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輝培優:競賽達人的成長之路,從培養孩子的系統性思維開始!

2020-12-12 網際網路科技潮流

近期,第36屆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和第37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成績揭曉,引發家長熱議和關注。

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及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全國性中學生競賽,其地位遠高於各省自行組織的競賽,不僅為國家培養數理優秀人才,更是為國際奧林匹克選拔中國代表隊選手。

在本賽季中,家輝培優參與培養數理獲獎選手共421位,較去年339位選手,增加了82位,總體提升了24.2%。其中,物理一等獎55人,佔上海總數的98%;二等獎86人,佔比80%;三等獎89人,佔比59%;同時,家輝培優還參訓了江蘇省隊14名選手,遼寧、山西、廣西、浙江省隊各1名選手。此外,數學一等獎43人,佔比52%;二等獎65人;三等獎35人。

藉由競賽的圓滿成功,家輝培優特此舉辦了《2020年數理奧賽分享之夜》活動,共享這份榮譽與喜悅,與往屆數學、物理競賽選手們近距離交流,共同探討競賽生的成長曆程和學習經驗。此外,家輝培優特邀競賽教練團、競賽學霸、學術大咖等等為大家分享學習及訓練模式。

國決金牌獲獎選手及家長合影

家輝培優為高潛力學員錦上添花

本次獲獎選手來源分布特點顯著,華二、上中、華二紫竹、七寶、復附、曹二、上外附中、交附、南模、格致、復興等多所學校皆有所斬獲。作為學科奧賽高端品牌,家輝培優團隊多年來輔助上海拔尖中學生培養。針對校內有志趣參與學科競賽的學生,家輝培優團隊開創了一系列課程體系,著重數理奧賽課程,輔助學生完成初高中思維轉換,還提供了數理化選手們交流的平臺。

在師資方面,家輝培優引進多位頂級名校奧賽教練,並聚集一大批國內頂尖高校畢業的資深老師,近年來更是引入了多位畢業於知名高校的博士教師,同時與高校合作,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共同制定學校拔尖人才的培養計劃。

此次分享活動中,家輝培優董事長彭家輝表示,「正如馬拉松比賽一樣,學習競賽也是一件以終為始的事情,如何獲得理想成績、如何準備訓練計劃等,都需要循序漸進,一步步落實到位。」他認為高水平、有經驗的學科競賽教練必不可少。在家輝培優,學生不再是單純的學生而是參賽選手,教師不再是單純的教師而是參訓教練;教練不但要引領學生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關注學生的綜合發展,甚至關注選手心理等各個方面。就參與競賽的選手來說,要以探索數理奧秘的好奇心和充分的熱愛來驅動自己,鼓勵自由探索和自主專研,解決參賽過程中面臨的各項難題,並最終實現自我提升與自我突破。

家輝培優董事長彭家輝

激發熱情,興趣驅動,作學生的強大後盾

活動現場,不少往屆優秀奧賽選手分享了他們參賽過程中的寶貴經歷與經驗。

對於第21屆以理論和總成績第一名進入國家集訓隊選手徐曉波而言,參加競賽的孩子都具有學習目標明確、學習能力強,並且對該學科有興趣的共同點。「僅僅為了考學,或是抱有比較功利的想法,才來學習競賽,路很難走得長久。」要想在競賽這條路上走得更遠,孩子除了要有興趣,更要有毅力,學校和家長的支持亦是不可或缺。徐曉波建議家長,要把眼光放長遠,關注孩子的後續發展,並配合學校的平臺搭建,給在某方面有特長的學生提供更多機會。

競賽之路激發了學生對學科的熱愛。作為全國第36屆物理奧賽金牌獲得者,馬同學是很多學子心中大神一般的存在。「學習競賽更像一种放松,在參與家輝培優集訓的過程,我覺得很有意思,這促使我想要去了解更多課外知識。一方面興趣是巨大的驅動,因為我對物理感興趣,遇到什麼困難不會放棄;另一方面,家輝培優團隊教練指導我們夯實基礎,把基礎概念理解透徹了,遇到複雜的問題才能舉一反三,學習的困難也就能迎刃而解。」

