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于越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收錄於話題#觀愛自然39個
在我們車水馬龍的都市中,不乏野生動物的身影,其中松鼠就是最常見的一類。從自然風景區到城市公園,從大學校園到居住的小區,隨著城市的發展與擴張,人類與包括松鼠在內的野生動物正共享著越來越多的空間,彼此的生活也發生著越來越多的交集。
人們感嘆於這些野生動物對於城市驚人的適應性,因而更加需要去了解城市生態與城市裡的「它們」,「城市裡的公民科學家」行動應運而生。作為城市的一份子,我們好奇這些野生動物在人類主導環境下生活得如何;作為保護機構,我們希望與大家探討、推動城市生態系統中人和野生動物更好地共存。
這一次我們又將目光投向了城市裡最普遍的松鼠,希望集社會公眾之力,通過調查來了解野生動物生存的現狀。自八月起,我們在線上和線下分別開展了多項松鼠調查活動,向全國的網友朋友們徵集松鼠目擊情報,又帶著一群志願者小夥伴跑到西湖邊仔細地數了三圈松鼠。
今天,我們就帶著初步的結果來和大家聊一聊這些城市裡的小精靈有多少、在哪裡、又反映了城市野生動物的哪些故事?
01 目標鎖定——全國的松鼠從十月起,我們開始在線上向全國各地的情報員們徵集松鼠情報,請大家告知我們在哪裡見到了什麼松鼠。截止到11月20日,在50天內,我們共收到來自全國24個省份、207人次情報員提交的507隻松鼠的情報,得以繪製出這張松鼠情報地圖:
松鼠情報示意圖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中呈現的所有松鼠情報數據示意地圖均不能作為全國或具體某個地區的松鼠分布圖使用。我們採用的調查方法是邀請大家自主貢獻情報,未對松鼠的潛在棲息地進行系統調查——也就是說我們只調查了「哪些地方有」,卻並不能排除「哪些地方沒有」。大範圍的情報收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一些物種的特點,但並不能僅根據現有數據就直接對各物種的絕對數量和分布下結論。
通過這張情報分布圖,我們可以得知的是,即使是在像城市這樣高度人類主導的環境下,圖中的位點也有適宜松鼠生存的空間。來自北京的情報員們參與最為積極,以一己之力貢獻了近三分之一的情報,緊隨其後的浙江、雲南和四川等地也均是生物多樣性大省。並且,在我們所收到的所有情報中,2020年10月前的歷史信息超過半數,看來大家對松鼠等野生動物的關注由來已久,並非一朝一夕的心血來潮。
松鼠情報地區分布表
情報員們在提交松鼠目擊的同時,還在微博上分享了許多有意思的故事:各式各樣的松鼠吃播、光顧小區陽臺的松鼠鄰居、公路邊的松鼠、為了各種原因打得不可開交的松鼠夥伴……不勝枚舉。這些影像和文字都是描繪不同生境下松鼠行為特徵的寶貴記錄,或許能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城市環境對野生動物習性的影響:
@四夕三日停下了腳步說:#觀愛自然# #松鼠情報#今年1月22日去龍蒼溝觀鳥的時候看到了這隻小可愛!啃珙桐果實啃得可專心了~@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D-D-D-D-Doris:圓明園中的小松鼠,正在挖洞準備埋松果~@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觀愛自然##松鼠情報#
@H昀羲:@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關愛自然##松鼠情報#坐標杭州良渚,良渚文化村。每天都來我家陽臺一遍。明顯比夏天圓了一圈
@好想失憶的jenny:#松鼠情報#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小松鼠是在呼倫貝爾中俄邊境線公路邊拍到的,它在偷偷看路邊拍攝風景的我們。第三張照片中的小可愛是在阿爾山拍的,它用尖叫聲吸引我們。
(山小水:第三張其實是鼠兔,亂入了啊喂!)
