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魯豫皖特委與後沙馮村的抗戰故事

2020-12-22 滕州新聞

點擊上方

「滕州日報」

關注我們!

在滕州市羊莊鎮和山亭區交界處的薛河岸邊,有一個後沙馮村,史稱滕嶧邊聯區。其東部是沂蒙山區邊沿的群山,村西隔薛河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與魯南人民抗日義勇軍誕生地南塘村隔河相望,不僅因為1938年曾是蘇魯豫皖區邊特委駐地、解放戰爭「沙馮慘案」而出名,還因這裡有像莊興岱、柏效業等一樣的熱血青年為抗戰和解放戰爭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他們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作出了貢獻和犧牲。

1936年蘇魯邊區特委在滕縣二區南塘、沙馮、莊裡一帶開展活動,進步青年莊興岱在邊區特委領導朱道南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莊興岱,1887年8月1日,出生於羊莊鎮後沙馮村。莊興岱自幼經受磨礪,在讀私塾期間經常挑燈閱讀到深夜,出於對知識的渴求,后庄興岱又在滕縣華北神學院就讀,師從於黃以元先生。他跟著黃以元先生,接受了思想比較先進人士的教育和啟發,思想進步很快,更增加了愛國的熱情,畢業後被學校錄用任教工作數年。他志向遠大,同情勞動人民,憎恨貪官汙吏,也為他日後走上革命道路打下基礎。

莊興岱想到了家鄉山區許多孩子因為家窮上不起學,要求回老家後沙馮村辦學。在黃以元先生的指導下,莊興岱在家鄉開辦了一所基督教學堂,免費招收本村及周邊村的貧困學生入學就讀。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並對一些進步青年進行抗日宣傳。如今88歲的村民楊位榮,曾經和父親楊藝義借住在莊興岱家,他回憶說,小北塘楊玉芸家裡非常窮苦,和盲人母親艱難度日,到處流浪要飯,莊興岱知道後非常同情,不光免除了他的學費,還讓他娘倆住在學校裡。在辦學的五六年時間裡,學生達到數百名,莊興岱的興學義舉傳遍鄉裡,深受人們尊敬。1936年莊興岱在蘇魯邊區特委領導朱道南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更增加了他的愛國熱情。莊興岱借親侄子莊鼎龍開藥鋪作掩護,給抗日組織做了不少好事。

莊興岱

1936年冬,蘇魯邊區特委有一份從棗莊送來的信件需轉至微山湖,要求區委必須在24小時內,安全傳到下一個情報站——微山湖西的鹽店。身為地下黨員的莊興岱接受了委派,帶著兒子莊訓龍夜間前往送信。時值嚴冬,微山湖冰面已封凍,兩人手拿木棍,一是為了在冰面上行走探路,二是可以在陸地上防狗,天亮準備登陸時,發現岸上有敵人巡邏,同時對方也看到了湖面上有人,莊興岱父子迅速躲進乾枯的蘆葦蕩裡,敵人連發多槍掃射,二人趴在冰面葦叢中一動不動,忍受寒冷和飢餓,一趴就是幾小時,後二人借蘆葦叢的掩護轉移到了另一個村莊,肩抗蘆葦扮成漁民的模樣,歷經磨難艱苦將信件送到目的地,圓滿完成了任務。

1938年5月初,徐州被日寇佔領,中共蘇魯豫皖特委從徐州轉移出來,郭子化等人來棗莊找朱道南推薦個比較安全的地方。朱道南說嶧縣和滕縣結合處,有自己發展的黨組織,就在西集、老古泉、後沙馮村一帶。經郭子化一行考查,認為後沙馮村非常隱蔽。沙馮莊興岱家有基督教堂作掩護,加之又是本村村長,院落很大,在村子最東邊,門口有條大溝直通東面山區,西邊靠河,河西岸就是總部南塘,相差一裡多路,故決定把特委機關設在後沙馮村的莊家大院。於是就在老古泉召開了動員大會,商討滕沛嶧聯合武裝起義,特委決定在南塘舉行聯合起義,成立魯南人民抗日義勇總隊。總部設在南塘(離李樂平家近)。

特委機關駐後沙馮村莊興岱家,郭子化、叢林、朱道南、李樂平等特委及義勇隊的領導,經常在夜晚到莊興岱家裡秘密開會,並讓已經是中共黨員的莊興岱用教師的身份作掩護,幫著發展黨員和義勇隊隊員。他們還經常利用莊興岱組織的教堂、學校,於禮拜天組織群眾禮拜講經的機會,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宣傳抗日進步思想,動員群眾一致抗日。這裡成為郭子化、叢林、朱道南、李樂平等邊區特委和義勇隊的領導者秘密聚會的地點。

