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30日電 (許曉華)近日, 由三元奶粉支持的「堅持『心』標準 做個好媽媽——大型母嬰健康關愛之旅(首站)」在北京舉行,邀請到北京婦產醫院產科主任醫師王琪和現場的300多位準媽媽分享孕期保健知識。
圖為北京婦產醫院產科主任醫師王琪
成人疾病多源於胎兒時期
「大夫,我沒吃多少啊,今天就吃了兩個橙子、半個哈密瓜、一串葡萄打成汁。」「大夫,我今天真吃的不多,就吃了四斤桃。」王琪說,在她的門診經常有這樣的孕媽媽,她們認為控制飲食只是少吃米飯、饅頭就可以了,殊不知這些水果中的糖分是相當高的,極易引起體重的增加。其實,這些都是飲食結構不正確。現在許多孕媽媽攝取過多的肉類、水果等食物,積累了大量糖分、脂肪和油脂,但又對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攝取不夠,營養過剩的同時又屬於營養不良。
孕期體重的增長是衡量孕期營養的標準之一。王琪強調,在孕期的前三個月,體重大約增加2~5斤;在接下來的六個月裡,每個月增加2~6斤,約合每周增加1斤。如果你的懷孕前體重比較理想,整個孕期比較理想的體重增加是23~27斤,絕不能超過32斤。
營養過剩會造成巨大兒,增加成年以後患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風險。但是,很多孕媽媽不知道,胎兒期營養不良,同樣會增加這樣的風險。2006年聯合國營養執行委員會提出,從妊娠到出生後2歲是通過營養幹預預防成年慢性病的機遇窗口期。
心情愉快,是最好的胎教
「大人對胎兒進行聽音樂、說話、念書、甚至念英語等『教育』,準爸媽們也接受到很多胎教的信息,實際上,胎教的問題到現在還沒有得到真正肯定,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王琪認為,與胎教相比,孕婦在懷孕期間更重要的是對自己情緒的管理,她送給現場準媽媽八個字——目不斜視,耳不妄聽,就是說,不好的東西別看,不好的事情聽到了也別往自己身上安。如果一個媽媽在孕期有憂慮、焦躁等不良情緒,會影響孩子長大後的性格。
另外,胎動是孕媽媽關注寶寶成長的重要參考之一,但是,每個胎兒的動靜是截然不同的,有些孩子很活潑,所以無法提供一個準確的胎動次數讓媽媽去判斷孩子發育是否正常,一般來說,胎動晚上多於其它時間,28周之後平均每小時胎動達到3次就是正常的。孕媽媽不必全神貫注地一下一下地數胎動的次數,由此帶來的緊張情緒對孕婦來說不是好事,只需要關注胎動的規律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