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6 12:0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東陽市委報導組 蔡鳳
入夜後,鄉村陷入一片寧靜。王戶口村黨支部書記王德福還在跟設計人員討論完善村文化禮堂的規劃圖紙。經過多次的外出考察和商議,村裡決定改用仿古的工藝和材料,使之與王戶口東派民居特色村的整體風格相協調。「要按照景點的標準去打造,儘管方案調整後建設成本會增加30%,但建成後將成為我們村的一大特色。」
王德福所說的特色不僅停留在外觀,更體現在內涵。位於東陽江北街道的王戶口村至今仍保留有幾百年前的古窯址,這兩年通過舉辦陶藝文化節成為了炙手可熱的鄉村遊景點。為將這一優勢放大,該村決定將選土、打樣、制胚、添色、燒制等陶藝工序展示和陶藝體驗館都搬進文化禮堂,打造陶文化特色館,屆時將為遊客帶來全新的體驗。
一村一品,一堂一韻。據東陽市委宣傳部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東陽是全省農村文化禮堂先進縣(市),近幾年,財政每年至少拿出400萬元用於文化禮堂建設,到2017年底已建成133個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禮堂。在建設的過程中,注重深挖地方特色,因地制宜融入木雕、竹編、建築、影視等文化元素,湧現出了古建博物館、木雕竹編文化館、竹根雕館、橫漂影視文化館、紅色紀念館、農耕博物館、房東學堂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館室,使文化禮堂成為了打造成承載鄉愁、展現鄉土文化的 「村莊客廳」。
才藝表演、非遺展示、志願服務、禮儀傳承……如今的文化禮堂成為了東陽鄉村最具人氣的場所。據統計,2017年共舉辦書法、攝影、戲劇、聲樂等各類文化下鄉活動共900多場,「文化禮堂」杯「我們的村晚」更是成為了村民一度一年的狂歡,還組織部分優秀民間節目走出東陽,到隔壁義烏、磐安等地「走親」。
豐富多彩的活動背後是鄉村文脈的傳承。在虎鹿鎮葛宅村的文化禮堂,一年一度的「孝」文化節,將尊老愛老的傳統禮俗發揚光大;在巍山古淵頭文化禮堂,開辦起了國際性義塾課堂,讓這個歷史上就崇文重教、耕讀傳家的「博士村」重新煥發光彩;在城東街道李宅社區文化禮堂,一盞盞荷花燈綻放出耀眼的光芒,生動展示了李宅花燈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數百年的工藝演變與創新。
文化禮堂在夯築農村精神家園的同時,也推動了鄉村治理方式的轉變創新,促進了農村和諧發展穩定。近年來,東陽各地挖掘了道德故事420個,編立家訓1.6萬餘條,在文化禮堂進行展出,調動了村民自治的積極性,進一步助推了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組織專人記錄村民日常的善行義舉,建立「善行檔案」,每月定期開展「鄉風評議」,年底開展評選「最美村民」「最美家庭」「最美鄰居」等,用身邊好人好事教育身邊人,達到「小善大成」。還組織「道德模範」「東陽好人」「最美東陽人」「最美治水人」等百餘人成立好人輔導隊,分赴文化禮堂與孩子們零距離交流,讓文明新風沐浴「三鄉」大地。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只有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才能凝聚振興鄉村的內生動力。」東陽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東陽今年計劃新建67個像王戶口這樣結合產業特色,集旅田園觀光、遊體驗、文化傳承於一體的新型農村文化禮堂。並將通過開展以鄉村「文化走親」促進交流共享、以「常態化道德培育」提升鄉風文明、以「節慶禮儀民俗」弘揚傳統文化、以「紅色主題教育」培育愛國情懷、以「科普知識講座」提升村民素質、以落實「春泥計劃」關愛青少年成長六大行動,健全黨建和績效考核、星級評定、理事會負責、日常管理等四大機制,紮實推動農村文化禮堂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