他表示,學校教練主導的訓練以外,家輝培優團隊給予了他極大的支持。正如應軼群老師所言,人要有夢想,但也要腳踏實地,明確自己的定位,調整好心態,才能自信前行。這些話不僅成為了他學習過程中的暖心鼓勵,更堅定了他繼續走科研道路的決心。

競賽的意義不止是獲獎 重在為國家培養人才

每年在競賽中收穫獎牌的學生,僅僅是參加競賽課程中的一小部分,從一開始學習競賽課程、參加競賽課程培訓和考試,我們就該保有一個「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心態。家輝培優建議家長對競賽持這種心態。

活動交流中,復旦大學魏教授表示,人才是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就要加強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建設。而「學科競賽」作為連接人才培養的橋梁,應當以理性的視角來正確看待。「學科競賽雖然是分科開展,但無論是哪一學科的競賽都要求學生具備全面的素養。參與學科競賽的目的,不止於走上賽場奪獎,而在於打牢基礎學科建設,培養學生的深度思考和對某一領域的深度專注,更在於未來給國家輸送更多頂尖的創新人才。」

作為參與培養IPHO金牌、APHO金牌以及多名國家集訓隊隊員、多名CPHO金牌選手的家輝培優知名奧賽教練,應軼群分析道:「稍加比較就會發現,教育部公布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的學科,與強基計劃學科方向在數、理、化等重點學科方向有明顯的一致性。這體現出中學課程和高校課程在共同探索高校招生和培養方案,有利於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的人才。」

應軼群老師發表演講

「作為競賽教練,我們不僅關注孩子是否具備『競賽』的特質,更關注孩子身上應具備的終生學習的能力。因為數理奧賽都是專注於某一基礎學科的,學生的思維在培訓過程中能夠不斷觸類旁通,重點表現在語言、邏輯、想像力學等多個方面的開發。尤其青少年時期,很有必要參與相關競賽活動,進而提升個人能力。」前IMO金牌得主、參與培養多名國家集訓隊隊員的家輝培優數學奧賽教練康嘉引如是說。

康嘉引老師發表演講

通過本次分享活動,家輝培優以一份出色答卷,展現了團隊在學生學習能力培養方面的強大實力。同時,優秀學員的分享也讓更多學生和家長明白,不是為了競賽而競賽,而是重在培養競賽思維。競賽中的一些題目和解題思路能夠更加促進學生的能力成長,亦可以推廣給更多的孩子了解和學習。

家輝培優作為學員引路人,對於在競賽中能夠參與並長期跟跑的選手亦有著美好的展望——無論獲獎與否,競賽都將成為學習生涯中難忘的珍貴經歷。在未來,他們都將擁有較強的抗挫折能力和耐力,在學習之路中也將更有自信,堅定邁向成才之路。