1938年6月中旬,天氣悶熱,後沙馮村進了600多名義勇軍,說是要在村裡休息吃飯,夜間打鬼子。郭子化派莊興岱安排村民燒湯做飯,因莊興岱是地下黨員又是後沙馮村村長,他就到富有戶家中安排燒湯的送煎餅菜的,軍人正吃著,助手郭成法來報告莊興岱說:「湯太少,不夠喝的。」莊興岱來到院子裡一看還有一桶湯沒喝,問:「軍人咋不喝這桶湯?」軍人說:「這湯太稀。」莊興岱問郭成法:「這是誰送的?」郭成法說:「別人誰敢,是你親侄子莊常龍送的。」這時脾氣暴躁的莊興岱說道:「把他喊來。」莊常龍來到後被他叔打了一頓,說:「他們是打鬼子的軍人,不吃飽飯咋行,再燒一桶來。」莊常龍只好又重新燒好喝的,這體現了莊興岱不徇私情對義勇軍的關懷愛護,對日偽軍的刻骨仇恨。後來,去羊莊攻打申憲武司令部的義勇軍部隊大獲全勝。

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特委活動圖(1935年2 月-1938年8月)

莊興岱和李樂平、李貴斌都是黃以元先生的學生,他們對黨特別忠誠,發展周邊不少熱血青年參加義勇軍,特別優秀的發展為黨員。莊興岱在沙馮村裡曾發展了王奎元、劉振友、莊興國三人加入了黨組織,後成立秘密黨支部。幫著義勇隊、八路軍做了很多的事,並讓兒子莊訓龍和進步青年楊家業跟著朱道南參加了抗日遊擊隊。

隨著抗日形勢的惡化,邊區特委和義勇總隊轉移到東部山區,郭子化書記被組織上調走。義勇軍隨後都轉移到抱犢崮山區和八路軍一一五師匯合。臨走時組織上決定留下了莊興岱,堅持敵後抗日。莊興岱堅決服從黨組織安排。

1939年6月初,中共特委領導朱道南派地下黨員莊興岱去棗莊西陳莊村「義和炭廠」送一封密信,安排找王志勝或者洪振海都行。當時莊興岱因家中有急事,腳也疼不能親自去,讓別人送去又不放心,後來決定讓自己的大兒子莊祥龍前去(因莊祥龍認識洪振海,加之他妻子就是郭裡集人,經常來棗莊路過陳莊,路熟悉),來到陳莊「義和炭廠」後,沒找到洪振海,把密信交給了王志勝,(後來得知「義和炭廠」被日軍發現,讓他們立即轉移,成立八路軍魯南鐵道隊旗號),在返回的途中突下暴雨,把急著趕路渾身是汗的莊祥龍淋得全身溼透,又來到浪當河渡河,差點被大水衝走,連嚇加水激回家後發燒不止,醫治無效沒多久病故。後來媳婦帶著女兒回到娘家,1960年餓死在郭裡集,至今骨骸也沒起到沙馮老林……莊興岱為了抗日搭上大兒子莊祥龍一家三口的生命。

1939年11月11日,滕縣日偽軍數百人,自西向東來攻打南塘、大北塘,南塘、後沙馮等村的自衛團配合八路軍奮起抗日。莊興岱親自帶著兒子莊訓龍,學生楊芝義、楊玉芝等,冒著生命危險,抬著煎餅、菜和湯往西邊沙河、民莊西頭河灣內前去給八路軍送飯。激戰一晝夜,擊斃日偽軍60人,殘敵逃竄。

在莊興岱擔任後沙馮村村長期間,由於前來村裡要糧的太多,日偽軍、國民黨、八路軍,一個月內就有三四夥人前來催糧、要衣、要吃食、要菜。莊興岱因為是中共地下黨員,總是儘量滿足八路軍、遊擊隊的需求。1940年1月,八路軍六八五團派人到後沙馮村籌集糧米,莊興岱把自家和鄰居家的穀子碾成米給八路軍帶走,寧願自己餓著也要支持抗日。並想方設法地糊弄日偽軍,因此得罪了敵人。

魯南人民抗日武裝起義示意圖

1943年8月15日晚上,由於特務告密,莊興岱被日偽軍抓走後,用日本軍車押到西集大寺廟(現在的普照寺)受審,讓其交出地下黨員名單。在敵人的嚴刑逼問下,莊興岱寧死不屈,一句話也沒有透露。日偽軍知道莊興岱是地下黨員,再嚴酷的刑罰也問不出個結果。遂於23日晚,將莊興岱押到西集南、常山村東路旁的水井處,再次進行毒打逼供。莊興岱臨危不懼,高喊「我叫莊興岱,是後沙馮村人,我是共產黨員,打倒日本鬼子!共產黨萬歲!」之後被日偽軍綁上巨石,推到了井裡,英勇犧牲。

