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一項重大舉措。
2018年8月以來,湖南全面實施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目前共有22個縣(市、區)被列為全國試點,今天我們去到試點之一的衡陽市石鼓區,在那裡,新時代文明實踐正「花香滿城」。
華僑城下三江匯流,進步巷裡人間煙火,中山北路車水馬龍,瀟湘苑裡喝茶聽曲……這裡,就是湖南省22個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市、區)之一——衡陽市石鼓區。
近年來,石鼓區牢牢抓住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縣(區)機遇,按照「資源整合、全民參與」的思路,高標準高質量構建「實踐中心——實踐所——實踐站——時實踐基地」四級文明實踐體系,深入挖掘和弘揚石鼓文化與道德模範精神,積極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文明之花的「種子」在各種長效機制的「澆灌」中開花結果。
今年清明節期間,在石鼓區黃沙灣街道光明社區,來自團結小學五年級一班的學生周家萱在家長的帶領下,把自己想對涼山救火烈士們說的話,寫在信紙上,投遞到「時空信箱」內,表達對英雄們的敬仰。「他們每次救完火之後都是非常累,手腳都起泡,所以我覺得他們真的很偉大。」
近年來,石鼓區大力倡導文明祭祀,讓「雲上清明」、線上祭掃、屏端相見、「時空信箱」、「追思牆」等新的祭祀方式,在石鼓區蔚然成風,人們已習慣於用綠色文明的方式表達對先人的紀念和追思。而這,只是石鼓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一個縮影而已。
城市文明的提升,體現在每一個細微之處。走在石鼓區瀟湘街道荷池路社區,標準化的農貿市場乾淨整潔,人行道平整寬敞,牆體粉刷一新,停車位規劃有序,這個曾經的老舊社區早已不是當年「髒亂差」的模樣。市民朱女士說:「現在我們居民住在這裡,大家都覺得心情舒暢,生活質量都覺得提高了很多」
近年來,石鼓區堅持硬體建設和軟體建設同步發力,全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品質。先後開展了中心城區主次幹道兩廂提質改造、背街小巷改造、農貿市場改造、社區「兩化兩體系」建設、「三清三建」及老舊小區改造,全面實施汙水治理、黑臭水體整治等項目,累計新增城市綠地超過4.2萬平方米,高標準打造樣本點,全方位提升了城市形象。
城市文明,關鍵在於人的文明,群創群治,人民群眾更加安居樂業。這不,在石鼓區合江街道柏樹嘴社區,有一支「幫幫團」志願者服務隊又出動了。志願者唐淑雲與隊友巡邏時,發現一輛摩託車違規停放,她立即拍照發至工作群,社區馬上組織人員將摩託車搬至指定位置。對於自己的志願者工作,唐淑雲樂此不疲:「為黨為國家貢獻我自己的這一份力量,活一年做一年。」
緊緊依靠群眾、全面發動群眾,近年來,石鼓區湧現出了近100支志願服務隊,他們滲入到每個社區、每個單位、每個樓棟,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人人參與的工作格局。
石鼓區還大力推廣「衡陽群眾」品牌,通過招募「衡陽群眾」志願者,引導群眾自我管理、互相幫助,真正成為「衡陽主人翁」、「文明志願者」、「平安守護人」。
今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期間,石鼓區青山街道西湖二村社區的「衡陽群眾」小組長、年近7旬的退休老人周才能每天一大早就帶著隊員們走家串戶、摸排走訪:「作為衡陽群眾,我有責任有義務協助社區把人口普查做好」今年年初,周才能獲得了首批「優秀衡陽群眾」的榮譽稱號。
周才能買菜送到社區老奶奶家裡
一位道德模範,就是一座精神富礦。一個好人,就是一個文明的源頭。據了解,為了更加激勵群眾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積極性,石鼓區廣泛開展「優秀衡陽群眾」、「最美社區」、「新時代好少年」、「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充分發揮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的引領、示範作用,讓一盞燈照亮一大片,一群人帶動一座城。
在鄉村振興的大戰略下,農村不能成為「被文明遺忘的角落」。石鼓區堅持城鄉文明一體化創建,加快推進鄉村旅遊環線建設,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經驗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驅車從衡陽市中心出發,沿北二環直行10多公裡,就到了石鼓區角山鎮利民村,也是如今的「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每天一大早,村民何春芳便開始忙碌清掃庭院樹葉,給花圃澆水,為樹木剪枝,整潔一新的房屋與門口張貼的「最美農家」稱號相得益彰:「每天打掃房間周圍的樹葉,清理屋裡面的溝,以前是我們羨慕城市裡的人,現在是城市裡的人羨慕我們的生活環境。」
近年來,利民村把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當作「鄉村振興」的第一仗,通過制定村規民約,並採取拆除空心房,改造廁所、汙水排放,清理生活垃圾、溝渠塘壩、畜禽糞汙和農業廢棄物等舉措,助力農村告別「髒亂差」,迎來「清淨美」。人居環境大變樣,鄉村顏值氣質得到雙提升,也間接帶動了鄉村旅遊的發展。利民村黨總支書記朱宏華介紹:「現在的經濟集體收入接近四十萬,所以利民村,特別今年豐收節舉辦之後,利民村遊客是每日遞增,幾個農家樂也是爆滿。」
今年3月21日,衡陽市石鼓區角山鎮,市民來到利民村山水蓮花基地的紫雲英花海中親近自然。當天,春光明媚,氣溫上升至29℃ ,不少市民選擇戶外出行。另一邊,山水蓮花基地的工人正在搶抓晴好天氣栽種玫瑰花、芝櫻花,安裝鄉村「夜遊」相關設備。
而對於石鼓區黃沙灣街道松木村村民們來說,好戲連臺、人人可參與,富了口袋更要富腦袋——這是文化惠民+文明實踐給大家帶來的改變。今年國慶期間,石鼓區「文化惠民、送戲下鄉」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走進松木村,表演者帶來了精彩的祁劇折子戲《辭庵》、祁歌《唱支山歌給黨聽》,扶貧題材的現代小戲《雨後彩虹》,給村民們送上了一場文化盛宴。村民肖玄開心的說:「感謝你們,我們看到這樣的節目也很開心」
文化活動,一直是石鼓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群眾興趣最大、參與度最高的單元。近年來,全區鄉村文化活動越來越豐富,「道德講堂」、「農家書屋」、「送戲下鄉」、「百姓舞臺」紛紛湧現,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紅紅火火。如今,石鼓區的文化「莊稼」已紮根大地,老百姓的「精神糧倉」正日益豐滿。
放眼衡陽市石鼓區,豐富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此起彼伏,正逐步打通著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高,大家「群策群力」畫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同心圓」。
送政策、送文化,樹鄉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好東西要大家一起來分享
有請今天的宣講員
衡陽市石鼓區
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
工作人員
劉泳宏
文明如槌
鼓點鏗鏘激越
高質量發展與高水準文明
交相輝映
一個錦繡新石鼓
正向我們款款而來
記者:張楠
編審:蔣嵐、山川、郝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