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入託難 「上不了保育園,日本去死」走紅

2020-12-11 新華網客戶端

  前言:

  去年2月,一位日本媽媽因為孩子排隊太久進不去保育園,一怒之下在博客裡寫下題為《孩子上不了保育園,日本去死》的文章。

  文章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孩子上不了保育園,日本去死」甚至入選了「2016年年度流行語」。

  迫於輿論壓力,安倍政府6月發布《日本一億總活躍計劃》中明確提出,要在2017年末將保育園「待機兒童」人數清零。

  近日,又逢入園結果發表,但今年的「待機兒童」數相比去年有增無減。日本推特上「孩子上不了幼兒園 2017」又一次成為了熱門話題。

  什麼是「待機兒童」

  日本的保育園制度是以鼓勵育兒期女性工作為目的而誕生的。其中,認定保育園(獲得政府承認、滿足《兒童福利法》的)保育園因能享受國家補貼,減輕家庭負擔而被多數家長青睞。

  入這類保育園之前,家長需向政府提交記載著家庭組成、職業、收入等信息的申請表。政府根據這些信息給孩子打分並排序,最終按序錄取。

  落選的孩子則成為等待園內空位的「待機兒童」。近年,由於日本雙職工家庭增多,都市圈認定保育園變得「一位難求」,「待機兒童」問題也成為了困擾日本社會的難題。

  2017年的最新統計結果顯示,東京目黑區,三鷹市和江戶川區等歷年的「待機兒童」重災區內仍有50%左右的孩子沒通過第一次篩選。

  據日本共同通信社統計,2017年保育園第一次篩選中未通過兒童數超過39000人,相比去年有增無減。

  面對這樣嚴峻的局勢,首相安倍晉三也終於在2月17日召開的國會上「認慫」,稱無法在2017年末解決「待機兒童」問題。

  少子化嚴重為何仍「入託難」

  明明少子化問題嚴重的日本,為何會陷入「入託難」困境?最主要原因是雙職工家庭的增加。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社會盛行的還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然而近年,一方面政府為了彌補少子化帶來的勞動力不足,開始鼓勵育兒期女性投入工作;另一方面,日本經濟的不斷衰退也讓育兒期媽媽們不得不走向社會補貼家用。

  據日本內閤府統計,以1997年為節點,雙職工家庭比例開始超過單職工主婦家庭。而2014年,雙職工家庭比例已經上升到60%,成為主流家庭模式。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保育園需求急劇增加也就不足為奇了。

  增設保育園為啥這麼難?

  增設保育園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保育士人手不足問題就是一個巨大屏障。

  在日本,一個保育園必須配備60名保育士才能申請成為認定保育園。按統計,為了達成安倍政府截至2017年末接收40萬名待機兒童的目標,保育士人數還欠缺74000人。

  但實際上,持有保育士執照的人並不少。

  據厚生勞動省統計,截至2015年,持有執照卻不願從事保育行業的人數約為76萬人,遠遠超過在職者人數。這些「潛在保育士」為何不願從事保育行業?無非是因為工時長,工資低。

  雖說資料顯示保育士月平均有薪加班時間僅僅為4個小時,但許多在職保育士卻表示,他們還需要做大量準備和總結工作,沒有加班費的「服務型加班」是行業內工作常態。

  辛苦的工作並沒有換來充沛的工資。據厚生勞動省調查,2015年保育士的平均年薪約為323萬日元(約合19萬人民幣),低於全行業平均年薪29.6萬日元(約合2萬人民幣)。

  2013年有離職意向的在職保育士達到了全體的20%,而考慮離職的原因中,「薪水太低」所佔比例最高,為65%。

  2016年安倍政府發布的《日本一億總活躍計劃》中,宣布將從2017年開始提升保育士的月薪2%(約6000日元,合360人民幣)。但這個數字似乎仍然離保育士們的期望相去甚遠。

