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企頂新助力雲門舞集 《九歌》首登國家大劇院

2020-12-23 中國臺灣網

資料圖:《九歌》

  中國臺灣網2月28日北京消息 來自臺灣、享譽國際的現代舞團「雲門舞集」的經典華麗舞作《九歌》浴火重建後,將於今晚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隆重啟幕,開啟其首次大陸巡演,以藝文之美為橋梁推動海峽兩岸的交流與溝通,更多的北京舞蹈藝術愛好者將欣賞到雲門舞集的精彩作品。

  由林懷民先生所創辦的舞團「雲門」,是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也是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雲門舞集」曾被英國倫敦《泰晤士報》評為亞洲第一當代舞團,德國《法蘭克福匯報》亦贊其為世界一流現代舞團。

  《九歌》被譽為林懷民先生最華麗的舞劇,該舞劇特別邀請美國舞臺設計泰鬥李名覺,打造出華美如畫、宏偉如歌劇的輝煌舞臺,更將水光粼粼的荷花池移植到現代劇場。《九歌》裡的角色,更是林懷民作品中令人印象鮮明的代表。舞臺上,帶著面具的神祇與凡人,以令人驚嘆的姿態起舞,演出亙古以來的人類故事。

  據了解,此次「雲門舞集」《九歌》的演出得到了臺商頂新國際集團及頂新公益基金會的大力支持。頂新公益基金會負責人表示,頂新公益基金會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作為根植於大陸的臺灣企業,頂新始終致力於促進海峽兩岸在文化層面的交流與溝通。頂新希望幫助臺灣優秀的藝術家來大陸演出,同時,也希望將大陸眾多傑出的藝術團體介紹給臺灣觀眾。讓這種來自彼岸、直抵人心的藝術之美超越地域、超越時間,超越文藝自身的信息與情感,在海峽兩岸人們的心中激蕩。

  北京國家大劇院的演出是「雲門舞集」此次巡演的第一站,接下來還將繼續在杭州、上海、廣州、重慶等城市進行演出,釋放舞蹈的藝術之美。 (中國臺灣網 郭瑩瑩)

  參考資料:

  一、「雲門舞集」簡介

  林懷民於1973年創辦「雲門」舞團。「雲門」之名來自於中國古書《呂氏春秋》中的一句話:「黃帝時,大容作雲門,大卷……」,「雲門」也就是黃帝時代中國舞蹈的名稱。

  四十年來,雲門的舞臺上呈現了一百五十多出舞作。古典文學、民間故事、臺灣歷史、社會現象的衍化發揮,乃至前衛觀念的嘗試,雲門舞碼始終豐富精良。雲門舞作成為臺灣社會兩三代人的共同記憶。

  雲門在臺灣定期與觀眾見面。近年來,每年輪流在各城市進行戶外演出,平均每場觀眾多達六萬。演出結束後,會場不會留下任何垃圾紙片,建立了良好的廣場文化。

  雲門也經常應邀赴海外演出,是國際重要藝術節的常客。舞團在臺灣及歐美亞澳各洲兩百多個舞臺上,演出超過一千五百場,以獨特的創意,精湛的舞技,獲得各地觀眾與舞評家的。

  二、頂新公益基金會簡介

  來自於臺灣的頂新國際集團,在四位董事長的領導下,所有的事業體始終遵循「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回饋社會,永續經營」的經營之道。歷年來持續投入於助學、抗洪、抗震、扶貧、支持體育活動等社會公益事業,並於2010年11月2日正式成立「頂新公益基金會」。基金會將匯聚集團的力量,持續在扶貧賑災、促進兩岸文化教育交流以及教育工程事業等三個方面善盡頂新的社會責任。

  幫助臺灣的優秀藝術家來大陸演出,同時,將大陸眾多傑出的藝術團體介紹給臺灣的觀眾,促進海峽兩岸文化、藝術、教育交流是基金會未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方向之一。

[責任編輯:段方君]

