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財政拿出400萬 東陽文化禮堂讓美麗鄉村沐新風

2020-12-22 浙報融媒體

2018-05-16 12:0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東陽市委報導組 蔡鳳

入夜後,鄉村陷入一片寧靜。王戶口村黨支部書記王德福還在跟設計人員討論完善村文化禮堂的規劃圖紙。經過多次的外出考察和商議,村裡決定改用仿古的工藝和材料,使之與王戶口東派民居特色村的整體風格相協調。「要按照景點的標準去打造,儘管方案調整後建設成本會增加30%,但建成後將成為我們村的一大特色。」

王德福所說的特色不僅停留在外觀,更體現在內涵。位於東陽江北街道的王戶口村至今仍保留有幾百年前的古窯址,這兩年通過舉辦陶藝文化節成為了炙手可熱的鄉村遊景點。為將這一優勢放大,該村決定將選土、打樣、制胚、添色、燒制等陶藝工序展示和陶藝體驗館都搬進文化禮堂,打造陶文化特色館,屆時將為遊客帶來全新的體驗。

一村一品,一堂一韻。據東陽市委宣傳部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東陽是全省農村文化禮堂先進縣(市),近幾年,財政每年至少拿出400萬元用於文化禮堂建設,到2017年底已建成133個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禮堂。在建設的過程中,注重深挖地方特色,因地制宜融入木雕、竹編、建築、影視等文化元素,湧現出了古建博物館、木雕竹編文化館、竹根雕館、橫漂影視文化館、紅色紀念館、農耕博物館、房東學堂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館室,使文化禮堂成為了打造成承載鄉愁、展現鄉土文化的 「村莊客廳」。

才藝表演、非遺展示、志願服務、禮儀傳承……如今的文化禮堂成為了東陽鄉村最具人氣的場所。據統計,2017年共舉辦書法、攝影、戲劇、聲樂等各類文化下鄉活動共900多場,「文化禮堂」杯「我們的村晚」更是成為了村民一度一年的狂歡,還組織部分優秀民間節目走出東陽,到隔壁義烏、磐安等地「走親」。

豐富多彩的活動背後是鄉村文脈的傳承。在虎鹿鎮葛宅村的文化禮堂,一年一度的「孝」文化節,將尊老愛老的傳統禮俗發揚光大;在巍山古淵頭文化禮堂,開辦起了國際性義塾課堂,讓這個歷史上就崇文重教、耕讀傳家的「博士村」重新煥發光彩;在城東街道李宅社區文化禮堂,一盞盞荷花燈綻放出耀眼的光芒,生動展示了李宅花燈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數百年的工藝演變與創新。

文化禮堂在夯築農村精神家園的同時,也推動了鄉村治理方式的轉變創新,促進了農村和諧發展穩定。近年來,東陽各地挖掘了道德故事420個,編立家訓1.6萬餘條,在文化禮堂進行展出,調動了村民自治的積極性,進一步助推了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組織專人記錄村民日常的善行義舉,建立「善行檔案」,每月定期開展「鄉風評議」,年底開展評選「最美村民」「最美家庭」「最美鄰居」等,用身邊好人好事教育身邊人,達到「小善大成」。還組織「道德模範」「東陽好人」「最美東陽人」「最美治水人」等百餘人成立好人輔導隊,分赴文化禮堂與孩子們零距離交流,讓文明新風沐浴「三鄉」大地。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只有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才能凝聚振興鄉村的內生動力。」東陽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東陽今年計劃新建67個像王戶口這樣結合產業特色,集旅田園觀光、遊體驗、文化傳承於一體的新型農村文化禮堂。並將通過開展以鄉村「文化走親」促進交流共享、以「常態化道德培育」提升鄉風文明、以「節慶禮儀民俗」弘揚傳統文化、以「紅色主題教育」培育愛國情懷、以「科普知識講座」提升村民素質、以落實「春泥計劃」關愛青少年成長六大行動,健全黨建和績效考核、星級評定、理事會負責、日常管理等四大機制,紮實推動農村文化禮堂可持續發展。