  保育園質量不過關 父母被迫主動退園

  一邊,招不到保育士建不起保育園是一個問題,而另一邊,好不容易建起來的保育園質量不過關又是一個問題。

  「由於保育園無法滿足孩子的運動需求,因此只能退園重新尋找,」一位東京都文京區的日本媽媽面露疲態。

  身處數一數二的「待機兒童重災區」,卻被迫放棄好不容易得到的認定保育園名額,她的遭遇實在令人同情。

  其實近年,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而導致這種現象的一大原因就是保育園面積不達標。

  日本《讀賣新聞》調查研究部主任榊原智子解釋說,由於日本政府財政預算不足,因此2000年以來為了鼓勵民間分擔增設保育園的負擔,放寬了許多與保育園相關的規章制度。

  沒有獨立庭院而利用附近公園的認定保育園數由此增多。據日本民間組織「保育園家長會」統計,上述東京文京區內的認定保育園中,庭院配備率只有20%。

  然而,利用公園又必然會涉及產生噪音等傷害附近居民的利益的問題,因此有的保育園甚至禁止2歲以上的在園兒童去戶外玩耍,給孩子的發育帶來很大的傷害。

  面對這樣的亂象,慶應大學駒村康平教授認為,如果將幼兒保育事業全部交由市場經濟調控,那保育質量必然會出現下降。

  雖然政府現在面臨財政難問題,但為了實現「增加女性社會活躍度」和「一億人總活躍」等目標,還是應該適當地監管市場。(記者沈穎(實習)、朱超,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

