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古詩詞這樣寫道:「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詩中描寫的夏夜景象令人魂牽夢縈,那明月如鏡,那驚魂的喜鵲在夜色中再也無法安眠,伴著半夜的清風徐來,鳴蟬聲稀,人們在稻花飄香的時光裡,喜說豐收在望,那喜悅掛在了眉梢之上……夏夜更讓人驚喜之處,是可以「聽取蛙聲一片」。這一片蛙聲,匯成了夏夜典型的詩意,散發出夏夜燃燒的激情,迴響著夏夜的熱烈與神韻。
鳴蟬在詩中出現,那不是夏夜最具代表性的呼喚;驚鵲也在詩中出現,也只是在夏夜的沉睡中醒來而已。這些可以鳴叫的蟬與鵲,在夏夜的月色清風中,顯得暗淡無光,只能成為稀稀拉拉中的零星低吟。然而,蛙鳴聲卻不同,那成片的叫聲鋪天蓋地,撩動星月的目光,也撩起了大地喧鬧的篇章。
在夏夜,可以鳴叫的動物還很多。比如蛐蛐,有人叫它「著名歌手」,可以獻上夏夜最流行的一首金曲,讓許多無以安眠的心,在蛐蛐鳴叫聲中,尋找到家園的安寧、幸福與陶醉——那蛐蛐叫,那搖籃搖,那鄉情在胸中回落,那嬰兒在搖籃中搖晃的回憶,在目光裡時隱時現,宛如一幅優美的畫卷。
號稱「鋼琴大師」的蟈蟈,也在夏夜鳴叫,它的伴奏聲如夏夜的更鼓,掀起了夏夜的醇香馥鬱,也掀起了夏夜的撲朔迷離。蟈蟈的叫聲,恢弘激烈,或許在蟈蟈的鳴叫聲裡,能夠讓我們在參透生命的真摯禪悟之後,獲取了熱情與奔放,也放飛著熱情與胸襟。
在迷人的夏夜,我們不只是能夠聽到那些鳴叫的歌唱,儘管那些歌唱滲透到我們骨髓中去了,讓人痴迷,也讓人愁腸百結,因為那是鄉愁的歌唱,也是鄉音的纏綿。與此同時,我們還能夠看見夏夜的舞蹈,那些舞蹈輕盈而親切,在我夏夜的夢中,形影相隨,楚楚動人。
最傑出的「舞蹈家」是螢火,這些小蟲子的兄弟姐妹們,在曠野,在池塘邊,在竹篙叢中,在花園與菜園 之上的夜空中飛翔,灼眼的光亮划過朦朧夜色,細膩的情韻更見人間喜悅,那一尾尾生動的螢火精靈,讓人如醉如痴,也讓人魂牽夢繞。它的身影如半空中打著的小燈籠,跳著熱情的燈籠舞,博得了夜色的青睞,也獲得了夜色中無數的掌聲喝彩……
在夏夜的荷塘裡,一股清新的夜風拂面而來,那空氣中瀰漫著撲鼻的清香。此時荷塘之上,可以看見無數舒展的青青的田田荷葉,還有朵朵綻放著的嬌嬈荷花。此時,荷塘就像一個大舞臺,那綠色的荷葉在夜色中身影優雅,那婆娑起舞的荷花在荷葉之上成為醒目的舞者,在清風徐來時,荷花與荷葉一起搖擺,讓人的感覺猶如進入了到一片仙境迷蹤。尤其這時,在月光下,在無邊風荷的美麗景色裡,如果有一對小蜻蜓在空中來回的飛舞,婀娜多姿,倩影如痴,那種悠閒自得的翩翩舞姿,仿佛夏夜裡蜻蜓點水般的渴望與夢境。
夏夜的老槐樹上槐花開了,香氣撲鼻,讓人想起了那些守在老槐樹下的朦朧時光,有我騎著竹馬,有外婆唱著歌謠,還有鄰家小妹跳起了舞蹈……在夏夜,散發著迷人芳香的梔子花也開了,那花開得大而漂亮,沁人心脾,攝人魂魄。更多時候,我是在江邊的風中,在天空彎彎的月亮之下,守望著一片寧靜,像是在眺望著鄉下的那一片蛙鳴聲。
月光似水,靜影沉璧。夏夜是如此美好,也是如此迷人,我在一個池塘裡看見一群可愛的小蝌蚪,正在嬉戲打鬧地漫遊著,它們很快樂,無憂無慮,怡然自得,那是它們在夏夜裡舞蹈,不久之後,在它們成熟之時就會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