相關焦點

  • 淮南:希望田野沐新風 美麗鄉村入畫來
    中安在線訊 據淮南網報導,如今的淮南鄉鎮大地,縱橫阡陌處,一條條道路儼然成為引人入勝的「綠色長廊」,編織著希望的夢想;綠野田疇中,一座座農家小院乾淨整潔、錯落有致;美麗鄉村裡,一股股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道路溝河喬木林、房前屋後果木林、公園綠地休憩林、村莊周圍護村林。
  • 廣袤原野沐新風
    這裡便是桐君街道麻蓬村每天最熱鬧的地方——文化禮堂。麻蓬村文化禮堂有700多平方米,配有舞臺、文化講堂、圖書室等。自投入使用以來,村裡組建了農家演唱團、舞蹈隊、排舞隊,組織開展了「孝老敬老禮」「崇德禮」「新兵入伍壯行禮」「愛心四點半」等活動。「禮堂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活動、可娛樂、可學習、可參觀的好去處,更讓全村有了傳播思想、傳播知識、傳播文化的陣地。」
  • 泗陽:「新風禮堂」助力鄉村人情減負
    連戴恒生在內,六塘村有近20戶在「新風禮堂」操辦紅白喜事。六塘村黨支部書記盛習建說,過去,村民生日、結婚、過壽、升學、買房都要操辦,覺得這樣有面子。禮金也水漲船高,人情負擔越來越重。為減輕村民的人情負擔,村裡根據市縣要求,在村部建起了「新風禮堂」。
  • 浙江玉環:文化禮堂為鄉村賦能
    在榴島大地上,一座座嶄新美觀又內涵豐富的文化禮堂,正在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支點。截至目前,玉環全市已建成農村文化禮堂143家,覆蓋率達78.6%,其中省五星級農村文化禮堂11家,台州市四星級農村文化禮堂19家,四星級以上文化禮堂數佔禮堂總數比例居台州市第二位,並將在2021年提前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 倡導文明新風!江蘇宿遷"新風禮堂"助力鄉村人情減負
    為減輕村民的人情負擔,村裡根據市縣要求,在村部建起了「新風禮堂」。  走進宿遷市泗陽縣來安街道六塘村「新風禮堂」,可以看到,禮堂高大寬敞,足有500平方米,禮堂分兩排擺放著10張圓桌,每張圓桌配備10把椅子,圓桌上擺著「人情減負宿9條」等提示卡。
  • 文明植阡陌 新風沐鄉野
    2016年,村裡修了一個文化廣場;2018年11月,廣場旁又蓋了一座文化禮堂。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侯現波說,禮堂建築主體現已完工,正在裝修完善,現已配齊了音響、燈光和桌椅板凳,5月中旬正式啟用。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鄉風文明建設從何處著手?邢臺夯實鄉風文明基礎,建好用好鄉村文化陣地,多方入手,全面開花。
  • 119座文化禮堂 讓永嘉鄉村精神氣質發生了質的提升
    自2016年新年伊起,永嘉縣農村文化體育建設從提升年邁入深化年活動,在2674平方公裡熱土,119座以弘揚優秀文化、傳播文明新風為主的農村文化禮堂及其568個鄉村文體俱樂部,日益迸發出朝氣和活力,農民的視野、思想境界和鄉村精神氣質,也隨之發生了質的提升。
  • 激活鄉村「沉睡」資產,打造鄉村文化振興的「延平範本」
    搭建三個平臺,盤活鄉村文化資源為滿足鄉村文化需求,盤活鄉村文化資源,延平區通過搭建「古厝生態銀行」民間資本引入平臺、「三堂改書堂」群眾參與平臺、「文化陣地復興」政策對接平臺三個平臺,聚焦鄉村廢棄、閒置學校、禮堂和祠堂等場所,形成「政府+社會+村民」文化建設資金投入機制和參與機制,將舊場所修繕改造成新時代文化陣地。
  • 【攝影報導】甘肅渭源縣:文明新風沐鄉村(高清組圖)
    文明新風沐鄉村  道德是一種力量,她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道德是一面旗幟,她鼓舞人心,引領方向。  初春的一天,記者沿著渭源縣崎嶇的山路前行,去尋找榜上有名的「中國好人」楊愛花。  楊愛花,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她平凡的事跡感動了他人。
  • 樺南美麗鄉村建設結碩果 農村新風正氣揚
    將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納入全縣重點專項推進工作,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從財政、交通、住建、林業等部門抽調了專職幹部和技術人員,與原工作脫鉤,專門從事美麗鄉村的宣傳、協調、推進、督導等工作。各鄉鎮主要領導負責具體推進落實,明確任務及完成時限,責任到人,層層傳導壓力、使全縣美麗鄉村建設規範有序推進。工作人員實地測量。規劃引領,繪一幅生態樺南秀美藍圖。
  • 走進浙江平陽縣蕭江鎮顯橋村 文化禮堂 心靈家園
    從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到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社區)文化活動室,一個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已基本形成。 在鄉村文化陣地建設中,以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文明新風為主的農村文化禮堂正廣泛鋪開。目前,全省已建立3400多個文化禮堂,到今年底將建起5000個文化禮堂。 農村文化禮堂已成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助推器」和村民的精神家園。
  • 建設美麗鄉村培育文明新風