相關焦點

  • 日本兒童「入託難」 保育園和保育師嚴重缺失
    日本兒童「入託難」 保育園和保育師嚴重缺失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結婚生子後辭去工作在家相夫教子是日本傳統女性的選擇  日本爸爸媽媽們很少把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照顧,而是送去保育園。2016年,一篇名為《保育園都進不了,日本去死吧》的博客文章引爆日本社會。一名匿名媽媽在博客中控訴,因為孩子無法進入保育園她不得不辭職。整篇文章諷刺安倍晉三信誓旦旦地提出要實現「女性活躍社會」,寫到「孩子入託都難,我還怎麼活躍?!日本去死吧!」博客發表一個月內,一份有3萬名母親籤名的文件被送到厚生勞動省,指責政府不作為。
  • 2016熱詞「上不了保育園日本去死」是怎麼來的 幼兒園入學難
    每年年末,日本都要選出當年最具話題、反映社會現象的新語·流行語TOP10。比如2015年,形容外國人去日本購物的「爆買」一詞就獲得大獎。  而今年,有一句辱罵日本的話「保育園落ちた日本死ね!!!」(上不了保育園,日本去死!!!)卻赫然出現在TOP10當中。  是什麼,讓日本國民產生如此共鳴?
  • 日本媽媽博客怒斥「上不了保育園,日本去死」
    (日媒視頻截圖)原標題:一位日本職場媽媽的博客引發軒然大波「日本去死!」據說70多年前,殺紅了眼的美軍飛行員曾經在投向日軍陣地的炸彈上塗刷過類似的標語。最近,一位日本媽媽也在其博客發帖中喊出這一口號,猶如重磅炸彈炸響一般,在日本社會攪起一場軒然大波。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
  • 孩子上不了保育園,日本女性質問安倍政府「如何活躍」
    3月8日是三八國際婦女節,在「男女不平等」問題嚴重的日本,對於打出「女性活躍」口號的安倍政權,女性們的憤怒正在慢慢擴大。據《日刊現代》8日的報導,直接導火索是今年2月發生的「保育園風波」,讓更多女性產生共鳴。自民黨在今夏舉行的參議院選舉中,很可能遭到女性選民的當頭一棒。
  • 幼兒園入學困難 日本媽媽急得罵「日本去死」
    原標題:幼兒園入學困難 日本媽媽急得罵「日本去死」 (上不了保育園,日本去死!!!)卻赫然出現在TOP10當中。 是什麼,讓日本國民產生如此共鳴? 憤怒的「日本去死」引起國民共鳴 一切要回溯到2016年2月15日。 一位年輕的媽媽在網上匿名寫下這些內容: 題目:沒上成保育園 日本去死!!!
  • 日本保育園的教育(圖)
    日本的保育園都是非盈利性質,孩子入園費用是由當地政府根據每個孩子的家庭收入而定。而且付費直接通過銀行、郵局或便利店繳納給保育園所在的區、市級政府。之後由政府撥付給這些保育園,同時會有政府額外提供給每一個保育園相應補助。保育園並不知道每個孩子的家庭所繳納的費用,也不清楚孩子家庭的經濟背景,這樣客觀上就能對所有的孩子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 日本媽媽已經急得罵「日本去死」了!
    國際在線專稿:每年年末,日本都要選出當年最具話題、反映社會現象的新語·流行語TOP10。比如2015年,形容外國人去日本購物的「爆買」一詞就獲得大獎。而今年,有一句辱罵日本的話「保育園落ちた日本死ね!!!」(上不了保育園,日本去死!!!)卻赫然出現在TOP10當中。
  • 日本保育園見學1
    因為只打算請一年的育兒休假,而且所在的城市保育園比較難進,所以在區役所工作人員的建議下早早的開始了保育園的調查研究。我和大寶他爸對大寶的教育並不怎麼太熱心,也不希望他從小進行什麼精英教育。覺得只要他在該玩的年紀每天開開心心的就足夠了。所以在選擇保育園的時候沒有特別注重什麼英語教學,還有什麼早教課程之類的,所以先隨便找了一個先去看看見識一下再說。
  • 日本多措並舉解決「入託難」
    但另一方面,作為先決條件的0—3歲託幼保育體系卻存在弊端,所滋生的「入託難」、保育工作者數量不足、保育質量亟待提升等問題嚴重阻礙了日本女性的生育願望與回歸社會之心。因此,日本政府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以解決「入託難」等問題。提高保育員薪資從日本全國來看,「入託難」問題的應對策略首先聚焦保育員的薪資提升。
  • 日本的保育園和幼稚園有什麼區別?
    很多人都理解為保育園相當於我們的託兒所,是三歲前的小孩上的。而幼稚園相當於我們的幼兒園,是三歲以後到讀小學為止上的。那到底有些什麼區別呢。 簡單的說,保育園主要是給因產休結束後父母雙方都必須去工作而導致白天沒法在家照顧小孩的家庭提供的育兒場所。大多數日本家庭都不會讓孩子的祖父母來幫忙帶孩子,所以對他們來說,父母雙方都工作的情況下小孩只能送去上保育園。
  • 看日本企業如何解決職工子女入託難:探訪豐田幼兒園