02 常見的松鼠在哪裡?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嘗試請「情報員」們在提交情報時,根據物種示意圖辨認常見的六種松鼠:北松鼠(Sciurus vulgaris)、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花鼠(屬)(Tamias sp.)、花松鼠(屬)(Tamiops sp.)、巖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和珀氏長吻松鼠(Dremomys pernyi),並歡迎大家提交照片或視頻予以佐證。在整理信息時,我們又邀請了兩位擅長物種辨認的專家對收到的108份松鼠影像進行了二次獨立確認。
松鼠情報物種辨認表
對比公眾和專家的辨認結果,除去經專家篩選仍不確定物種的25條記錄,公眾的識別正確率高達75.9%。對於絕大多數無法準確辨認的記錄,情報員們都謹慎地選擇了「不確定物種」。因此,嚴格意義上的錯認只有區區4條,佔比還不到5%。這說明在大數據時代下,公民科學志願者們完全有能力承擔起包括物種辨認在內的數據收集工作。
松鼠情報物種分布柱狀圖
總體而言,赤腹松鼠榮膺「最常見物種」稱號,在我國東北部和西北部尤為普遍的北松鼠也有近100條目擊記錄。這些物種大量的數據有可能歸功於自身廣泛的分布,有可能來源於所在地情報員的積極參與,但同時也反映了它們對於不同人類影響程度環境的高度適應性。而相比之下,巖松鼠和珀式長吻松鼠則顯得不那麼近人,各自只有不到10條匯報。
根據收集上來的數據,我們翻閱2009年出版的《中國獸類野外手冊》,繪製了如下的各物種情報與實際分布對比圖:
北松鼠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部和東北部
赤腹松鼠廣泛分布在中國南部
花鼠遍及中國西北部、中部和東北部
花松鼠(屬)情報分布與物種分布對比
巖松鼠遍布中國中部廣大地區
珀氏長吻松鼠遍及中國西南部、東南部和中部,包括臺灣
不難看出,除卻極個別的「異常」分布,比如在北京的赤腹松鼠和在廣東的花鼠,我們所收集到的情報分布大體與文獻中的記錄一致。這說明我們的情報收集的確具有一定的地域代表性,也反映了不同松鼠物種的分布差異。
而即使是表面上的「異常」分布,也不能用「數據錯誤」一概而論,畢竟物種的分布具有變化性。尤其在人為因素的幹擾下,像松鼠這樣個頭小、機動性強,還不時會作為寵物流通的物種更是如此。
@李小6:@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觀愛自然##松鼠情報# 昌平興壽松鼠過馬路
例如北松鼠雖然在北京較為常見,但大多數朋友們都不會想到它或許並非本地物種,查閱2002年出版的《北京獸類志》就未對北松鼠有所收錄。但在2009年出版的《河北動物志》和《中國獸類野外手冊》中,北松鼠的分布便已覆蓋了京津冀地區。資料顯示,北京城市裡的北松鼠最有可能來自寵物逃逸或放生,後來又自行繁衍生息。這短短的幾年時間,就足以讓北京地區的公眾對北松鼠的存在習以為常了。
如今在北京城內天壇、頤和園等地還陸續出現了人為放生的赤腹松鼠,這一情況在松鼠情報中也有所反饋。不知過多久後,北京的赤腹松鼠是否也會被當作「新常態(new normal)」?
當然,除了以上六種最為常見的松鼠物種,神通廣大的情報員們還踴躍提交了眾多「其它松鼠」的位點和照片,和大家一起欣賞一下吧~
@daviddvd:#觀愛自然# #松鼠情報#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給你們來個遠的,日喀則市定結縣陳塘鎮,10月16日,橙腹長吻松鼠(虛了
@蝟胄:#觀愛自然# #松鼠情報#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萌萌噠 紅頰長吻松鼠(Dremomys rufigenis)
@蔣某人不能使用:@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紅白鼯鼠,也可以算個松鼠��️#松鼠情報#
03 北京:從深山到城市的松鼠北京和杭州是貢獻松鼠情報最多的兩座城市,分別有136條和65條上傳記錄。兩座城市一南一北,我們試圖從這些散布的數據中,挖掘城市裡松鼠生存、活動的特點,窺探城市四九城與杭城內松鼠故事的異同。
在北京,能觀察到的松鼠種類琳琅滿目。除了佔據半壁江山的北松鼠,常見的地棲物種花鼠、巖松鼠,有明顯花紋的花松鼠屬(隱紋松鼠),甚至還有上文中提到被放生的赤腹松鼠等。
北京城市規劃分區與松鼠情報示意圖
不同的松鼠物種對於城市內的空間有著差異性的喜好與利用。北京三面環山,城市規劃將其分為了中心城區、淺山區和深山區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太行山脈的東北餘脈、燕山山脈的西段支脈構成了深山區,松鼠記錄主要由偏愛在巖石縫隙間築巢的巖松鼠和常居海拔1000米以上林區的隱紋松鼠(花松鼠屬)構成。淺山區坐落在城市發展的外圍邊界,起到過渡作用。這裡存留著大量的野生動物生存空間,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城市化與密集人口的影響。因而,中心城區和淺山區的報告均以北松鼠為主。
北京松鼠情報區域類型與物種分布柱狀圖
