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一項重大舉措。2018年,郴州桂陽縣被列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省級試點縣。2019年,全國試點單位從50家擴大到500家,桂陽位列其中。桂陽以此為契機,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基層落地生根,助力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落實落細。在鄉村,桂陽充分利用全縣400多座宗祠古戲臺、古書院等鄉賢文化場所,在城區桂陽引導社會公益組織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打造了「全縣覆蓋、出戶可及、群眾便利」的文明實踐基地。 從縣級文明實踐中心、鄉鎮(街道)文明實踐所到村級文明實踐站,桂陽已在全縣範圍內構建起了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精神家園。
走進桂陽縣廟下村,琴聲傳,鼓點響,劇團演員們正在臺上彩排湘劇《漁鼓會》,上了臺是演員,下了臺能種田,大到80多歲,小到30多歲,劇團目前有演員20多人,基本都是村裡土生土長的村民。
今年11月20號,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桂陽縣廟下村被授予「全國文明村鎮」稱號。文明新風,和這些戲分不開。廟下人喜好湘劇、祁劇、花鼓戲,其中以湘劇最為有名。然而,上世紀90年代,隨著唱戲聽戲的人越來越少,讓村裡的劇團瀕臨解散,村民打牌、酒席攀比等陋習也愈演愈烈。為了保住廟下湘劇這張名片,改變村裡的陋習,村裡20多位老戲骨帶頭髮起重組劇團的提議,大家一致同意,讓劇團重新「唱」起來。在不斷創新中,廟下村的傳統戲曲融入當下元素,鄉風文明也被搬上舞臺。桂陽縣洋市鎮廟下村湘劇團團長雷朋光介紹:「現在我們村基本形成了一個很好的風氣,向文化發展,向歌舞發展,向廣場舞發展等等,這些方面都是通過我們那個劇團推廣,村支兩委的帶動下,我們現在風氣越來越好。」
(湖南永興縣自由攝影人鄧寧輝攝)廟下村歷來崇文重教,孝老愛親,村子裡將這些流傳下來的優秀傳統制定成新時代的村規民約。村子裡還成立了老年協會、禁賭協會、好人協會等,讓鄉風文明源遠流長。土生土長的村民雷知成驕傲的說:「我從小就是在這個村子裡長大的,現在我們村的村貌也變得蠻好,賭博根本就沒有,唱戲的也搞得比較隆重。」 如今的廟下村湘劇團共組建軍鼓隊、廣場舞隊等近十支隊伍,2000多人的廟下村有近一半的村民加入了不同的文藝隊伍,每年舉辦大小文化活動20多場次。廟下村也被列為中國保護傳統村落,村裡的文化旅遊成為一張名片,文明新風吹開美麗鄉村新畫卷。桂陽縣洋市鎮黨委副書記李紅文說:「繼續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全面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持續開展移風易俗,培育文明新風,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改善村容村貌,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桂陽是有名的戲窩子,至今仍保留了400多座古戲臺。自2018年10月以來,桂陽充分利用全縣400多座宗祠古戲臺、古書院等鄉賢文化場所,在城區引導社會公益組織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並利用文明實踐基地策劃實施了「新風講習所」、「百座戲臺千場戲」、「三清三禁三勸」等重點志願服務項目,帶動了社會公眾廣泛參與,全縣上下形成了向上向善的良好風氣。桂陽縣文旅廣體局局長朱山棟說:「下一步,我縣將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和文化軟實力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開展文化惠民舉辦文化活動培訓等為群眾提供更好 更便捷的文化服務 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的嚮往而努力。」 「百座戲臺千場戲」品牌活動,立足基層,貼近群眾,參與廣泛,培養了大批戲劇人才,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從2014年至今已舉辦2000場,扶持和鼓勵民間劇團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把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節目送到遍布桂陽縣的大小戲臺,送到群眾身邊。三國名將趙子龍將軍忠真智勇堪稱完美的英雄形象一直為世人所推崇,「趙子龍計取桂陽」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湘劇選段《趙子龍計取桂陽》,將百姓心中的英雄形象搬上舞臺並演繹得盪氣迴腸。
表演曲目:湘劇選段《趙子龍計取桂陽》
演出單位:桂陽縣湘劇保護傳承中心
陣地是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的基礎。桂陽強化陣地建設,充分利用現有文化設施和閒置資產,通過財政資金獎補撬動社會資金投入,在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分別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明實踐所、文明實踐站。 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書香」飄溢,桂陽縣還與新華書店合作,引入社會資金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現文明實踐所(站)與蓉城書屋建設有機融合,使蓉城書屋成為學習交流、讀書分享等文明實踐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市民朱和平就是這裡的常客:「就經常帶我的小孩到這邊閱讀,主要是為了培養他閱讀的習慣。」01 02 03蓉城書屋定期開展休閒閱讀、朗讀會、新書推廣、文化講座等活動,每周六的故事分享會更是吸引了眾多的讀者,成為了桂陽縣新華書店的一大服務品牌。同時,桂陽縣的幼兒園、中小學校、機關單位也會選擇在蓉城書屋舉辦文化活動。桂陽縣新華書店總經理歐宏飛說,蓉城書屋已成為「全民閱讀,書香桂陽」的重要窗口。「我們想通過書屋的建設,主要解決老百姓一出門就有書看,一出門就能買到你心愛的書。」
新時代文明實踐重在「實踐」。桂陽縣先後成立專家學者、「好人典型」、科技人才等13個縣級專業志願服務隊,並依託縣直機關、鎮村等成立基本志願服務隊。目前,全縣有各級志願服務組織700多個,註冊志願者13萬餘人,機關黨員幹部走在前列。桂陽志願者服務歐陽海烈士故居陳列館是桂陽紅色教育的重要基地。桂陽縣委書記彭生智一有時間就會充當志願講解員,給來到基地學習的孩子們上課。
傳承紅色基因,桂陽縣圍繞紅色主題,開辦了「蓉城講壇」、「桂陽故事大家講」、「新風講習所」等活動,讓歐陽海敢於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落到細節,也讓歐陽海精神在新時代,被賦予新的內涵和嶄新外延。 桂陽縣委書記彭生智說:「對青少年的成長,對市民的文明素質,對這個城市的品位,都會有提升。」
如今在桂陽,「保護母親河」、「愛心護考」、「關愛抗戰老兵」、「暖心微服務」等文明實踐活動家喻戶曉,「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蔚然成風。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如簷下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飛進百姓的心坎兒裡。送政策、送文化,樹鄉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好東西要大家一起來分享有請今天的宣講員桂陽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人員羅利斌羅利斌宣講.MP3來自938瀟湘之聲00:0003:16在「機構設置好、陣地建設好、活動策劃好、組織發動好、機制完善好」工作思路的指引下,文明之花在桂陽這座「千年古郡」開放得絢麗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