    新華網東京3月23日電(記者馬曹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日本女性走進職場,全職媽媽減少,但社會上各類育兒設施的容納能力卻並沒有增強,日本社會入託難問題逐漸顯現。許多日本兒童只能在家等待幼兒園空位,被稱作「待機兒童」。
  • 【全球教育新知】日本保育園的一天,可以學到什麼
    下面,就讓旅居日本多年的你可媽媽,可越女士,來為我們講述日本保育員裡的生活,以及她的感悟。 ————————————————可越:畢業於東京大學,雙碩士,中國傳媒大學客座研究員,現任日中傳播株式會社董事。在東京定居19年,孩子正在上保育園。
  • 日本「緊急事態宣言」實施後 千葉縣大部分保育園臨時關閉
    原標題:日本「緊急事態宣言」實施後 千葉縣大部分保育園臨時關閉人民網東京4月7日電(李沐航)據NHK電視臺報導,因疫情持續擴大,日本政府針對7個疫情嚴重地區發布「緊急事態宣言」8日起生效。其中,千葉縣內各自治體基於日本政府的防疫措施,原則上要求保育園等設施臨時關閉,並要求監護人避免前往保育園。其中,千葉市、船橋市、松戶市以及市原市等地近兩日內相繼向監護人發出通知,要求儘量不要送孩子前往保育園。該措施是各自治體進入「緊急事態」後防疫工作的其中一項,其他多地也在積極商討要求保育園臨時關閉的相關措施。
  • 日本梅裡保育園的建築史
    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日本梅裡保育園的建築史。出於要讓廣大兒童都能進入保育園接受教育的願景,園長開始計劃新的建設項目。『』梅裡保育園」(2011年3月竣工,26頁)建於群馬縣高崎市一處自然環境優越的場地。
  • 日本保育園講規矩
    日本:保育園講規矩 5歲的女兒不久前學會騎小自行車,一有空就出去騎。有一次騎到一個小路口,她很麻利地剎住車,往右看一眼,再往左看一眼,確認沒車才往前騎。 我有點好奇,問她這是誰教的。女兒說,是警察教的。再問下去,原來是女兒所在的保育園有次請來轄區警察,給幼童們講交通安全。 警察都講什麼了?我來了興趣。
  • 入託難入學難 日本保育教育資源匱乏影響生育率
    中新網4月19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導,近年來,日本各地區保育資源持續減少,出現了「入學難」、「入託難」的現象,客觀上加劇了人們對於生育的恐懼感,使「少子化」問題陷入惡性循環。資料圖:幾名日本兒童在家人的陪伴下乘坐玩具電動車。中新社發 侯宇 攝由於中小學的大量撤併,導致很多適齡兒童不得不轉到離家較遠的其他學校繼續讀書。儘管當地政府計劃為住得遠的學生開通校車,但這不僅使得學生上學成本增加,由此而來的安全問題也引起了家長們的極大關注。「參加完社團活動回到家已經很晚了,這真讓人擔心啊!」
  • 日本人為什麼不願意結婚?
    為了讓夫妻能夠在工作的同時,也能把孩子送到託兒所和幼兒園,官方首先鼓勵增加幼兒園和保育園的數量,但由於少子化速度太快,幼兒園和保育園卻紛紛合併或者關閉,幼兒園和保育園工作人員數量大幅下降,出現大量的「待機兒童」上不了幼兒園。 因為幼兒入園問題,入園難,曾在日本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 日本護士的孩子被保育園拒收!被告知:因有被感染的風險…
    愛知縣的一位護士媽媽像往常一樣在上班前把孩子送到了保育園,卻被老師告知「保育園現在不接收醫護人員的孩子」。 面對輿論壓力,保育園決定接收這些孩子,讓他們正常去保育園,正常與其他大人孩子接觸。 可是,保育園真的做錯了嗎? 與確診患者在同一棟建築中工作,這位護士就有攜帶病毒的可能性。
  • 好姑姑教研團隊應邀赴日本,與守護型保育園MIMAMORU進行學術交流
    2019年1月21日,應藤森平司先生的邀請,好姑姑學教研團隊於本周赴日本守護型保育園MIMAMORU進行學術交流。讓我們出發吧~凌晨5點,好姑姑教研團隊的大家就早早帶著行李來到了浦東國際機場,心中的期待與興奮難以言喻!
  • 「緊急事態宣言」發布後採取遠程辦公的日本企業大增 多地保育園...
    人民網東京4月8日電(鄭瑾)據NHK報導,4月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後,對象7個地區內的日本企業紛紛採取禁止到公司上班、擴大遠程辦公適用範圍等措施,部分保育設施也臨時關閉。據報導,為防控疫情,日本三井物產公司針對「緊急事態宣言」對象7個地區內的下屬公司,原則上禁止員工出勤。4月8日到5月6日期間,三井物產東京本部以及大阪和福岡分公司的約4000名員工將在家實行遠程辦公。除部分工廠和物流業務外,花王要求其日本國內企業所有員工自4月7日起禁止出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