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集《九歌》:諸神復活

2020-12-23 騰訊大浙網

《九歌》湘夫人

明年,二零一三年,雲門舞集創團就滿四十年了。《九歌》是雲門滿二十年的紀念作品。在林懷民個人的創作歷程,或雲門整個團體的舞作風格歷史中,《九歌》或許都有特殊「分水嶺」的意義吧!

〈九歌〉是中國著名的文學經典。

在〈九歌〉之前,林懷民處理過的經典有《白蛇傳》,有《紅樓夢》。《白蛇傳》是民間傳說衍義發展成家喻戶曉的著名口傳文學、戲劇。人物角色、情節內容都已深入常民生活之中。特別是經由舞臺表演影響,即使不識字的民眾,對「白娘娘」、「小青」、「許仙」、「法海」的造型個性都不會陌生。對於「水漫金山」、「盜仙草」,甚至法海「合缽」收妖,把白蛇壓在雷峰塔下,乃至最後「祭塔」等等情節的驚險緊張、悲哀纏綿,也都會有大概的印象。

《紅樓夢》是清初的小說,有廣大的讀者群,又透過戲劇以及近現代的連環圖畫、電影、電視連續劇,使《紅樓夢》這部龐大的文學名著,特別是其中關於林黛玉、賈寶玉的愛情故事部分,也已深入到廣大民間。

做為「經典」,《白蛇傳》與《紅樓夢》,無論情節或人物,對一般大眾顯然都比較容易勾勒出一個大概的輪廓。事實上,大家都很清楚,僅僅是文字,經典的影響力一定還是侷限在知識分子的讀者群中。文字閱讀的人口,無論在古代或今天,都不會是最大眾。我常常詢問一般大眾,幾乎每個人都知道「林黛玉」、「賈寶玉」,但是其中竟然多半並沒有看過小說原著,而是從影視上得來的印象。

我們很容易發現,比起《白蛇傳》和《紅樓夢》的歷史,〈九歌〉的流傳時間最久,已經超過兩千年。但是,在民間廣大民眾中,〈九歌〉的影響顯然遠遠不及《白蛇傳》和《紅樓夢》。我們可以隨意做一些詢問,即使在知識界,對〈九歌〉有概念的人其實還是不多。〈九歌〉裡的「東皇太一」、「東君」、「大司命」、「山鬼」、「雲中君」,對一般人而言,也絕對沒有像對「白蛇」、「法海」,或對「林黛玉」、「賈寶玉」那麼鮮明清楚。

愛情女神 湘夫人

〈九歌〉諸神裡最常被古代文人喜愛的是「湘夫人」,文人在女神身上寄託了現世中無法滿足的浪漫愛情。「湘夫人」的「深情」,「湘夫人」的「纏綿」,「湘夫人」若即若離的「美」,使她又像天上女神,又像凡間女子,受儒家倫理壓抑的文人也因此可以在她身上寄託更多愛情幻想。三國時代曹植的〈洛神賦〉,其實有許多概念來自〈九歌〉的「湘夫人」。東晉的顧愷之在繪畫上創作了「洛神」的造型,也使抽象的文字成為視覺上的經典。以後歷代都有〈洛神賦〉的繪畫仿作,也影響到戲劇舞臺上出現「洛神」的造型。

文人畫裡有許多畫家處理過「湘夫人」,但是或許造型上和「洛神」一樣,還是太委婉含蓄,只有文人嚮往的優雅,沒有鮮明性格,不容易引起民間的喜愛,也因此無法在大眾身上留下印象。雲門的「湘夫人」大膽顛覆了原始〈九歌〉中的意象,「湘夫人」並不相對於「湘君」而存在,雲門的舞臺上沒有「湘君」,好像一對「配偶」被拆開來了,「湘夫人」成為戲劇上獨立的一個角色。原始〈九歌〉裡有兩對「配偶神」,如「湘君」、「湘夫人」,如「大司命」、「少司命」。也有人討論到〈九歌〉做為原始祭神儀式,是由「女巫」、「男覡」戴面具跳神,如同今日廟會扶乩,「女巫」、「男覡」類似「乩童」,他們在儀式中扮演請神的角色,有歌有舞,在咒語頌詞中請神降臨,「女巫」以女性蠱惑男神附身,「男覡」則以男性肉身蠱惑女神附身,「配偶神」因此也常常特別充滿激情的挑逗與性的誘惑。