    自該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後,村「兩委」堅持規劃先行,就地取材,不僅打造了鄉村美景,還大大節約了資金投入。近年,孟津縣委、縣政府始終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堅持以「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為統領,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目標,以「農業、農村、文化、旅遊四位一體融合發展」為方向,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公共文化服務提檔、社會保障提標等,全面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繪就現代版鄉村振興「富春山居圖」。
  • 串珠成線點綴鄉村遊 城東開啟「文化禮堂+」模式 
    如何留住即將逝去的鄉村記憶?珠垟——這個有600多年歷史的古村,以建文化禮堂為契機,致力探索「文化禮堂+農耕休閒」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通過文化禮堂建設,村裡建起了美好家園廊、村史村情廊等五廊,成為村民閒時愛去的地方。」珠垟村委會主任柯阿英說,珠垟村把文化禮堂建設和美麗鄉村、鄉村旅遊等相結合,並以文化禮堂為核心區,結合觀賞、採摘等鄉村旅遊項目,吸引遊客前來休閒度假。
  • 新「東陽幫」打造「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永久會址
    論壇會議建築令人驚豔:十來幢低層建築以直欞條的外立面、東陽竹編肌理感的屋頂,形成外觀各異的不規則幾何體,通過空中連廊構成曲折多姿的建築群,國際範十足。淡黃與深棕為主的色調,使建築和諧融入周邊的綠水青山。作為全球首座「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聯盟論壇永久會址,這組建築被當地人稱為「隴上江南」,從土建、裝飾到家具,全部由東陽人打造。
  • 【溫州】緊扣美麗鄉村建設「三步聯動」勁吹鄉間「好民風」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那麼,該如何讓農村在傳承鄉土文化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文明元素,留住美麗鄉愁?2015年8月19日,溫州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會,學習貫徹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精神。
  • 新風鄉村|書香潤蓉城,古戲唱新風!桂陽新時代文明實踐匯聚正能量
    桂陽以此為契機,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基層落地生根,助力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落實落細。在鄉村,桂陽充分利用全縣400多座宗祠古戲臺、古書院等鄉賢文化場所,在城區桂陽引導社會公益組織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打造了「全縣覆蓋、出戶可及、群眾便利」的文明實踐基地。 從縣級文明實踐中心、鄉鎮(街道)文明實踐所到村級文明實踐站,桂陽已在全縣範圍內構建起了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精神家園。
  • 慈谿:美麗鄉村升級版再出發
    抓住秋天的尾巴,在家門口爬山、騎行、訪古道,在山下小村裡吃飯、喝茶、賞風景……從龍山鎮到橫河鎮,沿著橫筋線一路向西,修葺一新的田園伴著錯落有致的民居,在湖光山色的映襯下展開美麗鄉村的畫卷。總投入3億多元的南部沿山精品線串起多個美麗鄉村,已成為慈谿的金名片。
  • 江蘇-常熟~莫城鄉村新地標裡的「時髦婚宴」,移風易俗尚新風!
    酒店的婚宴價格起碼翻兩倍,在文化禮堂裡可以叫「鄉村茶擔」自己燒,村裡還免了場地費,而且這裡燈光音響都有,一點都不輸酒店。莫城街道統籌推進移風易俗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以「婚事新辦」為突破口,堅持以點帶面,突出示範引領,在言裡、長瑞等四個村重點建設移風易俗大禮堂,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培育文明新風,弘揚節儉養德,讓群眾都能參與到文明莫城的建設中,打造「魅力親民人文美」的氛圍。
  • 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來啦,東陽各類活動精彩...
    據悉,我市秋季鄉村旅遊節系列活動將以「1+7」的方式推進,「1」即開幕式,「7」即魅力鄉村風光遊、古宅文化風韻遊、採摘體驗風物遊、特色美食風味遊、山水田園風景遊、鄉村影視風情遊、美麗非遺風俗遊。萬家農村文化禮堂開展慶豐收活動這些天,我市各鎮鄉街道的文化禮堂正在開展和推進各類活動。
  • 威海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鄉野遍沐文明新風
    「美麗鄉村」不僅美在環境,更美在文明風尚。長期以來,溫泉鎮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開展多項主題活動,大力提倡樹立農村文明新風尚。  文化傳承:  建設「精神家園」 扮靚美麗鄉村  文化傳承是鎮域經濟發展的魂魄,是村莊繁榮的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