相關焦點

  • 從老師工作室到年營收1億元,家輝培優如何面對全國性教培機構競爭
    成立於2012年的家輝培優似乎給出了答案。今年2月,家輝培優完成了數千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有成創投。「2019年我們開始與資方接觸」,創始人彭家輝說,從內部來看,企業發展需要資金;從外部來看,企業需要提升競爭力,融資便成了家輝培優發展的必然選擇。在融資前,這家上海本土培訓機構曾經歷過三次轉型。
  • "倒計時"從踏入高一開始,家輝培優為你送上高效學習攻略
    如何讓高中學習有一個全新的開始?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高中的學業,並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這些都是學生們必須面對的挑戰。針對這些問題,新生們要及時作出調整,不要沉溺於初中學習慣用的模仿和定勢分析,導致高中階段的成績落差。
  • 2020年央廣網教育峰會:家輝培優品牌總監魯峰
    12月3日,家輝培優品牌總監魯峰做客央廣網教育峰會訪談直播間。 家輝培優品牌總監魯峰主持人:各位央廣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央廣網教育頻道系列訪談節目,這裡是央廣網2020教育峰會的直播間,首先恭喜家輝培優榮獲「2020年度影響力在線教育服務品牌」獎項,節目的開始請您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以及品牌的基本情況?
  • 為選拔培養綜合素質優秀人才,成都綿實外開啟強基培優早期培養計劃!
    在培養每個孩子的終生學習力和一生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的基礎上,從小學開始培養廣泛的興趣,初中培養科學的思維,高中培養開拓性的研究性能力。未來,成都綿實外將把志趣堅定、稟賦優異、綜合評價、優中選優作為強基培優早期培養計劃人才選拔的主要原則。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具備系統性思維,如何培養訓練這種思維
    系統性思維起了關鍵作用,具備系統性思維,是極其關鍵和重要的。而這種系統性思維的能力,也是一個人最核心的能力之一。是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具備系統性思維,才能更加準確地認識到這種錯誤和偏差產生的根源,找到解決方法,才能更好地去預防錯誤和偏差,當出現錯誤和偏差的時候,才能快速的去糾正,確保能夠在正確的軌道上前進。既然系統性思維對我們有這麼重要的作用,那麼我們要如何來培養和訓練自己的系統性思維呢?
  • 火熱招募中|英語培優黑馬營,高性價比+習慣和能力培養
    隨著俱樂部英語培優黑馬營的一期期開展,越來越多家長參與了黑馬營,感受黑馬營,見證了黑馬營帶給自己和孩子的巨大改變和成長,借用我們會員媽媽的話「超乎想像,超乎預期,驚喜不斷」,有太多故事想跟大家分享,會陸續整理通過公眾號【黑馬營會員畢業展
  • 9歲女孩的英語學習經驗分享:鯨魚外教培優培養女兒英語思維
    最近這幾年大家普遍開始重視孩子英語能力的培養,從小就開始讓孩子走國際化教育路線,不僅安排這種培訓班,還會給孩子報名一些國際夏令營之類的活動。有了身邊這些家長的帶動,我也早早就讓女兒開始了啟蒙,到她上小學之後,又開始為她尋找專業的學習機構,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我才知道了鯨魚外教培優。
  • 鯨魚外教培優CEO吳昊:讓孩子在英語學習中鍛鍊批判性思維
    本屆論壇圍繞「Creation創新、Interconnection互聯、Participation 參與」等維度,研討教育發展新變革,探討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活動中,鯨魚外教培優CEO吳昊接受了在線採訪,以下是本次採訪的精彩內容。
  • 美國創新大學Minerva助力學而思培優 培養國際人才六大核心能力
    隨著社會文明的高速發展,人們開始更多地從自身角度重新審視教育發展的問題。例如,當代學校教育和未來學校教育應如何調整,從而更好地適應以學生為主體的時代的到來?這也與學而思培優「受益一生的能力」的品牌理念不謀而合。在剛剛過去的GES未來教育大會上,好未來總裁白雲峰指出,在學生的成長模型中,知識力、學習力、思考力十分重要。而伴隨著「教育+科技」的融合,學習力和思考力或將成為學生成長發展的關鍵。閱讀能力、溝通能力、探索能力、抽象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思辨性思維,將成為未來人才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
  • 這個33年教齡海澱名師打造的數學思維"培優"課, 憑實力讓3-12歲孩子愛上數學!