莊興岱等同志為抗日捐軀,他們的抗日事跡依然在當地流傳,人民沒有忘記莊興岱。2018年重走父輩抗戰路的魯南蘇魯豫皖特委和人民抗日義勇軍革命後代們,從北京出發到徐州、到市中老古泉、南塘,來到後沙馮村後,對莊興岱十分敬仰,他們面對莊興岱曾經居住的老屋,提議修復特委曾經的居住地,建個紀念館,再現當年特委機關和魯南抗日總隊英勇抗戰的事跡,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共蘇魯豫皖特委抗戰的歷史,使之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柏效業,1923年出生,1938年受莊興岱的進步思想影響,參加了村裡的青抗先民兵組織,隨後又參加義勇隊第二大隊,1944年轉入八路軍入伍,他不怕犧牲英勇善戰,從戰士幹到班長、排長,後擔任十七團二營五連連長,1948年在攻打西集盧山口(洪山)時光榮犧牲。

莊興元,字耀中,1912年出生於後沙馮村,師從莊興岱,其少立報國鴻志,離家從戎北伐,戰軍閥北上千裡,黃埔六期學員,好學聰穎,文武兼修,步炮皆精。八年抗戰硝煙,奉國軍之命由皖而赴北平,先後參加陽城山、翼城縣、南羊圈、龍門戰鬥,後在忻口會戰、娘子關戰役參加戰鬥百餘次,抗日雄魂貫長虹,被國民黨授予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一生愛國,解放戰爭時,崇尚和平,反對內戰,帶兵投營起義,加入中共陣營,曾護送劉少奇北上,曾教授學院炮兵,曾參加抗美援朝,解放後,曾任滕縣政協委員、常委。莊興元胸襟坦蕩,豁達真誠,寵辱不驚,烽火歲月躍馬揮鞭疆場揚名,解甲返鄉歸隱沙馮茅舍亦無怨聲,79歲病故。

解放戰爭時期,沙馮村一度成為我滕縣二區區公所的流動辦公地之一,為革命做出了貢獻,也付出了代價。1948年1月30日,滕縣二區的領導同志在二區後沙馮村制訂當前本區的工作計劃。2月2日,由於孫姓特務向陶莊敵人告密,是夜,國民黨第77師派一個加強營的兵力,秘密包圍了滕縣二區公所駐地沙馮,其目的是對我二區實施突然襲擊,劫回被我主力部隊抓獲的人犯。2月3日凌晨四點,敵人發動總攻,二區區委書記張清潔、區長劉長德帶領同志們突圍,由於敵人來勢兇猛,人多勢眾,且我二區、一區區公所僅有幾十名同志,摸不清敵人情況,與敵人激戰6小時突圍失敗,最後張清潔、洪運辛、侯太祥和一區的徐玉美、孫丙蘭等近10名同志壯烈犧牲。

在此時期,住在後石灣的一區長高克明、書記肖宗武等同志,在敵人發起攻擊之前也誤入沙馮村中,他們沒來得及與二區同志接頭,就拼搏在槍林彈雨中,有4人衝出包圍,不料又被國民黨部隊包圍被俘,直至晨7時,我二區一區同志除犧牲者外,幾乎全部被捕,送陶莊審判後,押到揚州國民黨集中營,後經我地下黨委的營救,返回魯南。沙馮慘案的發生給羊莊區、倉溝區造成極大的損失。