我們將中心城區進一步歸為了城市公園、學校、居民小區和城市街道四類。作為城內遠近聞名的「觀鼠點」,單單一個天壇公園便貢獻了57隻松鼠的目擊記錄,這一方面說明天壇松鼠數量眾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情報員們的時常光顧。值得一提的是,天壇公園作為北京市生物多樣性恢復示範項目點之一,園內光松鼠種類就有至少4種。其它城市公園,如北京動物園、頤和園、圓明園和景山公園也同樣有源源不斷的松鼠情報匯入。城市內的園林綠地是松鼠不可或缺的家園。
@巫馬如雪:#關愛自然##松鼠情報#@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天壇松鼠8圖拼~花鼠拍的太糊了就沒放有一段時間愛好就是去天壇拍松鼠,磕核桃看起來好減壓還遇到過松鼠求偶,松鼠打架,松鼠和喜鵲打架(?),非常有趣了是
與刺蝟情報的結果類似,北京地區的學校也頗受北松鼠的青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一零一中學坐落在中心城區與淺山區的交界處,西靠頤和園,北接圓明園,環境優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雖地處更為鬧市的朝陽區,校內也有成塊的綠化區域。我們因此猜測校園相對封閉安全的環境、校內的綠化程度與植被林型,與綠化所使用的樹木是否能成為松鼠食源等,或許都將影響松鼠對於城市內棲息地的選擇。
北京中心城區松鼠情報分布柱狀圖
04 杭州:西湖邊有多少松鼠?杭州以華東地區最為典型的赤腹松鼠著稱,超過四分之三的目擊均確定是這種毛色橄欖、腹部紅褐、尾尖帶黑的小傢伙。從主城區的城市公園,到良渚一帶的村鎮小區,再到西北山郊的青山村,赤腹松鼠情報的分布連通起城市發展軸與外圍綠色生態空間,反映了這種常見的城市野生動物在不同程度的人為影響下較強的適應能力。
杭州城市規劃與松鼠情報示意圖
西湖風景區對於杭州松鼠的生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整個風景區範圍內貢獻了杭州65條松鼠情報中的57條。從線下調查涵蓋的西湖湖畔,到偌大的西湖景區內的各個公園,甚至是景區公園外的街道,都不乏赤腹松鼠的身影。足以見得整個西湖景區內有著高度適宜城市野生動物生存的自然環境,它們在維護杭州城市生態中正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杭州松鼠情報區域類型分布餅狀圖
西湖邊的赤腹松鼠素來有「西湖第十一景」之稱。今年夏天,我們就在西湖邊開展了公民科學松鼠調查。來自杭州的83位志願者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沿照11條樣線,步行環繞了西湖三圈。在238次目擊中,志願者們總共記錄下了316隻赤腹松鼠的信息。
西湖松鼠調查目擊示意圖
在我們樣線調查的所及範圍內,湖濱步行街、蘇堤北部、曲院風荷、花港觀魚等區域都有明顯的松鼠集群分布;而北山街東部、白堤、蘇堤南部至長橋公園松鼠數量較少。得益於這些寶貴的記錄,我們依照距離樣線法,初步估算出在西湖3.8平方千米陸地可遊覽面積內,生活著超過1100隻松鼠,平均集群大小為1.36隻。
西湖步道的兩側栽種著眾多的香樟,赤腹松鼠常這些園林生境裡的樟樹上構築球狀巢穴,這些樹也貢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目擊。我們因此發問:在以密林為主要生境的孤山、雷峰塔和西裡湖以西區域,和以園林為主要生境的其他區域裡,松鼠對於不同樹木的喜好和利用是否會有較大不同?以初期的數據來看,園林和密林生境區域內赤腹松鼠的密度並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p=0.363)。但在接下來的調查中,我們還將會對這一問題進行更加持續、系統的關注。
@吃狗狗魚:一組特別視角的#赤腹松鼠# #松鼠情報##做自然的朋友#
除了數量,我們也鼓勵志願者們對觀察到的松鼠習性進行了簡要的記錄。大家筆下對松鼠行為的描述五花八門,我們將其簡單地分為了四類:覓食類移動、非覓食類移動、休息、和其它(築巢、鳴叫等)。這些松鼠行為有明顯的時間性特徵,並且似乎與遊人的互動相關:與我們的猜想相似,松鼠大多會在較早的清晨覓食、而後休息;但出乎意料的是,在遊客朋友們接踵而至後,松鼠們似乎又活躍了起來。
西湖松鼠行為時間規律柱狀圖
不過,以上發現的準確性和科學嚴謹性還需要進一步驗證。比如西湖邊熙熙攘攘的人流是否會使松鼠遠離調查樣線,造成誤差?夏季蔥鬱茂密的樹冠是否會讓志願者們漏掉枝葉間的目標?園林和密林生境裡的松鼠密度是否真的沒有差異?針對這些潛在問題,我們進一步改進了調查方案設計,並期待在即將啟動的秋冬調查中,和大家一起繼續尋找問題的答案。
05 所以,為什麼要調查松鼠?「城市裡的公民科學家」行動從發起至今,也走過了一年有餘的時光,它的初衷始終是去探討城市生態系統中人和野生動物如何更好地共存。我們選擇聚焦於松鼠,希望在「城市生物多樣性」這個大議題下找到適合的切入點,以微知著:在城市這樣人類主導的環境下,松鼠等野生動物生活得如何?這些城市野生動物們反映了城市生態的哪些訊息?面對城市裡人與野生動物不同的相處方式,作為保護機構的我們又需要進行哪些幹預或維護?
