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小寶寶的特質就是「黏糊糊」,總喜歡被大人抱著,喜歡被大人哄睡,對身邊親近的人依賴對陌生人高冷。
而媽媽是大部分小寶寶最喜歡的一個人了,就連睡覺時也要確認有媽媽在身邊才睡得踏實。
雨晴的寶寶已經1歲了,上個月她很不舍的把孩子給媽媽帶,自己重新開始工作。
因為知道孩子在媽媽身邊更好,所以雨晴即使每天很累下班也要自己帶寶寶睡覺,第二天上班之前再把孩子抱到婆婆的房間。
剛開始的幾天寶寶有些鬧但很快就適應了,沒想到最近幾天寶寶又多了一個習慣,必須拽著媽媽的衣服睡。
睡著之後不小心鬆開了、或者翻身離媽媽遠了些也要拱回媽媽身邊,而且早上不管多早只要雨晴醒了寶寶都會知道然,後跟著媽媽一同起床。
後來婆婆告訴雨晴寶寶每天下午都會往窗戶外面看,看到媽媽往家走後就會特別開心,這讓雨晴心裡一陣酸酸的很難受。
在小嬰兒的眼中媽媽幾乎就是他的全世界,之所以喜歡纏著媽媽有幾個很暖心的原因,這也是媽媽的「特殊待遇」。
1)媽媽是寶寶最熟悉的人
從他還是個胎兒的時候,就每天聽著媽媽的心跳聲、聽著媽媽說話,等到出生後就會很自然的先尋找媽媽的聲音。
出生後寶寶的視力還沒完全發育完善,一開始看不清媽媽的樣子,但能感受到離自己最近的人是媽媽。
從記住媽媽的味道到後來能看清媽媽的樣子,從這個時候開始就開始對媽媽產生了依賴感。
2)媽媽的「不可替代性」
媽媽對於寶寶來說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尤其是親餵母乳的媽媽。
媽媽的懷抱、媽媽身上的味道、溫柔的哄睡、每天貼心的照顧等等,寶寶習慣了以後很少有第二個人能夠做到。
所以他習慣了跟媽媽在一起,只喜歡纏著媽媽不理會別人。
3)對分離的「恐懼」
小寶寶最怕的就是媽媽不在他們身邊,因為會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
雨晴的寶寶之所以到後來特別纏著媽媽,就是因為每天早上醒來媽媽就已經走了,所以在晚上睡覺時才會抓得那麼緊。
在知道這些原因後想多陪陪孩子,但現在很多女性無法當全職媽媽,生娃不久之後還要走繼續工作。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用其他方式「彌補」寶寶,想要做到並不難。
★ 別騙孩子
大多數家長為了減小孩子在分離那一刻的悲傷情緒,會騙自己去買零食、倒垃圾或者偷偷走掉等。
我們只看到孩子在分別的一刻沒哭,卻沒看到他反過來後多難過。
而且孩子很聰明的,信了幾次後就會明白媽媽的套路,等到再次分離的時候就會更加焦慮,因此我們要跟寶寶說再見,並且按照承諾的時間回家。
★ 給寶寶一個適應的過程
在自己要回去工作或者某一天要出門的時候,不要一下子就離開寶寶,提前幾天有意的鍛鍊他或者跟寶寶說過一會要出門。
這樣寶寶心裡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對於分離就不會感到太焦慮。
★ 回家後認真陪伴孩子
經過一天的分別之後寶寶很期待爸爸媽媽回家,所以回家後放下後手機認認真真的帶孩子玩一會兒。可以是玩遊戲也可以講故事,讓寶寶知道爸爸媽媽依然是愛他的。
糰子媽心裡話:
父母是一個很糾結的角色,賺錢和帶娃總是不能兼顧,如果真的沒辦法繼續帶孩子,那就給足孩子安全感和下班後的陪伴吧。
【今日話題】大家是一直帶孩子,還是中途就上班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