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華東地區作為經濟發達區域,聚集著中國的一批優勢教育資源,歷年來都是各省優質高考生源熱衷選擇之地。眾所周知,在經濟發達城市選擇高校,對學生未來的教育資源、實習平臺、眼界開闊程度、職業生涯等方面會產生重要影響。也許,有人會認為,求學應當選擇寧靜之地,而不應當選擇繁華之處。但是,中國的高等教育力量明顯向繁華之處傾斜,並且寧靜之地的校園也逐漸開始變得「繁華」。既然大學的校園隨處都是繁華,那何不選擇一處更具綜合教育資源的大區。在華東大區的眾多知名大學中,理工類強校作為理工科學生的理想大學,一直是學生和家長目光聚焦點。
在華東地區的知名高校中,理工類強校雲集,並且綜合實力居於全國高校前列,為人所熟知的高校有: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南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高校。在此,暫且不論排名,因為排名是高校的事情,而學生和家長關心的重點應該是選擇一所合適未來發展的大學,考慮的因素主要有該高校所在城市的區位優勢、人文環境、校友影響力等方面。對此,本期科學世界博覽教育品文,以城市為軸線,分別闡釋6所理工強校的特點。
上海,沿海金融中心城市,華東地區橋頭堡,佔據華東6所強校的3所高校,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其中,上海交大的綜合實力最強,而論及理工科實力,三所高校各有所長。上海交大,在全國影響力交大,目前,文理科齊飛,具有豐碩建樹,如果分數能夠達到,毋庸置疑,在上海高校中選擇理工科強校,非交大莫屬。同濟大學,以理工科實力而聞名,尤其「建築」類專業最為強大,此類專業可與清華、東南大學比肩,同時也是「建築老八校」之一,所以,選擇建築類專業,同濟大學當仁不讓。華東理工大學,專業的理工科高校,尤其以「化工」類專業聞名,其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應用化學都是學校的熱門專業,如果學生對化工科學感興趣,那麼選擇華東理工大學沒錯。
浙江杭州與浙江大學,杭州,中國網際網路創新創業之城,發展活力連年迸發,佔據華東地區影響力深淵的「浙江大學」。眾所周知,浙大是一所綜合類大學,而且在全國高校中,發展實力居於眾多高校前列,「雙一流」學科數量與上海交大不相上下。就浙江目前的教育環境來看,浙江大學依然是杭州的領頭羊,另有西湖大學和湖畔大學新鮮勢頭加入杭州,浙大的教育資源也能隨之被推薦。
在浙大的諸多學科中,優勢的理工科專業有,生物醫學工程、力學、機械、光學工程、儀器、材料、熱能、電氣、控制、化工、園藝,土木,計算機應用、心理學、數學等,工科見長,資金注入充足,學生的就業形勢一直被看好。
江蘇南京與東南大學,江蘇,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東南大學地處南京,歷來以理工科而聞名,原國家四大工學院之一。東南大學理工科在南京的影響力,可與同城的南京大學比肩而立。東南大學國家重點學科有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建築學、交通運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專業;自動化、計算機、土木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為國家重點二級學科,也很不錯。數學、生物學、 統計學、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體工程、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是江蘇省重點學科,在省內的影響力也較高,值得報考。
安徽合肥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網際網路企業崛起,人工智慧、半導體產業方興未艾,發展活力四射。地處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堅持不擴招的大學,以培養高精尖的科技型人才著稱,在某些省份只招收理科生,而且招生數量較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雙一流大學建設過程中,有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等學科入選;擁有數學、物理學、力學、天文學、生物科學、化學共6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中國科大是國內實至名歸的高精尖科技名校,學術科研實力強勁,學風踏實嚴謹。在科技創新的實務領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現在發展勢頭火熱的「科大訊飛公司」、「寒武紀科技公司」存在淵源,聯繫緊密。另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高新技術企業的聯繫不限於此,還與華為、聯想、中興等企業存在諸多聯繫。中國科大的學生在實習、就業、升學深造方面具備一定的優勢,這離不開該校創新科技帶來的影響力。
綜合而論,華東地區的理工科學校各有特色,優勢明顯,而且地處經濟發達地區(合肥相比於上海、杭州,經濟實力稍弱,但是創新活力不弱,科技型創新公司不斷湧現),理工科專業學生在學習資源、實習平臺、工作出路等方面,機會較多,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應當著重考慮。【本期科學世界博覽圖文主編/林瑜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