    孩子3~9歲,是接受數學啟蒙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不需要讓孩子去做難題怪題,但是一定要重視對孩子基本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思維就是孩子肯動腦去「想」,去「思考「,這是在根源上的事情。如果一個孩子思維又準確,表達的角度與眾不同,不僅反應很快、還想得很深,那就是好的思維。教研團隊由周爺爺這樣的資深數學思維專家領銜,做出來的課程體系質量是非常先進、專業的。
  • 系統性思維與能力
    為了更清晰地感知系統性思維能力的強大作用,我們用線性思維與之對比。 線性思維         一般人認為:因為A導致了B,要改變B的結果,就要消除A,且消除因素不再延伸和擴展。這就是典型的線性思維方式,也是很多人的思維方式(儘管他們知道系統性思維這個概念)。
  • 應對新中考,初中同學要不要走競賽之路?
    譬如在他的闡述中,他對同學們的物理學習的思考並不是停留在補弱或培優這種斷片式的幫助,他言談中總是流露出對邏輯與結果的思考,進而反導過來,如何通過系統的學習與建構物理知識模型,才達到學好物理的目標。譬如他作為學生時,對高考與競賽秉持著取捨意識和付出的思考就相當成熟,這對正處於初中的同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 成功的家庭教育,在於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說起面向未來培養孩子,一定離不開這個思維 —— 成長型思維。有人說,它是「換一種思維,換一種活法」。成長型思維也被公認為近幾十年裡,在教育界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道理咱都懂,都知道「成長型思維」很重要。
  • 重視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面對挑戰和困難,孩子能夠更好成長
    孩子成長型思維,都是家長這樣培養出來的很多時候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有所作為,但卻苦於不知道方法,對於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成長型思維,孩子如果能夠從小具備這些,將來長大了就能夠更好地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那麼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呢?一個孩子如果能夠在失敗中吸取教訓,找到讓其成長的方式和經驗,那麼就可以說這個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
  • 哪種孩子適合參加奧數競賽,並最終能夠站在國際競賽的舞臺上?
    往年奧數可以助力升學,今年卻成了不定因素,但我想說的是學習奧數的目的不應該定位在升學催化劑上,學習奧數就近的說奧數是思維的體操,可以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至少學習了奧數會加深理解學校課本上的內容;學習奧數長遠的說可以參加競賽獲獎,儘管小升初大搖號了、高中考大學不加分了,但只要你學得好可以參加高聯賽,參加奧數冬令營,甚至站到國際奧數競賽的舞臺上
  • 從「玩」開始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思維
    就可以有效開發孩子們的創造思維。巧手丫益智手工樂園致力打造一個「孩子開心,家長放心」的DIY親子俱樂部,讓小朋友每天都玩不一樣的手工,以此培養孩子的合作力、定力、耐心、專注力、創造思維、空間思維及藝術天賦。
  • 學習達人導學 | 樊東:「學習強國」技能欄目為我的技能成長之路指明了方向
    隨著「挑戰答題」模塊的增加,也讓眾多「學習達人」摩拳擦掌,湧現出一大批挑戰答題通關達人,同時也湧現出許多好的學習方法和經驗,對於不同的欄目和學科,達人們也有著自己不同的借鑑。從今天起就讓我們通過「達人導學我來啦」欄目,跟隨這些通關達人一起了解他們的學習秘籍吧。
  • 競賽 | 如何培養孩子擁有「世界級」數學思維?
    數學作為各種學科的基礎,重要性大家都可想而知,但國內數學教育強調計算能力,然而國外的數學更加重視的是數學思維的培養,所以適當的參加一些國際性的數學競賽,儘早培養自己的數學思維,打好數學基礎,對於那些以後有志願想學習理工科專業的同學來說,是極有必要的。
  • 步步培優 | 步步培優(原葡萄英語)購課省錢攻略來了!附孩子英語學習規劃指南!
    孩子的英語學習分為3個階段:❤️零基礎階段⬇️:💪重點:興趣、語音語調的學習;✨關鍵:輸入地道一致的語音,聽說為主; ⭕️規劃:所以作為這個年齡端的家長,【培養興趣】是關鍵,其次是選擇地道的內容進行輸入,最好是能夠交互互動的,因為英語是一門語言,一定要能夠互動的
  • 大J小D談育兒:父母的成長型思維 定義孩子培養的格局
    當父母幾乎沒有不焦慮,從最開始保證孩子健康、到隨著孩子長大,各種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挑戰要持續很多年。但是世上沒有父母學校,在父母這個角色裡,很多人都在同一起跑線上,摸著石頭過河,邊教邊學。  在這些不確定中,早教達人、育兒暢銷書作家、微信公眾號大J小D的作者大J選擇了從頭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