「湘君」、「湘夫人」也有人認為不是一對男女,而是舜帝的兩位妃子死後的化身為神。「湘夫人」的原始歌舞今日不得見,只保留了文字,抽離掉祭典中的歌與舞。「湘夫人」的文學變成女性對愛情的無盡等待、守候、盼望,也因此使「湘夫人」具備了文人對愛情虛幻、傷感、悵惘而又自苦的質素。雲門的「湘夫人」因為去除掉與「湘君」的相對關係,顯得更為孤寂荒涼。舞臺上戴著小小蒼白面具的女性,在臺灣卑南古調女聲的悠揚旋律裡出場,踩踏在顫巍巍的兩條竹枝上,後面拖著長長的白紗,白紗像河流婉轉,白紗也像「湘夫人」無止盡的鬱悒憂傷。白紗像一根春天的蠶絲,矜持自憐的女子,日復一日,只是用這根絲作繭自縛,把自己困在永遠的等待中,把自己綑綁纏死在走不出去的自閉的黑洞中。

雲門的「湘夫人」也利用面具,試圖揭發一個自閉憂鬱女性心理內在的真相。「湘夫人」一度在舞臺上被摘去了面具,彷彿有可能從層層綑綁的繭中走出,見一見陽光,然而最終她還是又回到面具後面,無法真實面對自己,仍然踩踏在竹製的脆弱的危桿上,踽踽獨行離去。

雲門的「湘夫人」顯然已經不再只是關心兩千年前的遙遠神話,而是書寫著今日現代可能還存在的女性孤獨議題。卑南族婉轉悠揚的女聲詠唱,爪哇甘美朗(Gamelan)輕輕盈盈的樂音,都在呼喚南方的、海洋的、熱帶的一種身體的慵懶曼妙,或許那也是〈九歌〉最初楚地原始的風景吧!只是歌舞神話的美麗文明彷彿南遷了,從楚地移到了南島,移到了臺灣與東南亞。

也許雲門《九歌》是一齣純粹「南島」版的〈九歌〉,從鄒族的〈迎神曲〉開始女巫迎神,到鄒族的〈送神曲〉中全體舞者以一盞一盞燈火「禮魂」,雲門《九歌》擺脫了經典的文化包袱,讓〈九歌〉在南島的儀式中還魂重生。

沒有人知道兩千多年前楚地的迎神祭神儀式如何了,出土的古文物中看到瞪大眼睛、吐出紅色長舌頭的怪獸,頭上高高一雙鹿角,圖騰時代茫昧、瑰麗、魔幻、野性的神話,被文人解讀經典時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註解修飾得沒有生命力了。