作者:張兆登 梁耀

特別聲明

凡本公眾號註明來源「滕州日報」或未明確註明出處的信息,版權均屬於本公眾號,未經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公眾號授權使用信息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微信號:滕州日報」。違反上述聲明者,本公眾號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山東省立醫院承辦的蘇魯豫皖兒科主任發展論壇
    近日,山東省立醫院承辦的蘇魯豫皖兒科主任發展論壇-山東站,在泰安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兒科著名呼吸專業專家,以及蘇魯豫皖四省的兒科主任及呼吸專業醫師共計200餘人參加論壇,就兒科呼吸領域的熱點前沿問題進行探討與交流。
  • 淮海經濟區文化旅遊聯盟成立 99元可暢遊蘇魯豫皖10市80多家景區
    這個旅遊聯盟包括淮海經濟區中的連雲港、臨沂、淮北、菏澤、濟寧、商丘、宿遷、宿州、徐州、棗莊10個城市,分屬蘇魯豫皖四省。這十個城市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往來密切,文化和自然資源豐富,有親情沂蒙、東方聖地、儒風運河、牡丹之都、楚漢文化、西遊聖地等知名的文化旅遊品牌。
  • 蘇魯豫皖交界處的一個奇特風俗:外甥是姥娘家的狗,不罵不讓走!
    文:杜茂洲圖:蔣思鋒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土相連,文化交融,方圓千裡的大地上,有著相同的文化氛圍和風俗,甚至連說話口音都極為接近。本文就談一談這一帶一個奇特的風俗——罵外甥或外孫。
  • 這所學校,為抗戰而生
    馬嶺山下,北部灣畔,有一所名為瓊西中學的學校——它是抗戰時期中共海南昌感縣委為培養抗日骨幹而創辦的「抗大式」學校,是抗戰早期瓊島革命青年較為集中的地方。在紀念抗戰勝利七十五周年之際,記者來到這,感受它當年不屈的力量和如今依舊年輕的英姿。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共瓊崖特委向全瓊發出「團結抗日、保衛瓊崖」意見書,掀起海南抗日救亡運動高潮。
  • 抗戰時中共經費來源:敵佔區控制鍊金廠
    本文摘自:新華網,作者:張丕基 程開喜 李棟,原題:《史海:中共膠東特委奪取黃金數十萬兩送往延安》在八年抗戰中,中共膠東特委為爭奪招遠的黃金資源,與日偽漢奸進行了殊死搏鬥,大批膠東兒女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數十萬兩黃金送延安上世紀三十年代
  • 《火種——中共皖南特委》圖冊公開出版發行
    《火種——中共皖南特委》圖冊公開出版發行 2020-07-06 10:17:22   來源:黃山日報
  • 聽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讓偉大抗戰精神代代相傳
    這一天,從抗戰烽火中一路走來的陸軍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組織官兵參觀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重溫抗戰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抗戰老兵史保東、抗戰烈士遺屬高碧英,給家人講述抗戰英雄的故事,緬懷抗戰先烈……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傳承著偉大抗戰精神。  記者走近這些參與抗戰的部隊和老兵,以及抗戰烈士遺屬,聽他們講述槍林彈雨背後的故事。
  • 給孩子們講抗戰故事
    9月1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前夕,瀘州市納溪區天仙鎮中心小學五年級(1)班學生,來到全國唯一一所以抗戰命名的學校、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抗戰小學舊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圖為曾在此校任教的退休老教師劉懷仇帶領孩子們參觀抗戰時期的歷史文物,為孩子們講述抗戰故事。 廖勝春 曾瑞馨 攝
  • 廣東省兩處入選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鄭克斌、記者羅勉報導 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國務院發出通知,公布第三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退役軍人事務部發出公告,公布第三批185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
  • 【每周英烈故事】抗戰老人唐紹典
    唐紹典獲悉後,親自用大筆在大紅紙上書寫了6個大字:「歡迎北伐成功!」貼在大街上,並對學生張若林等人說:「南軍來,咱把木寨抬,盼望南軍打過來!」1929年,中共山東省委派黨員張希舟、袁時若、李天鈞等來費縣開展農民運動。他們成立了中共費縣城小組,對外以「國民黨費縣指導委員會」名義進行工作。
  • 皖東摩擦前新四軍抗戰戰略的調整與演變
    後經多方協商討論,中央為新四軍確定了「鞏固江南、發展江北、向東行動」的戰略方針。雖重視江北的特殊機遇,但三個方面基本上還是無分軒輊,直到皖東摩擦前,中央重劃各大區抗戰任務,大致為新四軍確立了江北、江南多線並重的敵後抗戰戰略。
  • 銘記抗戰歷史,這些地方值得去「打卡」
    電影《八佰》熱映後,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成為熱門參觀地點。而我們廣東也是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後根據地之一,銘記抗戰歷史、緬懷抗日英烈,廣東人身邊就有不少值得去「打卡」的地方。
  • 微視頻 | 河北南宮:聆聽抗戰故事 緬懷抗戰英烈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培養青少年學生愛國主義情懷,近日,河北省南宮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中小學生參觀冀南革命鬥爭紀念館,聆聽抗戰故事,重溫革命歷史,緬懷抗戰英烈,傳承紅色基因。 視頻攝製:河北日報記者趙永輝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給孩子們講好抗戰故事
    今天,把那些可歌可泣的抗戰故事講給孩子們聽,正是希望他們在對抗戰歷史的了解中懂得珍愛,在與抗戰英雄的心靈對話中激發奮進的動力。   抗戰故事中浸潤忠誠。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都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無論是黃河岸邊的浴血奮戰,還是青紗帳裡的拼死抵抗,都是對祖國最真摯情感的流露,都是國格和民魂的凝聚。「所有季節裡的花,都開不過靈魂裡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