相關焦點

  • 臺灣雲門舞集《九歌》大陸巡演 登場國家大劇院
    臺灣雲門舞集《九歌》大陸巡演 登場國家大劇院 2013年02月28日17: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臺灣雲門舞集2月再登大劇院 上演經典《九歌》
    臺灣雲門舞集2月再登大劇院 上演經典《九歌》 2013年01月22日20: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林懷民:《九歌》成就了雲門舞集的影響力
    12日電 題:林懷民:《九歌》成就了雲門舞集的影響力  中新社記者 鄒瑞玥  2013年,臺灣舞蹈大師林懷民領銜的雲門舞集(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邁入第40個年頭。就在這支「不惑之年」的舞團開啟亞洲巡演之旅時,傳來了林懷民榮獲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的消息,此前的獲獎者都是像瑪莎·格蘭姆、皮娜·鮑什這樣的現代舞界領袖人物。12日,現身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的林懷民談及這個獎項時心態淡然。倒是現場播放起雲門08年大火的錄像時,林懷民背過身去,悄悄拭起了眼淚。  此次林懷民攜《九歌》來滬,是因為該劇對於他本人、對於雲門舞集都有非凡的意義。
  • 雲門舞集雙舞作《白水 微塵》將亮相國家大劇院
    由現代舞團雲門舞集編創的雙舞作《白水 微塵》將於4月18日至21日亮相國家大劇院。自2009年現代舞團雲門舞集和國家大劇院因《行草》結緣,10年間雲門舞集創始人兼藝術總監林懷民編創的《流浪者之歌》《九歌》《松煙》《水月》《稻禾》等舞蹈作品先後登臺。
  • 雲門舞集40周年 林懷民希望封箱《九歌》
    雲門舞集《九歌》    今年2月28日至3月2日,雲門舞集將第三次應邀來到國家大劇院,上演藝術總監林懷民的經典之作、象徵雲門「浴火重生」的《然而就在清理火場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九歌》道具箱炸開,但箱子裡的全部面具都倖存了下來。在火災後的新聞發布會上,林懷民曾手持「雲中君」的面具許下心願,要讓面具上的飄帶再度在舞臺上飄揚。  2012年,雲門舞集重新製作布景道具,將《九歌》再度搬上舞臺,巡迴港澳、臺灣演出。9月18日,《九歌》更是作為雲門舞集第2000場的紀念演出在臺北上演。
  • 雲門舞集《稻禾》即將亮相2017國家大劇院舞蹈節
    央廣網北京9月12日消息(音樂之聲記者昊飛)由臺灣雲門舞集創始人兼藝術總監林懷民於2013年編創的舞作《稻禾》,即將於2017年11月2日至5日亮相2017國家大劇院舞蹈節,獻禮國家大劇院開幕運營十周年。
  • 雲門舞集、陶身體劇場《交換作》亮相國家大劇院
    左起:陶冶、林懷民、鄭宗龍 肖一 攝中新網北京15日電 (記者 高凱)14日晚,雲門舞集和陶身體劇場兩大舞團帶來的《交換作》亮相2019國家大劇院舞蹈節。由編舞家林懷民、鄭宗龍、陶冶分別創作的《秋水》《乘法》《12》相繼登臺,雲門舞者與陶身體舞者交換而舞,在不同風格的舞蹈中撞擊出別樣的身體語彙。
  • 「雲門舞集」版《九歌》受熱捧 蔣勳:過度註解
    但是,知道屈原作品《九歌》的的人也不會太多。《九歌》裡的東君、雲中君、湘夫人、大司命、山鬼,對大眾而言還非常模糊。近期,臺灣著名舞蹈團體「雲門舞集」版《九歌》來大陸巡演,帶來了一場震撼人心的視覺盛宴,同時,臺灣美學大師蔣勳的《九歌:諸神復活》也同期出版,倒是可以作為一次全方位普及屈原《九歌》的機會。
  • 臺灣雲門舞集2將攜《斷章》再登國家大劇院舞臺
    臺灣雲門舞集2將攜《斷章》再登國家大劇院舞臺     10月25日至26日,臺灣雲門舞集2將攜《斷章》再度登上國家大劇院舞臺。
  • 臺灣「雲門舞集」舞團迎劇場落成 已創立41年
    「自己的家」    中新社臺北11月10日電 (記者 劉舒凌 鄭巧)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10日在臺灣新北市淡水河口以「溫暖而沉重」的心情迎來雲門劇場的落成。  2008年2月11日,雲門舞集曾遭遇重創。他們租賃於新北市八裡烏山頭的鐵皮屋排練場遭遇火災,珍貴道具、歷年資料幾乎付之一炬。  林懷民說,有一個家,一直是雲門所渴望的。自1973年在臺北市區信義路一家麵店樓上60多平方米的小室之中創團,雲門舞集多年來陸續租用不同地點的公寓、鐵皮屋工廠作為排練場,舞團成員歷經艱辛。
  • 雲門舞集《水月》:東方神韻與巴赫經典的交融
