁上,同時與牆上疏密有致的氣泡形裝飾相映成趣,讓徜徉其中的人們仿佛步入到一個亦真亦幻的「未來水世界」。
融合·橄欖廳
穿過水下廊道,就走進了橄欖廳。橄欖廳因其空間形狀酷似一顆橄欖而得名。兩扇大門凝重典雅,其上各有180個橢圓形凸起,既是中國古老門釘的變形演化,又是俯瞰效果下的小劇院,實現了中國元素和現代設計的巧妙嫁接與完美融合。
最大·公共大廳
大劇院內公共大廳的開闊空間目前堪稱全球劇場之最。大廳擁有國內跨度最大的穹頂,可以將整個工人體育館籠罩其中。穹頂由名貴稀有的巴西紅木拼裝而成,明朗大氣的深紅色調暗合中國傳統審美意趣。大廳地板名曰「錦繡大地」,寓意中華民族的錦繡河山。整個地面共劃分為22塊不同區域,使用石材達10種。全部石材均出自國內,其中很多都為稀有品種,如產自河南的「綠金花」就已是絕版石材。
輝煌·歌劇院
歌劇院是國家大劇院內最宏偉的建築,以華麗的金色為主色調。歌劇院主要供大型歌劇、舞劇演出使用,混響時間為1.6秒,席位數2398個。葉院長介紹了舞臺設施亮點:首先它擁有推、移、升、降、轉功能,可迅速地切換布景;特別值得炫耀的是主舞臺有6個升降臺包含了15個獨立可以組合使用的升降模塊,可整體升降又可分別單獨升降,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按照國際流行的做法,安裝了全國唯一的傾斜芭蕾舞臺板,傾斜角度達到6度;吊杆、吊機數量之多居於全國首位;擁有世界領先的車臺互換技術;燈光反應快,可以在幾秒鐘內變換造型。而歌劇院最大看點,則隱藏在牆面裡。牆面上安裝了弧形的金屬網,聲音可以透過去,而金屬網後面的牆是多邊形,這樣就做到了視覺的弧形,聽覺空間的多邊形,做到了建築聲學和劇場美學的完美結合,使得混響時間達到了1.6秒的極佳效果。
典雅·音樂廳
音樂廳潔白肅穆,色調風格寧靜、清新而高雅。共有席位2019個,用於演奏大型交響樂和民族樂。葉院長介紹,音樂廳有四大看點:擁有國內最大的管風琴,發聲管達6500根之多,能滿足各種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抽象浮雕天花板極具現代美感,也更有利於聲音的擴散。而它的材質卻非常普通——混凝土加玻璃纖維;MLS數字擴散牆,有如站立起來的鋼琴琴鍵,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狀是按照數論精確計算得出的;龜背反聲板,可以讓舞臺背後和兩側的觀眾也可以清晰地聽到所有的音樂細節。
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潔白肅穆,色調風格寧靜、清新而高雅,共有席位2019個,用於演奏大型交響樂和民族樂。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傳統·戲劇場
戲劇場以上演戲曲、話劇等為主。具有濃鬱民族色彩的絲布牆面體現出戲劇場親切、熱烈而傳統的氣氛。觀眾席共計有1035個席位,其特色相對顯得比較淺,葉院長介紹說,這是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了中國戲曲表演有更多的眼神表情等細節,必須近距離欣賞,為此而設計了從二樓中間排位到舞臺22米的親切觀賞距離。戲劇場主舞臺設置是「鼓筒式」轉臺,具有世界頂極水準,可以達到邊升降邊旋轉的出色舞臺效果。
大劇院·解讀
一份植根人民 匯集精品的願景 人民性就是面向大眾
葉院長介紹,落成後的國家大劇院在經營理念上,將始終把追求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兼顧經濟效益的同時,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今後,大劇院將秉承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三大經營宗旨。集演出、製作、社會公益於一身,面向大眾開放的文化場所,大劇院將堅持以最廣大人民為服務對象和表現主體,以著力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國民素質為己任,提供更多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精品,創建形式多樣的藝術教育普及途徑。其中將出臺立體化票價制定,滿足不同人群需求;還將開展具有針對性、富有吸引力的藝術普及音樂會、藝術講座和文化藝術展覽,讓更多人能夠接受到一流的藝術教育,提高全民的藝術素質;建立完善四大會員體系,提升專業化服務水準;利用網絡、電視等各種現代傳播技術,通過電視直播、網上劇場,特別是獨特的國家大劇院第五媒體等方式,廣泛推廣、傳播優秀表演藝術,普及文化藝術知識。
藝術性展示國家風範
對於國家大劇院今後在藝術上的追求,葉院長介紹說,大劇院將努力傳播和創作弘揚優秀傳統、反映現實生活的精品力作,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共同享受人類創造的文化藝術經典,實現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繁榮共存。充分展示我國多民族表演藝術的卓越成就,追求藝術性、原創性、經典性,追求名家、名劇、名團、名曲。大劇院將通過藝術委員會和聘請藝術總監,嚴格引進和選擇演出劇目。特別申明的是國家大劇院將杜絕假唱、假奏。
國際性匯聚人類精品
「國家大劇院向世界一切經典的表演藝術敞開大門」,葉院長介紹說,今後將廣泛邀請世界知名藝術團體和藝術家走進大劇院進行演出,並藉助國家大劇院的舞臺,將本土表演藝術推向世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今後大劇院將致力於匯聚人類文化精華,為世界優秀文化提供一個相互了解、相互借鑑、相互融合的平臺。(李澄)
新聞連結
■大劇院·科技
送風設計舒適節能
整個大劇院的觀眾席座椅下設置了送氣孔,副院長葉一江介紹說,這種送風方式使人體感受不到氣流的存在,非常舒適。由於只調節地面兩米以內的空氣溫度,不僅節約能源,而且不會產生噪音。
■大劇院·交通
看演出建議乘公交
副院長王爭鳴介紹,儘管國家大劇院地下停車庫有1000個車位、1500個自行車位,但是「這裡最便捷的交通方式是公交,特別是地鐵。我希望大家前來觀看演出時乘坐公交。」
■大劇院·票價
花很少錢可買站票
副院長葉一江介紹,國家大劇院以人為本,為學生和收入較低的人群預設了站位區,只要花很少的錢買站票,就可以觀看國家大劇院的演出。
責編:張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