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學堂」親子插花活動
村民用上「女子學堂」所獲的積分兌換商品
「各位家長和小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你們來這裡了解與花有關的知識,體驗有趣的插花藝術。」近日,在龍陵縣開展的輪值主席親子活動中,40多個家庭正在學堂主角張主席的帶領下學習插花。
「好學生都有什麼興趣愛好」「課外輔導班多是利是弊」「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不一致怎麼辦」「作為家長怎樣支持孩子」……暑假期間,龍陵縣考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3位學生做客龍陵縣家長學校,為眾多前來「取經」的家長和學生傳授了許多「學之有道」的「乾貨」。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近日,在松山幹部教育培訓基地,龍陵縣各級機關組織黨員幹部面對鮮紅的黨旗,高舉右拳,字字鏗鏘,重溫入黨誓詞。
如今在龍陵縣,像這樣的活動每天都在以不同方式舉行。「美麗鄉村女子學堂」正浸潤著百姓生活。
盤活資源建陣地
走進龍陵縣臘勐鎮,「女子學堂」帶來的新變化一目了然:村莊景美如畫、道路平整乾淨、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自新和村愛心積分兌換超市營業以來,越來越多的女性通過「女子學堂」參與到積分兌換中來。「女學生們」在「迷你超市」穿梭,展架上,紙巾、牙膏、洗衣液、洗潔精等20餘種物品整齊地擺放著,供她們挑選。「刷鍋、洗碗、掃地、疊被子是一個女性正常的家務活,有空就參加村上『女子學堂』組織的培訓,沒想到還能獲得積分,積分可以兌換物品。」新和村婦聯主席趙豔鳳高興地說。
龍陵縣著力盤活整合現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強化資源整合和功能融合,打造了「1+6」推進平臺,「1」即依託縣委宣傳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群活動中心建「女子學堂」,「6」即建設6處基地(依託縣委黨校建立理論宣講教育基地,依託縣民政局、縣政務服務局建立文明婚俗實踐基地,依託女企業家協會建立女性創新創業基地,依託縣圖書館建立全民閱讀服務平臺,依託縣全民健身中心和龍山湖建立體育健身服務平臺,依託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各鄉鎮衛生院建立衛生健康服務平臺)。同時,打破「各自為政」的陣地壁壘,強化資源整合和功能融合,切實做到了「一個中心、N點輻射、多重功能、共享使用」。
整合力量強隊伍
每月最後一周的星期五,眾多身穿紅馬甲的女學員們穿梭在大街小巷,把「清垃圾、掃廁所、勤洗手、淨餐館、常消毒、管集市、眾參與」7個專項行動的要求宣傳到每家每戶,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積極參與到全民愛國衛生行動中。
「每到重要節日,我們都會自發組織在家的婦女開展送溫暖活動,豐富居民們的精神生活,傳播時代正能量。」龍山鎮白塔社區婦聯主席趙祖芹說。這些婦女在全社區志願服務活動中發揮著主力軍作用,並在全社區上下營造了樂於助人、文明和諧的良好社會風氣,讓精神文明之花永開不敗。
學堂辦的好不好,實踐效果好不好,關鍵看隊伍。龍陵縣將女性素質提升作為深化公民道德實踐、助力國家衛生城市創建的重要抓手,堅持搭建平臺與壯大隊伍同步,健全機制與拓展陣地相結合,形成了組織體系網絡化、服務內容多元化、活動開展常態化的良好態勢。截至目前,按照「年有安排、季有主題、月有活動」的要求,龍陵整合多方力量,建立「美麗鄉村女子學堂」活動項目庫1個,重點安排活動30項。
創新方式顯特色
龍陵縣臘勐鎮松山村何家寨的郭芹仙曾經是松山村的烤菸種植大戶,現在的她變身「多面手」,養豬、養牛、搞運輸面面俱到。憑藉「全省最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稱號,她辦理了創業貸款。郭芹仙高興地說:「以往貸款手續煩瑣,幾個月才能放貸,現在有了『道德信貸』,審批簡便,入戶實地調查更方便了。」同樣是臘勐人的張曉梅曾經在加油站打工,現在的她經營著一家建材店,同時也是保山市女企業家協會會員、龍陵縣輪值主席。以前,她是「女子學堂」的聽眾,如今,她也成為了「女子學堂」的老師。
「同樣創業,在信譽方面她們都有好的口碑,我們利用評比促先進,讓先進者享受項目的優惠,有效調動在社會擴大再生產領域的優秀城鄉女性的創業熱情。」縣婦聯維權股股長楊孌玉如是說。
郭芹仙、張曉梅的事例是「道德信貸」的一個縮影,她們的「女子學堂」老師身份也充分證明了有「德」好人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用「道德信用」貸得「真金白銀」。
龍陵縣「美麗鄉村女子學堂」,突出「學、講、育、興、揚、倡」實踐形式,形成了「理論宣講」「先鋒引領」「典型示範」「移風易俗」「孝善矩陣」「村莊美顏」「文化惠民」「協商議事」等特色品牌,充分挖掘這些活動品牌的創新點、閃光點和群眾需求的結合點,使之更加貼合群眾需求,彰顯鮮明特色。同時,把女子學堂與基層組織建設、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有機融合,讓女性素質提升與實踐的觸角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呈現在群眾當中,有效提升了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在「美麗鄉村女子學堂」建設過程中,龍陵縣邊探索、邊實踐、邊總結,把學堂辦到群眾家門口,讓文明新風吹進群眾心坎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