    雲門舞集《水月》:東方神韻與巴赫經典的交融 2016年10月12日 08:32:4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雲門舞集創始人收官作《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交換作》來寧上演
    龍虎網訊(通信員 李卉)2019年關,雲門舞集舞團的首創人林懷民將正式退休。退休以前,這位出名藝術家也拿出了一項重磅作品來畫上句點。而這部收官作品的非常後一站表演,也行將在南京的江蘇大劇院表演。12月17日下晝,《雲門舞集與陶身材戲院互換作》主創晤面會在江蘇大劇院舉辦。
  • 「雲門舞集」遇上「陶身體」
    《交換作》既是林懷民退休前策劃的最後一部作品,也是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兩大超級舞團的合作,還是林懷民、陶冶、鄭宗龍三位國際級編舞家在時空和理念上對舞蹈的探尋。19日晚,省會大劇院舉行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交換作》主創見面會,三位國際級編舞家林懷民、陶冶、鄭宗龍出席。據悉,該劇將於22日晚在省會大劇院上演。
  • 雲門舞集《水月》即將登臺 林懷民再談18年前經典
    信息 雲門舞集《水月》即將登臺 林懷民再談18年前經典 2016-07-26 21:41:5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雲門舞集《稻禾》2017國家大劇院舞蹈節首演亮相
    雲門舞集《稻禾》2017國家大劇院舞蹈節首演亮相 2017-11-04 10:12:4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吉翔
  • 雲門舞集的故事介紹
    雲門舞集的故事  這是關於一群年輕人,如何挑戰世俗,引領風潮的故事。  這是關於臺灣的舞團,如何在世界的舞蹈版圖上,  發光發熱,讓外國人仰望的故事。    一 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雲門一九七三年的首演  一九七三年,一位棄文從舞的年輕編舞家說要「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他創立的「雲門舞集」在臺北臺中山堂首演,從此展開三十四年的燦爛歷程。
  • 《行草》 不要誤會雲門舞集
    11月27日至29日,臺灣現代舞團「雲門舞集」第三次來京,在國家大劇院連演了三晚《行草》。舞臺表演的一大特點,是講求與觀眾的互動。內秀的「雲門舞集」,指望的是與臺下的「氣流」交匯。  《行草》在大劇院上演的三個晚上便可作證:《行草》的長軸畫,就一個流動感與空間感兼有的散點透視手法,已能讓習慣了演員一上臺就尋找男一號、女一號的眼睛不適應。主角在哪兒?沒有。只有20位或赤膊或黑衣的舞者以身體做筆,吐納氣韻。同時用幻燈投映的王羲之、懷素、宋徽宗草書,是編舞家林懷民想表現的新舊時空對話。
  • 臺灣「雲門舞集2」再登京城舞臺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曉葉):10月22日到24日,臺灣「雲門舞集2」攜黃翊的《光》、鄭宗龍的《一個藍色的地方》和《來》再次來到北京,這是臺灣雲門舞集2第三次亮相國家大劇院舞蹈節。編舞家鄭宗龍介紹說,2015年最新創作的《來》主要追溯童年對臺灣廟會上敲鑼打鼓進行宗教儀式的記憶。
  • 文藝大講堂:編舞家孫涓涓解讀雲門舞集"水月"
      早報文娛專訊 世界著名的臺灣現代舞蹈團「雲門舞集」,把中國京劇的身段、武功以及西方現代舞和芭蕾舞融為一體,創作出一百六十多部精良的舞作,代表作品有《流浪者之歌》《水月》《九歌》等。2016年9月,《水月》在青島大劇院成功上演。  本期的文藝講堂,編舞家孫涓涓將為我們解讀雲門舞集和其代表作品《水月》。孫涓涓為現代舞編舞家,英國倫敦拉班舞蹈中心碩士研究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舞蹈委員會會員。作品《點》《更多》《月照塞北》《生命高度》《如此》等多次獲得國內外大獎。本次講座1月21日、22日將在青島電視臺黨建頻道播出。
  • 雲門舞集2走出劇院 對話高校師生展示「青春雲門」
    國家大劇院第二屆舞蹈節今天正式拉開序幕,雲門舞集、西班牙國家歌舞團、中國國家芭蕾舞團等國內外知名舞團的歌舞劇目開始陸續上演。而在舞臺之外,本屆舞蹈節還開展了豐富的「走出劇院」活動,社區、院校、企業單位,都成為了藝術家們交流、互動、普及的平臺。