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天問一號"抵達發射場,「胖五」就位!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來了!
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已經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正在開展相關準備工作。
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備受全球矚目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即將開展。
文章連結: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0-07/14/content_972881.shtml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0-07/17/content_974133.shtml
大羊駝體內抗體能中和新冠病毒
之前曾發表在權威生物學雜誌《細胞》上的文章稱,羊駝可能是治療新冠肺炎的希望所在,最新的實驗證明,這是真的。
英國《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雜誌14日發表了一項藥物發現:源自大羊駝(llama)的兩種小而穩定的納米抗體,可以在細胞培養中阻斷該病毒與人ACE2受體的相互作用,從而中和新冠病毒。
嗯,果然是「神獸」!
不過此大羊駝可不是我們平常熟悉的羊駝哦,大羊駝屬於羊駝屬,而大家更熟悉的羊駝屬於小羊駝屬。期待在「神獸」的助力下,早日迎來對抗新冠病毒的有效療法。
文章連結:
http://www.stdaily.com/kjrb/kjrbbm/2020-07/15/content_973144.shtml
科學家做出了「變色龍」巧克力
提到彩虹巧克力你可能會想到 MM豆、彩虹豆等,但不用染色劑的彩虹巧克力你見過嗎?
全球疫情爆發之前,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隨意閒聊的時候,產生一個idea。他們決定開發出使巧克力具有彩虹光澤的方法,而無需任何著色劑或其他添加劑。
終於,經過一系列研究和摸索,不使用任何著色劑或添加劑的「變色龍」巧克力誕生了。他們以類似於變色龍的方式來創建顏色,即用其皮膚的結構來散射特定波長的光。
巧克力或許只是一個開端,以後我們的食物、紡織品等也會煥發新的光彩。
文章連結:
http://hb.ifeng.com/a/20200715/14415673_0.shtml
昆蟲間諜成真,「甲殼蟲版GoPro」帶人類換個視角看世界
近日,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打造了一個先進的微型攝像機背包,安裝在了甲蟲的背上。
這個微型背包也被稱為是甲殼蟲版GoPro,內置了可操控的微型攝像機,可以以1-5幀的速度拍攝視頻,並可旋轉60度,甲蟲帶著它穿越巖石小草,給人創造了一個有趣的視角,也給未來的生物研究提供了參考價值。
並且神奇的是,這些昆蟲不會受到研究的傷害,研究結束後還可以活一年!
文章連結:
https://tech.huanqiu.com/article/3z4pefz9KgJ
聯手維生素 紫外線讓血液更安全
利用紫外線消毒殺菌是一種古老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早在1877年就有對太陽光輻射可以殺滅培養基中細菌特性的報導,我們日常生活中,在太陽下曬被子就是利用紫外線除蟎殺菌的典型應用。
作為一種廣譜類殺菌消毒方式,紫外線在血液製品消毒過程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近期,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生物醫學科學系研究人員等利用紫外線與核黃素,對9種血漿和3種全血製品進行處理,結果表明處理後的血液樣本中檢測不到原有病毒,紫外線對血液製品的消毒效果值得肯定。
但是紫外線不能通過直接照射皮膚的方式進行消毒哦,大家出門還是要做好防曬!
文章連結:
http://sn.people.com.cn/n2/2020/0716/c378309-34161864.html
科學新知
你知道你家狗子相當於人類的多少歲了嗎?
「把你家狗狗的年齡乘以 7,就可以計算出它們的『人類年齡』」,這是一個流傳多年的說法,但其實並沒有太多依據。
近日,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卻駁斥了這個說法。
該團隊研究出一個推算狗齡對應人類年齡的公式。根據這個公式,用狗年齡的自然對數乘以16、再加31,就能得出相當於人的年齡。
快去算一下你家的狗子相當於人類的多少歲了呢?
文章連結:
http://news.cnwest.com/tianxia/a/2020/07/11/18918340.html
馬路上的塑料微粒或能飄到北極
此前有項研究稱,全球人均每周攝入約2000顆塑料微粒,總重量為5克。這些塑料微粒來自人類製品,它們在自然環境中逐漸分解,有的進入河流海洋,有的被輸送到更加遙遠的地方,最後甚至成為人類的食物。
最近,《自然·通訊》的一項研究,分析了道路交通產生的塑料微粒汙染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大氣傳播路徑,發現這些塑料微粒被輸運到了遙遠的區域,包括北極。
他們估計每年有5.2萬噸小型塑料微粒最後落到了海洋裡,更驚人的是,道路塑料微粒排放的14%(每年20000噸)落到了遙遠的冰雪覆蓋的地區。
文章連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7/442831.shtm
正確飲食即可安全清除體內垃圾
如何清除體內垃圾,特別是如何避免肝臟和腸道中累積毒素?很多人會想到灌腸,洗腸,甚至是服用利尿劑和瀉藥。
但是俄羅斯直腸科醫生、腫瘤專家葉蓮娜·斯米爾諾娃指出,這些做法可能會導致不良後果,甚至引起其他疾病,要想清除體內垃圾,正確飲食即可——吃足夠的果蔬以及瘦肉、魚肉等高質量蛋白。
當然,如果你吃的很好,卻出現便秘問題,那就要去問問醫生了,可能是你的身體出現了問題。
文章連結:
http://www.xinhuanet.com/food/2020-07/14/c_1126234310.htm
未來北冰洋或因氣候變化掀巨浪
在北極圈,炎熱的夏季並不少見,但近幾個月來該地區屢屢出現「異常高溫」。
全球變暖正在悄悄升級,這是非常「致命」的:
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期刊《地球物理研究雜誌:海洋》線上版近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全球變暖會導致北冰洋海浪氣候發生巨大變化,未來該地區可能會頻繁地出現巨浪,嚴重影響沿海地區居民及基礎設施的安全。
年復一年,地球的最高溫度不斷被刷新。這是來自地球的警告,無視它將給我們帶來災難。
文章連結:
http://life.china.com.cn/2020-07/13/content_41216592.html
2.44億年前清道夫型新鰭魚類化石驚現
對於喜歡養魚的小夥伴來說,清道夫魚並不陌生,它以各種水底垃圾為食而得名,被稱為「水中清潔工」。
最近,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光輝研究員發現了一種距今約2.44億年的清道夫型新鰭魚類化石,並命名為小巧漏臥魚。
小巧漏臥魚標準體長僅3釐米左右,雖小巧而很不起眼,卻是海洋生態系統重要一環,它可以比微生物更快速分解其他動物的遺骸,堪稱海底「清潔工」,對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行非常重要。
文章連結: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0-07/15/c_1126238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