根據過去幾個月的調查,我們初步掌握了諸如典型松鼠物種的地域分布差異、城市裡松鼠對於棲息地的偏好、西湖周邊松鼠的數量等信息。針對這些結果,我們嘗試與文獻資料進行對比。例如西湖鼠口調查計算得出,西湖陸地可遊覽面積內赤腹松鼠的密度約為2.39隻/公頃;而有研究顯示,在上海城市景觀的棲息地中,單只赤腹松鼠的家域面積平均為1.24 – 1.81公頃,且部分赤腹松鼠家域間存在重疊。這些初步對比的目的是讓我們針對城市野生動物現狀提出更為具體的探究問題,但距離「科學的結論」我們還差得遠,需要更多信息。
城市是由人類主導的環境,因此野生動物的生存與行為習性也註定將受到眾多人為因素的制約與影響。典型的影響因子可能包括綠地的規劃與管理、土地聯結度、食源豐富度、至水源的距離、人口密度/人為活動強度、道路網絡布設等。可以說,城市內的每一片土地都能被解讀為這些影響因子的合集。要想了解這些因素分別會對野生動物們造成哪些影響,則需要更為有針對性的調查設計與分析。
@wonderful-star:5月28日在北京八大處公園看到三隻松鼠,應該都是北松鼠。一隻在樹上吃果子,山頂小賣部經常投餵松鼠,在那裡見到兩隻來尋食物的小松鼠,不怎麼怕人,還會在水盆裡喝水。#觀愛自然##松鼠情報#@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深海之藍c:@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坐標頤和園北宮門剛入園的樹林,拍攝日期2020年3月28日#觀愛自然##松鼠情報# 被智人幼崽投餵香蕉片的北松鼠
當我們對目標物種的生存現狀和城市環境的影響因素都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後,便可以針對發現的問題對症下藥、進行合理的幹預,或是對於人與野生動物和諧共存的成功案例進行維護和推廣。比如前文提到的西湖松鼠投餵和天壇松鼠放生情況——在了解之後,我們或許可以提出或探討一些科學的改善措施,使我們的環境不僅對人類舒適,並且生機勃勃,從而達到保護的目的,形成保護的閉環。
P.S. 松鼠情報持續收集中,歡迎大家掃描下方二維碼填寫收集到的信息~
撰文/于越
稿件支持/蔣天沐
編輯/邸皓
排版/王善瑋
參考文獻
[1] 陳衛, 高武, 傅必謙. (2002). 北京獸類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 鄧濤. (2008). 北松鼠華北亞種在北京的新紀錄. 動物學雜誌, 1, 37-37. DOI: 10.3969/j.issn.0250-3263.2008.01.029.
[3] 李澤偉. (2020). 《北京市淺山區保護規劃(2017年—2035年)》(草案)公示:淺山區將逐步實施人口和建築規模雙控. 北京青年報.
[4] Smith, A. T., & 解焱. (2009). 中國獸類野外手冊. 湖南: 湖南教育出版社.
[5] 吳躍峰, 武明錄, & 曹玉萍. (2009). 河北動物志:兩棲、爬行、哺乳動物類. 河北: 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6] 袁耀華, 劉群秀, & 張欣. (2019). 城市公園中赤腹松鼠的家域特徵及晝間活動規律初探. 獸類學報, 39(6), 639-650.
[7] 詹程開. (2015). 杭州規劃的六條生態帶為城市風道建設助力. 杭州日報.
作者介紹
于越
山水自然觀察項目實習生,耶魯大學環境學院碩士休學中。二分之一個學保護生物學的,三分之一個學計算機的,六分之一個學社會學的。在野保的坑底緩慢找尋方向ing...
項目介紹
「城市裡的公民科學家」
「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公民科學」公益項目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主辦,由桃源裡自然中心和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共同承辦。旨在聯合社會公眾,關注本土物種,收集本土物種數據,建立本土物種資料庫,促進城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秋冬季,我們將在杭州開啟包括紅外相機監測、植物物候觀測、西湖候鳥調查、西湖松鼠調查在內的多個公民科學項目。
觀愛自然(Watching for Caring)
觀愛自然(Watching for Caring)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旨在配合將在昆明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BD COP15),推動和激勵普通公民對身邊的生物多樣性進行觀察,通過觀察了解、增加知識,享受自然的美好,建立個人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激發公眾對生物多樣性的關注,並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可能。
原標題:《四個月,三百人次,一篇城市松鼠日記》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