了解更多資訊,請點擊大浙網首頁

相關焦點

  • 林懷民:《九歌》成就了雲門舞集的影響力
    12日電 題:林懷民:《九歌》成就了雲門舞集的影響力  中新社記者 鄒瑞玥  2013年,臺灣舞蹈大師林懷民領銜的雲門舞集(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邁入第40個年頭。就在這支「不惑之年」的舞團開啟亞洲巡演之旅時,傳來了林懷民榮獲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的消息,此前的獲獎者都是像瑪莎·格蘭姆、皮娜·鮑什這樣的現代舞界領袖人物。12日,現身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的林懷民談及這個獎項時心態淡然。倒是現場播放起雲門08年大火的錄像時,林懷民背過身去,悄悄拭起了眼淚。  此次林懷民攜《九歌》來滬,是因為該劇對於他本人、對於雲門舞集都有非凡的意義。
  • 臺灣雲門舞集《九歌》大陸巡演 登場國家大劇院
    臺灣雲門舞集《九歌》大陸巡演 登場國家大劇院 2013年02月28日17: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 「雲門舞集」版《九歌》受熱捧 蔣勳:過度註解
    但是,知道屈原作品《九歌》的的人也不會太多。《九歌》裡的東君、雲中君、湘夫人、大司命、山鬼,對大眾而言還非常模糊。近期,臺灣著名舞蹈團體「雲門舞集」版《九歌》來大陸巡演,帶來了一場震撼人心的視覺盛宴,同時,臺灣美學大師蔣勳的《九歌:諸神復活》也同期出版,倒是可以作為一次全方位普及屈原《九歌》的機會。
  • 臺企頂新助力雲門舞集 《九歌》首登國家大劇院
    資料圖:《九歌》  中國臺灣網2月28日北京消息 來自臺灣、享譽國際的現代舞團「雲門舞集」的經典華麗舞作《九歌》浴火重建後,將於今晚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隆重啟幕,開啟其首次大陸巡演,以藝文之美為橋梁推動海峽兩岸的交流與溝通,更多的北京舞蹈藝術愛好者將欣賞到雲門舞集的精彩作品。
  • 雲門舞集的故事介紹
    雲門舞集的故事  這是關於一群年輕人,如何挑戰世俗,引領風潮的故事。  這是關於臺灣的舞團,如何在世界的舞蹈版圖上,  發光發熱,讓外國人仰望的故事。    一 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雲門一九七三年的首演  一九七三年,一位棄文從舞的年輕編舞家說要「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他創立的「雲門舞集」在臺北臺中山堂首演,從此展開三十四年的燦爛歷程。
  • 臺灣著名現代舞蹈團體"雲門舞集"遭火災損失慘重
    中新社發 黃少華 攝  中新社臺北二月十一日電(記者 耿軍 徐長安)臺灣著名現代舞蹈表演團體「雲門舞集」的大排練場十一日凌晨遭火災,損失慘重。  十一日凌晨兩點半,「雲門舞集」在臺北縣八裡鄉龍米路的辦公室、倉庫和大排練場,發生一場疑似電線走火引起的火災。臺北縣龍源、八裡、蘆洲、竹圍、五股、慈福、伍工、北港、海山、三重、源曾等消防分隊及時趕到搶救。
  • 臺灣"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宣布2019年底退休
    華夏經緯網11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雲門舞集」22日發表聲明,宣布藝術總監林懷民將於21日雲門基金會董事會同意林懷民的退休規劃,也同意 「雲門2」的藝術總監鄭宗龍於2020年接任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
  • 臺灣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宣布2019年退休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的退休計劃已被董事會同意。(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1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雲門舞集22日發表聲明,宣布藝術總監林懷民將於2019年底退休,只續任雲門基金會董事,他的舞作未來仍繼續演出。  70歲的林懷民通過一手創辦的雲門舞集公布退休計劃,表示將在2019年底從藝術總監的職位退休,而原職務將由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2020年接任。
  • 臺灣「雲門舞集」舞團迎劇場落成 已創立41年
    臺灣「雲門舞集」舞團迎劇場落成 已創立41年 2014-11-10 18:55:35「自己的家」    中新社臺北11月10日電 (記者 劉舒凌 鄭巧)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10日在臺灣新北市淡水河口以「溫暖而沉重」的心情迎來雲門劇場的落成。
  • 雲門舞集40周年 林懷民希望封箱《九歌》
    雲門舞集《九歌》    今年2月28日至3月2日,雲門舞集將第三次應邀來到國家大劇院,上演藝術總監林懷民的經典之作、象徵雲門「浴火重生」的《1月21日,林懷民提前來京,他不僅帶來了2008年雲門排練場火災現場存留下來的《九歌》面具,還透露,希望在今年雲門舞集建團40周年系列演出後,封箱《九歌》。  「浴火重生」的經典已上演2000場  2008年春節大年初五,雲門舞集在臺北八裡的排練場發生大火,多部舞作的道具服裝付之一炬。
  • 雲門舞集雙舞作《白水 微塵》將亮相國家大劇院
    由現代舞團雲門舞集編創的雙舞作《白水 微塵》將於4月18日至21日亮相國家大劇院。自2009年現代舞團雲門舞集和國家大劇院因《行草》結緣,10年間雲門舞集創始人兼藝術總監林懷民編創的《流浪者之歌》《九歌》《松煙》《水月》《稻禾》等舞蹈作品先後登臺。
  • 雲門舞集《水月》:東方神韻與巴赫經典的交融
    雲門舞集《水月》:東方神韻與巴赫經典的交融 2016年10月12日 08:32:4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文藝大講堂:編舞家孫涓涓解讀雲門舞集"水月"
      早報文娛專訊 世界著名的臺灣現代舞蹈團「雲門舞集」,把中國京劇的身段、武功以及西方現代舞和芭蕾舞融為一體,創作出一百六十多部精良的舞作,代表作品有《流浪者之歌》《水月》《九歌》等。  本期的文藝講堂,編舞家孫涓涓將為我們解讀雲門舞集和其代表作品《水月》。孫涓涓為現代舞編舞家,英國倫敦拉班舞蹈中心碩士研究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舞蹈委員會會員。作品《點》《更多》《月照塞北》《生命高度》《如此》等多次獲得國內外大獎。本次講座1月21日、22日將在青島電視臺黨建頻道播出。 (記者 李慧)   [編輯: 焦琳]
  • 雲門舞集創始人收官作《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交換作》來寧上演
    龍虎網訊(通信員 李卉)2019年關,雲門舞集舞團的首創人林懷民將正式退休。退休以前,這位出名藝術家也拿出了一項重磅作品來畫上句點。而這部收官作品的非常後一站表演,也行將在南京的江蘇大劇院表演。12月17日下晝,《雲門舞集與陶身材戲院互換作》主創晤面會在江蘇大劇院舉辦。
  • 臺灣雲門舞集2月再登大劇院 上演經典《九歌》
    原標題 [臺灣雲門舞集2月再登大劇院 上演經典《九歌》]   來自臺灣且享譽世界的現代舞團雲門舞集將於
  • 「雲門舞集」遇上「陶身體」
    《交換作》既是林懷民退休前策劃的最後一部作品,也是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兩大超級舞團的合作,還是林懷民、陶冶、鄭宗龍三位國際級編舞家在時空和理念上對舞蹈的探尋。19日晚,省會大劇院舉行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交換作》主創見面會,三位國際級編舞家林懷民、陶冶、鄭宗龍出席。據悉,該劇將於22日晚在省會大劇院上演。
  • 雲門舞集跨足教武術
    進入[海峽兩岸]>>    點擊查看視頻>>>>    CCTV.COM消息(海峽兩岸)雲門舞集是臺灣的著名現代舞蹈表演團體,不過雲門舞集不是只有舞蹈
  • 臺灣雲門舞集新作開啟巡演
    雲門舞集新作《毛月亮》4月開啟臺灣巡演  新華社臺北1月15日電(記者楊慧 章利新)15日,臺灣知名舞團「雲門舞集」在位於新北市的雲門劇場舉行記者會,宣布該團2019年演出計劃。其中,由「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創作的《毛月亮》將於4月13日在高雄首演,隨後在臺北、臺中巡迴演出。
  • 雲門舞集《水月》即將登臺 林懷民再談18年前經典
    信息 雲門舞集《水月》即將登臺 林懷民再談18年前經典   中新網北京7月26日電 (記者 高凱)由臺灣雲門舞集創始人兼藝術總監林懷民編創於1998年的經典舞作《水月》,即將於8月25日至28日首次亮相國家大劇院舞臺。
  • 這是林懷民與雲門舞集的最後一套作品,可能也是最不一樣的
    2017年底,林懷民以公開信的方式宣布將於2019年底退休,2020年起由現任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接手雲門舞集。面對記者「要不要談談退休」的提問,林懷民爽朗地預告了半年後的新作,「雲門演陶冶的作品,『陶身體』來演鄭宗龍(雲門舞集的接任者)的編排,是不是很有趣?」 《交換作》——告別之際,林懷民為雲門舞集推出的最後一套作品,出人意外,也引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